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苦而不馁困而一样坚读梵高兄弟的感情

苦而不馁困而一样坚读梵高兄弟的感情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苦而不馁 困而弥坚——读《梵高传》有感赵多彦赵多彦,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70年5月18日,祖籍甘肃清水。梵高是人道主义者,以全身心的激动和虔诚,护卫着个体生命的崇高和内在需要的价值。《梵高传》正是在对其悲剧命运的描述中有力地证明了理想、道义和人格力量对于人生的价值。

苦而不馁 困而弥坚——读《梵高传》有感

赵多彦

img27

赵多彦,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70年5月18日,祖籍甘肃清水。1994年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现任职兰州市西固区国家税务局新城分局分局长。

狂热绚丽的《向日葵》,《开花的果园》,《夕阳和播种者》,《吃土豆的人》,《矿工归来》……这些画的作者——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如同他热爱的天空、太阳和大地一样,熠熠生辉,亘古长存。虽一直对他有着一种同情才华横溢但却落魄艺术家的情感,却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他的画。读了欧文·斯通情感丰富的小说体传记《渴望生活》(中译本《梵高传》)后,从新的角度认识了他,改变了对他那种同情的态度,取而代之的是尊敬和仰望。他悲苦的一生,抑或可怜的终结,让人感动,感动其真实的性情、虔诚的信仰、艺术的执着和生命力的顽强。《梵高传》以梵高在不同地点的经历为主线,从伦敦、巴黎、阿尔到奥维尔,贯穿着许多梵高生活的转折点,每一点都突出鲜明,比如几次信念的改变,他从一个想拯救苦难人的牧师变成一个坚定的画者,接着在艺术领域遭遇新的流派、新的血液,从最初那个画农民的凡人逐渐蜕变为印象派的代表者之一。故事的纲要符合梵高的坎坷命运,写满了一个时代的烟味和苦艾酒的烈性,也栩栩如生地刻画出这位命运多舛的艺术家富有真情、抗争逆境的感人形象。

传记中印象深刻的是对梵高经历过的艰苦生活的描写,在煤矿区以及和克里斯汀度过的初期日子。正如其亲弟弟迪奥从梵高死前寄给他的信中读到的一句话——“苦难永不会终结!”的确,他一生颠沛流离、备受挫折,常遭冷落和贫穷的打击。但他从未放弃,顽强抗争。秉承真实的信念,应对一切不幸和灾难。他会讲四国语言,博览群书,如果稍微屈尊,合于潮流,便能过上体面像样的生活。但他却像个农民一样生活和工作,坚守着自己的绘画梦想。事实上,梵高在27岁前做过很多事情,曾有过画店店员、书店店员、传教士等职业经历,他曾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富足的未来,为了找到真实的自我,放弃了常人历经的人生之路。他鄙视偏见,同情弱者,自己生活不幸且艰辛,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在比利时作传教士期间,他目睹穷人的艰难生活,决定以最大的热情帮助那些煤矿工人,他去为矿工们传播福音,希望以抚慰之词和自我牺牲精神帮助弱者搏斗。矿工们即使每天无休止地工作也很难做到养家糊口,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相依取暖,生活的艰难让他无法只是单纯为他们讲解《圣经》。他开始参与劳动,慷慨资助,把每个月的工钱都贡献给了矿工,自己常常食不果腹。他到矿工们工作的、随时都可能坍塌的地下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义务收容那些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为他们的安全四处奔波,然而他的努力却没有被现实接纳,只干了6个月矿工就被解雇,荒唐的原因是他对工作过分热情,而后又被取消了传教资格。传记中,与同情他人一样,梵高兄弟的感情可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传记对兄弟——梵高和迪奥情谊的全部理解,世所罕见,很多人认为,没有迪奥就没有作为艺术家的梵高。是迪奥鼓励梵高选择自己的道路,提供给他每月的生活费,给他机会展出和出售画,愿意相信哥哥是伟大的艺术家。迪奥在哥哥死后悲痛欲绝,竟抛下妻儿跟着他一起去了。弟弟没有哥哥的才华,但一定有关于艺术的梦想。这世界上只有迪奥能了解梵高,并一直支持他,最大的心愿是看到梵高的画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比什么都重要。梵高死时还很清醒,和弟弟一起深情地相互诉说着童年的记忆。《梵高传》最后一章的标题是,他们死时也不分离,这句莫名直白的话让人哽咽。当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的梦想变成自己的梦想,这本身就是件值得崇敬的事,是最纯洁、最真实、最接近人性的灵魂!梵高没有成为大艺术家的野心,没有受到功利的污染,有的只是最直接的表达,用绘画的方式向人们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认知。

一个人如果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光荣与梦想,那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梵高说,如果我坚持画下去,那我总有一天一定会成功。27岁之后,他因为立志要做一个职业画家,把画画当做自己唯一的职业理想,用绘画展现真实的世界。他开始画农民,画矿工,画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画一切真实的东西。他说:真实的东西,不管其表面看起来多么丑,都是美的。他接受大自然的一切,没有任何否定。他相信,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要美,泥土之中比巴黎的所有沙龙中有更多的富于诗意的东西。在接下来的时光当中,为生活所迫,或者说是渴望更热烈的艺术,他辗转了许多地方。他拜师学艺,受人讥讽。为了艺术,他虚心求教,放弃了骄傲,学会了受苦而不抱怨。生活颠沛,在最穷困的茅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他看到了值得描绘的景象,他全盘接受生活,并充满激情。他忍受不了冷漠无情的法式约束,按照自己的气质和个性表现事物。沉重的苦难并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更加渴望生活,激发了他对艺术的热情。梵高是人道主义者,以全身心的激动和虔诚,护卫着个体生命的崇高和内在需要的价值。他是平民化的浪漫主义,从他对普通事物——椅子、烟斗、旧皮鞋、简陋的小酒馆等等的亲切关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人与物在上帝面前的平等。《梵高传》正是在对其悲剧命运的描述中有力地证明了理想、道义和人格力量对于人生的价值。人们从梵高艰难惨烈的遭遇和对艺术执着以至狂热的追求中,树立了殉道者的榜样,这榜样一直在激励着那些处在社会底层,至今默默无闻的天才。梵高的生命短暂却厚重,就像他呈现在画布上的笔触,虽短却粗。

为此,每当我们遇到困难,遭遇挫折,应该读一读梵高,与梵高的无尽苦难相比,我们的一切所谓不幸就显得那么不值一提。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固区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