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商品的含义

商品的含义

时间:2022-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1 商品的含义当人们走进百货商店或购物广场时,一定会被柜台里、货架上色泽鲜艳、款式新颖、加工精致、琳琅满目的货物所吸引。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商品生产者有目的的具体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人们的抽象劳动则形成了商品的价值。应该承认,科学技术商品、文化艺术商品的性质与物质形态的商品性质也有不同的特点。

2.1.1 商品的含义

当人们走进百货商店或购物广场时,一定会被柜台里、货架上色泽鲜艳、款式新颖、加工精致、琳琅满目的货物所吸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商店陈列的或等待出售的货物只是产品,而不是商品。商品有其具体的内涵。

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商品生产者有目的的具体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人们的抽象劳动则形成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有别于物品和产品,具有以下的特征:

1)商品必须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某些天然物品,如河水、空气等,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不能称为商品,只有经过人类的劳动加工后,如自来水厂生产的水、制氧车间制造的氧气,才能成为商品。另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如废品、掺假产品等,也不能算作商品。

2)商品要用于交换

马克思曾指出,在交换过程中,产品转化为商品。就是说,用于市场上交换供他人消费的产品才是商品。在交换之前,尽管产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它也只是可能性的商品,而不是现实的商品。只有在交换过程中产品才能转化为商品。以交换为目的的劳动产品,由于种种因素,在市场上得不到消费者和用户的承认,即卖不出去,也不是商品;在交换过程完成后,商品已进入消费领域成为一个有用的物品,也不再是商品。

3)商品要满足别人或社会的需要

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和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商品是人类有目的的劳动产品,是人和社会需要的物化体现。

总而言之,商品是指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在消费需要的动因之下,基于各种物质、技术和经济条件,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商品世界,商品的范畴发生了变化:既包括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如生产资料商品和生活资料商品,也包括各种知识产品——技术商品、信息商品、文化艺术商品等,如技术成果、股票、债券、服务、版权等,它们都具有商品的主要特征。过去人们只承认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是商品,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应该承认,科学技术商品、文化艺术商品的性质与物质形态的商品性质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技术商品的价格不能简单地套用计算产品成本来评定等。通常,商品学研究的商品是侧重于生产劳动所创造的有形物质商品,而不包括劳务、证券、信息、版权等无形商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