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模经济理论与金融中心建设

规模经济理论与金融中心建设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规模经济理论(一)规模经济的含义与特点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存在,应引起决策者的充分重视。一是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可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支配能力。而且,产业规模经济有助于促进产业内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一、规模经济理论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与特点

规模经济理论(Scope Economic Theory)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增;反之,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减。当规模收益递增时,称作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规模收益递减时称作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个方面:(1)生产的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厂房设备、经营管理等固定成本就会减少。(2)交易的规模经济。一次大规模的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加起来更节省时间,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也较低。(3)储藏的规模经济。投入品购买后,产品出售前的存放集中,会因存放数量的增多而使单位储藏成本减少。(4)专业化分工效益。从动态的角度看,长期的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从而产生新的技术、新的设施。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分析的劳动聚集导致专业分工,最终出现机器大工业一样,结果就产生了规模收益递增情形。需要指出的是,规模经济和经济规模是有所区别但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经济规模是指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产品生产单位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规模生产;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重新配置资源、调整生产规模以达到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的经济规模,从而获取最大限额的规模效益。由此可见,经济规模是规模经济的原因,规模经济是经济规模的结果。经济规模还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规模经济性所应当具有的生产规模,同时工厂规模经济的存在是实现经济规模的前提。

(二)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

一般认为,规模经济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对应的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1.内在原因。一是生产规模扩大以后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可以综合利用副产品和原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相对减少管理人员、降低生产费用等,并使企业内部分工更加合理。三是能增加人们对该企业的信心,凝聚人气,便于企业融资。有了足够的资金,企业才能进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获取丰厚利润。四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总产量增大,用于其产品的广告宣传费用摊薄,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产生了规模收益。在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扩大时,从其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成本节约和收益增加即为所谓的内在经济。但是,如果生产规模过大则会由自身内部引起收益的减少,这就是内在不经济,例如会引起管理不便、费用增高、效益降低等。

2.外在原因。一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展开竞争与兼并的结果。二是政府产业组织政策推动的结果。由于整个行业规模扩大而给个别生产系统带来的收益增加即为所谓的外在经济。例如,由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个别生产系统在修理、人才、技术服务和信息等方面得到方便,获得较高的收益。外在经济性是实现内在经济性所需的外部有利条件,包括市场容量、资源条件、消费分布、运输条件、资金筹措等。与外在经济相对的是外在不经济,它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会给个别生产系统带来损失,例如引起激烈竞争、销售困难、运输紧张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等。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存在,应引起决策者的充分重视。

(三)规模经济的作用

规模经济的作用体现在多个层面。在微观层面,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资源优化配置,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可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支配能力。二是规模经济有利于有效利用、组合社会各种资源,发挥各种资源的使用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从中观的产业层面来看,产业中有规模经济企业的存在,能够增强企业整合市场的能力,减少产业内的过度竞争,减少由于资源过度使用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而企业能否实现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供给规模是否与市场规模相适应。市场规模大而产业供给规模小,或者市场规模小而产业供给规模大,都不利于产业内的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产业内存在规模经济的企业,容易对产量、价格等达成协议,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支配能力,易于形成成本优势,有利于阻止新的竞争对手进入。而且,产业规模经济有助于促进产业内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宏观层面看,如前所述,规模经济有利于增强企业、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国际竞争是不同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表现为不同国家同类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面对新世纪“竞争国际化”的挑战,中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这就需要更多具有竞争能力的世界级企业和企业集团。

二、规模经济理论在金融中心形成中的应用

韩国经济学家Pak(1989)将规模经济理论应用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分析,指出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经济活动所体现的经济优势。具体来说,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节约各方面的费用,使设备和劳动力配置合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跨国银行亦可以视作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也会采取扩大经营规模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具体步骤便是在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行,将银行服务的成本分散到全球金融业务中去。当一地跨国银行的数量增多、规模增大时,国际银行中心便有形成的可能,国际银行中心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Kindleberger从金融交易成本的角度阐述了金融中心规模经济效应。公司随着金融市场高效支付体系的发展,都会倾向于在大都市的金融中心进行银行业的交易,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趋向于在大都市设立财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金融市场进行交易,通过较少的资金运用来实现更大规模支付的可能,从而节约了周转资金余额。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证券交易市场一方面能够为资金短缺者提供大规模的、便宜的证券发行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资金盈余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流动性投资工具。规模经济不仅存在于货币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功能之中,同时还存在于贷款、贴现和债券延期支付标准功能之中。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英丽(2009)对金融中心外部规模经济效率进行重新解释,提出金融中心的建立可以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节约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二是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三是提高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四是金融机构合作得以开展,其辅助性产业得以共享。

规模经济理论在金融中心形成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合作。金融机构的大规模空间聚集能够使银行间进行充分的协调和配合,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利润来源。通过银行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发放风险大的贷款,多家银行参与的银团贷款有利于分散风险。金融机构合作的同时能够使相关辅助性产业共享信息流,刺激带动相关辅助性产业或社会中介服务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这种配合的良好环境。

第二,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共用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在空间上的大规模聚集可以共同使用基础设施,从而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支出。另外可以形成一个多样化的劳动市场,方便各产业部门的人才交流。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往往是多部门的空间聚集,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花费巨大成本建立的,由金融、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各部门同时使用,无疑是物尽其用、效率较高的。

第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邻近。金融服务业是生产和消费同时性的产业,国际金融中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减少流通环节,起到方便生产和消费的作用。

第四,金融机构聚集有助于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客户之间因金融中心而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高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大大地减少时间成本,提高了效率。特别是对于需要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参与的间接融资活动,金融机构的聚集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和更满意的服务。

第五,吸引大量金融专业人才的聚集。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有利于金融中心的产生,大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聚集是金融中心产生的内在本质要求,而金融中心往往位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它自身所具有的区域优势和经济发达程度能够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同时,大量的高素质优秀人才的聚集能够创造很好的氛围,能够整体上提高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这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六,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降低投融资风险。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使金融市场规模扩大,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自然就会增多,市场交易就会更加活跃和繁荣,从而使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金融中心具备的高流动性资产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供给和融资需求,金融市场上多元化的投融资组合可以使交易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