首页 百科知识 用积极的心态打败社交恐惧

用积极的心态打败社交恐惧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交恐惧是一种心理障碍,但不能说有这种症状就是存在心理疾病。社交恐惧,阻碍了人们结交新朋友,更别提发展更深入的事业合作伙伴关系了。社交恐惧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使人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望不见外面宽广的世界。至此,人们才逐渐了解到,原来马克·扎克伯格是个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社交恐惧是一种心理障碍,但不能说有这种症状就是存在心理疾病。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我们都有可能表现出这样一种心理。

1.社交恐惧阻碍了我们建立人脉关系

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害怕与陌生人交谈,害怕当着很多人的面讲话,害怕参加集体活动,害怕被人注意到……这些就是社交恐惧症的具体表现,它指的是人们在人际交往或在一些公开的社交场合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症状。

社交恐惧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在快速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日益多样化的社交工具的影响下,社交恐惧会逐渐成为一种正常的现象。“宅”文化之所以会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们对于真实交往存有恐惧感,于是选择“宅”在家里,建立一个安全的自我世界。有些人可以在网上与别人聊得热火朝天,但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却很难多说一句话。社交恐惧,阻碍了人们结交新朋友,更别提发展更深入的事业合作伙伴关系了。

当年,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她的人生应该是辉煌的,可从小就有“小胖墩”称号的她,在众人面前总是很局促。因为身材的缘故,她从来不敢穿裙子,也不敢去上体育课,因为她总觉得别人在嘲笑她的身材。

就因为这样,在大学结束的时候,她差点拿不到毕业证。因为她不敢参加长跑测试,她特别害怕看到同学们鄙夷的目光。

无独有偶,多年前也有一个男孩子有着类似的困扰。他是从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北方小城考到北京某著名大学的,关于老家的问题,他总是很介意。开学的第一节课,他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他的同桌是一个北京女孩,她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从哪里考来的啊?”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在男孩耳朵里就变了味道。在他的认知里,他们这些来自小城的外地人,在本地人眼中就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女孩的话打击了他,因此他一个学期都没有跟班上的任何一个女同学讲过话,以至于一个学期下来,班里的很多女同学都不认识他。

在那段岁月里,他一直被这种恐惧感笼罩着。他完全成了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就连照相时都要戴着墨镜才敢抬眼看镜头。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某一天上了同一档电视直播节目。女孩说道:“要是那时我们是同学,可能会是永远都不会进行交谈的两个人。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城里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上我呢?”

现在,她和他都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她的名字叫张越,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社交恐惧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使人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望不见外面宽广的世界。患有社交恐惧症并不可怕,张越和白岩松可以克服,其他人也一样可以克服。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迈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第一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被陌生人拒绝。因为害怕被拒绝,他们选择放弃、退缩,从而失去结识重要人士的机会。事实上,一次拒绝背后隐藏着许多你未曾深思过的心理原因,而你之所以如此害怕被拒绝也是这些心理因素在作祟。

2.是什么阻碍了你去结交新朋友

如果一个人经常被人拒绝,就会在情感上受挫,造成极大的心灵困扰,若不能尽快从这种困扰中摆脱出来,就会陷入无尽的沮丧和无助中,从而对生活产生绝望,还会将这种无助感扩散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种表现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无助感”。

习得无助感是一种放弃的反应,它是从“无论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演变而来的放弃行为。对此,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所做的一项经典的实验:

他把一只狗放进一个带有电击装置的笼子里,用一个玻璃板将笼子门堵住,然后给狗施加能够引起痛苦但不会伤害身体的电击。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当它一次次地撞到挡在门口的玻璃板后,终于屈服了。它不再挣扎,而是蜷伏在笼子里,忍受着电击的折磨,完全放弃了逃跑的企图。

当赛里格曼拿走了挡在笼子门口的玻璃板,再给这只狗以电击时,发现它除了在头半分钟内惊恐了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

1975年,塞里格曼用几组大学生做了相似的实验,他首先让一组学生听一种噪声,这组学生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使噪声停止;另外一组学生也会听到相同的噪声,不同的是,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使噪声停止。

在做完这个实验后,被试者马上会进入另一个实验:他通过一个“手指穿梭箱”的装置进行实验。当被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噪声,放到另一侧时,则噪声停止。然后,他们观察这两个小组的被试者的情况。

结果表明,第一组学生因为原来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使噪声停止,所以,现在他们也都没有做任何努力,而是把手仍放在原处,任凭噪声一直响下去;第二组的学生则学会了将手指从箱子的一侧移到另一侧,使噪声停止。

从实验中我们已经看到,实验对象之所以没有办法摆脱失败的厄运,不是他们无能为力,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希望,是他们自己放弃了努力。人际交往也是一样,除非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没有人会一开始就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正是因为他们曾经在这方面遭遇过挫折,从而失去了敞开心扉的勇气。

3.相信自己,培养积极的心态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与身边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孤立存在。只有克服社交恐惧,养成积极的社交人格,我们才能结识更多的人,并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成功地积攒人脉。

电影《社交网络》上映前,索尼影业做了一个大范围调查:究竟有多少美国人了解2010年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马克·扎克伯格。

结果令他们十分满意,超过90%的被调查者在用Facebook,但是对于它的创造者马克·扎克伯格,63%的人一点概念也没有。至此,人们才逐渐了解到,原来马克·扎克伯格是个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这位在虚拟世界中坐拥5亿国民的“极客国王”不善言谈,他出名后不公开演讲、不接受记者采访,也不上那些哗众取宠的夜间访谈类节目。世人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印象,到了电脑天才和卷发套头衫这一层,就完全打住了。

“他是个机器人、一个编程怪物,甚至有些自闭。”扎克伯格的哈佛校友们对他的了解都少得可怜。他们只记得扎克伯格喜欢穿着他的“编程猴”T恤在校园里乱逛,说话很慢,好像运行不太灵活的286处理器,他申请过哈佛兄弟会的会员资格,却被对方拒之门外,最后只加入了一个犹太人小团体,“因为他们定时组织联谊,可以借机认识女生”。

在传记电影《社交网络》中,大学二年级的马克·扎克伯格被女朋友抛弃,一气之下冒出个怪主意报复,编写了Facemash(Facebook前身网站)网站并黑掉哈佛的资料库,把女生们的照片贴上Facemash,征集全体校友评选最漂亮的一个。

这场无意识的报复,为马克·扎克伯格赢得了最初的人气以及合作伙伴伸出的橄榄枝。文克莱沃斯兄弟和迪夫亚·纳伦德邀请马克·扎克伯格参与HavardConnection(某社交网站)的架构爱德华多·萨维林则为他全权出资建立了Facebook。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熠熠生辉。社交恐惧症带给自己的自卑和无助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当我们懂得放下、开放自己的心灵时,就能成为在人群中活跃的一分子。而当你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你的社交圈自然就会变得圆润而和谐。

(1)树立积极乐观的理念

克服社交恐惧症,首先需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好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扫除一切障碍,淡然地面对不如意的地方。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最重要。把陌生人想成朋友,勇敢地去和他们交流,展现出自己的热情与积极,用自己的个性去打动他们。积极乐观、拥有正能量的人自然地散发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2)正确认识社交失败

很多人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一个原因就是曾经遭遇过社交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无法从失败中走出来,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存有疑惑,人际交往也越发困难,越来越不相信自己,从而陷入了社交障碍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们便关上了自己的心扉。社交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我们要怀有正确的态度。沟通失败也许并不是你的错,而是因为对方的戒备心太重或是刚好处于心情烦闷期等原因。我们要寻找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以使下一次沟通变得顺畅。

(3)应对不同的心理障碍

前面已经提到过造成社交恐惧的六种心理障碍:恐惧、自卑、自傲、封闭、干涉、敌视。针对这六种心理障碍的不同性质,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克服。

①若有恐惧心理,不妨想想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处,乐观地看待一切。

②若有自卑心理,就要寻找自己的优点,进行自我表扬。

③若有自傲心理,就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谦虚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④若有封闭心理,就要积极地向好朋友倾吐心事,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⑤若有干涉心理,就要尊重别人的想法,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⑥若有敌视心理,就要建立对他人的信任,友好地看待周围的人。

我们要坚信,社交恐惧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信心,并勇敢地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能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认识越来越多的人。

朋友圈小贴士

1.对自己没信心时,可以在心里默念“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的”来树立信心。

2.勇敢地跟陌生人搭讪,不畏惧失败,勇于消除对社交的恐惧感。

3.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凡事往积极的方面想。

4.多参加活动、与人交流,鼓励自己抓住机会进行一些演讲。

5.摆脱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多在真实的世界里与人进行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