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活动的发展趋势

活动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活动的发展趋势所有可以得到的指数都表明在过去的70多年里,节庆和大型活动的数量、多样性和受欢迎程度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增长。国际展览局目前共有88个成员国。

第三节 活动的发展趋势

所有可以得到的指数都表明在过去的70多年里,节庆和大型活动的数量、多样性和受欢迎程度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增长。在娱乐文化和旅游的许多方面也是如此。毫无疑问,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繁荣和追求更加休闲的生活方式的人越来越多以及全球化交流的日益增加。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可靠的统计还比较缺乏。

本节我们将探讨活动及活动旅游的发展趋势、影响趋势形成的因素和消费者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关于市场趋势和消费者研究的讨论对于后面将要讨论的目的地规划营销以及大型活动的营销非常关键。

一、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尽管还没有系统的证据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趋势,但很明显的是,大量的活动无论是在活动本身的规模还是在参与的人数上都已经有了极大的增长。不幸的是,要么是因为其开放性、免费性,要么是因为缺乏统计的资料来源,许多节庆和大型活动都没有被做过精确的人数统计甚至估计。另外,夸大参与人数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以致于组织者提供的许多数据必须谨慎对待。第三个问题在于许多活动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因此要想做一些趋势性分析往往很难,甚至可能根本无法做。因此,在规模的扩大和参与者人数的增加方面只能找到一些粗略的数据。

豪厄尔(Howell)(1982)在一篇文献中举了一个关于南卡罗莱纳州萨里奇特林斯查特(Salley Chitlin Strut)迅速发展的例子。在1965年它刚起源的时候仅有1,000位客人;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约5,000人;随后又发展到20,000人,并且是全天候活动。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参与人数已增加到了40,000人。

这仅仅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而已。除需求增加之外,造成增长的因素还有很多。尽管更大规模的活动更能吸引潜在顾客,但时间跨度和节目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扩大现有活动的“容量”;地理位置好的活动则能从其市场辐射区域内总人口的增长或特殊细分市场的扩大中大受其益。当然,另外一些活动则可能由于竞争的加剧以及其他类型吸引物和休闲机会的出现而走向衰落。

关于奥运会和世界休闲博览会的规模的数据见表1-8和资料1-1。

表1-8 1980—2000年奥运会规模数据

img10

注:NOCs为国家奥委会(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的缩写

资料来源:www.olympic.gov,2001

二、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活动数量增加的同时,随着活动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志愿者数量和从事这些活动的员工人数也有了极大的增加。这样就产生了规范的职业性机构、正规的教育和培训课程以及关于这些目前还比较小但处于成长期的针对节庆和活动的利益集团的专门知识。

体育运动也在世界范围内很好地组织了起来,尤其是在业余级范围内。国际业余运动联合会联合国家级的协会组织,共同制定规则,支持绝大多数的田径及其他业余运动赛事。独立的国际奥委会以及其他国际机构,如英联邦运动联合会、泛美体育运动组织等,都从事业余运动会事宜,并定期举办运动会。这些机构和它们的国家级合作伙伴是有关信息、培训和标准的收集者、承担者或制定者,在申办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它们制定的准则

1928年的巴黎会议确定了世博会国际法地位,同时还成立了国际展览局(Bureau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简称BIE)作为执行机构,专门负责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通过确定世博会的性质、制定标准、挑选举办地点、监督其进程等工作来运作和管理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举办的水平。1931年1月17日《国际展览公约》生效。公约的内容在1948年、1966年和1972年三次进行修改,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展览局的职责、举办国的义务、申办程序等。这些活动名义上是具有教育性的,而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是“辉煌的贸易展览会”伯恩提克特(Benedict 1983)或“政治手段”(霍尔1988)。现在,由于规模和成本问题,综合类展览会举办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了,而专业类的展览会则经常举办。

资料1-1 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条件

自1921年美国举办第一届休闲博览会以来,在世界各大旅游城市休闲博览会已经举办了21届。自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休闲博览会逐渐成为由国际休闲协会组织、世界娱乐与主题公园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型博览会,由当初的旅游装备展览会演变成一项延续时间长、展示内容多、游客流量大的国际大型博览会。参展的主体由各国大型主题公园、度假区、娱乐场和各类旅游休闲装备制造和销售商构成。展览分室内和室外,室外展展销结合,可以持续2个月以上,室内外联展时参展商可超过5000家。从在日本大阪、美国奥兰多、中国香港举办的世界休闲娱乐博览会的情况看,举办包括室内外展的世界休闲博览会须要具备以下条件:

1.展位设施:一般要有2500~3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和40~5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览场地;室外展场一般要有水面,地型要有起伏,以满足山地和水上娱乐设备的展示要求。

2.接待能力:展区的依托城市要有日接待过夜旅游者10万人次的能力,拥有不少于4万间中高档星级客房,并有适合海外旅游者的国际商务、电子服务设备;展览会的展区内要有接待日流量8~10万人次以上的供水、就餐、厕所、安全保救等设施和足够的空间。

3.交通条件:展区要有接待日流量8~10万人次的交通运输能力,展区内有参展专用交通车道、停车场和足够的集散空间;展区所在城市和周边城市要有海外直航的国际航空港。

资料来源:纪根立《浙江省申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条件和意义》,《旅游调研》2002.5

资料1-2 国际展览局与世博会

国际展览局总部设在巴黎,依据《国际展览公约》各项职权,管理各国申办、举办世博会及参加国际展览局的工作,保障公约的实施和世博会的水平。联合国成员国、不拥有联合国成员身份的国际法院章程成员国、联合国各专业机构或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可申请加入。各成员国派出一至三名代表组成国际展览局的最高权力机构——国际展览局全体大会,在该机构决定世博会举办国时,各成员国均有一票。

国际展览局目前共有88个成员国。展览局下设执行委员会、行政与预算委员会、条法委员会、信息委员会4个专业委员会。国际展览局主席由全体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

经国务院批准,并获国际展览局确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于1993年5月3日正式申请加入国际展览局,并于1993年12月被选为该局信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一直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国际展览局的各项工作。从1982年起到现在,受中国政府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参加了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世博会等累计9次世界博览会。其中,在1988年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业余生活”世博会、1992年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世博会和1993年大田“新的起飞之路”世博会上,中国馆两次被评为“五星级展馆”,一次被评为“最佳外国馆”。

世博会分为注册类(Registered,又称为综合类)和认可类(Recognized,又称为专业类)。根据1972年的备忘录,世界博览会又分为4个等级:万有博览会、一级博览会、二级博览会和专题博览会。专业类又可分为A1、A2、B1、B2 4个级别。1988年5月31日修订的《国际展览公约》规定:从1995年1月1日起,两个注册类展览会的举办间隔期至少为5年,两次注册展览会的间隔期可举办认可类展览会。各国申办的展览会属于哪一类,由国际展览局全体会议根据国际展览公约的条款来确定。下列主题的展览会可以视为认可展览会:生态、陆路运输、狩猎、娱乐、原子能、山川、城区规划、畜牧业、气象学、海运、垂钓、养鱼、化工、森林、栖息地、医药、海洋、数据处理、粮食等。如果把各个等级的博览会全部统计起来,到汉诺威世博会为止,已经举办了106次。大型的万有性质的博览会已举行了26次,下一次万有性质的世博会将于2005年在日本的爱知县举行(主题是“超越发展:自然界智慧的再发现”)。2000年在我国昆明举行的园艺博览会则属于专题博览会。2005年在日本爱知和2010年在中国上海的世界博览会都属于万有博览会。

资料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张凌云

成立于1885年的国际交易和展览协会现有下属成员约5000个,其中绝大多数和农业及国家交易会有关。这个组织每年都会出版一本交易会管理的小册子。两个与活动旅游相关的组织是“国际休闲公园与吸引物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usement Parks and Attractions)”和“国际会议和观光局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s)”。

英语国家的音乐节和艺术节的资金等主要由国家级、地区级以及当地艺术协会承担。另外,成立于1967年、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国际音乐理事会的国际节庆组织联盟(FIDOF),则是致力于连接世界上主要的音乐节和文化节、提升节庆活动重要性的组织,拥有超过60个国家的1500个音乐节的网络,有助于交流、合作以及信息交换。

成立于1970年的国际民间节庆和民间艺术组织理事会是一个包括47个国家、从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性的组织。它主要关注那些有助于增进国际理解和友谊的传统的、业余的艺术活动,其年度活动包括组织超过100个国家参加的民间艺术节活动、民间团体的交流、民间艺术的研究,举办会议、论坛以及展览会。

社区性的节庆由于绝大多数规模都很小,几乎可由任何一个团体组织或发起,故而是所有活动中最特殊、最没有组织的一类。1956年成立的致力于社区性节庆的国际节庆协会(IFA)的成员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但现在也已经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活动组织,其主要工作是召开地区性专题学术讨论会、年度会议,发表简报和与普渡大学开展节庆管理认证项目。

在美国、加拿大等在这方面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各个州市都有节庆和活动方面的协会组织。

随着活动规模越来越庞大,活动的成本越来越大[13],活动的组织越来越复杂,对专业化的组织管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随着职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组织得更好的协会组织,有志于活动管理行业的人将得到更多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机会,甚至有可能出现正规的以节庆和活动为教学研究对象的学院或大学。而且这个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文献资料,需要更多的学术论文、政府或协会赞助出版的指南手册以及咨询研究[14],需要举行更多以节庆和活动为主题的研讨会。尽管涉及节庆和活动的研究文献在全部旅游休闲研究文献中所占比重还相当小,但教科书和案例研究中对此的需求却是非常迫切的。

三、活动需求不断增加

伴随着整个经济以及休闲需求的增长,节庆和大型活动也相应地增加了。至少在工业化的英语国家出现了这种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和休闲活动都经历了这样的增长。所以有必要就影响节庆和大型活动需求日益增长的原因作一分析。

首先,节庆和大型活动需求的增加源于收入的增长。在工业化的国家,尽管有经济周期的起伏,但这些国家还是取得了生产率财富的全面增长。美国和加拿大的中等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获得了稳步的增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已经足够支付多种休闲需求,包括一年一次或多次的假期或者多次花费较少的休闲旅行。休闲旅行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对节庆和活动方面的需求。旅游业协会(Travel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TIA)的数据表明,有3,100万成年旅游者在离家旅行过程中参加了一次节庆活动(festival),其中多数旅游者参加的是艺术节或音乐节,而且这些旅游者的家庭收入也显著高于其他旅游者。俄亥俄旅游局的柯依梅(Collen May)博士的研究发现,1999年有315万人参加了本州的大型活动,并发现参加大型活动是旅游者出游的最主要动机。同时TIA的研究还发现了参与大型活动的旅游者的一些有用特征,如,这些旅游者一般都受过大学教育,并且多是双收入或有更多的收入来源的家庭(在美国参加大型活动旅游的旅游者的收入约为5.3万美元,而其他类型旅游者的收入约为4.7万美元)。因此艺术或音乐节、民俗遗产、美食节、宗教节日等往往对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丰厚的群体有更强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许多地区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结构性失业迫使人们有了“休闲”的时间,这种很可能继续加大的差距将导致富裕阶层对休闲兴趣的不断增长,而同时也使得穷人阶层越来越多的人无法享受商业化的休闲和旅游供给。因此,公众的、免费的、公开的节庆和活动对于那些可自由支配收入较少的人们而言将更有吸引力。艾普生(Epperson)(1986)认为节日和文化节将因其能提供极低成本的休闲而继续成为公众的首选。尽管许多人认为,出现大量专为富人而设的和专属穷人的节庆或活动这样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接受的,然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尤其是艺术节正面临着成本的增加,即便加上政府的补贴,这些艺术节的票价仍然超出了低收入家庭甚至是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这迫使活动组织者转向旅游市场,但这有可能使这些活动脱离接待地的实际情况。这也使得让当地社区获得活动尤其是标志性活动的控制权,以致保证活动能集中推动社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

政府机构,尤其是那些与社区体育、娱乐、社区发展以及大众文化(与所谓的高等文化相对应)息息相关的机构是最有可能给公众规划免费的、低成本的大型活动的。他们应该着力解决如何给公众提供职业化、高质量的免费的活动,而不因收入原因而将某一团体排除在外。

其次,节庆和大型活动需求的增加源于休闲时间的变化。随着生产力提高、法定以及通过谈判获得的假期越来越长,工作时间变得更短,又加之提前退休、雇用方式等的变化,工业化国家出现了休闲时间的全面增长。但是我们长期等待的“休闲时代”还没有到来,近几十年的经济周期变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失业而不是减少了工作时间。另外,城市生活的要求、家务劳动、乘车上下班、就业压力等使得绝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满足他们所有的休闲需求。

许多人仍然非常看重职业或工作。参加工作的妇女比例、双职工家庭、采取弹性工作时间、从事兼职工作等人数的急剧增加,意味着传统的休闲和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变化的结果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显得很重要:更强调时间的质量,寻求的是独特的高回报的社会和家庭经历;尽管周末和夏天仍然是休闲的高峰期,但实际上休闲时间的分布已经呈现出了均匀分布趋势;时间的价值越来越高。正是由于这些结果的出现,使得节日和大型活动的一系列内在特征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它们能在广泛的社会层面给人们提供高度的刺激和短期的休闲经历。

第三,即使是很不善于观察的人也肯定能注意到休闲种类在不断增加,一些休闲活动在近几年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专门化了。社会人口统计方面的一些发展趋势对休闲、旅行和节庆旅游有着巨大的影响。有预测认为,已婚夫妇双方都有收入的家庭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妇女主政的家庭数量也将增加,普通家庭的规模将变小,北美和许多其他国家由于移民和低出生率使得具有双重国籍的人也正变得越来越多。这将影响到文化的偏好,也可能使越来越多的人增强对民族和多重文化的节庆的兴趣,同时也将促进这类活动的发展。

第四,工业化国家中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或者自认为是城市化的地区。城市化可能导致两个方面的影响:拥挤、污染、犯罪、社会压力、社会责任下降,艺术、文化、休闲和娱乐活动的机会增加。一些社区性的节庆或活动是倾向于加强社区自豪感或地方意识,或者是与特定民族和特殊兴趣相关的。这些节庆或活动尽管不都是以旅游为定位的,但因为内含了一种东道地区生活方式的特性和吸引力,也被当作一种在吸引探亲访友者方面有着潜在的特殊价值的旅游活动;尽管又是因为考虑到它们在推动社区文化、社区休闲和社区发展方面的作用而将之保留,但社区性的节庆或活动却的确有助于社区塑造自己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形象和招引游客参与活动。有许多大型活动是与主要的艺术、文化、体育、购物设施等直接相联系的,若没有这些大型活动,它们只是一种静态的吸引物——这种旅游与城市复兴及大型活动之间的联系在欧洲和美国表现得最抢眼。

第五,正如在第二节中所论述的,能够满足各方面文化需求的节庆和活动往往是“环境友好”的,因此可以成为满足一部分人群对安全和“真实”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展示不同生活方式的途径。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目的地形象和市场定位战略的支持手段。旅游产品的标准化威胁着目的地的特性和差异性,通过举办相关活动以创造有吸引力的形象无疑有助于构建竞争性优势。

第六,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即时性使得新闻消息往往被压缩并要突出其轰动性或娱乐性,活动本身也需要有更大的规模、更加非同寻常的个性化才能获得媒体的关注。具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场面的奥运会之所以受到各国和举办地的高度重视也正在于它在表达政治意图、旅游推广以及给全球观众传递相关信息方面的巨大潜力。

第七,政府对节庆和大型活动的政策也推动了活动数量的增加。许多政府机构正是将活动作为政策的反映而支持节庆和活动的开发与数量与规模的增长[15]。它们相信,休闲和体育活动能增进社区团结,能带来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艺术和音乐节有助于文化发展;伦理性和多文化的活动能够减少社会或种族间的紧张、增进相互理解和保存传统。部分地由于媒体的影响,纯粹的政治因素对大型活动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16]。巨型活动给举办国和地区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去宣传自己、向世界展示自己、在世界范围内表达“自己的声音”,也刺激本国或地区基于奥运会之类的活动的需要而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并通过与此相关的努力来向自己的盟友或非盟友传递恰当的政治信号。阿诺德等(Arnold et al)(1989)就曾深刻指出活动的政治作用:“掌权的各种政府将继续利用标志性活动来对其即将届满的任期加以圈点、唤起民族主义精神和热情,并最终赢得选票。这些活动比战争廉价或者就是战争的准备。在这方面,标志性活动并没有掩盖政治现实,它们就是政治现实”。霍尔(1992)也指出,“在标志性活动中,政治是至高无上的。假设情况不是这样,要么是天真,要么是口是心非。……通过战胜其他地方赢得主办权或赢得比赛本身就满足了心理和政治上的需要。从物质、经济、社会,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看,在一次标志性活动后,有些地方将永远不再像原来那样了”。此外,年度性的政治庆典也可能成为大型活动的推动力,尤其是当这样的庆典活动具有了某种民族骄傲和文化特性的象征意义的时候更是如此。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一系列失误,如对大型活动本身不能进行理性的规划,不能有效地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尤其是过分夸大了活动在旅游和经济影响方面所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

案例资料 旅游业淘金世博会

2002年12月3日晚10点,随着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的消息传来,上海淮海路“新天地"广场上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着、雀跃着、相互碰杯、相互祝贺,这其中有一群人格外的欣喜,因为世博会的成功对他们来说有着更重要和更实际的意义,他们便是与世博会的举办息息相关的上海旅游业界的精英们。他们知道赚大钱的日子快到了。

旅游收入将达到800亿元人民币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注定会带动方方面面的发展和收益,但是有关专家认为,最有把握从中受益的将是旅游业。据有关方面估计,届时在长达6个月的展期内,参观者将突破7,000万人次,保守估计也不会低于5,000万人次。如果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为150元人民币,购票游客为5,000万人次,则仅门票收入一项就将达到75亿元人民币;如果参加世博会的5,000万人次中有60%的参观者在会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算,则餐饮收入为9亿元人民币;如果参观者90%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4.5亿元人民币;如果30%的参观者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算,旅游纪念品销售额将达4.5亿元人民币。综合以上各项内容,上海世博会期间,仅在会场内的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就将超过90亿元人民币。

而亲临世博会的参观者中还会有70%的人士将作延伸旅游,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良好机遇。据预测,上海2010年世博会旅游收入会达到8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世博会期间每天客运能力将提升到500万人次。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世博会的临近,未来酒店类、旅游综合类公司将是资产重组的多发地带,可产生较为持续的热点。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计算方法,旅游业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零售、酒店、餐饮、运输等相关产业就能增长4.3。毫无疑问,上海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上海将接待海内外游客1.4亿人次

来自上海市旅游部门的统计,继去年上海入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200万大关后,截至今年11月底,上海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已突破250万人次,提前3年实现了“十五"计划中入境旅游市场的目标。同比增长达到30%以上,出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期。按此速度发展,预计全年入境旅游者将超出265万人次,并向270万人次进军。

上海作为中国东部的中心城市,以“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世界旅游者的目光。统计显示,日本、韩国、美国是上海最大的三个客源市场,今年的增幅均在45%以上。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入境游客增幅也都在35%以上。

此外,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也为上海的商务旅游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入境商务游市场连续3年呈递增趋势,成为上海入境旅游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去年入境旅游者中商务客约占59%,今年其比例还会有所提高。

上海旅游业已确定了“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50万"的新目标,明年将开通“上海会展旅游网"。有关部门还准备与中西部省、市、自治区合作开发印度、越南、缅甸、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客源市场。

按照目前上海每年吸引200万人次入境旅游者和8,00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的数量来预测,到2010年,上海将迎来至少1.4亿人次的海内外游客,旅游收入将至少比现在翻一番。

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借机发展“大上海旅游"

上海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不仅仅是自己一个城市将从中获益,必然会对其周边省市乃至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利最直接和最大的注定是上海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是预见到了这点,早在上海申办世博会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城市就已经提出共建“世博圈"的设想。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1%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汇聚了中国6%的人口和近20%的国内生产总值,堪称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共建“世博圈"的设想,将围绕旅游、会展、物流、建筑、商贸、城市规划和建设等领域展开,以寻求圈内城市间的经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繁荣。

2001年,来上海的近6,500万人次国内游客中,55%来自江苏、浙江两省;而江浙两省的国内游客中,超过1/4来自上海,两省的海外游客也大多从上海入境。上海的现代都市游和周边秀美的江南风光游,已相互呼应,成为一条旅游纽带。因此,两省一市旅游界人士提出了借世博会共建江浙沪旅游区的建议,主张成立长江三角洲城市世博会旅游联络组,让持有世博会门票的海内外游客同时到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展和丰富上海世博会的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长江三角洲城市更多地接受世博会的辐射,从中受益。

长江三角洲城市为了能借助世博会来促进各自的旅游和相关经济的发展,都在积极地做前期准备。作为年货物吞吐量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港,浙江省宁波市现在正积极筹备跨越宽阔的杭州湾,兴建一座不经杭州、直达上海的跨海大桥,将以宁波为代表的浙江东北沿海地区至上海的陆路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常州过去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洼地"。常州旅游局表示,前两年常州旅游界致力于在国内营销,而接下来的8年,常州旅游将走出国门,借“大上海旅游"的宏观主题,向世界推销常州旅游。无锡还提出了举办世博会分会场的设想。与此同时,随着苏州到南通、镇江到扬州长江大桥等一批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建成,长江三角洲快速交通网络还将把大批游客带往周边更广大的地区。

以往的成功是最好的例证

1889年的一个春日,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快步登上1710级台阶,将法兰西国旗插上一座刚落成的铁塔顶端。他宣称,巴黎以往的建筑象征着过去,而这座铁塔则预示着未来和人类即将取得的成就。

在当时看来,这话显得颇为夸张。但是,埃菲尔可能没想到,他还是低估了1889年对于巴黎和法国的历史意义。在当年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这座新奇的建筑便接待了200万游客。随后,充满魅力的埃菲尔铁塔顺理成章地成为巴黎的传世经典。100多年中,竟有2亿人登塔一游。1889年的世博会带给巴黎乃至法国的是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人流。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办的高等级世界博览会,也是20世纪举办的惟一一次大型国际性盛会。通过世博会的申办、宣传,通过各个国家的参展和游客的参观,使全国乃至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云南,这不仅对于云南的改革开放、吸引全国的投资和外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直接带动了旅游业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由于云南本身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来参观世博会的游客,一般都要到石林、大理、丽江、中甸和西双版纳等地游览。云南达到了“世博会搭台,旅游唱戏"的目的。在举办世博会的184天内,旅游收入高达169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均超过30%。而此后云南旅游借助世博会的发展,大家更是有目共睹。

从上可见,尽管对于世博会是否会赢利的问题还有待讨论和检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旅游业最有把握从上海世博会上捞一笔。

资料来源:临风《旅游业淘金世博会》,《经济观察报》,2002-12-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