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怎样学好课程

怎样学好课程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怎样学好课程首先,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里,常常会出现考试前的“一个月”现象,这种现象以文科居多,就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月开始,一些平时不注重学习的同学为了应付考试,开始复习迎考的过程。很明显,这种学习法,平时很放松,而考试前一个月,从早到晚背书,极度辛苦,对于身体健康相当不利。

三、怎样学好课程

首先,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刺激远不如来自自身的需求,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一个质的飞跃。在本节的开始,我们就向读者明确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不把学习知识看作一种苦差事,而是把学习作为一项必修的课程来对待。种种事实表明,学习对于每个人的前途具有巨大作用。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这点,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并把学习与自己生涯目标的实现相联系,才能把这一切都内化成我们发奋攻读的动力,使我们能够抓住分分秒秒,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和大学时光。相比之下,现在大学校园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认为大学四年无非就是为了混张文凭。于是,“逃课”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考试得过且过只求及格,个别人甚至利用作弊手段以蒙混过关。这样的学习态度是对老师和知识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任何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青年学生都不应采取这样消极的态度,而要以端正的态度、无比的热情对待学习,以求成功。

其次,针对大学特点,掌握学习方法。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们做每一件事之前,有所准备、有的放矢,就会事半功倍,学习也是如此。纵观身边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概括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上课是大学阶段学习的中心环节,老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因此,抓紧课堂时间,提高听课效率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一般都是经过自己整理和归纳过的知识系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比较迅速地找到一条最便捷的学习之路,有条理、有方向地继承前人智慧结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效地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去听老师上课可以从中了解老师的思路、喜好、强调的重点。因为大学里的考试最终都由任课老师出题、阅卷、给分,所以,勤去上课听讲,会有助于考试时的答题,能针对老师的要求答题,既体现出你平时认真听讲的态度和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又能帮助你取得好成绩。

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听讲,开动脑筋,跟上老师的思路,重点在于理解和学习老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认识到老师所强调的重点。高效的听讲不仅会使你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帮助你掌握书本内容,对你自己看书时的理解很有帮助。所以很多同学的经验就是:多去上课胜过自己看书,因为上课的效率更高。

在上课时,很关键的一项任务就是记笔记。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上课时很认真地听了老师的讲课,但是这种脑中的记忆能维持多久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载体,把上课时所听讲的思路重点记录下来,以备在一段时间之后(如考试之前),帮助我们很好地唤起记忆,将上课的情景重现。同时,记笔记也可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神,防止走神开小差。可以说,笔记是上课成果的集中体现。大学里,你可以发现,几乎每个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笔记超人”,他们几乎能把老师上课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他们的学习成绩通常是相当不错的。到了考试之前,他们的笔记经常成了“抢手货”,因为文科考试常常以记忆内容居多,而需要记忆的大部分内容会来自笔记;即使在理科考试中,考到的题目往往也会是平时老师讲过的例题或者其变形。无论文理学科,笔记对于考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受到同学的重视也是理所应当的。

2.循序渐进,注重平时积累

到了大学,许多同学会感到一下子轻松很多,因为没有老师一天到晚会盯着你学习,没有那隔三差五的测验和考试了。的确,大学里的老师只是在每周上课短短的几个小时中和我们交流,向我们传授知识,下了课我们要找到老师的机会并不太多,更不用说让他们整日地叮嘱你学习了。同样,大学里采取学分制教学,每门课程通常只有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并据此决定成绩。这些特点都要求我们适应这样的学习环境,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高压学习方式”的同学,更要学会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不断地、自觉地加强平时学习。

在大学里,常常会出现考试前的“一个月”现象,这种现象以文科居多,就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月开始,一些平时不注重学习的同学为了应付考试,开始复习迎考的过程。他们拿着复印来的笔记,日夜埋头于图书馆、通宵教室而拼命地背书,常常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啃”完老师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从而应付一门接一门的考试。考试完,痛苦结束,继续轻松度日,到下学期考试前再开始同样的过程。也许,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应付考试,有时还能取得个不坏的成绩,但是我们却不主张这样的方法,理由如下:

(1)这种方法无法保障考试成绩的稳定性。这种“压缩式”的学习方法,将老师一学期所教内容在短时间内学完,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由于时间的限制,所掌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不能保证每次考试都能顺利过关。虽然这次你所看到的知识考到了,但是不能保证下次同样过关。毕竟,考试是针对一学期所学而言,题目的范围很广,而且要答得好必须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速成的。因此,这样学习无法保证考试成绩的稳定性。

(2)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不扎实、不牢固。由于知识是在短期内被强行记住的,并没有经过深入的理解和反复的巩固,因此,这样学习的结果常是“考过就忘、学过就扔”。所以,许多这样学习的同学,经过大学4年下来,总感到自己没学到什么东西,到要用所学知识的时候就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原因就在于此。这明显和我们知识储备、厚积薄发的初衷相违背,因此要在大学阶段为自己今后人生做准备、储蓄知识资本的朋友,千万别用这样的学习方法!

(3)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很明显,这种学习法,平时很放松,而考试前一个月,从早到晚背书,极度辛苦,对于身体健康相当不利。同时,由于平时不充分准备,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也会给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易造成紧张,不利考试发挥。

与此相对,许多成绩优秀者都推荐的学习方法是:循序渐进,平时积累。就是在每堂课结束后都及时跟上老师的步伐,消化课上所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适当的习题和课外资料巩固所学、开阔思路。这样细水长流型的方法虽然要花费多一些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能克服“考前短期学习”的种种不足,是那些真正想要学好、学扎实,为自己储备知识的学子所采取的正确方法。

3.提高学习能力,轻松应对考试

有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认真学习,每次都去上课,考试成绩却不令人满意?”也有同学会说:“我平时考试成绩倒不错,但总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要解答这两位同学的疑惑,我们就要回到那个“高分是否低能?”的老问题上来了。

我们的观点是“高分未必就低能,应试和能力两者是可以兼得的”。事实上,大学里许多成绩出类拔萃的“牛人”,也有着很强的综合能力。两者统一的关键在于:学习的层次,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鱼”和“渔”的高下之分。如果纯粹为了得到知识,停留在获取知识的层面,那么即使你认真地去上好每一节课,背出每个知识点,在那些考查你能力的考试中也不能取得好成绩;或者,即使你在考查你记忆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学习的意义也是不大的。

真正的学习境界要获得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其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创造能力等等。这些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在,更是我们在规划准备阶段所要培养和积累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而且,注重能力的学习,才能使我们在考试中应付自如,不惧怕任何类型的考验,使得能力和应试达成统一。

总之,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俗语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学校阶段的学习只是整个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小阶段,需要我们在以后不断探索前进。在此过程中,有一些指标,如GPA(平均绩点)、班级排名等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向前。但总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学习“渔”而非“鱼”,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为自己做好这部分的生涯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