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山东省现代渔村产业融合现状与展望

山东省现代渔村产业融合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利分团我省沿海渔村的传统产业为海洋捕捞业。本章以荣成市为例,浅析产业融合的现状,特别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传统渔村产业结构变迁、渔村经济持续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现代渔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某些启示。二是近海捕捞向远洋渔业的转型。在渔业第一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以后,提高渔业产品的附加值,就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水利分团

我省沿海渔村的传统产业为海洋捕捞业。随着近几十年来沿岸、近海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仅靠海洋捕捞业越来越使渔村经济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产业形态在传统渔村中兴起,如海水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远洋渔业、建筑业、仓储物流以及近几年兴起的渔家乐、渔夫垂钓等以海洋体验为主体的海洋旅游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除了跟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气候有关外,又跟个别渔村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以及领导人的个人能力等息息相关,形成了许多既似曾相识又明显不同的渔村综合经济体。新兴产业形态随着时代的推移,依次融入传统渔村经济,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渔村的风貌、经济结构和渔民生活,在我省沿海形成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渔村经济带。本章以荣成市为例,浅析产业融合的现状,特别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传统渔村产业结构变迁、渔村经济持续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现代渔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某些启示。

一、从单纯一产,到二产融与、三产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第一产业内的转型

一是近海捕捞向海水养殖业的转型。我省传统渔村的第一产业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一直是海洋捕捞业,但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近海的海洋捕捞业逐渐退出龙头老大的地位。随之而来的产业的转型,其一是仍然为第一产业的海水养殖业。荣成市作为海岸线最长的县级市,首先有一批渔村企业进行了转型,借助池塘养殖新技术进行了以中国对虾为主的虾类养殖,借助筏式养殖等新技术并利用渔村自有海域开展了藻类、贝类的养殖,取得了极大成功。如好当家集团开展了海参池塘养殖,寻山集团开展了海湾鲍鱼扇贝牡蛎等贝类养殖,西霞口集团、西港集团等开展了海上底播海参养殖。这是第一次渔村的产业转型,但仍然是在第一产业范畴内的形态转型。

二是近海捕捞向远洋渔业的转型。除了海水养殖业外,海洋捕捞业向海外发展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众多传统渔业企业将目标定位于过洋和大洋性远洋渔业。如靖海集团制定了“立足太平洋,挺进印度洋,开拓大西洋”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建立海外捕捞基地”方针,远洋渔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特别时期。目前公司各类专业远洋渔船作业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各大渔场,在印度尼西亚、斐济建有远洋渔业基地,作业类型包括拖网、鱿鱼钓、金枪鱼延绳钓等多种形式,进入了大洋与过洋并举的发展阶段。其他如荣成远洋渔业公司、大鱼岛渔业公司、俚岛海洋科技、鑫发渔业公司、荣玛渔业等,纷纷加入了金枪鱼延绳钓、鲨鱼延绳钓、西南太平洋大拖、朝鲜东海岸鱿鱼、北太平洋鱿鱼等远洋渔业项目,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成为我省远洋渔业的主力军。

(二)第二产业的融合

一是传统第二产业。山东省传统海洋捕捞业的发达,离不开在渔船修造、渔网等渔需供给的全面支撑,历史上第二产业十分发达。例如静海集团下属的荣成市远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始建于1973年,获得中国船级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备一级渔船建造资质,拥有开放口岸、舾装码头、修造船平台、横移区及现代化车间,是荣成市规模最大的渔船修造企业、山东省渔船修造重点企业。山东好运通网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网具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市场挂牌企业。公司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宗旨、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努力提高网具产品的性能及品质,先后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家“十二五”期间,分别承担行业科研专项、科技支撑计划2项课题的研究任务,自主研发单船变水层疏目拖网产品先后获得威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研发成果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同时作为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先后参与并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0项。公司已建成中国远洋拖网渔具研发生产基地、国家级远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具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节能型渔具与捕捞装备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为近海及远洋渔业提供渔具方面的全面支撑。

二是现代第二产业。渔业第二产业是渔业第一产业的延续,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纽带,是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合理有效利用水产资源,提高水产品附加值,丰富市场供应,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企业和渔民收入,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渔业产业化进程。所以,积极发展渔业第二产业,对实施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渔业产业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渔业第一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以后,提高渔业产品的附加值,就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进入新世纪后,渔业企业吹响了向新兴产业进军的号角。即对渔业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好当家集团的海参深加工,寻山集团、海芝宝公司的海带深加工,泰祥集团的贝类深加工等。产品经过专业的工业化设计,以食用便利、口感好、价格适中等为卖点,通过进超市、专营店、旅游食品店等渠道开拓市场。同时在荣成市建设了荣成海洋食品博览中心,通过“区域化品牌标识、引领海洋食品品牌化”为主题的荣成海洋食品区域品牌创意设计大赛,推动荣成海洋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海洋食品市场影响力。

(三)第三产业的融合

一是仓储物流业。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消费市场的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物流速度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产初级、二级产品如何安全、原汁原味地送到消费者餐桌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其中特别是活鱼运输、冷链物流等发展迅猛。如靖海集团、好当家集团、寻山集团、鑫发渔业等许多大型渔业企业都新建设了低温仓储和冷链物流系统,甚至建设了金枪鱼超低温冷库。二是社区服务业。由于渔业企业大都依托渔村起步,与原属渔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渔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村民在土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些企业都几乎无例外地对村民进行反哺,主要通过房地产开发、旅游、加油站、宾馆、职工医院等第三产业以及老渔民协会、居委会、产学研服务中心、职工培训学校、职工俱乐部、康馨文化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供电站、供水站、园艺场等综合服务机构,在对村民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渔村的和谐共存共荣。三是海洋旅游业。随着我省海洋农牧化的推进,生态、综合利用海域生产力已经成为海洋空间利用的共识。同时,海陆统筹式的海洋利用也为广大海洋开发的管理者、从业者和科学工作者所广泛接受。无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追求的不外乎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实际价值,但涉及人们对海洋产品所产生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则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步入小康生活的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要求不断增加,休闲旅游开始作为现代人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进入平常百姓家。我国城市建设、景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推进,渔家乐、农家乐等日益兴旺,推动了我国旅游市场新的增长。我省的蓬莱、长山群岛等海岛,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率先发展出渔家乐等滨海旅游项目,摆脱了内地游客只是看海的单调,走向了亲近海洋、体验海洋的新式海洋旅游。渔家乐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旅游项目,是沿海或海岛渔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了解渔家民俗的休闲旅游方式。渔家乐一般内容是欣赏海岛风光,吃当地特色海鲜,游泳、钓鱼、赶海、沙滩游戏(排球、足球等体育活动),卡拉OK篝火晚会,住渔家体验渔家风情。渔家乐的发展依托自身的自然和资源优势,置身于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寻求自己的定位、放大自己的优势、培植自己的强势,做大做强海岛渔业特色经济,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新目标。

二、日照渔家乐案例

日照渔家乐开始于1999年,拥有7万多张床位,有13个民俗村参与,每年有1000多万游客到日照渔家乐体验渔家风情,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做渔家活,已成为日照渔家乐的鲜明特点。

2009年,日照市全年接待游客1741.7万人次,实现旅行总收入101.7亿元,同比区别增长18.8%及其24.0%,民俗旅行呈现出“质效双优”的喜人局面。同时,还解决了万余名沿海群众的就业及其增收难题。

凭借着蓝天、碧海、金沙滩的天然优势,日照的旅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以“住渔家屋、吃渔家饭、乘渔家船、做渔家活、享渔家乐”为主要内容的渔家乐民俗旅行,适应了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成为许多外地游客到日照旅行的首选。然而,在渔家乐民俗旅行火爆的同时,在诸如卫生状况、服务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还有相当多的问题,民俗旅行业户的经营行为也有待规范,民俗旅行的档次需要提高。

如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渔家乐仍为较浅层次的海洋旅游项目,起点较低,作为大众化的旅游,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作为海洋旅游的亮点之一,甚至可以在长期的海洋旅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占领中高端海洋旅游市场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其中休闲与专业海钓是中高端海洋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高起点推进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确定在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四市沿海建设15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2014年省政府又印发《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将休闲垂钓基地建设工程列为推进实施“海上粮仓”建设五大重点工程之一。这为我省渔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础。

三、现代渔村经济未来发展路径设想

1.陆海统筹,发展“陆上”和“海上”两个新渔村。海上渔村:海上渔村的产业形态不外乎海水养殖业、海洋牧场、近海捕捞业、远洋渔业,皆为第一产业。目前这些产业除远洋渔业外,其他产业都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无法大规模发展。出路只能是基于生态系统的优化组合,其中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是有望提高生物产出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重点应在养殖品种优化、种质资源管理、海洋环境养护、海洋牧场规划设计等方面挖掘潜力。

陆上渔村:陆上渔村的产业形态主要是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社会服务等。其中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几方面都在起步阶段,渔村和各渔业企业之间仍是背靠背发展,缺乏规划和区域协调,企业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不明显,应是未来重点解决的问题。

例如,青岛市计划利用其优越的交通环境条件,以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着力打造国际海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成为面向东北亚,服务华北,集水产品采购交易、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信息集成、保税、远洋捕捞服务、电子交易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水产品贸易平台。烟台市准备利用全国唯一的金枪鱼交易中心优势,打造大型水产品交易中心。威海市则拥有省内最大的远洋渔业产业规模,在远洋渔船建造、远洋渔业企业、远洋渔船数量、远洋渔业产量、超低温冷库等方面皆为全省之首,下一步必然走向远洋渔业产品加工和交易,利用“远遥中心渔港”设施,打造国际海洋产品交易中心。这些平台和交易中心的建设,都受到所在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从全省范围看,如何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各地优势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规格、分头建设,形成一个平台、三地交易、各具特色、一体发展的格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2.以生物产出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为抓手,促进渔村经济产业带做大做强。沿海渔村经济产业带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带,其资源主要来自海上,与农产品同样有季节性特点。针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首先在季节性方面,在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品种设计上,对于应季产品,需要设计价廉物美的大众化产品,又要有高端的精细化产品,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另外,需要开发新型原味保鲜技术,满足在非应季时仍有好的产品市场流通。

高附加值产品,或者低值品的高值化利用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集成应用生物酶技术、高效分离技术、节能干燥技术、保鲜技术等,对水产下脚料等水产生物废弃物及低值鱼类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开发系列水产蛋白粉、调味料、虾青素、甲壳素、壳聚糖、氨基多糖等产品以及其他休闲食品。

3.以渔村城镇化和渔村旅游为契机,带动沿海渔村经济产业带的转型升级。“都市越来越大、渔村渐行渐远”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现象,农村人口的减少也越来越成为媒体的话题。因为渔业资源锐减,全国许多地区的渔民生活越来越艰难,坚持继续打鱼的人也越来越少。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渔村变社区,不少渔村早已“面目全非”,渔村渐行渐远已是不可逆转的现象。从我省沿海渔村的情况来看,虽然本地人直接从事渔业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少,但由于现代渔村经济带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融合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内陆劳动力的加入,反而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许多渔村起家的渔业企业,在渔村的城镇化建设和社区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好当家集团、寻山集团、西霞口集团等,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在当地工作、成家、生活,人口不降反增,除了为渔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外,也为城镇化建设和社区服务的盈利提供了人口基数,二者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互动。而且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也为下一步包括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目前,除了“渔夫垂钓”等新兴旅游项目以外,包括胶东海草房、海鲜饮食、渔民生活等渔村文化,认识海洋、亲近海洋等海洋文化旅游项目层出不穷,为现代渔村经济产业带的升级增效注入新的元素,应给予大力提倡和有力的政策支持。

(梁振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