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世界上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是亚洲唯一能够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金融业发展历程
日本在19世纪中叶明治维新后,金融业向现代资本主义金融制度发展。1872年,明治政府参照美国银行制度制定了《国立银行条例》。1882年,颁布了《日本银行法》,成立了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在此前后,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也相继建立。19世纪末,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明治政府先后创立了一批专门经营长期金融业务和外汇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现代金融制度在法律上趋于完善,东京金融市场的基础逐步形成。
进入20世纪,日本经济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金融业走上了集中的道路。东京金融市场的规模随着海外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而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金融资本高度集中,完全置于军国主义政府的统治之下,资金首先满足侵略军军需产业的需要,使东京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外汇市场的活动几乎完全停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金融机构经过整顿,到50年代初期,东京金融市场恢复正常活动。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东京金融市场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二)金融机构分类
金融机构大体可分为中央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政府金融机构和外国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即日本银行,是日本金融机构的核心。
2.民间金融机构。有13家城市银行(包括1家外汇专业银行)、64家地方银行、3家长期信贷银行、7家信托银行、69家相互银行以及信用金库、信用组合、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农(林、渔)业协同组合、农林中央金库等。此外,还有21家人寿保险公司、22家财产保险公司和短期资金公司、住宅金融公司、消费信贷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是整个金融机构的主体。
3.政府金融机构。有进行贷款业务的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和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等10家公库。此外,还有吸收民间资金的邮局、资金运用部简易保健年金等。政府金融机构的作用是从政策方面补充民间金融机构活动之不足。
4.外国银行。在东京设立营业机构的有70多家。
(三)东京金融市场的特点
1.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东京企业的外部资金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向资金供应者(个人和企业)筹措的,即个人和企业将多余资金存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它集中起来提供给企业,因此通常称为间接金融。间接金融在金融市场上约占60%。直接金融指个人和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购入证券(主要是股票),直接向企业投资,它在金融市场上所占的比重还不到5%。
2.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大。
3.民间大银行经常发生超贷现象。民间银行特别是承担对大企业提供资金的城市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经常超过自己筹集的资金。
4.金融机构之间资金筹集和运用不均。城市银行用于贷款和有价证券投资的资金超过所吸收的存款和以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而其他地区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有价证券投资的资金则少于筹集的资金。城市银行的资金不足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过剩通过短期拆放、金融机构贷款和票据买卖市场进行调节。
(四)东京证券交易所
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阪证券交易所、名古屋证券交易所并列为日本三大证券交易所,其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三,同时也是日本最重要的经济中枢。它在1878年5月15日创立,同年6月1日开始交易,创立时的名称为东京股票交易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暂停交易,1949年5月16日重开,并更名为东京证券交易所。
东京证券交易所是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但是却不是一个大的国际融资中心,在东京证交所上市的海外企业相当少,基本上以日本的企业为主,而纽约等其他国际性的证券交易所,则有相当大数量的外国企业。
东京证券交易所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中心之一、日本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它的股票交易量最大,占日本全国交易量的80%以上。如果按上市的股票市场价格计算,它已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三大证券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