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卡特尔是怎样确定产量和价格的

卡特尔是怎样确定产量和价格的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决定_经济学原理 修订版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包括公开的勾结和隐蔽的勾结,公开的勾结主要指卡特尔,隐蔽的勾结主要指价格领导。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一旦雷克消失,他们的票价马上回升到原来的高水平。赔款达到和解不等于认罪。从技术上讲,官方没有认定“弗雷迪爵士”是被垄断价格驱逐出航空公司的。

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包括公开的勾结和隐蔽的勾结,公开的勾结主要指卡特尔,隐蔽的勾结主要指价格领导。

1.公开的勾结——卡特尔

卡特尔就是寡头垄断厂商用公开或正式的方式进行勾结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行业的独立厂商之间通过在价格、产量和市场划分等方面达成明确的协议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卡特尔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为各成员厂商的产品规定统一的价格;二是在各成员厂商之间分配总产量。

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如果所有成员厂商的行动能够使得他们像一个厂商一样,卡特尔就可以像一个完全垄断厂商那样决定价格和产量,实现行业的利润最大化,如图7-13所示。

图7-13 卡特尔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在图7-13中,由利润最大化条件:行业的边际收益等于行业的边际成本(MR=MC)决定的Q0是使得行业利润最大的产量,市场统一价格为P0,Q0也是卡特尔的全部市场份额。卡特尔的所有成员瓜分这个市场份额,所有成员的产量之和要等于Q0,以支持行业统一价格P0。如果某个成员的产量突破自己的份额,则会破坏行业均衡,要么导致市场价格下降(低于P0),要么有一部分产品卖不出去。

卡特尔分配产量定额的原则是使各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并且与卡特尔均衡产量水平的边际成本相等。这种产量分配方式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分配方式,现实中很难实现。因为卡特尔内部成员之间的产量分配受到厂商的地位、厂商已有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规模以及地区划分的影响。同时卡特尔的各成员厂商不仅可以通过广告信用、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拓宽销路,增加产量,还可能采取欺骗其他成员的手段,私下违背卡特尔的市场份额和价格协议。因此卡特尔是不稳定的。

2.隐蔽的勾结——价格领导

由于公开的勾结和协议往往被认为是非法的,因此寡头垄断厂商更多的是采取暗中勾结的方式。价格领导是主要的形式之一。价格领导是指行业中的一个或极少数几个大厂商开始变动价格,其他厂商随之变动。处于价格领导地位的厂商一般是依据自身的实力或市场行情来确定价格的变动,其他厂商随之采取响应的行动。根据价格领导厂商的具体情况,价格领导可分为两种类型。

(1)晴雨表型的价格领导

晴雨表型的价格领导指晴雨表型厂商依据市场行情首先确定能够合理、准确反映整个行业成本和需求情况变化的价格,其他厂商按这一价格对自己的价格进行调整。晴雨表型厂商未必是行业中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厂商,但它往往熟悉市场行情,能代表其他厂商的意愿,所以能成为其他厂商的追随的目标。

(2)支配型的价格领导

支配型的价格领导指市场销售份额较大、地位稳固、具有支配能力的大厂商,根据自己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和其他厂商希望销售的全部产量来确定和变动价格,其他中小厂商则以这一价格为准绳,按照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原则确定均衡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厂商可以出售他们所能提供的全部产量,市场需求量与小厂商产量的差额完全由支配型厂商提供。

【专栏四】雷克航空公司的搏斗

1977年,一个冒失的英国人弗雷迪·雷克闯进航空运输市场,开办了一家名为“雷克”的航空公司。他经营的是从伦敦飞往纽约的航班,票价是135美元,远远低于当时的最低票价382美元。毫无疑问,雷克公司一成立便生意不断,1978年雷克荣获大英帝国爵士头衔。到1981年“弗雷迪爵士”的年营业额达到5亿美元,简直让他的对手们(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老牌公司)气急败坏。但是好景不长,雷克公司于1982年破产,从此消失。

出了什么事?原因很简单,包括泛美、环球、英航和其他公司在内的竞争对手们采取联合行动,一致大幅降低票价,甚至低于雷克。一旦雷克消失,他们的票价马上回升到原来的高水平。更严重的是这些公司还达成协议,运用各自的影响力量阻止各大金融机构向雷克公司贷款,使其难以筹措借以抗争的资金,进一步加速雷克的破产。

但“弗雷迪爵士”并不甘心,他依照美国反垄断法提出起诉,指责上述公司联手实施价格垄断,为了驱逐一个不愿意接受其“游戏规则”的公司,竟然不惜采用毁灭性价格来达目的。1985年8月,被告各公司以800万美元的代价同雷克达庭外和解,雷克随即撤回起诉。1986年3月,泛美、环球和英航三大公司一致同意设立一项总值3 000万美元的基金,用于补偿在雷克公司消失后的几年中,以较高票价搭乘这几家公司的航班飞越大西洋的20万旅客的损失。

赔款达到和解不等于认罪。从技术上讲,官方没有认定“弗雷迪爵士”是被垄断价格驱逐出航空公司的。但是这个案例已经明显地透露出威胁信号,那就是如果其他任何人企图加入跨越大西洋的航空市场分一杯羹,必须认真考虑其中可能面临的破产危险。从来没有其他公司尝试提供低廉的越洋机票,至少没有做到雷克航空做到的地步。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寡头之间的竞争不适宜价格竞争。

——资料来自美国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与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