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理综合野外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地理综合野外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单元 专业实习调查方法及调查手段第一章 地理综合野外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一、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要点(一)调查路线设计野外调查工作往往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里进行。在进行区域地貌调查时,可利用当地地文期的对比研究,确定地貌年龄。

第一单元 专业实习调查方法及调查手段

第一章 地理综合野外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一、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要点

(一)调查路线设计

野外调查工作往往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里进行。由于时间紧迫,内容繁多,初次接触者难免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循序渐进,纲举目张,工作慢慢就会走入正轨。野外调查也不例外,既然目的是了解整个区域的概况,那么,不妨先将整个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小块,逐个解剖,然后再将其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区域调查的基本思路就是:点—线—面—体—变。即由单个观察(点)入手,将数个相关的观察点连成一条剖面(线),再以数条剖面控制一个区域(平面和立体空间),然后根据地区的形态、成因、组构、分布和时代的内在关联,分析区域的特色,形成演变过程。

区域调查的主要目标是对该区域地质发展史的准确认知和整体把握,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和影响,寻找它们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搜集必要的区域资料,同时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点的观察与描述

观察点的描述是取得野外调查资料的开始,观察的详细程度和准确与否,对研究成果的水平高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观察得到的认识、数据及一些基本事实的详细记录,是野外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1.作图的表达方式

(1)剖面方向。所有的剖面图都需要标明方向(方位),实测剖面更需要注明每一个明显转折点及其方位(例如135°)。一般图件方位角的精度可以45°(例如NE、SW等)或90°(例如E、W、S、N)为准。一个剖面通常只需注明一个总体的大致走向,例如NW 30°(或N30°W,表示北偏西30°)。

(2)地层界线。剖面图上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符号都有其确切的地质含义和表达规定,不可随意乱画。例如:横线表示上下层位的叠置关系,斜线表示侵蚀切割、构造错断,梭状线表示透镜体、地层尖灭,垂向锯齿状线表示水平相变(多个透镜体叠置)等。

(3)图例符号。第四纪沉积剖面中规定:“—”表示黏土;“·”表示砂,“。”表示砾,“△”表示没有磨圆的角砾,单竖线表示晚更新世黄土;双竖线表示中更新世黄土(亦称红色土),三竖线表示早更新世黄土,粗条的单竖线表示第三纪红土。

(4)作图比例。非实测图件没有严格规定,以表达清楚为准,但是始终应该保持相对的比例关系。通常采用局部放大或垂向放大,以保证重点突出和清晰。

2.第四纪沉积物剖面的观察与描述

观察与描述的对象,应该选择天然真实、关系清楚、结构稳定的沉积剖面。首先进行整体上的宏观观察和粗略分层(这种分层,只要求分出具有明显特征的层组),然后在新鲜面上进行分层观察、测量和描述。

第四纪沉积物或新生代沉积物由于形成时代较新,往往没有胶结成岩,垂向变化和纵向变化都比较大。但在正常的沉积情况下,剖面通常都是由下往上,沉积物的沉积时代由老到新。描述时,不仅要注意剖面垂直方向上的上下层位关系,而且要追索各层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情况,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侵蚀切割、构造转换、水平相变等现象。

3.地貌年龄的判断

野外判别地貌年龄主要依据它们的相对关系。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沉积物对比法。根据不同地貌单元内各种沉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叠置、切割、相变),确定其先后次序。

(2)地貌高程法。高度对比法是确定地貌年龄比较普遍的方法,确定阶地、夷平面、古海岸线、古湖岸线等的年龄都常用这种方法。

(3)相关沉积法。借助这个方法,反推抬升区某些无沉积物的剥蚀地形的时代比较有效。为了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剥蚀区岩石性质与沉积物组成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形成的顺序。

(4)地文期法。在进行区域地貌调查时,可利用当地(例如华北地区)地文期的对比研究,确定地貌年龄。

(5)风化程度对比法。利用岩石的风化程度来确定地貌的年龄,多用于热带地区、玄武岩地区和冰碛物分布区。风化程度最彻底的称全风化,岩石风化成土,无法辨认原岩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次之称强风化,通常可以保留少量原岩物质;再次之称弱风化,大量保留原岩物质和结构;风化程度最弱的称微风化,基本保持原岩物质成分和结构。

(6)地貌侵蚀与叠置关系法。类似于地层层序法,利用地貌单元之间的切割和叠置关系判断其新老关系。判别阶地、冲洪积扇体时常用。

(7)生物地层学和考古地层学法。借助化石、文物、石器等,判别时代或新老关系。

二、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和要点

要了解一个群落的性质及其特点,必须对群落进行调查,调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路线踏察及样方调查法。

(一)路线踏察

就是沿着一定路线对所遇到的群落进行一般观察,其特点是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资料,观察的面比较广,但比较粗略。

通常是事前通过植被图、航片判读、当地访问等形式选定几条路线。所选路线上的植被可以充分地反映当地植被状况或具体工作的要求。这一步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般是,识别各种植被类型及其中的群落;结合地形变化,了解它们分布的特点和界限。具体操作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记录调查时间、地点、调查人;②记录调查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形、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土壤性质以及人为影响程度等;③记载群落乔木层树种的种类以及各自的植株高度、胸径、生长情况和数量的多少(对于人工林要记下其株行距),同时记下乔木层的郁闭度大小;④分别记载灌木层、草本层植物的种类以及各自的株高、分布特点(单生、群生、丛生)、生长状况、多度和覆盖度,同时记录总覆盖度;⑤记录幼树的立木更新情况,包括幼树的种类、起源(实生或萌生),分布特点,数量多少、生长情况;⑥根据乔木层的调查结果定出群落名称。

(二)样方调查

选取群落的代表性地段设覆样地,然后采用方形,样地面积不小于该群落“最小面积”的样方进行调查,分别调查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对于乔木层的调查包括树种的组成以及各自的树高、胸径、枝下高、个体数量以及乔木层的总郁闭度、层次等;灌木层的调查一般是在乔木层样方内根据林下灌木层主要组成的高度及密度设立一定的面积,一般在一个样方内设立五个灌木样方,分别记载各小样方的灌木种类、盖度、高度、频度及总盖度等;对于草本层的调查基本同灌木层,只是一般不记高度,样方可以更小一些。在草本层调查的同时进行样方内乔木树种幼苗情况的调查,附生藤本植物一般只记录其种类名称。通过样方调查可以更详细地了解群落的性质、特征,准确地命名植物群落,同时更有把握地判定群落的演替方向,并且对群落的调查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定量化。

三、地图在地理调查中的应用

地图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地表示自然和人文客观事物的一种媒介。按照地图表示事物的内容,有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之分。前者全面地表示地表事物,包括境界、交通及通讯、水文、聚落、植被、地形、土质等要素。我们阅读普通地图,可以全面地了解地面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专题地图意指以表示某专题地理要素为主的地图,它突出、详细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专题事物。地图应用测量技术、航空摄影技术、地图编绘技术生产出来,供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

在地理野外调查或实习中,普通地图具有普遍的意义,尤其是地形图。如果实习地区亦是旅游区,旅游地图、交通地图也可用于确定、组织和计划实习路线。地质图、构造体系图、植被图、土壤图、水文图、行政区划地图等都是重要的资料地图。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其空间规模之大,常常是人们的肉眼所无法企及的。正由于此,地图是地理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地理调查和研究的成果也常常借助地图予以反映。

在地理野外调查工作中,地形图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参考资料。因此,地形图的应用是野外地理实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地形图的选择

1.比例尺选择

目前野外工作最常采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0~1∶100000,详查采用1∶5000~1∶10000。

2.对地形图资料适用性的评价

应对选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的各种要素的精确性、完备性和现势性等,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判断其是否符合野外实习的要求。分析的内容包括:出版时间、图面水系、地貌、植被、居民点、道路、境界和有关地物等要素的详细程度,比例尺、方里网等完善程度。应该说明的是,出版时间较久的地图,虽然现势性差,但用于分析地理事物的历史变化却常常是难得的资料。

3.野外实习用图的携带

野外实习期间携带地图,常将地图加以折叠。折叠方法一般是按背包或图夹的大小,将图折成手风琴式。为看图方便,可将不同的图面部分折向背面;有时也将图面部分全部折到里面,以免磨损图面。折叠时,要尽量减少折棱,注意折棱整齐、无破损,以便于野外看图。

(二)地形图在野外的使用

1.野外定向

在野外使用地图,首先要求地形图的方向与实地方向一致,常用的方法是借助罗盘或根据地物。

(1)依磁子午线定向地形图的南北内廓线上,常注有P′(磁北)和P(磁南)两点,将罗盘的NS(北南)线与P′P重合,再转动地图,当罗盘指北针指北时,即已完成地图定向。

(2)依真子午线定向将罗盘的南北线与东(或西)图廓重合,再转动地图,按图下方的三北方向图所注磁偏角数值,使磁北针指向相应的分划。

(3)依坐标纵线定向方法与前两种相似,依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间的夹角,确定磁北针的指向。

(4)根据地物、地貌定向是一种最简单最迅速的定向方法,首先是实地找到与图上相对应的具有方位意义的明显地物(或地貌);然后在站立点转动地图,当图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物与实地对应的地物的方位一致时,即完成了概略定向。

2.野外定点

在地形图上确定自己站立的位置,是野外用图和填图的一个重要前提。最简单的概略定点的办法是根据图上和实地明显的地物或地貌的对应关系,确定位置。作业时掌握方位的距离最为重要。

3.实地沿途对照

沿行进路线观察应手持地图,随时对照实地地貌、地物的变化,估算行进的方向、速度和距离,确定自己在途中的位置,判定自己在图上的位置,并标出自己行进的路线。

4.野外填图

在野外把专业调查的内容,按规定的符号或文字标绘在图上,叫野外填图。在野外填图,可以直接绘在地形图上,也可以绘在蒙在地形图上面的透明纸上。

(三)地质图、构造体系图的应用

构造体系图可以使调查者了解所在区域与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的关系、构造体系、构造基础,能够分析获得实习区的构造运动、构造方向信息;地质图能够细分了解地层分布、地质构造类型信息。他们能用于与实习区所存在的构造和地质现象对照比较,在调查中有新的发现和客观存在应更新地图内容,去除不真实的内容。

四、航空遥感像片在地理调查中的应用

航空遥感像片应用于地理野外考察,可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1.遥感像片选择及制作略图

这主要根据调查内容不同,选择恰当时态摄影的遥感像片。以研究植被类型及其规律为主要目的,选用夏季和秋季摄影的大比例尺遥感像片,因夏季植物生长茂盛,秋季落叶植物的叶片会变黄或者变红,有利于对植被的解释。若以地貌制图或地质研究为目的,可选用深秋初冬或早春季节摄取的遥感像片,这个季节大部分植物已枯萎落叶,可减少植被覆盖的影响,而且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阴影明显,图像立体感很强,微地貌、岩性和地质构造显示清楚,城镇和乡村的轮廓、街道分布、建筑物清晰可见。对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应选用多时相成像的遥感像片,进行多季节的地理调查。

2.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

(1)准备工作。搜集工作区不同比例尺和不同时相航空遥感像片、地形图、各自然地理专业图(集)及文字资料,另需要准备立体镜、放大镜、聚酯薄膜或透图纸,以及各种绘图铅笔和色笔。

(2)建立解译标志。将所收集到的各专业图件和文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或进行必要的野外路线考查,以建立不同地物标志解译标准,包括地物的色调、形态、阴影、影纹图案、排列组合关系等特征标志,并列成表格,作为进一步解译标志。

(3)详细解译。根据各地学专业的解译标志,运用相关分析法和证据汇聚法,采用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清楚后模糊、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逐项解译。同时将聚酯薄膜或透图纸蒙在遥感像片上,边解译边勾绘类型界线,并标上事先拟定的图例或数字编码,画出初步解译图件。

(4)野外检查验证阶段。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的初步成果图件,必须经过野外实地检查验证。野外验证的原则是:对那些图像清楚、界限分明、解译标志明显、把握性大的地物或地段,可采用抽样检查;对那些图像模糊、界限不清、解译标志不甚明显的地物或地段,应进行重点检查、逐个验证,对勾绘的界线进行就地校正。在野外验证时,对不同的地物类型还要采集必要的标本或化验样品——岩石标本、土壤样品、第四纪松散沉积样品、植被标本等,以备室内分析和编写文字说明时使用。

(5)转绘成图。把调查取得的全部资料,以及野外验证取得的资料和用其他方法取得的所有资料,按照制图单元等级,转绘在聚酯薄膜上,然后进行图面结构分析。如发现不合理的现象时,应对有问题的影像区段重新解译或进行必要的野外检查验证,直至整个图面符合实际情况为止。

3.整理图件和编写报告

把最后定稿底图清绘、上色,按图例将各种内容绘制完成,写出解译说明。

五、地理调查实习效果的考评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一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它不同于室内的实验教学,也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野外实习,既有理论性,又有技术性,在一个特定地区有特定的内容,既有理论联系实际,又是实际上升到理论。成绩的评定不能简单采用书面考试,平时成绩也不仅仅是作业或者实验报告,应该有一个适宜的成绩评定指标。我们经过摸索、总结和实践,建立了较完善的考核内容、考核指标、方式和方法体系。地理综合实习一开始就向学生全面介绍成绩评定的指导思想、内容实质。学生通过对成绩评定体系的熟悉,了解地理实习的要求和实质性内容、重点,鼓励什么,不提倡什么,实习要达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评价

在考评体系中,共含有17项考评指标,每个考评指标的具体考评内容概括如下,见图1-1。

思想作风(M1)参评因素包括5个考评指标:①实习目的态度(M11):要求实习生对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要明确,实习态度端正,听讲认真,准备充分等;②道德品质(M12):主要考察行为举止,尊师敬长,爱护花草树木和庄稼,培养社会公德意识;③组织纪律(M13):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按时作息,不无故缺勤,准时集合,听从指挥,不单独行动,不贪于游玩;④团队意识(M14):实习过程中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对他人的协助、帮助情况,集体、组织观念意识;⑤吃苦耐劳精神(M15):地理野外实习面对简陋的生活条件,较为严酷的自然环境,实习生的适应情况。

图1-1 地理野外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素质(M2)参评因素包括7个考评指标:①专业思想(M21):要求专业思想稳定,治学严谨,勤奋好学;②地理观察能力(M22):对地理事象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能力以及认知方式等情况;③仪器操作能力(M23):实习仪器、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操作规范性,结果的正确性,如罗盘等的使用;④识图绘图能力(M24):熟练应用地形图、地质图进行定点定向,地形图、地质图等判读的准确性以及素描图等相关图表的填写情况;⑤分析归纳能力(M25):实习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对观察到的地理事象分析归纳与所学理论知识的对比以及地理知识应用能力;⑥野外纪录(M26):准确记录实习区或实习点名称、位置、实习路线、实习内容、每日实习体会与收获;要求语言通顺,专业术语恰当,正确记录测量数据,准确捕绘个人观察到的地理现象等;⑦综合分析能力(M27):灵活应用基本知识进行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并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实习讨论(M3)参评因素包括3个考评指标:①发言积极性(M31)和②问题创新性(M32):在实习讨论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以及提出的问题观点的新意如何;③实习小结(M33):实习一段时间(或一天)后,学生对实习的内容、收获与不足的总结情况。

实习效果(M4)参评因素包括2个考评指标:①实习报告撰写(M41):按指导教师要求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情况,要求正确反映实习内容,内容充实,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系统全面,图文并茂,语言流畅,书写认真;对某项实习内容领会深刻,有独到见解;有较高专业水平;②思想总结(M42):对专业思想、意志品质、组织纪律和专业能力等进行综合性的总结。

为使成绩评价更简便、易操作,可根据专业特点、实习内容和要求等,对各二级考评指标直接赋以一定分值,各二级考评指标分值之和为100。各评价主体可依照二级指标分值,对照实习表现直接赋分。最后将各评价主体对二级指标的赋分相加,即分别得出自评、实习小组和指导教师对该实习生的评价成绩,再乘以各评价主体权重,相加而得出评价成绩,见表1-1。

表1-1 实习评价成绩表

六、地理野外调查几种仪器的使用

地质罗盘仪——用于地理体测量。

地质锤——敲打岩石用。

放大镜——用于观察岩石、植物等。

气压高度表(海拔仪)——用于测量高度。

测尺——用于植物样方划定、测量剖面、测量距离。

铅笔和记录笔——用于记录、填图、素描。

纸张——透明纸、聚酯薄膜、坐标纸及其他纸。

标本袋——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布袋、塑料袋或纸袋、小塑料盒(暗盒)等。

航空遥感像片夹——装载、使用、保护航片用。

野外记录表——用于野外记录各种观测资料,例如土壤性态表、植物描述表等。

立体镜——用于观察航片。

望远镜——观望不能到达的地理物体。

GPS——定位观测点坐标。

其次还要准备地质包、手电筒、照相机、雨具、水壶、食品袋和药品(感冒、中暑、蛇咬、痢疾、外伤药品、晕车船药品)等。

至于每一部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仪器设备和工具也有特别的要求,每位部门自然地理实习指导教师将做出另外的安排。

第二章 城乡规划社会调查方法和手段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除了要求学生要具有扎实的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实际的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专业除了在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加大了课程实习和实训的比重,还要求学生在每个学年针对本学年的专业学习重点来进行相应方向的专业实地考察,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和实际的现象及问题相结合,真正理解和掌握书本的丰富内涵。针对本学年的专业学习特点,为学生设计安排了本次以资源环境管理和城乡规划为主题的专业实习,希望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城乡规划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手段,能够把调查实践的内容与课程设计和理论性课程相结合,加强学生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社会调查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城市规划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和规划方法。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是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高质量编制城市规划方案的重要保证,是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动态调控”的基本手段。

一、城乡规划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

所谓城乡规划社会调查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城市生活中的各种城市社会要素、城市社会现象和城市社会问题,进行考察、了解、分析和研究,以认识城市社会系统、城市社会现象和城市社会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进而为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二、城乡规划社会调查的方法

城乡规划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多种类型。

(一)问卷调查法

又称问卷法,是指社会组织为一定的调查研究目的而统一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标准化问题的表格,它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

1.调查问卷的类型

从要求回答问题的形式来看,调查问卷可分为开放型、封闭型和综合型三种类型。

(1)开放型问卷。一是在研究的初期,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研究对象有关情况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使用;二是面临较深层次的研究问题时使用。

(2)封闭型问卷。封闭型问卷也称结构式问卷,它是指在问卷中把问题和可供选择的答案一起列出,调查对象只能在所限定的范围内挑选出答案来。

(3)综合型问卷。综合型问卷是指在一张调查问卷中,既有封闭型问题,又有开放型问题。一般以封闭型问题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若干开放性问题。问卷中的某些开放性问题经过调查之后,在积累一定材料的基础上就有可能转变为封闭性问题。

2.调查问卷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问卷,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调查标题、卷首语、指导语、个人特征资料、问题与答案、编码、结束语等。

3.问卷设计步骤与方法

(1)根据研究目的与要求,收集所需资料。

(2)从研究者的时间、研究范围、对象、分析方法和解释方法等方面考虑来研究问卷形式。

(3)列出标题和各部分项目。

(4)征求意见,修订项目。

(5)试访,以30~50人为试访样本,得出信度、效度。

(6)进行样卷分析,重新修订。

(7)正式调查。

4.问卷发放方式

当面发送调查是最有效的问卷发送方式。当面发送、当场填写,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当场问,由于有情感交流,易于取得被调查者的合作。但要注意防止在集体场合填写的相互干扰。

5.问卷的回收

对回收的问卷,在剔除废卷的同时要统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保持一个较高的问卷回答率(即有效问卷率),也是我们获得真实可靠资料的保证。

6.数据统计

利用计算机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开展理论研究等。

(二)文献调查法

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研究有关内容的方法,包括自查法、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循环法等。

文献调查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环节:文献收集、文献鉴别、文献整合、文献分析。

1.文献收集

要想在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收集到有用的资料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掌握文献类别,了解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的概况、特点及获得的方法,熟悉主要文献索引和目录分类,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其次,明确研究课题的性质和范围,划定搜寻方向。最后,筛选并确定所需要的主要文献,积累和保存相关文献。

(1)教育文献分布。教育资料的信息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种载体中:书籍、报刊和期刊、教育档案类、日记、回忆录、信件、自传、政策、法规、文献汇编、电子资源。

(2)文献检索。文献检索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查找所需要的文献,以满足研究的要求。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分为两大类: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2.文献鉴别

在收集文献的任务基本完成后,就进入了对文献的鉴别阶段,包括鉴别文献的真假及质量的高低。

3.文献整合

完成了对文献的鉴别后,就进入了文献调查的最后一个环节——文献整合。文献整合是指研究者对自己掌握的文献进行创造性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加工的过程。通过加工,形成对事实本身的科学认识。文献整合的具体方法主要是运用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等思维工具,从文献资料中得出事实判断或归纳、概括出原则或原理。

4.文献分析

文献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非结构式定性分析法和结构式定量分析法,有时也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三)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1.实地观察法的种类

(1)根据观察者的角色,实地观察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2)根据观察的内容和要求,实地观察可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3)根据观察对象的状况,实地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2.实地观察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深入性原则;

(4)持久性原则;

(5)法律和道德原则。

(四)访问调查法

又称访谈法,即有计划地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向被调查者了解有关社会问题或探讨相关城市社会问题的社会调查方法。

1.访问调查的类型

(1)根据访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

(2)根据访问规范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标准化访问和非标准化访问。

(3)根据访问内容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小组座谈法、个别面访法、电话调查法和德尔菲法等方法。

2.访谈程序

访谈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和结束阶段。

3.德尔菲法介绍

德尔菲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创和使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是一种专家调查法,但它与其他方法的区别在于:它是用背对背的判断来代替面对面的会议,即采用函询的方式,依靠调查机构反复征求每个专家的意见,经过客观分析和多次征询反复,使各种不同意见逐步趋向一致。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拟定意见征询表。意见征询表是专家回答问题的主要依据,调查机构根据调查目的,拟定需要调查了解的问题,制成调查意见征询表作为调查的手段。

(2)选定征询专家。选择的专家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德尔菲法的成功与否。

(3)轮回反复征询专家意见。

(4)做出调查结论。

(五)资料分析法

分析法就是在思维中把客观事物分解为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然后对分解后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逐个分别加以考查或研究的思维方法。分析的过程,是思维运动从整体到部分、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分析法可分为矛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

1.矛盾分析法

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来分析社会现象的思维方法。主要是分析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因果分析法

探究事物或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思维方法。要把握因果联系的先后顺序,考察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把握因果联系的其他特征。

3.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要求探究系统的外部环境与内在结构。

4.结构—功能分析法

运用系统论关于功能和结构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三、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报告写作

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要求,但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却是大体相同的,基本上由标题、简介、前言、主体、结束语、后记和附录等内容组成。

(一)标题

标题就是调查报告的题目,是能够突出表现主题的简短文字,要能够概括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简明地表达调查报告的主旨。有直叙式、判断式、提问式、抒情式和双标题式。

(二)简介

就是对调查报告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写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摘要式和说明式。

(三)前言

又称引言、导言,就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前言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和说明为何进行社会调查,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的简要结论等,是调查报告的基调,起着总启全文的作用,要紧紧围绕主题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为正文内容展开打下基础。

(四)主体

主体即调查报告的正文,是调查报告内容重点展开的部分,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调查报告主体的内容一般包括情况部分、分析部分、建议部分: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学术背景及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评价,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及研究方案,调查对象的选择及基本情况,主要概念、主要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操作定义,调查的主要方法和过程,调查获得的主要资料、数据及其统计分析结果,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学术性推论及评价,本调查研究的局限性、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所发现的新问题等。正文的格式要求如下。

除正文文中标题外,正文文字内容应为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1.5倍。

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和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一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的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一行,末尾不加标点;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可根据标题的长短决定是否独占一行。如独占一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一行,标题后要加句号;四级标题的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五级标题的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结束语

结束语是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应注意简明扼要、意尽笔止,不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六)后记

后记是指在结束语之后,对与调查报告的形成、写作、出版等有关的问题进行的介绍和说明。主要的写作内容包括:与调查课题的提出和实施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与调查报告的撰写有关的情况和问题、与调查课题参与者和调查报告撰写者有关的情况和问题、与调查报告发表或出版的有关情况和问题等等。

(七)附录

附录是指调查报告的附加部分。附录的内容主要是调查报告正文包括不了或者没有说到,但是又需要进行说明的情况和问题。附录一般包括引用资料的出处、调查问卷及表格、对调查指标的解释说明、计算公式和统计用表、调查的主要数据、参考文献、典型案例、名词注释及专业术语对照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