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会”之看点

“两会”之看点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以及之后,存在着很多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看点。2009年的8%立足保增长,2010年的8%立足求质量。三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能源布局,大力培育和发展低碳经济产业。二要缩小“差距”。三要体现“公平”。

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以及之后,存在着很多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看点。

一、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的阶段,并且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但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还有很多。

为此,对世界经济形势判断需要加强“四个关注”。一要关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演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日本、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元气大伤,经济全面恢复还有待时日。“金砖四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虽然增幅上升,但还缺乏足够的动力支撑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二要关注世界各国刺激经济政策的走向。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都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这些刺激政策,要不要退出、退出的力度、退出的形式?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世界经济复苏的未来走势。三要关注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前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贸易争端明显增多,跨国投资的规模也受到很大影响。四要关注世界经济治理结构改革的进程。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世界经济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改革,也需要时间。

二、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总体来说,经济回升向好,发展环境好于2009年,但依然也是困难的一年。

从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来看,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扩大内需难度加大,外需不振依然存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内生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和人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压力进一步加大;货币信贷超常增长,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地方政府性债务增加较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待加强,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

三、经济发展方式急待转变

2010年我国GDP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与2009年预期目标一样。但是,两个8%的内涵却不一样,实现路径也不完全相同。2009年的8%立足保增长,2010年的8%立足求质量。

这就是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经济结构已经刻不容缓。为此,一要转变发展观念。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结构调整,增长速度可能也可以慢一些,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以退为进”,也有利于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当前,应采取综合措施,有保有压,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二要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必须提前合理布局,避免急于求成,也要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三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能源布局,大力培育和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同时,要在全社会树立低碳理念,实施若干重大低碳计划,推行低碳生活准则,带动新一轮低碳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四要加大自主创新。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好产学研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政府引导与协调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要突破合作模式障碍,建立共性关键技术重大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研发实体,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新;要突破人才培养障碍,坚持开放办学,教育体制机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变革的新要求,政府支持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训练基地,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四、民生问题受到高度关注

在收入分配方面,一要分好“蛋糕”。目前,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分给老百姓的份额较少,因此,需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广大职工、特别是普通职工有一个工资增长的稳定机制。二要缩小“差距”。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强资本、弱劳动”的现象比较突出。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城镇工与农民工之间的差距需要缩小。三要体现“公平”。现有的社保制度不够完善,再分配领域“逆向调节”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在住房保障方面,一要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二要督促地方政府恪尽职守,将满足百姓住房需求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只有各级政府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政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三要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供给,继续鼓励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房地产市场制度。

在医疗和教育改革方面,一要把保障和促进公平放在第一位,具体改革方案要多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的意见,努力实现政府、群众、教育卫生机构、教育卫生从业人员的满意和共赢。二要切实增加投入、实现承诺,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奠定财力基础。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但这个目标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三要把建立与国情相符合、与筹资水平相适应、体现公平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五、社会管理需要改革创新

在新形势下,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很多,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食品安全、医患矛盾、移民补偿等,这些问题的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越来越强,触点增多、燃点降低。

为此,一要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又滞后于社会建设,由此带来社会矛盾和问题。二要认真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府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社会管理,避免一些事件的发生。三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各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要尽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聚集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会稳定综合治理机制。四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社会批评力量是一种正面的力量,尤其在社会转型、变革的情况下,它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少走弯路,少付出代价。

(原文刊于《上海企业》,2010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