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研究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首先必须对研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指企业从事的有关社会责任的活动,包括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承诺和企业具体的社会责任活动。它与企业社会责任意思相近,本研究有时会交替使用这两个概念表示同样的意思。

作为研究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首先必须对研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说明。这里我们将界定研究涉及的三个基本概念:企业社会责任、资源和企业绩效。

1.3.1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作为一个突显于诸多学科之中的重要概念,各国学者对它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

哈耶克·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就是认真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并以“社会响应”概念作为社会责任的补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McGuire(1963)认为社会责任思想促使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还要对社会承担某种超出这些责任范围的责任,企业必须有益于社区福利、教育、员工的“快乐”,事实上,也就是整个社会,因此,企业应该像良好的公民那样正当地表现。

Frederick(1960)认为社会责任意味着商人(企业家)应该检查经济组织的运作以便满足公众的期望;反过来也意味着经济组织应该采用这样的一种生产方法,即生产和分配应该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社会责任不仅指企业针对社会的关于经济和人力资源的一种公开姿态,还指企业将这些资源应用于广泛的社会目的而不是简单地限制在狭隘的个人和企业利益方面的一种意愿。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了所处社会的福利而必须关心的道义上的责任”、“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第二类观点是:把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视作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此观点国内外都有大量的支持者。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在近年来开始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我国台湾学者刘连煌(2001)认为:所谓公司社会责任者,除了必须依照法律行事即所谓公司之遵守法律外,亦必须实践“公司之伦理责任”及所谓之“自行裁量责任”。卢代富(2002)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主张把社会责任作为与经济责任相对的概念,不同意把经济责任也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大概念中。因为在他看来,这样容易出现像弗里德曼那样过分强调经济责任而把盈利责任之外的其他责任排斥在外的错误。”认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有两类:第一类是基础责任,就是立足于企业的发展;第二类责任是企业在承担基础责任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性问题,应通过制度来实现责任的最优分担。

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有所不同,也不固定,它随着企业社会活动领域的扩大而不断变化。虽然人们希望能够给它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却往往顾此失彼,而且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它的定义反而更加的谨慎。

本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应当对所有本地与世界各地既受企业决策与活动的影响,同时又能够影响企业决策与活动的各利益群体(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相应的责任,以求得企业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获得均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化的集中反映。正如大卫·洛克菲勒1971年所说的:“关键是社会责任要变成企业行为的有机部分,而不是外加的慈善的行为。”

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将用到一些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等。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指企业从事的有关社会责任的活动,包括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承诺和企业具体的社会责任活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主要是指“企业有社会责任原则体系,社会回应过程的确定,以及政策、规划和其他能看见的结果”(Wood,1991),这些成果有的是显形的,如获得的各种证书和奖励,有的是隐形的,如良好的企业形象。它与企业社会责任意思相近,本研究有时会交替使用这两个概念表示同样的意思。

1.3.2资源

在战略学者和企业能力理论的相关文献中,诸多的经济学家对关于资源的概念展开了论述。Wenerfelt(1984)认为,资源可以被定义为与企业长久相连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是“任何能被认为公司优势或弱势的东西”。而Barney(1991)对企业资源进行了定义:企业控制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属性、信息、知识等,使得企业能构思与实施战略,最终改善企业的效率。Sanches、heenet和Thomas(1996)认为资源是指“对于市场机会和市场威胁进行识别和做出反应并获得有用的资产”。pennese(1959)认为企业的每种资源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可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竞争压力要求组织改变其资源的组合以创造新的机会。因此,资源组成了潜在的服务集,“很大程度上,在这个方面我们发现每个企业独特性的源泉”。

本研究借鉴Barney(1991)提出的资源概念,认为资源就是企业拥有的独特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有形资产包括企业的现金流量、负债能力等财务资源,原材料、厂房设备、机械设备等物质资源,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岗位工人等人力资源,应用、开发和储备的技术资源等。有形的资产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转移性,因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但也很难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无形资产包括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企业的声望、信用文化、商标、品牌、专利、管理模式以及累积的知识和检验等,无形资产具有较强的专用性,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创造出较高的价值,在发挥企业竞争优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组织能力是资产、人员与组织投入产出过程的复杂结合,能否运用到企业的业务活动上,将决定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组织能力和无形资产可以在使用中不断积累。这些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的总和,构成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资源分配,特别是如何有效合理配置,以满足战略实施的需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能力与资源在很多文献中是混用的,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力,概念上可以互换,都指企业发展和实施战略的有形与无形资产,很难在其中划出一个明确的界线。Grant(1991)以累积的资源解释能力,一种能力可以视为团队资源的组合,资源是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福斯(Foss,1996)认为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主要资源或资产。

能力决定企业的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是因为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同,这些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这种积累过程具有不可重复性。能力也可以决定企业经营的纵深程度和横向范围,决定产出的效率、成本状况和企业的生产力。因此,企业的能力是企业战略决策以及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维护的根本决定因素之一。企业的能力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属性,在本研究中有时会对资源和能力这个概念交替使用,不特别进行区分。

1.3.3企业绩效

本研究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企业绩效。本研究旨在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来说明企业绩效产生的内在机理,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绩效进行解释和界定。

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的组织,通过生产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并同时获取利润。关于企业绩效(performance),学术界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通常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等多个方面,近年来流行的EVA、MVA以及平衡计分卡所设立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综合指标体系都赋予企业绩效以不同的内涵。

对于企业绩效的差异可以用许多理论解释,历史地看,这些理论研究反映了学者对企业绩效的认识从外向内的审视路径。虽然存在许多影响绩效的因素,但是这些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主要可分为三类:①行业特征;②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③企业资源的特性(hansen&Wernerfelt,1989)。此外,经济学理论还强调了企业产权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这也是从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绩效的视角。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指出企业特有要素对解释经济租的差异的重要影响。资源基础理论是解释企业特有要素对企业绩效的效应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应该指出的是,资源观侧重解释的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说明企业间具有绩效的差异。因此,笔者在此处把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同企业绩效的差异性等同起来,资源观认为企业难以模仿的资源是经济租的来源,也是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Conner 1991)。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异质性资源直接的正效应。资源观强调企业的异质性、专业化程度和公司资源的有限可转移性,认为企业资源、能力的类型和属性是利润的决定因素。这种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对企业异质性的认识转向资源和围绕资源的能力与知识。

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涉及评价者自身的价值取向。学术界对企业绩效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财务分析和价值分析(非财务指标)。在信息完备的市场上,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因素后,用财务分析的结果、市场的现实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等评价出来的价值应当是一致的,而现实的情况是,它们经常背离。在实证研究中,由于不同的绩效指标的采用,常造成同一命题的结论是相反的。

综合对企业绩效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两个因素而言,企业的异质性资产对于企业绩效来说是处于决定地位的因素。因此,本研究采用Jacobson(1988)、hansen和Wernerfelt(1989)的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企业绩效解释,并同时采用财务绩效和价值绩效进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