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处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衡量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指标:①现代经济部门的发展情况。这类国家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两种经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现代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已占重要地位。这类国家的现代经济部门尚很弱小,在国民经济结构中

一、处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衡量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指标:①现代经济部门的发展情况。②土地关系状况,即农业中商品经济因素的发展。③社会经济关系中雇佣劳动关系的比重。④对外经济联系的情况,主要是看按市场经济方式参加国际经济活动的情况。参照上述指标,可以认为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的阶段;市场经济占重要地位的阶段;市场经济刚起步的阶段。

1.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的国家。这类国家包括乌拉圭、智利、秘鲁、泰国、土耳其、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等。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工业国(地区)也应归入此类,本书前一章已专门叙述,这里就不再讨论了。

在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的国家里,工业化已有相当进展,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组织起来的现代经济部门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类国家以城市为依托的工业与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90%左右,最高的几乎达100%(科威特、阿联酋等)。前资本主义土地占有关系已得到较彻底或重大的改造,在整个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关系中已退居次要地位。资本家和工人已成为社会的基本阶级,雇佣劳动者在总劳动人口中的比例超过60%。这些国家还以现代市场经济方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出口中占主导的产品已是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的结果,而且广泛参与了国际金融(对外投资、融资)、保险、航运、通讯、技术输出等活动。

这类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运行特点是:

(1)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以渐进和突变两种方式完成。拉美国家主要是渐进方式。19世纪初叶,这些国家独立后,就开始了其市场经济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经过长期的演变尤其是50年代以来的工业化,市场经济才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东亚诸国和石油生产国则采取“突变”方式,它们独立较晚,一般在20世纪50—60年代。独立后凭借经济的迅速演变,工业化的迅速展开和完成,或凭借迅速发展的石油工业,在短时期内完成了对前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和社会结构的重新构造,使市场经济得以确立。

(2)民族资本主义力量比较强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较高程度。拉美国家民族资本已占采掘业的90%、制造业的70%和服务业的绝大部分。石油生产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石油工业,基本上都已为民族资本所掌握。这类国家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两种经济。生产和资本也日益集中。早在20世纪70年代,巴西302个主要工业行业中的176个是由4家大公司控制的。阿根廷占企业总数0.83%的大公司,集中了53.2%的工业产值。80年代初,拉美50家最大银行的资产为2471亿美元,占拉美500家大银行总资产的63%。

(3)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在国内外交错运行。目前发展中国家引进外国投资和借外债最多的是这类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中对外投资最多的也是这类国家,而且,它们有相当一部分资本,是投向发达国家的。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已逾百亿美元,而海湾国家则有几千亿美元投资于发达国家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

2.市场经济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这类国家主要包括:印度、埃及、巴基斯坦、伊拉克、马来西亚、菲律宾、约旦、突尼斯、摩洛哥、玻利维亚、印尼、叙利亚、斯里兰卡、利比里亚等。

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现代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已占重要地位。这类国家的工业与服务业一般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75%。但在工业和服务业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非现代经济部门。有的国家手工业、个体服务业、个体摊贩、家庭佣工等“城市非正式部门”经济,占其城市经济的比重高达40%—50%。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般占25%—30%,农业就业人口则占就业总人口的60%—70%。农村的前资本主义土地关系已经得到一定的改造,但个体制、地主制仍占主导地位。城市化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45%之间。多数人口还生活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之下,雇佣劳动者的比例占劳动者总数的50%以下。与国际经济有一定联系,但不能完全与国际经济接轨。出口结构中,农矿初级产品还占相当大比重。对国际投资与融资、技术输出、国际航运与保险等的参与则量少、程度低。

这类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运行特点是:

(1)按照渐进方式,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与运行轨道。印度、埃及、玻利维亚、巴拉圭、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目前已脱离市场经济的形成阶段,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这类国家的资产阶级基本上掌握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导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私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积蓄了相当力量,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印度的塔塔、比拉财团在20世纪80年代初总资产已分别达184亿卢比和169亿卢比。巴基斯坦22家财团就拥有全国工业资产的2/3,银行存款的80%和保险基金的79%。

(2)国有资产和外国资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这类国家一般都凭借政权的力量,以没收、参股等形式,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强行转变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依靠财政力量,大举投资,使国有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国有经济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35%。与此同时,这类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外国资本也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经济的二元结构比较明显。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城市、沿海经济和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之间,在各自的发展和运行中,发生了较大的摩擦和冲突。自然经济和低劳动生产率使农村的需求增长有限,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的限制作用。

(4)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家长制、独裁作风、等级观念等封建主义文化因素有很深影响,甚至连垄断企业也不例外。封建势力在政府中也有相当影响。

3.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也门、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中非共和国、乍得、赤道几内亚、卢旺达、塞拉利昂、索马里、乌干达、海地、萨摩亚等。

这类国家的现代经济部门尚很弱小,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处于从属或依附地位。在这类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与服务业所占比重为60%左右。其中与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方式有较多联系的工业占20%(制造业仅15%)。而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基本上是对农矿原料进行初级加工和对进口设备、汽车进行维修或装配,企业规模十分有限,技术水平极为低下,其中相当大的比重还是手工作坊或半手工作坊。这类国家的现代经济部门,基本上还处于形成过程之中。农村的前资本主义土地关系还未得到改造,仍占绝对统治地位。有些国家部落、氏族所有制还很流行。城市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还保留着完整的农业社会结构。劳动人口中8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主要是自给性的粮食生产。雇佣劳动关系在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中还很微弱。这类国家的经济基本上是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因而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十分有限,仅限于出口一些农矿初级产品。

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特征是:

(1)市场经济正处在缓慢发生或成长的过程之中。这类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和发展水平极低,难以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提供必要条件和有力的推动。在这些国家中,往往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无法保障,粮食的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穷困的现实抑制了国内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成长。

(2)外资对其经济具有支配性影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因而储蓄极为有限,国内资金形成能力也非常有限,市场经济的成长和国民经济的运行,不得不主要依靠外资。目前,这些国家的现代经济部门中很大一部分为外资所控制。

(3)缺乏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自然经济在这些国家根深蒂固,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又使社会所能提供的商品十分有限,商品货币关系难以发展起来,有的国家甚至不发行自己的货币,这使市场经济缺乏赖以发展和运行的基础。交通闭塞、通讯不灵、资源状况不明、合格劳动力短缺,都使这些国家的市场经济难以形成和发展。

(4)前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也严重阻碍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上层建筑方面也面临着前资本主义政治力量、传统社会力量、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等严重障碍。国家政权一般都由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酋长集团联合组成。这些因素阻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运行。

(5)经济带有严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特征。这些国家主要生产外国资本所需要的农矿原料或为便利其出口而对原料进行必要的初级加工。它们的经济往往与原宗主国仍保持着紧密的特殊联系。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

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孰优孰劣、孰轻孰重有不同的认识和选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20—30年内,多数发展中国家把发展计划、国家干预当作发展经济最直接、最可靠的办法。虽然中央计划和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初期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弊端。20世纪7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一种更为自由的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强调增加市场机制的作用,以此作为促进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和加快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有些国家成效显著,经济增长较快;而有些国家则生产停滞不前,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状况持续恶化。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各国逐渐认识到:没有一个政府完全依赖集中计划,也没有一个政府完全依赖市场。市场机制应不断扩展、完善,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但市场机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因而有必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以便适度地干预经济。

发展中国家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建立国有企业、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的。

1.制定经济计划。独立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经济计划机构和管理机构,制定了中长期国民经济计划,以协调各部门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许多国家独立后,从本国具体情况出发,实施了相应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改变畸形落后的经济结构。例如,一些过去主要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国家,首先发展满足国内需要的轻纺工业和初级产品的加工工业,以减少国外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并增加出口的附加价值。一些在战前已经建立一定轻工业基础的国家,则努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基础工业。许多国家还通过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均衡发展,促进落后地区和边缘地区的经济繁荣。印度从1951年开始执行五年计划,在第二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重工业和基础工业部门建立了一批大型的国有企业,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印度的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第四个五年计划以后,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农业、轻工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农业也有较大改善,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建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十分普遍,它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特殊方式。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数目都在迅速扩大。国有企业从公共事业、运输业和通讯业扩展到大型制造业、建筑、金融、服务、自然资源、农业等各部门。在某些国家的有些行业,它们甚至占据支配地位。例如,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孟加拉国、印度和尼加拉瓜的国有企业生产了自然资源开发部门75%以上的产品;在突尼斯、埃及、叙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制造业中60%的增加值是由国有企业创造的。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奠定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为发展中国家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5%,在有些国家高达40%。国有企业掌握了本国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和政治自立有重要意义。同时,国有企业在资本形成,创造就业机会,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贯彻政府发展战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国有企业也带来许多问题,如亏损严重、占用大量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源、效率低下等。现在,有的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有的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把经营决策权交给企业,力争摆脱国有企业的困境。

3.财政政策。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两个部分。税收政策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有力工具之一。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水平有上升的趋势,中央政府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1960年是14%,1970年为18%,1980年为24%。合理地运用税收政策,可以为公共投资筹集充足的资金,可以刺激私人企业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投资,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中国家还往往利用税收政策来影响私人资本国际流动,吸引外资。税收政策对国内私人资本的流向影响也很大,用税收刺激引导私人资本投资到优先发展的产业和经济落后的地区。当然,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税收结构不合理、税收管理差、征税效率低下、逃税现象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支出由资本支出和消费支出两部分组成。政府消费支出也叫经常性支出,包括政府雇员工资、非生产性购买、军事费用、利息支付和各种补贴。政府资本支出又叫公共投资,可细分为社会投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投资和直接投资(创办国有企业)。这些公共投资有助于增加一国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有利于经济增长。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制度不完善,各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对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政府支出政策也比税收政策更有效,因为预算支出中很大一部分被转移给低收入家庭。发展中国家政府支出政策另一个目标是稳定经济。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中担负重要责任,公共投资支出和经常性消费支出常常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产生财政赤字,赤字的存在又对通货膨胀产生巨大压力。从这种意义上说,政府支出政策在抑制和消除通货膨胀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压缩政府支出,尤其是非生产性的消费支出。

4.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落后性,货币化比率——用货币交换的商品和劳务占总产品和劳务的比率——很低,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至少没有财政政策那样有效。

首先,货币数量和利率水平不易灵活调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组织上缺乏严密性,经济上缺乏独立性,地区上缺乏统一性。而且,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体系具有二元性。一方面,存在着范围不大,受国外势力控制,为少数外国或本国的现代化企业服务的有组织的货币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存在着范围较大,无组织、不受控制的、以低收入阶层为贷款对象的货币金融市场。这种二元的金融体系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结构的一种表现。在这种不发达的金融体制中,发展中国家政府很难通过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调节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

其次,即使能够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生产和投资也无明显的积极影响。因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私人投资决策对利率和需求变动的敏感性很差。当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时,生产者不会相应地扩大投资。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供给缺乏弹性,各种供给瓶颈现象阻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些供给瓶颈包括管理水平低,官僚机构的惰性,交通、通讯设施不完善,中间产品供给不足,进口许可证限制,市场分割,信息不灵等。这样,在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增加,利率的下降,非但不会增加投资和生产,反而会诱发或恶化通货膨胀。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深化问题引起了各国的注意。金融深化,简言之,就是让金融在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金融深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能积极地促进经济发展。因为①银行系统规模的扩大增强了国民储蓄和投资能力。②银行流动资产规模的增长促进储蓄配置效率的提高,使储蓄得到最优配置,投资到最有生产性的项目上。③流动资产对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上升有利于就业和经济稳定。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利率必须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利率较高,企业就愿多雇用工人而少投资于昂贵的设备,提高了就业机会。高利率也会抑制消费需求、减少投资,对通货膨胀有相当大的抑制作用。随着金融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日益健全,货币政策工具也日渐具备,而企业和个人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不可分,发展中国家正逐步培养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货币政策正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之,发展中国家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不仅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而且作为直接管理者,这是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所少见的。这既带有时代特点,又是发展中国家具体情况所要求的。发展中国家应扬长避短,发挥国家干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三、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由自然经济和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向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怎样实现和加快这一过渡呢?发展中国家首先选择了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只有实现工业化,确立现代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具备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首要条件。工业化战略主要有:初级产品出口鼓励、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20世纪70年代以后,鉴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各国又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一定调整,注重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

一些过去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乌拉圭和智利等,都加强了鼓励出口的工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劳务出口。一些过去以面向出口为主的国家,如泰国、象牙海岸等,也都开始重视加强国内的进口替代,但这种进口替代和过去的进口替代有所不同,它是和加强对外出口结合起来的,还包括在粮食、能源方面争取实现自力更生。

初级产品出口鼓励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都是以经济增长和国家工业化为目标,属“赶超型”发展战略。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对发展的概念开始有新的认识,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内容,发展要比增长的含义更为广泛,还应包括社会政治进步和相互协调,由此获得的发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发展。与发展观念的变革相联系,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战略受到广泛重视。各发展中国家在其实施的战略和经济计划中,开始注意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首先,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使贫困人口得到经济增长的一些实惠。其次,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生产力,积极开发国家的落后地区。第三,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在教育、卫生、营养和节制生育等方面,为贫困人民提供方便,并通过人口素质的提高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