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竞争力的理论内涵

竞争力的理论内涵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竞争力的理论内涵竞争力是一个综合而又复杂的概念。指出产业竞争力就是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本书是研究浙江渔业竞争力,所以主要着眼于国内市场的竞争。

第一节 竞争力的理论内涵

竞争力是一个综合而又复杂的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遂成为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

一、国内外关于竞争力的定义

竞争力的内涵较为复杂,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美国《关于国际竞争能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指出:“竞争力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的同时,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1]

世界经济论坛(WEF,World Economic Forum)提出,竞争力是指企业主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在国内和国外的竞争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在《科技、技术与竞争能力》报告中指出: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是建立在国内从事外贸企业的竞争能力之上的,但是又远非国内企业竞争能力的简单累加或平均的结果。[2]

原世界经济论坛常务理事长葛瑞里教授认为,国际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3]这种能力既产生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效率,又受国内、国外和部门与行业环境的影响。实际上,竞争力也就是企业和企业家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指出,竞争力是指一国创造增加值从而积累国民财富的能力,并且通过协调四对关系而实现其竞争力。这四对关系是:资产与过程、引进吸收能力与输出扩张能力、全球经济活动与国内家园式经济活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这些力量汇集起来决定着该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4]即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或产业利润率是相一致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在《中国工业竞争力》中认为:“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各国产业或同类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从一国特定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就是该产业相对于外国竞争对手的生产力的高低。”据此,他们把产业竞争力定义为:“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5]

樊纲(1998)指出:“竞争力指的是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概念,即如何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或者,以同样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6]

二、本书对竞争力的认识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竞争力”的定义不一。各种定义尽管存在差异,但大多只是强调的角度有所不同,其基本的含义是一致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

第一种定义较为强调生产力的比较,认为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生产力的竞争,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生产力的高低。因此,产业竞争力实质可以定义为: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的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的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

第二种定义强调了产业的有效供给能力。指出产业竞争力就是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所谓有效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如下条件:一是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能被市场所接受;二是它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和服务是有区别的;三是它还必须是区域内部该产业现有的生产能力所能承担的。因而,产业竞争力是产业的供给能力、价格能力和投资盈利能力的综合。

第三种定义侧重于国际竞争的市场条件。此定义认为“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是各国比较产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因为现在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还没有完全拆除,国家对各产业的扶持力度也不尽相同。如果不排除这些条件,在比较产业竞争力时是很难做出公正的评判的。因而,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特定产业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在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的能力,它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竞争力概括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或国内市场上参与经济竞争并不断增加财富的能力”。其涵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竞争力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或者某个区域;第二,竞争的范围是经济领域;第三,竞争的空间是世界市场或国内市场;第四,竞争力涉及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诸多方面,如科技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政府行为、企业家素质和劳动者的工作态度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本书是研究浙江渔业竞争力,所以主要着眼于国内市场的竞争。

三、竞争力的层次

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说明了竞争力的层次问题。诚然,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集成概念,可以分解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四个层次(见图2‐1)。

图2‐1 竞争力的层次

(一)国家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是指国家通过有效地协调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引进吸收能力与输出扩张能力、全球化经济活动与本地经济活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四对关系,来创造增加值从而积累国民财富的能力。简而言之,国家竞争力就是一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

(二)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一国特定产业向国际国内市场提供符合需要的货物或服务产品,并取得经济效益的产业整体实力”[7],产业竞争力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各国及各产业的竞争优势比较。竞争优势和人们熟悉的比较优势的区别在于前者所涉及的主要是各国同一产业比较关系,后者涉及的主要是各国不同产业间的比较关系。

(三)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基层的行为主体,在开拓国际市场、占据国际市场并以此来获得利润的能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占领并扩大市场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的高低,而且这个份额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四)产品竞争力

产品是竞争力研究的终端层次,这是由于不论是国家、产业或企业,其国际竞争最终都要通过产品在市场上来完成其价值实现,产品是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竞争的物质载体。产品和企业、产业之间联系非常密切。一个特定的产业就是生产某类产品的生产活动、组织机构和政策制度的组合;而企业的价值链更是围绕特定产品进行开发、设计、生产、营销和相关辅助活动的整个过程。

(五)不同层次竞争力概念之间的联系

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四个层次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国家竞争力着重强调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强调一国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所能达到的整体科技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府行为、政府干预等因素为国际资本流动创造的客观条件。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则更强调产业或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劳动成本、企业家素质、劳动者的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国际比较。产品竞争力则更强调产品本身的优势,是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竞争力可以奠定整个产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因为一个产业或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必须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提升为前提。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又离不开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

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则更为密切。企业是产业国际竞争的实体,产品是产业国际竞争的最终比较物。产业、企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相互关系表现为:第一,产业国际竞争的实体是产业内的企业,企业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国家资源,采取竞争战略,不断成功地提升生产率来造就所在产业的竞争力。第二,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必须依托产品为载体,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特性、改善产品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赢得竞争优势。第三,产品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最终体现,产业和企业的竞争直接表现为产品的国际竞争。这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又组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而高生产率的优势产业群将最终带动国家生产力的增长,形成所谓的国家竞争优势;反过来,国家竞争优势有助于形成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这又将表现为特定产品的竞争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本书研究的是浙江渔业竞争力,所以主要着眼于产业竞争力层次,产品竞争力作为一个方面会包括到产业竞争力层次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