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与就业情况简析

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与就业情况简析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劳动力资源受教育情况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测算,2010年河北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4年。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或时期内,拥有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文化科学水平和健康状况)总和的劳动适龄人口,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能力的储备和供给状况。目前我国关于劳动力资源的定义是: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以及在劳动年龄以外实际常年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和,这个定义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年龄,二是劳动能力。一般来说,人口的自然年龄是确定人口是否具备劳动能力的最主要的标志,可以根据人的自然年龄(即劳动年龄)来确定劳动力资源的数量,通常将劳动年龄界限确定为16-59岁。就业人口是劳动力资源研究的重要范畴,代表劳动能力的实现情况。

本文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2000年、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从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两个角度分析河北省劳动力资源情况,研究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及特点,并提出建议。

一、劳动力资源现状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河北省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劳动年龄人口)为4965.2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9.10%,其中男性2500.61万人,占50.36%;女性2464.60万人,占49.64%。

(一)劳动力资源区域分布情况

从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看,保定市最多,为770.61万人;其次是石家庄市,721.71万人;第三是邯郸市,613.34万人;唐山市、邢台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人数分别为530.52万人、493.22万人、484.18万人、312.31万人、297.79万人、292.87万人、239.10万人、209.57万人。

(二)劳动力资源年龄构成情况

从劳动年龄人口年龄组(以5年为一组,从16岁至59岁,分为9组)构成看,20-24岁组最多,占15.29%;其次是40-44岁组,占12.7%。

从就业人口年龄组构成看,40-44岁组最多,占13.61%;其次是20-24岁组,占12.33%;第三是25-29岁组,占12.04%。

(三)劳动力资源受教育情况

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测算,2010年河北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4年。从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情况看,初中占56.12%;大学(包括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下同)占10.09%;高中占16.86%;小学占15.79%,未上过学的占1.14%。

根据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测算,2010年河北省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8年。从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情况看,初中占58.71%;高中占12.50%;大学占7.68%;小学占19.50%;未上过学的占1.61%。

二、劳动力资源变化趋势

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二十年来,河北省劳动力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趋势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河北省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总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结果看,全省总人口已由1990年的6108.28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6668.44万人,2010年的7185.42万人;全省劳动年龄人口由1990年的3703.33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4437.19万人,2010年的4965.22万人。

按照1990-2010年来每十年一次普查结果资料计算,河北省劳动年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量和年均增长速度变化情况是:1990-2000年总人口的年均增长量为56.02万人,而同期的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量则为73.39万人,比总人口的增长量多17.37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率要高于总人口0.94个百分点。2000-2010年总人口年均增长量为51.70万人,同期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量为52.80万人,比总人口的增长量多1.1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率高于总人口0.38个百分点。

(二)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

1990年全省劳动年龄人口为3703.33万人,占总人口的60.63%;2000年为4437.19万人,占总人口的66.54%;2010年为4965.2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69.10%。二十年来,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1261.8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3.0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8.47个百分点。

劳动年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相应增加了就业压力,使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三)劳动年龄人口向“大龄化”转移

从1990-2010年的三次人口普查结果看,河北省劳动年龄人口呈现出向“大龄”转移的趋势。从199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构成看,20-24岁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达16.34%。2010年所占比重最大的年龄组为20-24岁组,占15.29%。与此同时,从1990-2010年这二十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构成看,40-59岁的4个年龄组的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分别比1990年的上升了2.63、4.74、3.21、3.52个百分点。

河北省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所占比重

(四)劳动年龄人口的性别比逐年缩小

全省劳动年龄人口的性别构成中,男性人口所占比重高于女性,从三次人口普查结果看,1990年-2010年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性别比在缩小,性别比由1990年的104.84缩小为2010年的101.46。

(五)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

由于全省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加大了教育的投入,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遍实施,特别是科教兴冀战略的实施,以及市场经济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提高,河北省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小学及文盲、半文盲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明显。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河北省劳动年龄人口中,具有大学以上(含大专,下同)文化程度的占10.09%,比1990年所占比重提高了8.56个百分点;具有高中以上(含中专,下同)文化程度的占16.86%,比1990年提高了4.74个百分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6.12%,比1990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具有小学及以下(包括未上过学)文化程度的占15.79%,比1990年下降了18.87个百分点,文盲、半文盲的占1.14%,比1990年下降了13.42个百分点。

二十年来,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43个百分点,小学及文盲、半文盲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平均每年下降0.85个百分点。

三、就业人口情况

就业人口又称在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就业人口的规模、年龄性别构成、经济结构、文化技术水平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全省情况看,就业人口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从就业人口的性别构成看,男性就业优于女性

男性占56.36%,女性占43.64%,男性所占比重比女性高12.72个百分点。就业人口性别比达129.16。分年龄组看,所有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50岁以后的性别比开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性别比和性别差异百分比越来越大。

(二)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遍提高

2010年,全省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4年,比2000年提高0.77年。就业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已超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就业人口分性别、分行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有不同水平的提高。

河北省就业人口分行业、分性别平均受教育年限

从不同产业、行业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以初中水平为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21年,文化层次最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以中专、高中水平为主,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06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对较高。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5个行业的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以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这说明,全省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就业人口的高素质必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比较集中

从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看,2010年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四个行业就业人口占到全部就业人口的83.91%。其中,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2440.69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的59.69%;制造业就业人口521.48万人,占12.75%;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口269.12万人,占6.58%;建筑业就业人口199.98万人,占4.89%。

(四)就业人口产业结构性特征明显

随着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就业人口在总量上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正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2440.69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为59.69%,比2000年下降11.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802.42万人,比重为19.63%,上升5.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为845.47万人,比重为20.68%,上升5.59个百分点。

四、就业人口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龄结构呈大龄化趋势

2000年全省15-59岁就业人口中4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为25.5%,到2010年上升到31.97%,提高了6.47个百分点,就业人口大龄化趋势明显。

(二)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就业率是指就业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2000年、2010年河北省就业率分别为76.06%、69.53%,就业率下降了6.53个百分点。从分年龄组数据看,除55-59岁和60-64岁两个年龄组就业率有所上升外,其他年龄段的就业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就业率只能反映失业率这一因素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事实上,一个社会就业水平的高低,除了受失业率这一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其他因素,比如劳动参与率、人口的年龄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就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劳动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快于就业岗位增长速度,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二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程度提高,机械化生产对传统劳动力的替代导致就业压力增加,部分劳动力就业困难;三是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低年龄组人口更多地选择在校学习,使参加社会劳动的年龄不断后延,整个社会中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就业率也会随之降低。当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后,就业率还会进一步下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业率的降低意味着一个庞大的群体需要社会供养、大量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意味着缺乏生活来源人口数量的增加。

(三)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

2010年,河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57%、52.50%和34.93%,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3.78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了2.64和1.14个百分点。就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偏低。就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相对就业结构的变化来讲,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仍远大于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也不相称,就业人口产业结构分布与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相比仍不合理。

五、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就业需求

从全省情况看,要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除了促进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外,还必须从结构入手,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在产业结构上,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

(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

适应就业结构的变化,既要加快培养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也要培养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统筹推动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使城乡劳动者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

(三)加强和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

切实做好调查失业率的调查统计工作和就业失业信息监测预警,为宏观决策提供更加真实、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定期向全社会发布调查失业率。逐步将城镇调查失业率转变为重要的常规统计工作。探索在结构调整和重大灾害及遇到危机情况下出现的失业风险,对就业和失业情况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就业稳定,并将失业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

撰稿:侯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