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时代的系统应用

网络时代的系统应用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甚至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无一例外地已经或者必将为一种新的信息系统应用平台所吸引,这就是电子商务系统。从EDI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显然是商务往来的重要工具,所以,从某种角度看,EDI系统就是一种电子商务系统。事实上,EDI被认为是电子商务早期形式,称它为EDI电子商务。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甚至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无一例外地已经或者必将为一种新的信息系统应用平台所吸引,这就是电子商务系统。如果说ERp作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SCM和CRM系统应用从整合供应链和注重客户为中心出发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那么电子商务则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系统应用模式,不仅能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也为上述所有系统应用的集成提供一条更为便捷、广阔的渠道。利用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基础,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在一起,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习本章,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了解电子商务的定义、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优劣势;

●理解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掌握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模式及其特点;

●掌握电子商务的系统结构及主体功能;

●电子商务与相关系统的集成策略与目标。

7.1 电子商务概述

7.1.1 电子商务的产生

(一)定义和概念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或E-commerce)通常指通过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对产品、服务或者信息进行购买、销售、交换或者交易的过程。然而时至今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在网上买卖产品那么简单,其包含的内容已扩展至在线研发、在线营销和分销、售后服务、全球客户定位以及商务伙伴支持等许多领域。所以,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信息化时代许多企业或组织在注重持续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时应该考虑的重要选择。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尽管电子商务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概念是在Internet大规模普及之后,但从其基本定义或者技术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的产生应该始于上世纪60年代EDI的应用。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缩写,中文一般译为“电子数据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将EDI定义为一种电子传输方法。使用这种方法,首先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中的报文数据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进而将这些结构化的报文数据经由网络,从计算机传输到计算机。从EDI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显然是商务往来的重要工具,所以,从某种角度看,EDI系统就是一种电子商务系统。事实上,EDI被认为是电子商务早期形式,称它为EDI电子商务。

基于专用VAN(Value Added Network)的EDI技术使大型企业的业务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对于中小企业使用该技术却有一定困难,因为这类用户需要一个价格较低、易操作、易接入的支持人机交互的EDI平台,而这些是传统的基于VAN的EDI系统所无法实现的。真正使电子商务实现飞跃的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互联网自1991年向社会开放,允许商业活动进入,到1995年网上的商业业务信息量首次超过了科教业务信息量。在网络的广泛联系与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在互联网上展开的一种相互联系的动态商务活动,它以新型企业为主要推动力、以争夺全球市场为目标、以网络技术为手段而演化出来的一种新的竞争方式(董铁:“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J]”,《电脑与市场》,2002(11):59-60。)。

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利用因特网进行的商务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则是指所有利用电子工具从事的商务活动。

许多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这种信息化的全新手段获得全球性竞争优势。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可以说,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在完美信息下购物的市场,它有助于形成企业的科学决策和减少各种市场风险,其结果是使市场机制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它使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搜索变得全面且方便,通过改变商品交换中的信息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商品交换的方式。

利用电子商务方式,企业可以构筑覆盖全球的商业营销体系,实施全球性经营战略,加强全球范围内行业间合作,因而增强了全球性竞争能力。特别是对于小企业或小行业,通过电子商务了解世界范围市场需求,促进与遍布全球的公司间合作。

企业间的竞争格局也由于电子商务改变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成本结构,而转向竞争与合作同步发展,给予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密切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

电子商务在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销售市场的机会之余,也提供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场所,使企业可以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习惯,从而提高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新型服务。

如果说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那么电子商务就是推动企业和贸易伙伴之间共同提高信息化程度的大环境。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电子工具,电子商务实现了企业间超越时空制约的电子式商业交往。

7.1.2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网上交易功能的扩张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给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跨国生产的时空界限被打破

电子商务打破了信息传递的限制,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企业寻找最佳的国际分工伙伴;通过国际互联网上的各项网上服务,了解客户的各项最新信息,其他公司动向,跟踪国际市场和国内外产业政策的变化,掌握最新市场动态,收集顾客的需求信息和对产品意见的反馈以及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此外,新型的电子商务系统从只提供信息服务的商情信息传递机构向着既提供商务与信息服务,又提供多功能交易组织服务的综合机构方面发展,把产品促销、网上商机撮合、进出口代理等贸易及服务功能统一起来,为企业尽快融入世界市场提供信息上的便利。

(二)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只有少数大企业有能力开拓海外市场,大多数中小企业受资金、人力资本条件的限制,开拓海外市场的难度很大。许多中小企业在产品上虽有优势,但苦于无力开拓市场,只能维持小规模经营。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共享,中小企业不仅能获得自身以常规方式无力收集的市场信息,而且可以像大企业一样上网拓销,为其开拓国际市场借机使企业走出国门创造机会。以提供网络浏览器软件包闻名全球的Netscape公司,1995年创立时的规模不大,但它充分利用了电子商务提供的机会得以迅速发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公司已占据世界浏览器市场的2/3,公司股票市值迅速升至50亿美元(周海:“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2):第1期(总第3期)。)。

(三)适应新的市场竞争规则

在专业分工时代,一个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是许多企业相互协作的结果,因此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销售涉及许多关联的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商、科研单位、到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过去市场信息是通过零售终端逐层向上传递,等到上游供应商获得信息投入生产,最终完成整条供应链的加工并投入市场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也为企业获取最大利益带来困难。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减少过去由于信息交流手段落后而产生的信息滞后和差错等现象,从而加快企业现金和物资的流动,大大缩短企业的生产销售周期,也为按需生产提供了可能。戴尔公司就是靠着精确的中央信息控制来协调全球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正常有序进行,戴尔公司从接到客户订单到安排生产并送到顾客手中只需一周时间,这在传统的仅靠人工管理的制造业中是不可想象的。

网络技术能够让世界各地的公司、企业之间进行直观的生产和协调,使生产力的发展日益超过国家的界限,形成国际化。这种国际化的深化又反过来进一步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推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7.1.3 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电子商务的业务涵盖非常广泛,一般根据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第一,利用外部网和EDI技术将各内联网连接起来,通过网络传输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实现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商务即B2B(Business to Business)。第二,使用内联网与互联网连接,直接实现企业与个体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通过网络满足消费者的查询、比较、选择、购买等功能,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即B2C(Business to Customers)。第三,消费者利用互联网来发布和查询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和其他个体消费者之间的物品交易,实现所谓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C2C(Customers to Customers)模式。此外还存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B2G模式等等。

(一)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2B)

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方式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业务模式被称作B2B,包括供求企业以及协作企业之间利用网络交换信息,传递各种票据,支付货款,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营销、网上采购、技术合作与研发等许多工作。

B2B的应用并不是与企业过去的商务关系和商务活动相脱节,而是这些商务关系和活动在网络平台上的延续和发展。B2B电子商务活动是构筑在相互信任和商务合同的基础上的,在企业对企业的大宗交易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潜力,并通过供应的集中、采购的自动实现、配送系统的高效与运作而得以实现。可以说,B2B的最大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二)企业与消费者电子商务模式(B2C)

B2C,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曾一度是最令人注目的电子商务模式。亚马逊早期的快速扩张带动了一批创业者的热情,各种网上商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来自门户的商铺,知名企业或公司的网站,还有大量纯粹的E店。但面对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绝大多数企业却没能从中获取想象中的价值。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于网上商务环境全面的评估和可行性分析。这造成许多B2C企业目前都只是在苦撑局面。因此,对这种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探索B2C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十分必要。

B2C商务模式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所带动的市场创新。通过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种途径比较方便、快捷,而且还降低了搜寻商品的成本。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又是一种“服务创新”,也就是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性的、交互式的交易方式,消费者可以相当低的价格获得“门到门”的服务。

(三)消费者与消费者电子商务模式(C2C)

C2C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易模式,就是通过电子商务网站为买卖的用户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而买方则可以自行选购自己中意的商品,其特点类似于现实商务世界中的跳蚤市场。早期C2C平台以出售二手货为主,买卖双方通过协商确定交易价格,采用的不是固定价格,而是拍卖的方式,所以C2C平台又称为网上拍卖市场。

在C2C型拍卖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商品拍卖,也可以进行竞拍。拍卖站点本身作为一个中间人,他们的收入通常来自佣金或对加入拍卖的收费。目前,拍卖站点逐渐由针对个人消费者,发展到一些小型企业也可以在这些网站上拍卖自己的产品或参加竞拍。

(四)企业与政府的电子商务模式(B2G)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各国政府都把电子政务放在了基础地位。2004 年6月举行的首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提出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将带动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发展。中国作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将政府引导与作为市场主导的企业行为相结合,选择政府有限干预的理性运行模式,以寻求低成本、见效快、可持续的发展。

离开了政府电子化的环境,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就困难重重,因此政府要通过电子政务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相互促进,集中体现在B2G,它是政府的电子商务行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包括政府采购、网上报关、报税等。目前各地政府采购工作集中通过网络对外发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

(五)其他电子商务模式

C2B(消费者对企业)模式是强调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与传统的商业流程不同,C2B是让顾客当家,顾客要什么,企业就提供什么。这种需求拉动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顾客根据心理预期提出可接受价格的商务模式,或者是顾客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商品组合的商务模式。

顾客根据心理预期提出可接受价格的商务模式主要是针对具有实效性的标准化产品。比如,机票和旅店的房间这类商品的价值都具有时间性,即超过某个时间会产生价值丧失,航班起飞后未售出的机票就是一张废纸,旅馆房间一天空着就是纯粹的成本支出。

美国的priceline网站(www.priceline.com)的运作模式就是这种类型的C2B,即“你出价,我讲价”。例如,你打算在11月下旬从纽约飞旧金山,希望找一张100美元的飞机票。按常规讲,无论是航空公司或者旅行社都找不到这么便宜的机票,但priceline能。网站找谁购买是不公布的,但它有办法在24小时内帮你找到。它以低于100美元的价格去找,然后赚取差价部分。这个模式称为“买方驱动商务”,它的特色在于要消费者根据心理预期出价。

顾客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商品组合的商务模式主要是针对差异性较大的商品消费。比如,个人健身计划是受每个人的生理、心理素质,运动爱好,区域资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传统消费市场,顾客只能选择健身房提供的健身套餐,而在网上可以提出最符合个人意愿的健身计划,由各个健身机构根据拥有的资源来投标。

Respond网站(www.Respond.com)上提供了从生活、娱乐到金融等各类商品的定制化服务。顾客可通过它的三个步骤,即确定需求类别、描述具体特征,找到供应商,找到真正满足需要的商品。

集体竞价,类似于团购,只是它通常不是专指某个组织内部的集体采购,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将零散的消费者及其购买需求聚合起来,形成类似集团采购的庞大订单,从而与供应商讨价还价,争取最优惠的折扣。如果厂家拿一种商品在网站上参加竞卖的话,凑成的买家越多,买方拿到的价格折扣也就越大。另外,由于用户可以直接和厂商接触,节省了中间渠道的花费,因而产品价格得以大幅下降。

7.2 电子商务系统特征

7.2.1 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结构

电子商务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由计算机、通信网络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商务流程和一系列安全、认证法律体系组成的集合,包括不同实体和不同层次组成的应用体系。电子商务系统内部的体系结构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体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体系等)下,由参与交易主体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组织和使用网络的消费者主体,提供实物配送服务和支付服务的机构,以及提供网上商务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组成,并且Interne为基础的结构。

(一)Internet基础

在这个系统中,交易的双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Internet是运行的平台,所有的电子商务活动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和完成。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载体,网络的带宽、可靠性及稳定性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性能。

Internet基础是企业、组织和个人消费者之间跨越时空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也为物流和支付的应用提供信息传输通道。企业、组织和个人消费者在安全和控制措施保证下,通过基于Internet的支付系统进行网上支付,通过基于Internet物流信息系统控制物流的顺利进行,最终保证企业、组织和个人消费者之间网上交易的实现。电子商务服务商则承担着Internet的商务开发应用工作。Internet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安全的和可控制的信息交换平台,它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二)电子商务服务商

电子商务服务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子商务系统提供系统支持服务的,它主要为企业、组织和消费者在网上交易提供技术和物资基础;另一类是直接提供电子商务服务者,它为企业、组织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提供沟通渠道和商务活动服务。

对于第一大类为电子商务系统提供系统支持服务的,根据技术与应用层次不同,提供系统支持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接入服务商(Internet Access provider,IAp),它主要提供Internet通信和线路租借服务,如我国电信企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提供的线路租借服务;第二类是服务提供商(Interne Service provider,ISp),它主要为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系统提供全面支持,一般企业、组织与消费者上网时只通过ISp接入Internet,由ISp向IAp租借线路;第三类是应用服务系统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它主要是为企业、组织建设电子商务系统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这些服务一般都是属于信息技术(IT)行业的公司提供,如IBM公司为企业、政府和银行提供的电子化企业、电子化政府和电子化银行电子商务系统解决方案;第四类是内容服务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ICp),它主要为企业提供信息内容服务,如财经信息、搜索引擎,这类服务一般都是免费的,ICp主要通过其他方式如发布网络广告获取收入。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推出囊括以上各种应用的“一站式”服务,包括从基础设施、域名、空间、建站,到搜索、推广、B2B平台、数据挖掘、情报分析、CRM管理、通用OA、进销存等,涉及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基础及应用。

对于第二大类直接提供电子商务服务者,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类是提供B-C型交易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如新浪网在网上提供页面空间给一些传统的零售商在网上销售产品。第二类是提供B-B型交易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典型的是B-B型交易市场,它通过收集和整理企业的供求信息,为供求双方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交易平台,如阿里巴巴通过建立网上供求信息网为全球商人提供供求信息发布和管理工作。第三类是提供网上拍卖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有提供消费者之间拍卖中介服务的,也有消费者拍买商家产品中介服务的,以及商家之间的拍卖服务的,如淘宝网提供消费者之间的个人竞价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商为网上交易的实现提供信息系统支持和配套的资源管理等服务,是企业、组织和消费者之间交易的技术物资基础。

(三)企业、组织与消费者

企业、组织与消费者是Internet网上市场交易主体,他们是进行网上交易的基础。组织与消费者上网比较简单,因为他们主要是使用电子商务服务商提供的Internet服务来参与交易。企业一方面作为市场交易主体,参与网上交易,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网上信息和服务的提供者,也为其他参与交易方提供服务和支持,如提供产品信息查询服务、商品配送服务、支付结算服务。

(四)支付和配送

支付和配送是双方完成交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结合Internet共同实现了交易中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协调运作。实物配送解决了虚拟网络所无法实现的实体货物运输问题。网上支付则帮助交易双方实现了商品的有偿转移。实物配送和网上支付是网上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缺乏完善的实物配送及网上支付系统,将阻碍网上交易完整地完成。

(五)电子商务系统环境

目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和金融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进行更大范围的实践应用。在技术方面,众多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相互衔接,标准和安全性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政策和法规方面,由于传统贸易体制的强烈冲击,加之这种新贸易形式所带来的身份识别、电子签名、安全支付、产权保护、合同认证、商业欺诈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建设,这是电子商务活动正常开展的社会规范。各种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活动有效运作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相关链接】

订单曾让海关“头晕眼花”(http://km.spn.com.cn/2/29681.html,2006年08月07日。)

戴尔是带着新的经营模式走进厦门的。而“直销”、“零库存”和为用户量身定做电脑的产销模式刚刚进入中国时“水土不服”,首先就与海关的监管方式发生了矛盾。作为订单生产、零库存的戴尔公司,不仅全球采购几千种零件,并且承诺接单后7天内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在厦门的戴尔工厂,近20辆卡车一字排开随时等候装货,这些卡车就是仓库。这种模式使戴尔成功的同时,也给海关一个“下马威”。

长期以来,海关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是与计划性生产相配套的。企业接到进口加工产品的订单后,要持外经贸部门审批好的合同到海关备案,这往往需要10天左右或者更长时间。但是在IT行业中以“零库存”制胜的戴尔公司从接到订单到把货送到客户手中要求在7天内完成,这成了困扰企业和海关的难题。

这个难题还以另外一个方式显现出来。因为戴尔的进出口料件有几千种,几乎每份报关单都是IT行业的最新信息,相对于其他公司只有几项商品的报关单,戴尔的单总叫人看着“头晕眼花”。海关后期核销的工作更是艰巨,往往一调取戴尔的进出口数据,电脑就死机,因为数据太多了。这种监管方式使海关人员受累不算,企业还认为海关的办事效率太低了。

厦门海关将戴尔作为联网监管的试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海关监管与企业生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联网监管的优势很快体现出来,企业可以在进出口实际发生前,通过联网系统传输细化的料件和成品单耗向海关备案。海关严密了监管,提高了通关效率,通过联网系统查询进口料件的规格型号和出口成品的单耗,据以验放货物。实时监控运用使海关能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中期核查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数据。实现计算机自动核销核算,极大地提高核销的质量与效率。

7.2.2 电子商务的系统特征

狭义的电子商务系统,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为目标,满足企业生产、销售、服务等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支持企业的对外业务协作,从运作、管理和决策等层次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是一个为企业提供商业智能的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相比,在功能和技术上都存在差异。

从系统功能上看,电子商务系统不仅支持企业内部的生产与管理,例如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而且支持企业通过Internet进行的商务活动,例如企业形象宣传、网络订单管理、网络支付管理等。

从信息系统服务的范围及对象看,传统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特定的客户,例如ERp系统主要用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而且包括企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从技术角度看,电子商务系统基本上是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系统,它的构造技术还包括一些原有信息系统未曾使用的新技术,例如多层访问结构、站点动态负荷均衡技术、安全与认证技术等。

从安全角度看,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任何企业或个人在上面发布信息直接面对的是所有的网络用户,为了保护商业机密,更有效地和贸易伙伴通过Internet开展合作,就必须借助更全面的安全技术,如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等。

从系统的主体构成看,电子商务是一个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完成网上商务活动的系统,为具有不同信息系统的参与方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从系统目标来看,企业信息系统更加关注自身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则是致力于从价值链的角度完善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电子商务系统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企业间的商务流程,帮助企业建立新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系统在技术上与传统信息系统有共性,它需要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结合,服务于企业内部用户、企业客户及企业的合作伙伴,支持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整个环节。与传统信息系统相比,电子商务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高效性

电子商务的高效性即提供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一种高效的服务方式、场所和机会。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途径,也为商家提供了一个遍布世界各地的、广阔的、有巨大潜力的消费群。

2.方便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传统贸易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性被打破,客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方便地寻找交易伙伴和选择商品。

3.集成性

电子商务采用了大量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新技术,它能够很好地协调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和原有技术设备的改造利用,并使用户更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技术,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商品的生产、销售及为客户服务。

4.可扩展性

网络用户数以千万计,且增长迅速。电子商务网络能够适应用户及业务量的增长状况,即使在网络用户激增及出现传输高峰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5.协作性

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将企业的供货方、购买方及有关的协作部门连接至企业的商务管理系统,使之协调运作,可使企业缩短产品的开发及生产周期,从而避免了纸张文件传递带来的工作量大、出错率高、成本高的弱点,提高了外贸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7.2.3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还依赖于众多从社会问题到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与完善。其中,电子商务安全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核心和关键问题。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也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王茜,杨德礼:“电子商务的安全体系结构及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3(1):72-43。)。

(一)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需求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上的,维护商业机密是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使电子商务系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因此对其安全性要求很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保密性、认证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1.保密性

保密性指保护信息不被泄漏或披露给未经授权的人或组织。保密性可用加密和信息隐匿技术实现。电子商务系统要保证整个商务过程中的安全性,关键是保证交易数据和交易过程的安全。交易中的商务信息均有保密的要求。如信用卡的账号和用户名被人知悉,就可能被盗用;订货、付款和信息被竞争对手获悉,就可能丧失商机。

2.认证性

认证性指保证身份的精确性,分辨参与者所声称身份的真伪,防止伪装攻击。网上交易的双方很可能素昧平生,相隔千里,要使交易成功,首先要能确认对方的身份。商家要确定与自己进行交易的对方的真实身份,而客户也应该能够确定商家是一个合法的真实的商家。因此,能方便而可靠地确认对方身份是交易的前提。

3.完整性

完整性指保护数据不被未授权者建立、嵌入、删除、篡改、重放。电子商务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同时也带来维护贸易各方商业信息完整、统一的问题。由于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差异。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丢失、信息重复或信息传送的次序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不同。因此,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要防止数据传送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重复,并保证信息传送次序的统一。

4.不可否认性

不可否认性主要用于保护通信用户对付来自其他合法用户的威胁,如发送用户对他所发消息的否认、接收用户对他已收消息的否认等。由于市场商情千变万化,交易一旦达成,是不能被否认的,因此电子商务中信息交流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设法防止交易中任何一方抵赖。在传统的纸面贸易中,贸易双方通过在交易合同、契约或贸易单据等书面文件上手写签名或盖章来鉴别贸易伙伴,确定合同、契约、单据的可靠性并预防抵赖行为的发生。而在网上,一条信息被发送或被接收后,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保证信息的收发各方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接收或发送的操作确实发生了,并能够确定发送方或接收方的身份,发送方或接收方都不能否认其发送或接收操作已经发生。

(二)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

1.加密算法

电子商务作为交易的一种手段,其信息直接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传统的纸面交易都是通过邮寄封装的信件或通过可靠的通信渠道发送商业报文来达到保守机密的目的。电子商务则是采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

在电子商务中,获得广泛应用的现代技术有以下两种体制: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所使用的加密和解密的密码不同。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又称为单钥密码体制,是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又称为公钥密码体制,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一把公开密钥或加密密钥和一把私用密钥或解密密钥。公开密钥可以向外界公布,而私有密钥则要保证它的安全,不能随便让其他人获知。

2.数字信封

数字信封(Digital Envelope)是用密码技术的手段保证只有规定的收信人才能阅读信的内容。在数字信封中,信息发送方使用密码对信息进行加密,再利用RSA算法对该密码进行加密,则被RSA算法加密的密码部分称之为数字信封。采用数字信封技术后,即使加密文件被他人非法截获,因为截获者无法得到发送方的通信密钥,也不可能对文件进行解密,从而保证了信息传输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3.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Digital Certificate)用以证实一个用户的身份和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是目前电子商务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在网上的电子交易中,如果双方都出示了各自的数字证书,并用它们进行交易操作,那么双方就可以不必为对方身份的真实性担心了。数字证书通常包含有惟一标识证书所有者的名称、惟一标识证书发布者的名称、证书所有者的公开密钥、证书发布者的数字签名、证书的有效期及证书的序列号等内容。

4.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采用双重加密的方法来实现防伪、防赖,是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一类应用。在书面文件上签名是确认文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明确交易双方以及交易的内容。数字签名与书面文件签名有相同之处。采用数字签名,能确认发信人及所发信息的完整性,即信息是由签名者发送的,信息自签名后到收到为止未曾作过任何修改,可用于防止电子信息因易被修改而有人作伪,或冒用别人名义发送信息,或发出信件后又加以否认等情况发生。

5.数字摘要

这种编码法采用单向hash 函数,将需要加密的信息原文通过特定的变换后,将其“摘要”成一串128 bit的密文,这串密文又称为数字指纹(Finger print)。它是有固定长度的一段代码,而且,对于不同的信息原文,将它摘要成密文后的结果总是不同的,而同样的信息原文所形成的摘要必定是一致的。于是,利用这段摘要,就可以验证通过网络传输收到的文件是否是未被非法篡改的文件原文了。

(三)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

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电子支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的方式越来越多,各有自己的特点和操作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交易过程,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和电子钱包等;电子信用卡类,如智能卡、借记卡和电话卡等;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和电子划款等。这里主要介绍四种,即电子现金、电子钱包、智能卡和电子支票。

1.电子现金

电子现金(E-cash),又称为数字现金,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市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购物了。

电子现金和现实中的现金一样,可以存取和转让,适用于小额交易。电子现金也不能提供用于跟踪持有者的信息,可以保证交易的保密性,也就维护了交易双方的隐私权。除了双方的个人记录以外,没有其他关于交易已经发生的记录。因为没有正式的业务记录,连银行也无法分析和识别资金流向。如果电子现金丢失了,就会同纸币现金一样无法追回。电子现金带来了纸币在安全和隐私性方面所没有的计算机化的便利。

但是,电子现金的应用要求使用电子现金的三方——用户、商家和银行都安装电子现金软件,而且银行和商家之间具有协议和授权的关系,由电子现金银行负责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资金转移。

2.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活动中顾客购物时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它是以智能卡或电脑硬盘为载体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适用于多种用途,具有信息储存、安全密码锁等功能。

电子钱包的主要功能包括:数字证书管理,即数字证书的申请、储存及删除;支持安全电子交易,进行SET交易时能辨认商户的身份并发送正确的交易信息;保存交易记录以备日后查询。

电子钱包软件不仅支持网上支付的操作,还可以使用电子钱包软件管理这些电子货币和处理交易记录,包括客户可以用它来改变保密口令和保密方式;也可以用以查看本人账号上的收付清单以及查询并打印交易清单等。

3.智能卡

智能卡(Smart Card)也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是一种将具有微处理器及大容量存储器的集成电路芯片嵌装于塑料基片上而制成的卡片。智能卡可以用来进行电子支付和存储信息。在芯片里存储了大量的关于使用者的信息,如财务数据、私有加密密钥、账户信息、结算卡号码及健康保险信息等。同时,智能卡提供了非常隐秘的数据保护措施,必须由特殊仪器才能读取卡中的资料。相对于过去的磁卡与纸卡而言,更不容易被仿冒或伪造,提供了良好且安全的应用环境。

简单说,智能卡具有存储信息量大、数据保密性好、抗干扰性强、存储可靠、读写设备简单、使用灵活、操作速度快、脱机工作能力强和易于携带等特点。

4.电子支票

电子支票(Electronic Check)是一种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的电子付款形式。这种电子支票的支付是在与商户及银行相连的网络上以密码方式传递的,使用公用关键字加密签名或个人身份证号码(personal Identifier Number,pIN)代替手写签名。电子支票几乎和纸质支票有着同样功能。

用电子支票支付,事务处理费用较低。电子支票既适合个人付款,也适合企业之间的大额资金转账。银行也能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商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可以很容易地与电子数据交换应用结合,推动EDI基础上的电子订货和支付,因而可能是最有效率的支付手段之一。

7.2.4 电子商务的发展

未来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更为普及和广泛。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广泛扩展到生产和商贸的各个环节。而电子商务使生产者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营销成本,使消费者有了更大的商品选择余地、更为廉价的商品价格和更个性化的商品消费。这些内在的动力将推动电子商务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

电子商务将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实践证明,电子商务将传统的物理运输系统、金融系统与现代信息网络相互结合,不仅改变了贸易手段和方式、变革了经济结构和运作方式,更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这使电子商务具有了诱人的发展前景,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的结合将进一步深化。利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方式的改造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方式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注重运用电子商务,以贸易信息化带动贸易迅猛发展,应该成为加入WTO 后我国的战略选择。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获得重大提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从核心网到移动网、宽带网、Ip 网,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将跃上新的台阶和水平,为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勾画出更美好的前景。

7.3 电子商务与相关系统的集成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广,非常多的企业已经拥有内部信息系统,但这些信息系统只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缺乏向外延伸的信息流,难以突破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而如今发达国家已发展成虚拟网络间ERp系统,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已发展成企业间协作ERp系统,这两种形式是目前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实现电子商务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7.3.1 系统集成动因分析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信息系统

作为管理公司业务流程和关键商业数据的中枢神经系统,信息系统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强大后盾(米传军,陈洁,米传民:“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集成范围[J]”,《江苏商论》,2003,(11):42-43。)。如果没有企业内部信息和管理集成的ERp发展阶段,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机制不健全及物流管理落后,甚至企业在后台系统不完善,前端系统与后台系统脱节的情况下,急于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往往会导致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给企业的形象及信誉带来极大的损害,更不要说为企业创造效益。

例如,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一大批企业网站,在这些企业的网站上,各种产品、简介、服务等模块一应俱全,但若用户要与企业联系时,却得不到企业的回音,这使用户对企业大失所望。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甚至于一些知名大企业都在所难免。这一现象的存在与企业通常将电子商务视为一个独立的工作或项目来进行有关,基本上没有将其与自身的信息化业务融合在一起,而是各行其道、各司其职。

电子商务的实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但如果没有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内部的支撑,很难想象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得到订单,将这个订单打印出来,转入人工的生产管理系统中实施,再在成品入库后输入到互联网这样的业务处理流程。

以速度和准确性为前提的电子商务给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企业与外部资源的协作能力提出了重要要求,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如果缺乏高效率的资源集成,那将无法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电子商务要求参与其中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高度规范化、集约化、电子化,以适应新的商务需求。

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集成将使企业管理模式从客户到供应商完全连通,企业内部流程与外部交易完全一体化。

(二)传统信息系统的局限性

传统工业时代企业关注的是如何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所以传统的ERp系统的范围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向外延伸的客户信息流,难以突破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难以通过信息传输设施开展有效沟通,协同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嵇留洋,刘秋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与ERp系统集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2):114-115。)。企业仍以产品为中心,并没有构成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整个的企业价值链,很难适应新时代资源优化及企业间协同发展的需要。

而现代企业关注的是如何以更短的时间适应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如何在各个业务环节中密切同客户的关系,准确及时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服务等,对ERp系统的柔性化要求和市场反应速度更高。企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环节,无力独自应对市场变化,必须通过和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企业不能只是专注进行自我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还必须进行外部的信息化建设,使内、外资源畅通无阻并得到最佳利用的效果(李蓓:“ERp 与CRM 的集成[EB/OL]”,http :/ / www.Erpoo.com erp erp017.htm,2003-08-28。)。

另一方面,环境的变化也要求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或服务来应对市场扩大化所带来的挑战。过去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更有效益和效率的内部经营,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在产品的交货时间(T)、产品的质量(Q)以及产品的成本(C)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产品本身很难区分绝对的优劣,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必须在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各个阶段满足客户的需要,加强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在变幻的市场中取得长期的战略优势。

(三)供应链管理的完善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信息共享,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传统供应链的运转是“推动式”的。由上游的企业来推动物流在供应链上的运转。由于传统供应链上信息流、资金流、商务流传递速度慢,导致链上的物流完成周期长,所以常出现物流在供应链上的挤压和缺货现象。这种供应链只注重企业内部联系,灵活性差,效率低((美)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得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大量的资源冗余,隐含的时间价值不能被充分开发出来等等。

供应链的最终价值是在末端销售环节实现的,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转化为利润,供应链上的企业才能生存。为了赢得客户和市场,供应链管理转变源头,实施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即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动式”供应链管理。

拉动式供应链的起点是客户,要求企业能够迅速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动并及时将信息传递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加以调整。通过跨企业协作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企业是以用户的需求与否而进行快速的组建和解体的,它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供应链联盟。市场竞争环境的多变性使企业联盟必须具有敏捷的信息管理方式,能够适时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运作。

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开始将内部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对接,直接面对市场。例如,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摩托罗拉寻呼机生产厂家就可以按照用户要求的款式和颜色提供产品,企业在零售商的柜台上设置了专用电脑系统,用户可以在销售人员的帮助下设计所需寻呼机的款式和颜色组合,然后根据相应信息形成产品订单,通过信息网络直接传送到生产厂,并转化成生产控制指令传输到产品生产装配线上进行自动化生产和装配,用户在一两天之内就可以得到自己所订做的产品。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田纳西州的LEVI STRAUSS牛仔服专卖店,除了在店中展示各种标准规格的牛仔服装外,在商店中还配备了微机服装设计系统,用户可以在销售人员的帮助下,按自己的身材尺寸和喜欢的款式自行设计所需的服装,系统可以将用户的订制要求直接通过网络传送到生产车间,在生产线上按特定的尺寸、款式要求进行裁剪和缝纫,并快速提供给顾客,而价格仅比标准规格产品增加一个很小的百分比。这种方式十分新颖,吸引了很多顾客慕名而来,特别是受到许多爱好自行设计服装的女士的青睐。(http://col.njtu.edu.cn/coursexnjpjgxydzswnetcource/htmlcontentdownbody/one/1-3-1.htm。)

电子商务时代的开放式经营模式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强调的是对全球供应链的管理和集成。这不仅关注了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也强调了由供应商、企业自身和客户所组成的供、产、销链条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应从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及提高产量为目标,转向以供应链管理为中心和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在这个阶段中,需要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以及融合内部应用软件,并实现国际互联网与企业内部网功能的交互和集成。

【相关链接】

DELL的电子商务策略(张岩:“长袖善舞的供应链赢家[EB/OL]”,http://www.emanu.cn,2006-09-11。)

“决胜供应链!”这正是10多年前年轻的迈克尔·戴尔为初创的戴尔公司寻找到的制胜法宝,与硅谷那些迅速发家的技术新贵不同,戴尔公司并不以技术见长,它孜孜以求并且也最拿手的就是尽可能消弭一切中间环节,使供应链效率达到极致。戴尔的供应链中没有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是直接由公司把产品卖给顾客,从而省去了中间商所赚取的大把利润,大大降低了成本。

能够支持订制化按单生产——这就是戴尔供应链的最大特色。用户通过互联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机器进行在线配置并下达订单,在戴尔的业务平台上,客户变成了供应链的核心,并且可以随时监测产品制造及运送过程。

戴尔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当收到客户订单后,戴尔的电子商务系统会自动向工厂下达制造工单并向相关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事实上,通过网络平台,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连接,上游零件供应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戴尔所需零件的数量和时间,在valuechain.dell.com网站上,供应商可以和戴尔共享包括产品质量和库存清单在内的一整套信息。当然,戴尔在统一平台上也可以看到供应商的工厂备料及仓库情况。

假设说戴尔每天要从网络上接受几万个pC订单,那么这些订单将实时在戴尔的系统中分解成无数有关零件的小订单。这些小订单再通过统计学进行分类,变成对戴尔和供应商的5000多种物料需求,这些需求用A、B、C等不同的等级来标识,表示轻重缓急。在需求产生的同时,通过和供应商的供应链连接,对供应商的需求通知单也随即下发,同时第三方物流根据流程的需要上料,把这些材料从戴尔或者供应商的仓库里运送到指定的工位进行安装。

通过互联网络与上游供应商进行紧密集成,事实上,这才是戴尔提供个性化产品的关键。戴尔在这一模型中通过一定的流程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不间断的数据调整。在戴尔给供应商的预测数据里,不重要的产品是一周调整一次,变化迅速而且重要的零件需求预测则是几小时调整一次,这样就维持了供应链的动态供需平衡。事实上,这种调整的次数越多,戴尔和它全球400多家供应商就越接近最低库存。

戴尔分管供应链管理的全球副总裁迪克·L·亨特在接受采访时说,一般情况下,戴尔的物料库存相当于4天的出货量,而竞争对手的库存量则相当于40天的出货量。在pC制造行业里,物料成本每星期下降大约1%。所以,如果戴尔的某一竞争对手库存量相当于4个星期的出货量,反映到产品底价上,就意味着戴尔有2%或3%的优势。

而在考核供应商时,戴尔也强调四个基本因素:是否有持续供应原材料的能力、是否有电子商务的手段、技术是否先进以及成本是否低廉。

(四)客户关系管理的建立

客户关系管理体现了两个重要管理趋势的转变。首先是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客户关系包括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和发掘,进一步地拓展了传统ERp的概念和范畴。其次,CRM的出现表明了企业管理的视角由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的转变。企业实现商务的电子化,一方面将借助采购系统应用,在增大供应商选择空间的同时显著降低了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将借助CRM系统应用扩展商品营销能力,实现对众多零售商的直接交易,即通过建立B2B或B2C的营销模式,消除营销体系中的中间环节,从而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

(五)电子商务与传统信息系统的发展

电子商务技术促进传统信息系统变革,传统信息系统完善电子商务功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张福安:“电子商务与ERp 的集成应用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835-837。)。电子商务的核心是如何加速企业之间的沟通,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从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角度来看,ERp、CRM与电子商务最终集成是必然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市场与客户的相关信息通过系统及时地传递给企业各类计划部门,从而实现理想的订单生产模式,迅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时,信息系统中的生产进度、库存情况和财务结算信息可以及时传递到电子商务系统中,为客户提供整个交易过程跟踪服务。

企业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的集成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牵扯到多个方面和许多领域。因此,提供包含硬件、软件和服务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并能将之与用户现有的设施和业务充分结合,才能发挥出电子商务的真正优势,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集成方案的提出

目前,世界上著名ERp厂商都提出了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实现ERp产品和电子商务协同发展,许多大型企业已发展成企业间协作ERp系统,这样加大了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大多数实用ERp系统都在初始阶段,即在建设和完善系统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现在正处于等待收益状态,没有更多资金和精力来实现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借助电子商务系统和ERp系统集成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应在继承传统ERp理念的基础上利用新一代集成的技术全面集成CRM和SCM,重构原来的功能模块,建立起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实时反应系统。

一旦实现电子商务系统和ERp系统的集成,将有助于企业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与拓展能力;方便客户信息记录,改善客户服务体系,增强客户关系管理等;从而促进企业从面向生产的管理转为面向市场的管理。

ERp系统可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而电子商务突出了客户服务与支持,销售管理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完善。两者完全可以形成无缝的封闭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ERp不可避免地会得到深层次发展。ERp系统通过其内外部资源的集成、协同,将会更好、更有效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ERp的地位,它是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最好途径。通过电子商务网络,使得客户、企业内部、供应商完全连通;通过启用复杂的商业规划、审批流程、客户关系,允许网上交易与企业内部系统集成,才能实现真正的在线交易商务模式。这样,企业才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市场变化,迅速掌握市场信息,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变化更加迅速,对客户的反应速度也将随之加快。总之,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ERp将成为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式的、以Internet为基础的企业管理平台。只有将前端和后端紧密联接起来,才能构成真正的电子商务系统,降低库存、简化配送过程、改善产品交付过程、减少库存运输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最终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7.3.2 电子商务与相关系统的集成

电子商务系统和ERp系统搭建在企业内外环境下,通过数据库的共享达到企业内外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一致,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无缝联接。电子商务与ERp的集成需要有业务流程重组配合,同时,也要求应用软件各模块的合理划分和有机集成,而且还必须有数据库层和操作系统层来支持。

(一)集成的整体框架

ERp与电子商务的集成是通过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来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ERp的联系主要是通过:

1.基于供应链的兼容性

企业中存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物流和资金流密切相关,反映了物流和资金流动前、流动中和流动后的状况。对应于这三种流分别存在三条供应链,即物资供应链、资金供应链和信息供应链。由于电子商务主要涉及到采购与销售业务,因此网上采购部和销售部将成为企业新的物流与资金流的一部分。

在企业,应用系统使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与方法,通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电子商务就可以纳入企业的供应链中。

2.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关联性

客户关系管理是ERp系统一个发展方向。面向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不仅仅是将销售过程自动化,而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关键客户和企业数据来优化商业决策过程。ERp赋予客户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能力,而这种交流是通过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的。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为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提供中介,向ERp提供最直接的数据资料。电子商务是一种对客户来说最方便、对企业来说性价比最高的交流载体。

3.基于业务流程的辅助性

ERp系统作用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它有三个应用层次,即决策层的数据查询与综合分析、中间层的管理与控制、作业层的业务实现。而电子商务则可以为各个层次提供辅助性支持,比如,对于作业层而言,可以为市场提供网上广告发布、网上消费问卷调查等辅助手段。

4.基于应用的互补性

根据企业目前的内外部条件,企业在引入电子商务时,不会完全摒弃传统的采购与销售模式,而是两种模式、两个系统的共同存在,互为补充。

电子商务的应用拓展了ERp的外延,使之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内部走向外部。ERp将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优化企业资源利用,对内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施网络化管理,为企业向外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物质基础。(钱英:“电子商务时代ERp的应用与实施”,《计算机时代》,2004(7):49-50。)

ERp与电子商务进行集成,从而实现了从客户到供应商完全连通,企业内部流程与外部交易完全一体化。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与客户的互动营销,研究消费行为和销售预测,形成一对一有效目标市场,发掘客户价值。

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整个物流体系的分销资源计划,实现协同销售及畅通销售渠道。ERp将企业的传统业务和管理网络化,连接前后端,成为整个交易链的中枢。通过网络,客户要求或订单几乎可以迅速传递至整个供应链交易中,企业内外之间的界限消失,这种模式真正体现了网络经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和电子商务“端到端”的实质。

进行基于Internet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集成企业内外部资源,使前后端紧密联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集成ERp、CRM和SCM,实现企业各方面资源充分调配和均衡,将资源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减少因为ERp、CRM和SCM单独运行时产生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处理由事后走向实时,提高物流、信息流动作的效率,消除中间冗余环节,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电子商务与相关系统的集成策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使内部信息系统更有效地支持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系统集成,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使企业信息系统更好地与电子商务相融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业务流程重组

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需要有业务流程重组相配合,也要求应用软件各模块的合理划分和有机集成。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集成是在企业内部重组内部进程,把各个独立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为一个完整系统。

在实现两者集成时,系统方面应优先考虑采购、生产计划、市场营销、库存、财务等与物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的模块,电子商务方面应考虑网站管理、网上销售、网上采购和网上资金收付等模块,把这些模块集成到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应用系统,即为集成系统。

2.组织机构优化

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的集成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信息系统应该围绕电子商务进行相应的企业组织创新和企业各部门进行优化重组。系统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需要整个企业协调运作,这在传统的业务组织方面将有很大的转变。

要使内部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需要企业必须不断对现有运营模式进行改善或重组,更改职能工作部门设置,调整人员配备和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构筑全新企业经营理念。同时,企业经营模式的任何改变必将对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电子商务结构的不断发展完善,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的企业重组形成了企业应用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统间的良性循环,推动双方的协同发展,从而也推动企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3.转变管理观念

确保企业系统与电子商务更好地集成,转变传统观念也至关重要。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必然牵动企业全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深层次的变革。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将会引起许多人利益的再分配,因而必然会遇到许多阻力。这就要求最高决策层全力推动企业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转变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在思想意识上有正确的认识,以便在各级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4.系统设计思想

企业系统与电子商务的良好集成,不能忽视内部和外部系统接口的连接。在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对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每个厂家在软件设计上有不同的设计逻辑,不能生搬硬套。因此,在系统建设前的规划阶段,企业需要对各个系统间的联系做好计划,以便开发人员预留接口,为今后实现各系统间的无缝连接打下基础。

5.复合型人才需求

与电子商务集成,复合型的人力资源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复合型人才,即商业管理人员要有信息系统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人员要有管理理论和商务知识。这样,企业才能对电子商务下的信息系统有哪些需求、技术上该如何实现有清楚的认识。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范围和空间迅速扩大,企业边界日益模糊,环境变化速度加快,信息系统只有通过集成电子商务系统,扩展现有的数据基础,提高决策的效能,才能更好地支持企业的竞争活动。

(三)系统集成目标

1.扩大合作范围

集成电子商务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纳入一个紧密的合作体系,并积极引入和充分发挥消费者的大力参与和广泛合作,真正形成以消费者为服务对象和工作重心的企业间商务合作关系,有利于商务价值链整体运营过程的导向性和针对性,从而系统地实现对企业面向市场运营的管理。

2.建立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供应链

电子商务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活动如研究开发、营销、生产制造、销售、顾客服务等一系列过程能够包容全部供应链企业的广泛参与,实现全过程支持和统筹管理。同时,克服了传统的以过程(需求计划、采购、生产、分销)为中心的运营模式的不足,建立起以产品为中心的活动模式,使得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焕然一新。并且能够根据产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随机应变,适时调整,在运营过程中相应建立和发展网络环境下所有成员之间的创新性工作方式、互动模式和协作机制。

3.建立业务、管理、战略三个层次上的统筹规划

由于信息的开放性、丰富性、时效性、准确性持续提高,使得在开放式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和运作过程中,可以从综合、全面的视角,根据决策信息的量与质的实时变动情况,动态设计,优化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保证企业与外部系统间的协调合作、资源共享等电子商务活动的实施效果。

7.4 移动商务

近几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产业持续享受着强有力的增长趋势。到2005年底,全球移动产业消费者的总体数量已经达到21.29亿,一年中增加了3.74亿。预计到2011年底,这个数量将达到39.64亿。而在相应的时间阶段,全球的人口可能从大约65亿增加到70亿左右,这就意味着全球的移动手机用户到2009年末将突破50%的比例(World wide Mobile Market Forecasts,pORTIO RESEARCh,www.portioresearch.com。)。

目前的移动设备(手机)所具有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通话的基本功能,移动设备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信息技术设备,适用于移动商务的智能手机正以比传统语音手机更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面,全球3G近年来快速成长,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截至2008年6月,全球3G用户累计已达到7.09亿,共有84个国家和地区发放了3G许可证(《2009—2012年中国3G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http://www.ocn.com.cn中国投资咨询网。)。智能移动终端和3G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激发和促进了移动商务的应用和发展。一般来说,移动商务被定义为在无线通讯网络上直接或者间接实施的伴随着货币价值的任何交易事务。信息技术和商务模式的发展给全球带来了新兴的市场和盈利的机遇。至2009年底,作为移动商务的最新应用服务——移动多媒体服务已占亚太地区(不含日本)全部移动服务收入的11%,首次超过短信收入的份额。2008年,短信在全部移动服务收入中占10.3%,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份额为10.1%。未来几年,短信收入的份额将保持在10%,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收入份额将持续攀升(IDC Research,IDC亚太区,2009.10.14。)。

7.4.1 移动商务的概念

移动商务(Mobile-Commerce,简称MC)是由电子商务的概念衍生出来的,是一种利用手机、pDA和移动pC等移动终端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新型商务模式。移动商务是与商务活动参与主体最贴近的一类商务活动模式,以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为主要特点。由于移动商务与电信服务的关联性特征,因此它在业务模式、商业收益点等许多方面不同于无线商务。移动商务将随着移动通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增长的新领域和创富运动的新行业。

7.4.2 移动商务的特征

相对于电子商务,移动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具备一些新的特征:

1.服务对象的“移动性”

需要移动商务提供服务的人一般都处于移动之中;

2.服务要求的“即时性”

移动商务的客户一般要求马上得到所需信息;

3.服务终端的“私人性”

由于移动终端一般都属于个人使用,不是公用的,这为移动商务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因此发展与私人身份认证相结合的业务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

4.服务方式的“方便性”

由于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按键的限制,移动商务的服务要求操作简便,响应时间短。

移动商务的这些特征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它突破了互联网的局限,充分运用其移动性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企业与顾客能够更加高效、直接地进行信息互动,使企业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动向。然而,移动商务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组织模式、决策技术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商务环境下,企业需要以更加灵活的组织模式快速、准确地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即时易用的服务,建立消费者信任与满意度,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与技术来辅助企业决策,通过可靠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交易过程提供安全保障。

7.4.3 移动商务的技术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已从最初以语音通信为主要业务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转换到以提供数字化的语音业务以及低速数据业务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并正向以3G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除了在传输语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大幅提升外,还将在移动通信终端上向人们展现包括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移动智能终端也正在普及,智能终端越来越体现出多功能化、多媒体化等趋势,使现有的各种信息化应用向移动通信网迁移成为趋势,也将促使移动商务延伸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各个环节。

(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1.3G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3rd-Generation)系统的简称。与目前广泛使用的以GSM、CDMA为代表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相比,3G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实现了全球无线漫游;二是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覆盖全球的移动宽带多媒体服务,即除了普通通话业务,还可以传输图像和音乐,提供可视电话业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目前国际电信联盟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而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的简称,该标准是中国首次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于1998年正式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的,并逐步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国际标准。目前我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及电信分别运营了不同标准的3G网络。中国移动是基于中国自主的TD-SCDMA标准;中国联通是基于成熟的WCDMA标准;而中国电信则是基于CDMA2000。

2.4G

3G通信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已进入商业用途,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应用上也发现3G通信的许多缺点,例如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等。因此紧接着3G之后的4G移动通信技术,其技术发展已成为继3G、3.5G通信技术之后各厂商的研究重点。4G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4G在业务上、功能上、频带上都与3G不同,将在不同的固定和无线平台及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运行中提供无线服务。4G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到3G的50至1000倍,可实现三维图像高质量的传输。

3.Wi-Fi

Wi-Fi(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可以以无线的方式互相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覆盖范围大约从几十米到100米左右的无线局域网。如果该无线局域网要与互联网相连,需要通过一个Wi-Fi发射接收装置——Wi-Fi设备连接到网络上,比如我们常用的无线路由器就是一个Wi-Fi设备。因为Wi-Fi设备可以通过一条电话线路或者别的上网线路与互联网相连,是无线局域网与互联网连接的关键节点,所以也被称为“Wi-Fi热点”(hotspot)。

4.移动宽带

移动宽带也称为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简称WWAN),是一种采用无线网络把物理位置极为分散、距离分布较远的局域网连接起来的通信方式。它连接地理范围较大,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移动宽带的建设可以不受山川、河流、街道等复杂地形限制,并且具有灵活机动、周期短和建设成本低的优势,政府机构和各类企业可以通过可靠的无线网络将分布于两个或多个地区的建筑物或分支机构连接起来。

(二)新一代移动终端技术

1.多模手机

多模手机可以在不同技术标准的网络(如GSM和CDMA)之间使用,这种手机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方式。由于针对的是完全不同的网络,多模手机不仅使用不同的频段,而且采用不同的通信编码方式,这就要求手机能提供两种模式的发射、接收和处理信号系统,因此其开发难度比在同一个移动通信网络标准中采用不同频段进行传输的多频手机要大很多。

2.多媒体手机

目前流行的多媒体概念,主要是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类型的结合。多媒体手机是指可以录制或播放视频的手机。一般将多媒体手机分成三种类型:多媒体录像手机、多媒体播放手机和多媒体全能手机。其中多媒体全能手机不仅具备录像功能,还可以播放来自互联网、pC或其他途径的视频文件。

3.蓝牙手机

蓝牙(Bluetooth)是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于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蓝牙使用高速跳频(Fh,Frequency hopping)和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先进技术,在近距离(一般是10m)内将各种移动设备、固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以及各种数字数据系统(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呈网状链接起来,并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无线信息交换。集成了蓝牙技术和功能的手机称为蓝牙手机。

4.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 phone)内含独立的操作系统,能够支持用户自行安装应用软件、游戏软件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展。除了一般的手机通话功能,智能手机还具备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邮件功能。除此之外,智能手机还具备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用户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高效的运行平台。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手机必将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7.4.4 移动商务的应用服务模式

随着移动商务应用意识和习惯在社会中的培养,移动商务应用服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服务。移动商务应用服务业务模式有很多种,一般分为沟通、信息、娱乐和交易应用四大领域。下面主要介绍几种面向移动客户应用的服务模式:

(一)移动IM

IM是英文Instant Message的缩写,也就是即时通信,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网络消息的业务。移动IM则突破了传统Web 界限,把即时信息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面,使用户能够通过短消息或移动互联网,实现更即时的交流。目前最常用的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主要是移动QQ 和移动MSN,两个软件用户量几乎占据整个移动IM市场。

(二)移动电邮

移动电邮是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来收发电子邮件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电邮业务利用push 技术(一种基于客户服务器机制,由服务器主动地将信息发往客户端的技术)将邮件直接发送到客户移动终端上,使用户不用频繁上网登录邮箱查看邮件,从而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三)移动搜索

移动搜索是利用移动终端搜索WAp 站点或者短信搜索引擎系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对接,将包含用户所需信息的互联网中的网页内容转换为移动终端所能接收的信息,并针对移动用户的需求特点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的搜索方式。

(四)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是允许用户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丰富了传统的银行服务内涵,使人们不仅可以在固定场所享受银行服务,更可以在旅游或出行中高效便利地处理各种金融理财业务;同时,移动支付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的技术和覆盖范围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利用无线通信资源,可以更广泛地为投资者提供专业服务,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五)移动音乐

一般把在音乐的制作、传播和储存过程中使用数字化技术的音乐称为数字音乐。数字音乐通用的格式为Mp3或WMA格式。按照播放终端的不同,可分为以pC为终端的在线音乐和以手机或pDA为终端的移动音乐。移动音乐是指通过移动增值服务提供的数字音乐,包括手机铃声下载、彩铃、IVR中的音乐服务、整曲音乐下载及未来的无线视听等音乐服务。

(六)移动股市

移动股市是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询股票价格和股市行情,同时可以进行股票实时交易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股市提供中文菜单界面,只须滚动选择就能完成多项操作。具体移动股市服务内容包括行情查询、到价提示、股票交易、交易信息等。

7.4.5 移动商务的价值链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允许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复杂的电子商务互动,同时使我们摆脱了“有线”的束缚,在传输信息和商业活动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移动商务广阔的应用前景,创造了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机会,逐渐形成了移动商务价值链。

移动商务价值链是传统通信价值链和互联网价值链的集合,是一个包含企业和商家、移动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金融及支付服务商、物流商和其他类型服务提供商等主体的价值体系,各主体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进行交互与联系,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创造、提供和传输,并从中获得利润,从而形成了一种蕴含价值传递路径的链式结构。

(一)移动网络运营商

移动网络运营商在移动商务价值链中发挥关键作用,无论是一般消费者还是企业用户,都需要通过它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来访问各种类型的移动服务。

(二)移动门户提供商

移动门户提供商为用户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帮助用户寻找所需的信息。如信息索引和信息搜索服务,使得各类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顺利到达用户手中,从而最终实现商品和服务的商业价值。

(三)移动服务提供商

移动服务提供商主要为用户提供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互联网服务,如网络银行、电子邮件服务等;二是移动网络应用服务,如短信息、移动广告等。

(四)内容服务提供商

内容服务提供商包括内容开发商、内容集成商和全球互联网三部分,主要为不同的客户群提供不同形式的内容和服务,包括文本、音频、图片和视频等。

(五)基础设施和设备提供商

基础设施和设备提供商负责设计和制造各种所需的基础设施,如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通信技术,生产各类移动终端设备或其他支持WAp、GpRS、3G的设备,它们在产业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获取移动产品或增值服务的消费者,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本章小结】

作为一个全新的、具有时代挑战性的领域,电子商务成为当前各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点,也是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面临的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章从企业的角度介绍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从早期的EDI到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给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带来了新的机会与挑战。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出现了各种商务模式,如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B2B)、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B2C)、企业对政府电子商务(B2G)等等。网上商务活动的繁荣也带来了诸多商务安全方面的问题,出现了数字签名、数字信封、数字摘要等安全技术。电子支付手段也日益完善,各类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钱包实现了在线支付功能。

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主体,承担绝大部分商务功能的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状况决定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和实现规模。另一方面,如何完善信息系统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生存环境、竞争规则变化,成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要明确企业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二者集成的框架、策略和基本目标。

电子商务对企业而言,不只是改变了贸易的形式,而是一种业务转型。因此,电子商务对企业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一系列变革,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信息战略时必须考虑电子商务的应用。

【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提升企业供应链效益(http://www.eceb.com.cn/articleview/2006-5-27/article_view_2202.htm,2006-5-27。)

1.SCM奠定联想物流信息化的基础

面对国内外IT制造商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联想从2001年开始全面推进实施以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制造体系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供应商协同系统的SCM项目,并整合集成电子商务系统,从而使客户-厂商-供应商协同起来,令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实现供应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联想的竞争力。

联想供应链变革

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为了降低获取产品信息的复杂度,提高产品数据的准确性,促进产品的结构化,缩短新产品从创意到上市的时间周期,丰富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联想实施了pDM项目。目前这个项目的一期已经上线,主要实现了文档流转管理、部件管理等基本功能。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实施,联想对于未来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将会有更快速准确的反应和提供相应的服务。

联想的第三代电子商务包含了以ERp为基础的销售管理和以SCM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由联想自主开发的pRC系统(下游渠道关系协同系统)。通过对联想分销模式的梳理变革以及应用中间件技术建立了联想与渠道之间营销和库存数据交互信息系统,共计在147家渠道推广应用,其销量之和已占联想渠道总销量的80%,同时还建立了直接面向知名大客户的CTO模式,从而构架起联想独立创新的精准分销的双链模式。

SCM计划系统的实质是建立了一个科学的模型,不但能够预测短期(1-4个月)的市场需求,也能预测中长期(4-12个月)的市场需求。这个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历史销售曲线、年初目标、自己的和代理商的库存变化等诸多因素,同时能够根据调价、促销、产品切换等突变因素进行调整,利用修正以后的预测,可以产生采购计划。除了利用销售预测以外,还会考虑库存信息、采购周期、采购规模效应、生产周期、生产产能等方面的因素。采购计划包括立即生效的采购订单和中长期的采购预测,供供应商参考。这些订单和预测通过供应商协同网站传输到供应商端,他们可以实时反馈这些订单所处的状态。

而另一端客户的订单(可以是个性化配置订单)通过联想的电子商务系统进入我们的订单确认系统,一方面作为生产计划模块的输入之一,产生生产计划;另一方面通过订单确认系统自动运算获得订单能否满足和满足时间的信息,再通过电子商务系统把这些信息传达给用户。同时,代理商的库存信息、市场部门的销售统计和计划也会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传输到我们的销售预测模块中作为输入参考。再加上车间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这就构成了联想完整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没有这样的系统以前,一是没有渠道快速获得像代理商销售、库存这样市场最直接的信息,也没有前期销售统计分析的数据,要获得这些信息要滞后很多天;二是就算了解了市场信息,改变采购计划、生产计划,修改订单、通知供应商又要很多天,因此决策往往是滞后的。但有这样的系统后,不但市场信息可以直接传到供应系统,更方便的是只要重新运行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模块就可以快速改变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并无时差地传递到供应商和生产车间去,这就是信息的通透性带来的优势。

联想的供应链整合

联想的pC销售采用分销方式,遍布全国的4000多家代理商联结成大联想销售同盟,如此庞大的营销网络,曾经是联想保持高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但分销模式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及时满足,避免成为恐龙企业。

过去,联想采用的方法是代理商通过传真发订单,销售人员拿到订单后办销售手续(开销售小票),然后办提货发货手续。随着业务量的激增,订单处理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首先是销售人员不知道库存情况,一般是在开小票前打电话询问有没有货。而由于库存情况实时在变化,往往出现开了小票,存货已被别人提走的情况。所以就出现抢库存的现象,销售人员都尽力和库管人员搞好关系,争取让自己的订单先得到满足 ;二是库管人员不了解销售信息、采购信息和生产信息,在没有现货时无法告诉客户几天以后才能有货;三是生产线只能根据已有的出货量安排生产,一旦客户需求有变化,就导致大量积压;四是传真订单的填写不规范,录入容易出差错,经常导致发错货。这种产销存打乱仗的状态,怎么能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怎么能够让客户满意!

因此,联想设计的供应链模式是按市场供应、按订单生产,变企业推为用户拉。用户、代理商不用考虑库存有没有,只管把他们需要的产品(可以是产品目录中有的,也可以是配置自选、完全个性化的)订单交给系统,然后联想的供应系统(采购、生产、配送)立即转动起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个订单,把货交到用户手里。而这种营销模式最核心的问题是怎样既能快速满足客户的订单,同时又不需要备大量的库存造成积压。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资源计划模型,通过计划系统自动驱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能够做到准确预测,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要实现这些功能,没有信息化的手段是不可想象的。

代理渠道的满意对联想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经过几年的努力,联想现在已形成了客户订单为驱动,ERp为基础的,完全基于网络的订单管理体系。目前,联想网上下单已经超过全部订单的99%。代理商通过互联网,可以查阅到产品的全部信息,填写订单时,只需按照提示,点击所选机型,填上订购数量,相应的付款数额即自动生成。订单中心也省略了手工录入和计算的麻烦,只需对代理商身份真实性进行确认即可,从而使接收订单的时间大大缩短。过去接收一张订单至少要1小时,现在只需几分钟,并且保证了订单数据的准确性。订单的平均日处理量由1995年的378件提高到2001年的1497件。

通过一体化的订单管理体系,大大加强了联想与代理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为代理商开拓市场、争取用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联想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2000年,联想通过网上处理订单总额超过了24亿美金,目前通过招商银行每个月的网上结算额就超过2亿元人民币。

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更直接的结果就是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过去,代理商发出订单后,符合不符合要求,能否供货、何时何地供货,只能通过电话进行追询。现在,订单确认系统每隔两小时更新一次供货信息,代理商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地全程跟踪自己订单的处理状态,包括身份的确认、供货地点和时间的确认、资金审核、交货单的确定、发货到货的具体时间等等。

2.海尔物流实现三网协同

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无物可流。在互联网络和企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分支机构和生产车间遍布全球、每月接到60000个销售订单的海尔集团来说,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就意味着企业内部运作的生命线。

为了建立起高效、迅速的现代物流系统,海尔请来了SAp公司,为海尔实施了基于协同化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经过海尔与SAp近两年的共同努力,海尔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很好地提高了物流效率,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海尔的电子商务发展,使得海尔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交易产品供应商和电子商务公司之一。

海尔构建现代化物流

2001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人民币。由于海尔的产品每天要通过全球5万8千多个营销网点,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月采购26万种物料、制造1万多种产品,面对如此巨大的交易量和物流配送,海尔决心打造起现代化的物流系统,由此开始了与SAp的合作。在经过对海尔近期的企业运行数据的大量收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SAp与海尔找到了存在的最大瓶颈,即企业内部的物料管理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

根据海尔的实际情况,SAp先与其合作伙伴EDS为海尔物流本部完成了家用空调事业部的MM(物料管理)模块和WM(仓库管理)模块的硬件实施。SAp于2000年3月开始为海尔设计实施基于协同化电子解决方案mySAp.com的BBp(电子采购平台)项目。经过双方7个月的艰苦工作,海尔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并于10月11日使mySAp.com系统下的MM、pp(生产计划与控制)、FI(财务管理)和BBp正式上线运营。

由于海尔物流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完善,构建并理顺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为海尔集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仓储面积减少一半,降低库存资金约7亿元,库存资金周转日期从30天降低到了12天以下。

实施和完善后的海尔物流管理系统,可以用一流三网来概括。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围绕订单信息流这一中心,将海尔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整合之后的物流平台使得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内部信息网络这三网同时开始执行,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通过mySAp.com的成功实施,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实现了四个目标:第一,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第二,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原来的2336家供应商优化到了840家,建立了更加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第三。实现了三个即时(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第四,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目前,海尔100%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

3.戴尔供应链变脸

市场的迅猛成长,必须以全球运筹的角度优化供应链的运作。戴尔要让分布全球的供货商、生产基地,能够实时分享信息,了解彼此供需,适时相互支持。

1994年,戴尔计算机还处在计算机制造商的第二团队,与别人一样,戴尔根据库存产品提前订购配件;然后,戴尔提出构建其新模式,把经营转变为定制程序,通过JIT系统降低库存量,面向顾客直销产品,其效果是惊人的。把这种新型供应链能力置入核心战略,戴尔制定了一个供应链再造计划,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简单地追求效率和价值产出。为此,戴尔不得不做一些困难的战略性转换,使其重要的活动与新模式相协调。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工作是以深度的市场细分开始的,市场营销的本质是把市场与公司能力相匹配。

戴尔细心地客户选择是供应链成功的一个要素。这些公司把客户选择作为很高区别度事情对待:细心地界定客户目标,更重要的,不能适应他们的供应链战略的客户。戴尔细心地与有关系的顾客联系,预测其需要的产品配置。戴尔通过开通极其有效的客户专用内部网站来实行在混合市场的差异化,每个网站高度地适应客户的特性。戴尔在客户的网站上为每个客户展示产品外观,同时,戴尔利用他与混合和个性客户的直接联系去获取及时的、实时的关于客户需求的最新调查,并开发新一代的产品与服务。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顾客订制化要求,就必须发挥材料管理的最大效率。在戴尔采用i2的供应链工具之后,有90%以上的采购程序通过互联网完成。有了与供货商的紧密沟通渠道,工厂只需要保持2小时的库存即可应付生产。除此之外,戴尔更推出一个名为valuechain.dell.com的企业内联网,此网站堪称供货商的入门网站,供货商可以在上面看到专属其公司的材料报告,随时掌握材料品质、绩效评估、成本预算以及制造流程变更等信息。

戴尔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由原先根据需求预测将材料囤积在工厂的采购方式,转变为每两个小时根据订单量收集所需材料的方式。也就是供货商在戴尔的生产工厂附近设有发货中心,每两个小时接受订单,发出所需的零件,送到正确的生产线上。在供货商送出材料的同时,工厂也开始了生产的准备工作。

有效的渠道战略也是供应链再造的要素。在渠道战略选择的过程中,戴尔创造一个强有力的新渠道,它能削减竞争对手对重要客户接近机会和对市场的进入机会。在很多行业,战争会在制造者、分销者之间爆发,也会为了争抢客户通过公司间的供应链关系在同水平的竞争者之间爆发。大多基于供应链的战略获得了明显的好处。通过直接客户关系去控制价格是渠道战略的另一个要素。为顾客内部运作开通的网站提供了新的渠道机会和新式的顾客服务。但是,这个新渠道必须支持在公司客户和公司模式之间的配合。

戴尔面向客户的渠道战略在行业中是一个突破,在技术性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分销者支持新渠道是重要的。一个直接渠道战略的变革给了他有力商务模式以下关键要素:1)实时客户和市场的反馈,2)卖你有的产品的能力,3)产品生命周期过渡,4)消除陈旧的、过多的零售商库存,5)基于实时的价格控制。

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大经营效率,每个行业的链主需要一套新式的核心运作能力。这种能力生根于每个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且大多聚焦于供应链管理。新型供应链上游联合他们的供应商去组建更有效的伙伴关系。他们的主要供应商认识到了有大的市场份额的获得。有远见的供应商也帮助供应链管理者加速他们的供应链再造。公司和供应商一起缩短他们的产品生产周期,向整个渠道推广戴尔模式,这些运作能力一起构成戴尔直销模式的基石。

思考与讨论:

1.联想为什么要做供应链整合,做供应链整合的目标和具体实现途径是什么?

2.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谈谈海尔一流三网的价值。

3.戴尔带来了直销这种新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戴尔是如何实现的?

【练习与思考】

1.什么是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哪些影响?

3.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4.简述电子商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5.电子商务面临哪些安全威胁,目前的安全技术有哪些?

6.电子支付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7.简述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的关系。

8.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有哪些内容?

9.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集成的策略有哪些?

10.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的主要集成目标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