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及投资效果评价研究

甘肃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及投资效果评价研究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甘肃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加。“十一五”时期,甘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几个跨越:2006年达到1千亿元;2009年超过2千亿元;2010年突破3千亿元大关。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甘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张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03%,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攀升,使甘肃省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甘肃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及投资效果评价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对西部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自2008~2009年经历“5.12”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这样大的自然和经济事件后,在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加速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快速恢复发展的首要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非常显著。同时,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又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风向标,投资方向选择决定着产业结构能否优化,决定着一个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因此投资结构问题也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首要关注点。

在大规模投资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经济的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投资都能够有益于奠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实际效果如何,如何正确衡量评价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力,这应该是目前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投入产出模型量化评价投资增长与投资结构、投资效果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一些投资发展的偏向性问题,进而探索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对甘肃未来投资方向的选择起到决策参考作用。

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对比

经济要长期稳定发展,应该是由实体经济的结构和实力,来决定社会产品的投放和消费的取向,但实际上从宏观面上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变化的基础,与一段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容易度量,却很难量化其后期的影响力,只能从方向上加以推断。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度量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包括固定资产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属于实物投资,是国民经济再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扩大社会再生产的规模,提高社会生产的技术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

我们通常说的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上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间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一指标来量化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可以用来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

1.从投资规模看:甘肃固定资产投资从改革开放以来不足10亿元,历经10年达到50亿,又历经5年,1993年甘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之后,甘肃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加。“十一五”时期,甘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几个跨越:2006年达到1千亿元;2009年超过2千亿元;2010年突破3千亿元大关。

2.从发展速度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曲线反映出的增速高点在1985年(38.32%)、1993年(43.41%)和2009年(42.85%)。在高增长点,固定资产投资一般保持2~3年的快速增长,而2009年的高点是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已接近5年。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甘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张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03%,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在“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的特殊因素比较多:一是2007~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增长;二是2008~2009年灾后重建引起的农村投资的高增长;三是2008~2010年扩大投资促进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全面增长。

(二)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宏观指标观察

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其构成比例的不协调将会引发出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消费和进出口却没有与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变化:

1.进出口结构出现逆转

1995年甘肃进口和出口占比分别是28.01%和71.99%;2000年是27.14%和72.86%;2005年改变为58.54%和41.46%;而2008年则出现了与2000年正好相反的趋势,分别是73.71%和26.29%;2009年进口和出口的比重则变为80.95%和19.05%。进出口比例的快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投资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快速加大的影响,同时,这种现象说明在加大投资的过程中工业的技术性结构未发生本质的变化。

2.消费需求与投资差距拉大

与2001年相比,2009年投资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但消费率没有变化;与2005年相比,2009年投资率上升了9.15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了0.63个百分点。在消费领域,有几方面因素制约消费不能与固定资产投资一样快速增长:

(1)在高投资年度,财政支出明显加大。2005年,甘肃省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是13.16%,2009年达到17.83%,上升了4.67个百分点;而财政支出2005年相当于GDP的比例是22.20%,2009年则达到36.79%,上升了14.59个百分点。另外,2009年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2.37倍,2009年财政支出则是2005年的2.90倍,而2009年当年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2倍。

(2)收入偏低,消费与投资差距拉大。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是2005年的1.5倍,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是2005年的1.88倍,受此影响,2009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2005年的1.84倍,远低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2.79倍的增长。

(三)经济总量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性对应

反映宏观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最具概括性的指标是生产总值(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相对照,自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生产总值从不足百亿,到1984年达到100亿元,1995年达到500亿元,2000年突破1千亿元,2006年达到2千亿元,2008年达到3千亿元,2010年又突破4千亿元大关。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攀升,使甘肃省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1995年只有34.9%,2005年为45.22%,2008年达到54.81%,2009年攀升到73.20%。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也从2005年的3380.82元/人,到2008年翻了一番,达到6618.48元/人,2009年则达到9421.72元/人。

从数量上观察,固定资产投资与宏观经济总量(GDP)的增长方向和规模扩张的节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并没有完全解决消费与进出口的协调和同步发展问题,因此,可以判断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但对其长远的影响力还需要通过结构与投资效果的对应作进一步的深化分析。

二、甘肃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行业结构变化分析

甘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决定了甘肃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基本方向选择。对于甘肃的投资结构,我们可以从宏观面做出基本的判断,同时,固定资本形成过程中,部门(行业)结构的变化,也更深刻反映出投资的结构性关系以及对经济结构的深度影响。

(一)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的基本定位

近年来甘肃投资总量的变化和增长速度的加快是显著的,但投资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形成了特殊的行业投资结构,影响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格局。根据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集中方向,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可概括为:

1.基础设施建设从低谷进入快速增长

包括交通、邮政、电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未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自2005年以来保持了总量的相对稳定,但增长相对较慢;2008年是基础建设投资的低点,比2007年下降了6.29%;2009年,在扩大投资过程中,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快速攀升,达到了32.44%的增长;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了26.77%的增长,与全国19.7%的增长相比,步伐还是比较快的。

2.电力投资成为甘肃省投资发展的亮点

“十一五”期间,随着风电的大规模投资和光幅发电的投入,电力投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总量,逐步超越交通运输行业,成为全省第二大投资行业;2009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总量又再次超越制造业跃居为全省第一大投资行业。

2008年和2009年,是电力生产投资(包括水电、火电和其他能源发电)高速增长的两年,增长速度分别达到62.14%和59.83%,其中:其他能源发电投资(包括风电、光幅发电等)在“十一五”各年份增长都在70%以上,特别是2007年和2009年,分别增长1.81和2.75倍;这两年电力供应投资也相应增长,2007年是电力供应投资增长的最高点,增长1.33倍。

3.能源工业投资奠定了全省工业发展基础

近几年,以河西风电和陇东煤、电、油等投资为基础,甘肃省投资发展的着力点集中于能源工业。从2007年起甘肃省能源工业增长步伐加快,特别是2009年,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带动下,全省能源工业投资增速高达61.23%,占全省城镇工业投资中的比重达到25.47%。从“十一五”的的几个年份观察,在能源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两个行业投资总量不断上升,并且处于持续的增长期。

4.投资着力点仍然集中于传统产业

在甘肃省工业中,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重型工业,2009年,轻重工业增加值的占比是15%和85%。工业结构越来越重化的趋势,与近年投资的方向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近年来甘肃省的行业投资结构看,原材料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投资比例偏高,且增长快速。2009年,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47.49%;高耗能工业投资增长53.56%。

5.制造行业的发展仍然滞后

一直以来,甘肃制造业投资增长缓慢。2008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2009年的扩大投资给制造行业的投资增长一度带来曙光,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上升到20.4%和32.31%,但制造业的投资发展仍然局限于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行业。在制造业中,曾一度是甘肃省支柱产业的机械类行业在不断缩小,这也与甘肃省装备制造业投资总量偏小有关。从甘肃省提出发展装备制造业,2008年装备制造业投资总量只有44.02亿元,2010年达到71.12亿元,但仅占制造业投资的14.20%。目前,在装备制造业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总量较大,但这4个行业的投资总量都不足2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最高,但总量不足10亿元。

(二)固定资本形成中的部门(行业)结构变化

前面是从总量的变化直观地观察了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取向,下面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来分析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规模和构成变化以及与部门(行业)的对应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实物完成量指标,不能直接对应生产总值或用来衡量投入产出的效应,必须运用相应的替换指标对照反映投资的有效性。在投入产出表中,构成最终使用的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又由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构成,其中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等,这也是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主要构成内容。因此,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替换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果,建立起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

我们截取甘肃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最终使用等对应的部门投入数据进行结构性计算分析对比,同时观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使用中的结构变化。

最终使用结构系数:在投入产出表中,最终使用结构系数就是用来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给某项最终使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占该项最终使用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img101

其中:yij为第i部门提供给第j项最终使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img102为第j项最终使用总额。

另外,通过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最终使用的比重,来观察其结构变化。

表1 甘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对应结构计算表(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img103

由于投入产出表的编表年份是5年间隔,最新数据是2007年,因此我们主要以2007年和2002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2007年是“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快速起步的年份,但又不是最高增长年份;2002年是“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较缓慢的年份,但“十五”各年份的增长都比较平缓,所以这两个年份正好具有时期代表性。结果分析:

1.2002年投资总量小,行业覆盖面窄

2002年,甘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75.83亿元,各部门(行业)形成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547.19亿元,形成固定资本总额的行业覆盖面很窄,最终使用结构系数比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1)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其结构系数达到8.72%,在最终使用构成中占到1/5。

(2)第二产业中的机械制造行业和建筑业。如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些机械类行业的结构系数都比较大,建筑业的结构系数最大,是固定资本形成的主体。

(3)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这两个行业是对固定资本形成相对有影响的行业。

从表1的数据明显看出,当时固定资产投资比较集中的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机械制造工业、建筑业,这也是“十五”期间甘肃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

2.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2002年到2007年,5年的时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遍布各行各业,但曾经占优势的机械制造类行业投资减弱,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是以电力和传统有色、石化等为代表的行业,同时部分以基础建设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也相应加大。对固定资本形成和最终使用形成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是:

(1)第二产业中的电力、有色、石化、建筑业投资大幅度增加。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3.27%),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27%),化学工业(3.65%),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3.47%),建筑业(6.73%)等结构系数大,在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使用中的比重也较大;同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产业也是投资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

(2)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14.3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1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8.54%)等行业投资比重上升。同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等的投资比重也有明显提高。

(3)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影响有所减弱。农林牧渔结构系数为5.28%,低于2002年,同时在最终使用形成中的占比也从1/5下降到1/7。

从最终使用结构系数和固定资本形成所占的比重对比,正好也反映了“十五”和“十一五”时期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巨大转变,也印证了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量、规模、进度上反映出的甘肃“十一五”时期的投资主方向。

三、投资效果的对应分析和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固定资产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投资规模是否适度、增长速度是否适当,是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虽对经济增长有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投资都是有效投资,不同方向的投资产生的影响力和效果并不相同。

从2002年到2007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了1.2倍,各部门的投入形成的最终使用增长了1.5倍。根据表1数据观察,所有部门投入形成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2002年和2007年分别是91.79%和91.64%;而资本形成总额在最终使用中的比重下降了3.38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最终使用的比重从28.08%变为24.94%,下降了3.14个百分点。

从2002年到2007年,国家投入产出表中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占最终使用的比重从29.44%上升到31.18%,上升了1.74个百分点。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甘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86%,增速虽比2002年高出13.93个百分点,但这5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形成最终使用中发挥的效用不如全国平均水平。

(一)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对应的效益指标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额本身就是从数量规模上对进度和总量完成的一种考察,所以这个指标本身更侧重于对规模、数量、速度、构成等的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可以通过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对人工、建筑材料及有关的费用、购置的设备、工具、器具等的投入,最终实现的新增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等来反映投资效果。这也是我们通常选取指标,计算与此相关的投资相对量,反映和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和效益的方法。

1.从宏观角度反映投资效果的主要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增加的生产总值的数量,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与生产总值的不对称性,该指标只用来近似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果的变化趋势。

img104

固定资产投资率:是指一定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同期生产总值的比率,也即生产总值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与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相对应可以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否适当。

img105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指一定时期新增固定资产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率,反映固定资产运用速度,衡量建设过程中宏观投资效果。

img106

以上选取的这三个指标,能够建立起固定资产投资额与新增固定资产、新增生产总值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并通过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生产总值总量的比例变化衡量投资规模的适当性。

2002年、2007年和2009年,甘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分别为51.00%、54.16%和52.08%;固定资产投资率分别为46.74%、48.46%和73.20%;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0.21、0.42和0.13。

从这3个宏观面上反映投资效益的指标来看:

(1)这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率在快速上升,特别是2009年投资总量在快速增加。

(2)投资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变化不大,也即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保持稳定。

(3)从投资效果系数来看,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攀升,还没有完全形成GDP的增量,投资效果系数反而很低;相比较,2007年是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市场因素促进下的投资较高增长,包括投资效果系数在内的各项指标都比较理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指标,只能作为观察宏观面上投资效果的参考指标,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该指标设定时将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新增量的时滞设定为一年,这对于投资项目实施期短、差异小的发达国家,或集中的技术性投资,有一定的参考性,但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投资实施期长,层次差别很大的甘肃来说,用这一系数计算的结果来反映投资效果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如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只有0.13,非常低,2008年之后的投资效应,应该在更长一些的时间期限内才能显示出效果。)

2.从微观角度反映投资效果的主要指标

从微观角度反映投资效果,有很多与工程进度等相关的指标,另外也有一些与投资效益相关联的指标,如生产能力利用率、投资回收年限、投资回收率、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等等,但这些指标只适合于反映单个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益,所以这里不作讨论。

(二)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应的投资影响效应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前面用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关联的几个相对量指标,从宏观面上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相对效果,但这些指标很难反映投资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影响。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以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生产总值形成的直接影响,但前面提到,通过投资新增加的产值、利润和税金等,存在时间滞后性,适合于单一项目或单个企业作跨时间段的分析,这种直接的效益在投资阶段从宏观面上反映不出来,在投资后期生产阶段也很难与部门投资相对应作跨时期的投资效应分析。

投入产出表中投入与使用价值量的对应关系,正好可以分析部门间投资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和需求对应,因此,下面以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对应分析一个部门单位最终使用变动对不同部门的影响力和所有部门单位投入变动对某一部门的需求效应。

1.主要使用指标的定义和分析方法

(1)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Fj的计算公式为:

img107

其中,img108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表示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的完全需要量;img109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列和的平均值。

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显然,当影响力系数Fj越大,表示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2)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Ei计算公式为:

img110

其中,img11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之和,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i部门的产品的完全需求;img112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行和的平均值,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全体经济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的均值。

当Ei>1时,表示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Ei=1时,表示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Ei<1时,表示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

2.部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分析

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甘肃和全国最终使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同时,根据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最终使用中的比重结构,用乘数计算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相对影响力和相对感应度(见表2)。

结果分析:

(1)影响力系数反映的部门影响程度对比和分析

a)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建筑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影响力系数均在1.5以上;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机械行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及机械制造业,影响力系数在1.2~1.5之间。

这些部门(行业)是机械、石化、有色、建筑业等甘肃投资的主行业,投资影响系数比较高。这些行业的高投资应该对各行各业的带动作用都非常大,因此甘肃对这些行业投资的加强,投资影响效应应该是比较好的。

表2 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和固定资本资本形成总额的影响(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img113

b)除前面影响力系数在1.2以上的8个部门,在投入产出42部门中还有13个部门的影响力大于1。这13个行业除涉及前面构成机械、石化、有色等甘肃的传统工业的行业外,也涉及部分轻工行业,如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纺织,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工艺品及其制造等;涉及第三产业的邮政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

另外,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2009年后甘肃投资的第一大行业,其影响力系数为1.0265,也在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以上。

c)独立性较强的农林牧渔业,采掘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金融业,教育等部门形成的最终使用的变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影响程度均低于1,影响力较小。

但比较特殊的是,通常认为行业关联度很高的房地产业,其影响力却比较小,2007年甘肃与全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6018和0.2519。

d)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最终使用的比重结构系数为相对数乘以影响力系数后,得到的相对影响力系数,充分考虑了各部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全部最终使用中数量结构的影响。相对影响力系数的计算结果,也更加贴近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效果。

在甘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影响力最大的两大行业;其次,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也是影响前几位的行业。

这与甘肃省投资的规模结构、投资发展速度等完全对应,说明甘肃省近年来在这些领域的投入方向产生的经济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其中废品废料由于在投入产出表中没有存货增加和出口,在最终使用中的占比很高,所以算出的相对影响力系数也比较高,但其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绝对量很小,这里不作为投资主行业讨论。)

e)这几年投资影响力的发挥集中在第二产业、集中在传统产业、集中在工业领域,也是甘肃目前的投资发展状况。而第一、三产业投资相对薄弱,因此也影响到甘肃的经济发展结构,这也是造成这一段时期GDP构成中产业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另外,前面提到的影响力系数相对较高的部分轻工行业,也因其投入量较小的关系,相对影响力很小,亟需加强。

f)和全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作对比,全国影响力系数最大的是技术性含量比较高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等;相对影响力最大的是建筑业和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

这也充分说明,甘肃投资结构与全国完全不同。与全国相比,在技术含量和加工工业等领域,是甘肃的盲点,也是今后应调整和加强的主要方向。

(2)感应度系数反映的部门需求感应程度对比和分析

a)最终使用的增加和投资的扩大,使甘肃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需求快速增加,同时对金属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农林牧渔业等的需求影响也比较大。这也是近年来采掘业、电力等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一个动因,即需求效应。

b)从相对感应度系数分析,所有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引起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行业需求的快速增加。这些行业的需求感应度比较高,受到的整体投资的需求效应是很显著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发展,也相应带动了这些行业的生产需求,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c)从全国范围来看,各部门最终使用的增加对单个部门的需求影响也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行业,与甘肃有相似之处,但以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带动的相对需求分析,在全国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引起的对部门的需求则更集中于装备制造行业,而不是像甘肃一样明显集中于采掘、电力、交通运输、石化等前端行业。

这也确切反映了甘肃近年来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使得甘肃以采掘、电力为主的重型工业和交通运输等基础建设类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与国家以装备制造为主的发展格局完全不同。这恰恰说明,投资结构决定了甘肃越来越明显的“重重轻轻”的工业经济结构,也决定了甘肃第一、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同时,在甘肃制造业的发展滞后,是我们需要把握的一个主脉,也是我们近年来结构调整的一大难题。

四、行业投资结构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

2007年行业结构的变化代表了“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投资走向。“十一五”是比较特殊的经济时期,着力于拉动经济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难以避免地引起了行业投资偏向,而侧重于基础建设和重型能源、原材料及传统工业的投资,又必然引发相关领域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产能过剩等问题。同时,相应的行业投资被削弱,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从投资结构和效果上分析,目前已经产生的明显影响主要是:

(一)第一产业投资发展缺乏促进力

为了保证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大规模投向基础建设领域,第一产业是投资期限长、见效慢、影响力比较小的产业,因此,在这几年的投资中,各投资主体投向第一产业的积极性很小,而且连农村投资也基本上集中于公路建设、农村建房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领域,涉及农、林、牧、渔业技术性的投资非常少。

2006年,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占比3.32%,2009年占比3.59%,这四年几乎没有提高,而2010年,这一比重已经下降到2.94%。同时从投入产出结构上也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投资缩减趋势,这将给甘肃省今后的第一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二)工业经济发展更加倾向于重型工业

从前面对投资结构和投资效果的分析结果看,无论从“十一五”的固定资产投向,还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甘肃的投资集中投向采掘业、电力等行业,会导致甘肃工业经济结构的步履更加沉重,未来甘肃生产能力的形成将集结于能源、原材料等生产的最前端,因此粗放型的结构模式很难扭转。

同时,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甘肃省工业对生产价格等因素的干扰会更加敏感,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也会受到相应影响。这与国家以制造业投资为主的发展方向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地区发展的差距和不平衡将更加明显

根据甘肃省的基础条件和各地经济发展的进程,目前经济发展的方式仍然依赖于投资的先行和带动,因此投资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首要原因。

在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过程中,行业敏感性很强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各地间表现出次第增长,每个地区高增长一般持续1~2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各地持续增长的年份一般保持2~3年。

在“十五”末年和“十一五”初期,天水、金昌、武威等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随后是以水电、火电投资带动的陇南、临夏、张掖、白银、平凉等地的增长;而在特殊经济时期,陇南、庆阳、平凉、酒泉、定西等地相继出现投资的高增长。目前,以酒泉为代表的河西以及陇东的平凉、庆阳等地已形成了两翼发展的特征。

但近期,投资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中心城市和工业化城市投资增长缓慢,主要是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等地项目投资的欠缺和无特色,使得“中心带动”和提升作用不明显。而城市化和工业水平较高的投资发地区展放慢,则意味着工业主体的转移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潜在滞后性开始显现,需要有新的投资项目刺激其发展。

五、对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的相关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对经济潜力的增强,是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实现的,而优化投资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投资效益。根据甘肃省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率先发展,是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投资也直接影响着未来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进而影响着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未来区域发展的规划和布局,也首先应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规划和布局。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会对生产价格、消费价格产生连带影响。政府过渡干预投资,则会挤压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影响行业投资方向,使经济结构出现过度倾斜,因此,投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必须适度。

“十五”时期,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6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1.03%,速度翻倍,因此引起了投资总量在“十一五”时期连续跨越一千亿、两千亿和三千亿的大关。但“十一五”投资快速发展的促进因素有很多是非正常因素,“十二五”投资的发展还应充分考虑这些突发因素的影响,根据投资已形成的结构进行整体谋划和布局,并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将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到结构调整和效益提升上来。

(一)确定各经济结构间的合理增长比例

甘肃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对甘肃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明确的认识。甘肃各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大多在1%左右,没有超过2%,说明甘肃省的经济总量比较小。“十五”期间甘肃省GDP年均增长10.74%,“十一五”年均增长11.19%,这几年GDP的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是非常快的。

从甘肃省经济结构看,进出口的总量和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而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投资和消费的比率出现明显差距,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空间应该在以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财政税收的能力,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提升消费的占比,并适当控制投资增长速度,缓解物价上升的压力。

(二)以项目选择强化区域发展规划

甘肃省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应该是很明晳的未来十年发展战略,也比较符合甘肃省区域发展的特征。这一发展战略的实现,首先要以项目的选择和投资的实施为前提,同时也决定了甘肃省传统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将从中心城市向两翼转移。在区域战略的细化过程中,应该做到:

1.中心城市和工业化城市的发展侧重点应该有所转移

甘肃省目前投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化城市兰州、白银、天水、嘉峪关和金昌面临的发展问题:一是对传统工业的投资和技术改造;二是为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和解决城市污染等问题,要将劳动密集或资金密集型的部分加工工业及递延产业及时向城市周边的适当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投资建设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应该在中心城市重点纳入投资规划,以合理的政府资金投资比例来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进而控制房价,切实解决好关系民生和市场稳定的问题。

2.注重两翼建设的配套,实现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在以酒泉、平凉、庆阳等东西两翼能源基地投资建设的基础上,储备充分利用能源的新型工业投资项目,同时注重与软环境建设相关联的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以及信息传输等行业的投资发展,在项目储备和发展规划中全方位考虑投资建设布局。

3.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和薄弱点细化整体规划

在投资项目的选择和推进过程中,还要支持和加强以张掖、武威、酒泉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投资建设,关注定西、天水、陇南的特色农业产业投资,增强临夏、甘南等农、林、牧业和水利环境等的投资建设,将区域发展与产业投资相结合。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做好总体的区域发展规划,政府对投资的介入,要通过改善基础投资条件来实现。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主题思想不是把非城镇居民转移到楼房或整体规划的区域内,而是要让他们以工业为依托实现充分的就业,并以工业为依托实现农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整体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三)注重产业间的协调配套

从全省产业构成分析,2009年生产总值构成中一、二、三产的比重分别是14.70%、45.10和40.20%,而在三次产业中就业的人口比重正好相反,分别是62.01%、15.26和22.73%。因此,在甘肃省目前经济结构严重不均衡的基础上,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应该向第一、三产业适度倾斜,来解决普遍的收入、消费和生活的差距,因此投资的方向也应该相应倾斜于第一、三产业。

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适度控制投资保护耕地,鼓励并支持各投资主体加大促进农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项目投资。

二是与第一产业的投资发展方向相配合,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通过基础建设保证第一产业投资建设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进一步加大城市和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投入,使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问题同步得到解决,在大范围内加速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均衡增长。

三是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从城镇的公路、铁路、机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农村拓展,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实现一、三产业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并且把城乡企业和个体自主投资的空间留给第二产业。

国家陆续出台的有利于甘肃发展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为“十二五”时期甘肃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十一五”甘肃投资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基础性建设和传统型工业投资等方面为全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公路、铁路、城乡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力、有色、冶金、石化等的投资建设等等。今后甘肃经济的发展重在谋划,要使固定资产投资真正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后劲和潜力,还需要首先从投资结构上进行重点调整,实现全省经济发展软硬件环境的同步改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从速度向结构的转化,并通过结构出效益,使经济发展的潜力得以发掘,质量和水平得以提升。

(甘肃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处 张爱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