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 技术创新的内涵1.1.1 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技术创新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11年提出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创新研究起步较晚,在技术创新的机理、创新过程及影响创新的因素和环境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认识。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技术创新是以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1.1 技术创新的内涵

1.1.1 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

技术创新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1911年提出的。然而,创新概念的萌芽可以追述到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对科学的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市场之间关系的兴趣。

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就谈到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提出了科学研究上的专业分工增加的趋势以及机械业创新与科学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科学在技术变迁中的作用。可以说,在斯密那里,“技术创新”已初见端倪。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不止一次的谈到:“亚当·斯密说明了一切。”斯密用精彩的寥寥几页,就预见了有创造力的个人和专门的研发在推动技术变化和经济增长将要起的作用。

卡尔·马克思则被认为是最早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学家。马克思不同于19世纪中期其他的经济学家,他觉察到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它能够把资本积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在马克思的基本理论里,资本家不断寻求利润。但是,繁荣的投资导致工资上涨和市场产品过剩,促使危机爆发,资本家利润暴跌。为了恢复和增加他们的利润,资本家开发和引进了大规模的节约劳动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和领域市场。节约劳动的投资导致了“失业后备军”的存在,他们和拥有工作的工人的竞争使得工资下降,然而进一步的投资又给新的危机留下了隐患。马克思向我们描述了一幅资本主义体系动态的更加精确的图画,这一图画比他19世纪的同行们所描述的要精确得多(F.M.谢勒语)。

继承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动态观点的人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他20岁时,熊彼特完成了一本颇具影响力的书,名为《经济发展理论》。该书提出两个主要的主题:首先,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使得物质繁荣的增长更加便利;其次,创新不仅仅是偶然发生,而且还需要企业家行为,需要打破静止的经济常规的英雄式的努力。强调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一大特色,没有企业家,创新就无从谈起。

现在看来,熊彼特的理论不仅在技术创新领域具有开拓性,也是非均衡经济分析和制度学派的奠基石,在整个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当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之后,似乎被同时期的“凯恩斯革命”的理论所淹没,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复兴。许多西方学者以熊彼特首创的创新概念为工具,对于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内部机制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最近几年,创新理论的研究和实证分析为引导我国企业健康走向市场,为政府制定技术创新政策,进而推动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创新研究起步较晚,在技术创新的机理、创新过程及影响创新的因素和环境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因此,我国技术创新研究不仅要吸收西方技术创新理论中那些正确的观点,还应借鉴工业化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我国经济和国际竞争力,找出我们潜力和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1.2 技术创新的定义

何谓“技术创新”?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熊彼特的定义。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是一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他把创新概括为以下五种形式:①生产新的产品;②引进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过程;③开辟新的市场;④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⑤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2)弗里曼(C.Freeman)的定义。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

(3)伊诺思(J.L.Enos)的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的开辟市场等。

(4)缪尔塞(R.Mueser)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以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5)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技术创新是指产品和工艺的创新,包括实现了技术上新的产品和工艺;以及技术上有重大改进的产品和工艺。它还特别强调产品和工艺被列为市场或应用生产。因此,技术创新包括了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

(6)傅家骥的定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7)我国政府定义。中央和国务院199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对技术创新下了这样的定义:“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一定义强调了四点:第一,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或其所属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第二,技术创新不是纯粹的科技概念,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发明或发现而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第三,技术创新强调技术开发与技术有效应用的统一,重视技术要素与其他要素的新组合;第四,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市场,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定义争论的焦点在于定义的范围、技术变动的强度以及技术新颖程度几个问题上。但不管持何种观点,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技术创新必须实现商业化应用。综合以上考虑。作者比较赞成清华大学吴贵生教授全面、精确的定义: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这里的“技术的新构想”指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新构想,“技术组合”指将现有技术进行新的组合。“实际应用”是指生产出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采用新的工艺或对产品、服务、工艺的改进。

理解创新概念要注意几下几点:

(1)技术创新是基于技术的活动。“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的区别在于基本手段,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和经济、技术社会活动中,存在着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它们都可能产生商业价值,但为避免混淆,还是宜将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区分开为好。这并不是技术创新不涉及管理、组织、制度的变动,相反,技术创新往往要有相应的组织、管理甚至制度的变动相配合,但在概念上应将其涵盖的范围加以限定,不能将其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包含在所定义的概念之内。

(2)技术创新所依据的技术变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在所给出的定义中未强调技术突破(根本性变动),允许将技术的增量性变动包括在技术创新的概念之中,在概念的外延上,不仅包括新产品、新工艺,也可以包括对产品、工艺的改进;在实现方式上,可以是在研究开发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也可以将已有技术进行新组合(并没有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产生)实现技术创新。

(3)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概念。技术创新不是纯技术活动,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种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活动。因此,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商业化,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商业价值(在有些情况下也包含社会价值)。

1.1.3 技术创新的特征与性质

技术创新及新知识的形成和传播,既有科学活动的一般性质,又有经济活动的特殊性质。

(1)创新性。技术创新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活动”。正如熊彼特所言:“技术创新是创造性的毁灭的过程”即技术创新破坏已经过时的产品、工艺和组织管理,创造性的“破坏”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

(2)统一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生产技术与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过去人们在研究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时总把二者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来认识,技术创新理论把它作为一个事物的两个阶段,通过技术创新这个中间环节把二者统一起来。这种统一性的新认识更加明显地反映了今天和未来的经济是科技知识经济的时代特色,也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科学解释。即科学技术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

(3)综合性。技术创新活动,既有观念的创新,又有技术的完善;既有产品的研制,又有资源的开发;既有科学生产的管理,又有市场的开拓。它既是一个技术行为,又是一个经济行为。因此,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理论,又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4)系统性。系统性表现在技术创新的结构层次、功能等方面的整体性以及技术创新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关性。技术创新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有机结合体。从结构上看,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研制、开发,最后到市场实现,由多个相关环节和层次构成,它们既有技术认识范畴,又有技术应用范畴,还有技术经济范畴。这些环节的层次和功能各不相同。此外,技术创新及其环境存在着相关性,它受经济条件、教育水平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5)不确定性。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来自于技术本身、企业内部组织和市场三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其一,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在开发时间内能否开发成功,新技术的突破能进行到哪一层次,这些都不是事先能确定的;其二,企业文化、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模式和能力与某一技术创新的适应性也是不确定的;其三,市场需求倾向可能会背离企业的预期,竞争对手的行为可能会改变市场环境。在这三种不确定性中,市场不确定性是企业最难加以影响和控制的,因而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风险最大的方面。对这些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在技术创新前进行周密、科学的预测分析,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保持调节适应能力,以使风险尽可能小。但是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及其伴随的盈利机会吸引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6)准公共产品性。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一项技术创新的成功可以被其他企业模仿而不增加创新成本,存在创新利益外溢效应,这是技术创新所具有的公共产品性质。但是,复杂程度不同的技术创新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存在着不同的技术壁垒,技术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特征不是其他企业可以随意模仿到的,这些都会赋予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同理,技术创新向其他企业的传播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本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正是由于这种外溢性和独占性的同时并存,所以说技术创新具有准公共产品性。

以上特性中,创造性、统一性、综合性、系统性具有科学研究的一般特性,而风险性和准公共产品性是作为经济活动的特殊性。这些特性特别是后两个特性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决策和最终的成败。

1.1.4 技术创新与有关概念的区别

在我国经济、技术实践中,有几个概念常与技术创新概念相混淆,如发明创造、研究开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进步、技术改造等。

(1)与发明创造的区别。两者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内容不同。发明创造是发明新成果、创造新东西,属技术领域;而技术创新是新成果的创造性应用,是技术要素与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原材料创新、市场创新等等,属于技术—经济领域。其次,主体不同。发明创造的主体是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其三,过程不同。发明创造的过程一般包括选题立项—实验研究—综合总结(撰写论文),其产品是知识形态的论文、模型、图纸或样品、样机等;而技术创新的过程一般包括企业根据市场信息提出技术、经济构想—技术开发(放大实验)—经济开发(试生产及其产品首次实现市场价值),其产品是事物形态的商品。其四,衡量标准不同。发明创造以学术为中心,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原理上的合理性,其衡量标准是论文、样品或样机;而技术创新则以市场为中心,追求经济价值,把能否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作为衡量其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

(2)与研究开发的区别。研究开发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的统称,简称为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它是指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并探索其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对R&D的定义是:“研究和实验开发是在一个系统的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丰富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宝库,并利用这一知识进行新的发明。”它是创新的前期阶段,是创新的投入,是创新成功的物质和科学基础。但常有人误认为:只要有研究开发活动,便有创新;研究开发活动越多,创新便越多,故把开发和创新看作是同一回事。其实,有研究开发并不一定有创新,创新也并不一定非要有研究开发活动。当然,研究开发活动,总是有助于创新的。因为研究开发活动是创新的前期工作,为使技术创新构思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进行研究与开发,即重点通过技术开发和商品开发把构思物化成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没有研究开发就谈不上技术创新,即使通过技术引进,但技术上新意不大,要把它们变成企业自己能实现的商品,也需要做开发工作。

(3)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别。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是两个不同概念,尽管其任务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但在完成任务(即主体、目的和过程)上是有原则区别的。首先,两者目的不同。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一般认为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产生的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力水平,但高水平的生产力并非必然有高效益。而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成果的市场价值,取得超常的经济效益。其次,运行机制不同。技术创新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综合效益为中心,把能否赢得商业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其成败的惟一标准。而不像传统科技成果转化以成果为导向,以学术为中心。再次,主体不同。传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双主体的,成果源和吸收体的行为分别有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承担。而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虽然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只有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主体、分配主体、收益主体。

(4)与技术进步的区别。“技术进步”是一个涵义十分宽泛的概念,人们一般用它来表示社会技术经济活动的结果,在经济学上,技术进步指生产函数扣除资本、劳动等基本要素贡献后的余额。技术进步描述的侧重点在于科学和技术活动的形态,描述的主体是科学家、生产者及工具体系的形态;而技术创新描述的是人从具有新的设想、构思到开发出新技术再到应用新技术形成市场利润的能力的行为,其主体是企业家。

(5)与技术改造的区别。“技术改造”是我国特有的概念,它是为区别“基本建设”而提出的。基本建设一般指新建工程项目的行为,技术改造则一般指在已有基础上改建、扩建的行为。因此,“技术改造”主要是用于投资项目的术语,它与技术创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在技术改造中也存在采用新技术、将技术成果加以商业化实现的活动,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技术改造中存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一种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