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意义和本书章节安排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意义和本书章节安排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意义西方经济学是既具有一定科学因素,又具有特定阶级属性的学科。因此,多留意身边的经济生活小事,多运用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去加以解释,有助于感受并加深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解。在西方经济学的两大主干分支中,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说相对更为完善。

一、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意义

西方经济学是既具有一定科学因素,又具有特定阶级属性的学科。它的核心价值判断是否定剩余价值的来源、否定收入分配中剥削的存在的,但它的分析方法又是具有诸多科学合理的成分。但这不妨碍西方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意义,因为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存在不同的价值判断,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条件假设与研究方法不同,人们之间常常有不同的分歧,现阶段也没有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是完全正确、成为宇宙真理的。而且人们之间的共识还是大大多于分歧。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很多暗含假设上,比如充分竞争、信息完整等,这些条件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并不完全一致,用同一理论分析不同条件下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是否合适,需要重新思考。概括地说,在联系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经济学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认清人类经济行为的本质,更好地转变消费观念,提高生活消费质量。微观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理解、对于偏好最优化的行为选择条件等知识点的学习,有助于消费者转变观念,为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行理论指导。二是有助于科学认识与做好微观主体乃至政府的经济预测与决策。对于微观主体乃至政府最优经济行为选择及其相互影响的深入研究,对于消费者商品需求及其弹性理论的分析,我们能够找到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的选择依据;对于厂商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行为选择的系统分析,我们能够找到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公共工程行为最优化的决策依据;对于消费者与厂商市场行为的综合分析,我们能够找到价格决策的量化依据;对于总需求、总供给及其诸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找到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依据,从而更好地制定微观主体的经营预测,并减少宏微观决策的盲目性。三是有助于科学认识与制定公共福利政策。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后会清楚地看到,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社会中市场机制常常会出现失灵现象,微观主体的经济交往中事实上存在交易费用,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波动,遵循帕累托最优原则是推进公共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向。因此,多留意身边的经济生活小事,多运用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去加以解释,有助于感受并加深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解。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从1776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开始,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在西方经济学的两大主干分支中,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说相对更为完善。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对于微观主体最优经济行为选择及其相互影响的研究,是以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表现出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体系为基本框架的,经过20世纪多位经济学家的完善,逐渐成为现今的体系,这一体系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一直居于正统和主流地位。它是先从产品市场开始,再分析生产要素市场,再分析一般市场;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经济行为选择问题。第二个层次是以第一个层次为基础,研究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条件及其微观主体最优经济行为选择原理及实现问题。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条件及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问题。本教材的内容就是按照以上的研究体系展开的。利用图1-2,对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作一梳理,读者能够借此大致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图1-2的左、右两边分别表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方、下方分别表示消费者和生产者(厂商),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生产者都具有双重身份:消费者既是产品市场的需求者又是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者,厂商既是产品市场的供给者又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者。消费者和厂商都是“经济人”,每一类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通过这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

从图的上半部分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的行为首先表现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劳动、土地等),获得一定的要素收入,这形成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然后,用收入在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各种商品,这形成产品的需求理论。消费者不管是在哪一类市场中,其行为目标都是总效用最大化。对消费者行为选择的分析,实际就是效用最大化分析。从图的下半部分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以厂商为代表的生产者行为首先表现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各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等),这形成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然后,在产品市场上出售所生产的产品,这形成产品的供给理论。厂商不管是在哪一类市场中,其行为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通过对厂商的“投入与产出”相互关系的层层递进分析,得到在完全竞争市场以及非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行为选择模式。

图1-2 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从图的左半部分产品市场来看,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厂商对产品的市场供给共同决定了某种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从图的右半部分生产要素市场来看,消费者对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供给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共同决定了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首先都追求自身福利的最大化。正是在这种追求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个市场都可以实现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并形成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并最终形成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当然,现实经济的运行与完全竞争经济并不完全一致,某些场合存在市场机制失灵打破以上的均衡循环链,从而必须依靠非市场的力量加以纠正。

三、微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基于“通过研究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追求的经济行为的最优选择来说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机理”这样一个认识,微观经济理论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一)均衡价格理论(第二章)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作价格理论。本章从价格理论的两个方面——需求和供给开始,以完全竞争市场为研究假设,分析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的性质、特点,它们的矛盾运动如何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状态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出弹性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运用。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章)

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化的背后是厂商与消费者的行为选择。本章将深入消费者基于效用最大化追求行为选择的背后,提出衡量消费者最优行为选择的标准,即消费商品所得到的效用;讨论消费者在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条件下、在有限的收入约束下消费者实现效用的最大化的最优行为选择;分析消费者均衡,从中推导出需求曲线,并对均衡变化作比较静态分析。

(三)厂商行为理论

结合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追求的行为选择分析,讨论在理性人假定下、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中最优产量点的选择原理及实现,并说明市场价格的决定过程。厂商行为选择的背后涉及几个重要理论的分析,这些分析分别构成了本教材的相关章节:

(1)投入—产出理论(第四章)。这是厂商行为理论的第一个部分,主要从物质技术效率的角度出发,讨论厂商在短期和长期的不同生产条件下,当生产技术等条件既定时,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如何达到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最优选择。

(2)成本—收益理论(第五章)。这是厂商行为理论的第二个部分,主要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讨论厂商在短期和长期的不同生产条件下,当生产技术等条件既定时,如何达到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最优选择。引出了厂商在成本约束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的条件。

(3)市场实现理论。这是厂商行为理论的第三个部分,结合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追求的行为选择分析,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最优产量与价格的市场实现问题,并印证厂商最优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①完全竞争市场(第六章)。讨论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最优行为选择,介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分析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定与市场价格的形成——短期与长期均衡条件的实现问题,最后推导出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②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讨论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三种类型: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分别说明这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的决定——短期与长期均衡条件的实现问题,并将对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在内的不同市场结构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比较。

(四)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这一部分以产品市场部分讨论形成的一些观点为基础,讨论生产要素市场买卖双方各自基于利益最大化下数量与价格的最优选择。这些分析分别构成了本教材的相关章节:

(1)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第八章)。讨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界定,从一种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开始,先引出问题,分析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的特点;根据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分完全竞争与非完全竞争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厂商的最优要素需求曲线及市场的最优要素需求曲线。

(2)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第九章)。从一种生产要素的市场供给讨论开始,在给出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与供给曲线之后,分完全竞争与非完全竞争两种情况分析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供给数量与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并以劳动、资本、土地诸要素供给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其均衡价格的决定为背景,分析要素的收入分配问题,提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检测指标。

(五)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十章)

前面讨论分析的都是基于单一微观主体最优行为选择下的局部均衡问题。这一部分以完全竞争为背景,将前面关于单个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上升到一般均衡分析,讨论基于所有微观主体最优行为选择下的整个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存在性,论证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最具资源配置效率的特性;提出完全竞争下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只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不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充分条件。

(六)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十一章)

这一部分基于经济现实在某些方面与完全竞争经济的资源配置最优状态是有所偏离的,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并从这一前提出发,讨论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的概念、表现、成因以及它们的存在对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总结出消除市场失灵、增进社会总福利的微观经济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