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一、完善的海外经营布局是国际化的基础中国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建总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企业文化,还继承了中建总公司多年海外经营过程中建立的海外经营机构。

第二节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完善的海外经营布局是国际化的基础

中国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建总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企业文化,还继承了中建总公司多年海外经营过程中建立的海外经营机构。具备了完善的经营布局,获得了宝贵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经验,掌握了当地市场法规、文化和资源等知识,为中国建筑国际化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中国建筑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外经营业务,拥有26个海外分支机构,长期从事海外事业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5 793人,其中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管理人员2 245人,东南亚地区989人,北非、中东地区管理人员2 261人,北美地区管理人员100人,其他海外地区管理人员198人。在东南亚市场,中国建筑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越南为中心;在中亚市场,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为中心;在北部、中部和南部非洲市场,分别以阿尔及利亚、赤道几内亚与刚果(布)、博茨瓦纳与南非为中心;在中东市场,以阿联酋为中心。

二、重视人才培养是国际化的前提

进入21世纪,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的软实力,成为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对于企业而言,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经营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国建筑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三化”人才发展策略,坚信人力资源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人才理念,积极营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公司氛围,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技术人才,优化公司的人才队伍结构,创造了多元和谐的公司文化。特别需要提出的是,通过考核评价、职业生涯设计和教育培训三种方式,公司为员工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据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在岗员工147 856人,比上年增长19.6%,人员构成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1)专业构成合理化。工程技术人员占42.7%,专业管理人员占27.2%,服务和操作人员占16.7%,经营管理人员占13.4%。(2)学历层次明显提升。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占45.8%,大学专科人员占24.1%,高中、中专及以下人员占30.1%。(3)年龄呈年轻化趋势。30岁及以下人员占49.7%,31至40岁人员占25.8%,41至50岁人员占17.7%,51岁及以上人员占6.8%。(4)业务板块更加突出。房建人员占66.7%,基础设施人员占20.4%,房地产人员占7.4%,设计勘察人员占5.5%。

根据公司2009年上市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建筑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工程承包经验的职业化、国际化团队,包括国内知名专家在内的专家委员会委员10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15人,教授级高工7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9 200人,一级建造师和一级项目经理8 600人,一级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近1 077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214人,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51人,注册建造师和注册造价工程师8 954人,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1 077人,技师和高级技师3 200人,是中国建筑类人才最丰富、整体人员技术及专业管理水平最高的企业之一。

三、重视技术创新是国际化的关键

中国建筑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对决策机制、实施体系、执行机构、资金投入、过程管理、业绩考核、人才激励等环节进行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中国建筑已经建立了有效的科技研发体系,为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如图18-1所示。

图18-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研发体系

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报

科技研发体系以科技管理决策体系、科技管理实施体系和科协工作创新体系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三条主线。在科技管理实施体系中,中央研究院、直属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工程项目作为三个不同的技术中心分别进行技术研发。每个技术中心又再次分为战略决策层、组织管理层和实施操作层三个层次来依次开展工作。同时,中国建筑建立了五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博士后工作站,有效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在科技研发体系支撑下,中国建筑具备了行业领先的科技研发实力,在高层、超高层及复杂空间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高耸塔类设施建造技术;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技术;复杂深基坑与深基础处理技术;建筑病害处理和加固改造技术;高性能和特殊(清水)混凝土研发和生产施工技术;预制组合立管施工技术;复杂空间钢结构体系研究与安装技术;大型公共建筑(如现代化体育设施、机场设施、高档酒店、医院等)施工技术;中国建筑数字建造研究与应用技术;高层配筋砌体砌块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等十余个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并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2011年9月,中国建筑共获得国家级工法98项,省部级工法405项,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共获得国家科技奖5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00余项,国家优秀设计奖30项;拥有专利837项,其中发明专利101项;共组织通过验收国家级科技推广示范工程36项,省部级科技推广示范工程180项。作为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项——鲁班奖,中国建筑共荣获163项,获奖数量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约占全国的12.2%。

四、强化内部控制是国际化的保障

现代公司制度产生后,股份制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所有制和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由此导致公司代理问题。在集团公司中,由于集团整体过于庞大,业务过于复杂,必须要赋予子公司一定的经营权。子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集团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二者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产生了代理问题。为了减少代理问题,集团公司必须加强控制和管理,准确地界定二者的责、权、利,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和财务执行官协会(MAA)共同组成的资助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ideway Commission,COSO)出具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按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原则,为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目前,中国建筑共有二级子公司57家,三级子公司229家。其中,主要子公司有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的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和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中国建筑一局至八局、中国中建设计集团等。随着中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海外业务日渐丰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力度既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化发展的结果。赵新顺,李荣强(2005)指出,内部控制能有效地实现以下目标:(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2)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3)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4)有助于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5)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2011年年报披露,中国建筑第一届董事会第4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12年度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包括7个要点:(1)确定内部控制实施范围和内容;(2)梳理风险,编制风险清单;(3)查找内部控制设计缺陷;(4)制定内部控制设计缺陷整改方案;(5)落实内部控制设计缺陷整改工作;(6)检查整改效果;(7)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情况。

近年来,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过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凸显,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采取“走出去”战略,并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和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这些政策优势为中国建筑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便利。同时,与国际著名承包商相比,中国建筑还具有“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比较优势,并已经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例如香港迪斯尼乐园工程、香港中环填海工程和香港东部铁路工程等一系列特大型工程都因为“工程成本更低、管理品质更高”而赢得高度评价。在国际化道路上,中国建筑积极通过兼并和收购来加快国际化步伐,1995年,中国建筑与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等知名承包商组成BCJ联营公司,共同承建了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2012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收购新加坡CPG集团全部股权,拥有了成熟的海外业务拓展平台,完善了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产业链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