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彰显文化魅力

彰显文化魅力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扬城市个性 彰显文化魅力——关于防城港市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思考莫恭明 杨佰升 吴东海 彭中胜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海洋文化作为最有传承力的文化之一,早已成为大多数沿海城市的主流文化。这项事业前所未有,任务艰巨,仅用政治和经济的办法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文化的手段,利用文化的亲和力、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防城港市和谐崛起、科学发展。

张扬城市个性 彰显文化魅力

——关于防城港市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思考

莫恭明 杨佰升 吴东海 彭中胜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海洋文化作为最有传承力的文化之一,早已成为大多数沿海城市的主流文化。防城港海洋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底蕴深厚。而防城港市文化发展现状却较为落后,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城市文化主题不突出,市民文化生活不丰富,与防城港市的文化资源不匹配,与全方位、跨越式发展要求不适应。纵观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文化竞争在区域竞争中起着越来越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推动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文化因素提升到城市发展的核心层面,提出将防城港市打造成为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是极具超前意识与战略眼光的。为此,我们围绕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思考。

一、理解海洋文化深刻内涵,提高对防城港市打造海洋文化名城战略意义的认识

(一)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

海洋文化,也称“蓝色文化”,是人类在与海洋互动过程中而生成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要素的总和。海洋文化具有多样、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等特征,并有其鲜明的现代性和地域特色。21世纪是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的世纪,探索海洋、开发海洋成为各国工业化、全球化的标志之一。海洋文化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需讳言,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主旋律是源于大河的农耕文化,虽有郑和下西洋等壮举,但更多的是囿于土地辽阔的地理原因和工业革命之前的技术水平,舟楫难渡沧海,对海洋无可奈何。封建王朝迷恋于“大一统”和“重农抑商”,害怕民众出海独立自主或敌对势力外逃,对海洋经济长期限制、压抑,明清更走向极端的海禁,造成了中华民族的衰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奋起。清末魏源的《海国图志》教人睁眼看世界,美国马汉的《海权论》启人从国家战略层面争取海权。我国历受欧风美雨逾百年,民族复兴加速,海洋意识日炽,但根子里的江河意识、内陆意识、小农意识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强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开发,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潮流。海洋文化是一种与经验、守成的农耕文化有鲜明区别的商业文化、创新文化、先进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兼容性、开拓性和进取精神。正处于爬坡攻坚阶段的防城港,需要大力弘扬海洋文化,把其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和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作为推动“民本防港、和谐崛起”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防城港市打造海洋文化名城将会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把防城港市打造成为中国海洋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对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增强文化凝聚力,率先构筑沿海发展新高地。发达地区大多处于沿海,具备雄厚的海洋经济实力,海洋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防城港正举全市之力,建设钢铁、核电、金川铜镍三个“天字号工程”,加快打造千百亿临港产业集群。这项事业前所未有,任务艰巨,仅用政治和经济的办法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文化的手段,利用文化的亲和力、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防城港市和谐崛起、科学发展。

2.有利于突出城市特色,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防城港市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主门户、大通道、桥头堡。东盟各国大多是沿海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存在很大的同质性。防城港市必须做好海洋文化文章,增强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特色,通过文化吸引力增强城市积聚能力,才能不断强化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把防城港市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

3.有利于提高文化竞争力,争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排头兵。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加快,城市竞争逐渐向综合竞争转变。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能为一个城市在综合竞争中提供巨大优势和不竭动力。舟山、青岛等市已经提出构建海洋文化名城。钦州、北海在积极抢占沿海经济高地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海洋文化,但主要是与旅游业结合,并没有把海洋文化作为城市战略来提出。防城港市只有先人一步,挖掘海洋文化优势,打造海洋文化名城,为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注入不竭动力,才能在竞争中独占鳌头,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排头兵的地位。

4.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防城港市原生态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没有上档次的艺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文化市场不发达,文化产品不丰富,甚至被称为“文化荒漠”,难以满足市民文化需求。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将文化发展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文化投入,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会极大地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防城港市文化品质。

二、正确认识防城港市文化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在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

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是立足防城港市优美的滨海生态环境,深入探寻海洋文化渊源,全面梳理海洋文化脉络后,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价值衡量的基础上,顺应世界发展趋势,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具备充分的条件。

(一)优美的滨海生态环境,为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防城港濒临大海,滨海风光旖旎,拥有海岸线580多公里,占广西大陆海岸线的三分之一,海域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海在城中,城在海中。海洋资源丰富,滩涂生物资源共有47科140种,浅海底栖生物种类600多种。海底砂矿资源丰富,有石英砂等高品位矿床。沿海地区风能丰富,极具开发价值。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中国最大的海湾红树林,被联合国环境署列入中国第一、全球三大GEF红树林国际示范区。古榕部落、金滩、白浪滩、玉石滩、山古渔村等海洋旅游资源天生丽质,防城港市打造海洋文化名城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二)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为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防城港有着厚重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先民们在以渔牧为主的生产生活长期实践中,创造了丰厚的海洋文化,这些文化成为防城港永续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1.浩气长存的海洋军事文化。作为祖国南大门与军事要地,防城港军民在平叛交趾、抗法战争、抗日战争、援越抗美等重大战争中,留下了伏波将军马援、黑旗军统帅刘永福等功勋彪炳、可照汗青的人物故事,也留下潭蓬运河、白龙炮台、伏波庙、大清国钦州界碑、刘永福故居、胡志明亭、陈公馆等众多古迹。在这片土地上,曾是伏波将军屯田戍边的地方,是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最初进入八桂大地和阻击国民党反动军队逃离大陆最后一仗的战场,也曾点燃“那良”、“滑石”和“三光企”革命武装起义的火炬,这些都在向世人诉说防城港人民的英雄事迹。特别是由周恩来总理决定并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兴建的“海上胡志明小道”,直接促成了防城港建港,催生了防城港市。

2.源远流长的海洋商业文化。防城港作为面向东南亚的通道和门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港之一,横贯江山半岛的“仙人垅”和企沙半岛的“皇帝沟”两条海上古运河,曾经“舟楫无滞”,商贾云集,何等辉煌。在茫茫十万大山中,有粤桂古道,又称千级商道,在过去的多个世纪里,这是广东与广西商旅要道。现今防城港在外华侨达数十万,是广西第二大侨乡。

3.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防城港市有20个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京族唯一的聚居地,京族以其生活在海岛的独特生活习性和民族风俗成为我国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靠海吃海”的劳作中,创造了大海民族——京族文化,并成为我国沿海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京族哈节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防城港市民族文化十分绚丽,比如大板瑶的阿波节文化、盘王文化,壮族的傩戏文化,汉族的采茶戏文化、粤剧文化,边疆各族群众共同信奉的伏波文化等。还有很多生产生活习俗文化,如拉大网、拉罾、高跷捕鱼等。甚至还有外来文化,如天主教文化等。这些海洋民俗文化古朴而神秘,令人向往。

4.积淀久远的远古海洋文化。新石器时代留下的散布于江平交东社山、江山亚婆山、易兰嘴、杯较山、茅岭龟敦等沿海各处宏大的贝丘遗址,默默述说着防城港先人耕海用海的灿烂历史。

5.独具魅力的海洋饮食文化。防城港浅海及滩涂面积辽阔,生态优美,牡蛎、对虾、珍珠、青蟹等特色海鲜丰富,许多名优海产品声名远扬。这些海鲜从海里跳到锅里,原形原色、原汁原味,海鲜菜肴体系日臻完善。

(三)针对不足找准切入点,借鉴先进经验促进防城港市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防城港市的海洋文化特点鲜明,具有不可替代性,开发价值较高。但在看到优势的同时,必须对全市的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防城港市由于地处岭南边陲,远离我国文化版图的核心区域,文化底蕴与国内不少城市相比明显不足。特别是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理念不深,缺乏“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对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与利用不够,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相对落后,文化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高素质文化人才较少。因此,我们必须扬长避短,找准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文化观念和文化公共设施落后等瓶颈问题。

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对防城港市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尤其需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锐意创新,不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来临,地区经济差距越来越缩小,而文化竞争在国家之间或在区域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我国沿海城市对海洋文化工作十分重视,纷纷出台新的举措和进行大的动作。如山东岱山县2003年建立中国海洋文化博物馆;舟山市2009年由国家海洋局与浙江省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海洋文化节声势浩大、亮点纷呈;北海、钦州两市也大做海洋文化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些城市大力打造海洋文化品牌的意识与措施,既为防城港市提供了经验借鉴,也增强了防城港市加快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紧迫感。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文化发展的政策。自治区做出了“发展大文化,加快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了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新举措,全面实施“十个一”旅游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出版防城港文化丛书,唱响《腾飞防城港》之歌,倾力筹办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北部湾》和加大力度继续办好京族哈节等大型文化活动。这一系列的文化创新活动,使防城港市的海洋文化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继续重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共存。既要注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历史文化,推介地域特色文化,又要关注现代文化,发展带有异国风情的边海文化,包涵外来文化,宽容各种文化,建设全新文化生态,促进各文化流派的和谐共生和推陈出新。

三、明确城市定位和文化主题,全力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响亮品牌

一座城市只有准确定位其文化主题,才能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防城港市不缺文化,但缺乏城市主题文化。因此,要围绕建设“中国海洋文化名城”这一主题,结合城市功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一)提炼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是全市人民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城市气质和城市性格的体现。防城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抗敌护国、改革开放等活动中,表现出勤劳勇敢、爱国爱家、热情开放等卓越的精神品质,这是防城港这片热土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要将这些精神品质与当前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十个只要”、“八个更”、“三个干”等干事创业的精神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城市精神,用以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为防城港市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加强城市文化功能规划,突显海洋文化价值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防城港市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进程加快,为了防止与其他城市千城一面,必须围绕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城市主题,抓好文化建设及文化功能规划。一是科学制定建设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长远规划。一个城市的成长,不只需要“经济眼”,更需要“文化眼”、“审美眼”。许多城市规划都是以经济功能与土地功能为主,未能充分考虑文化功能对城市特色的决定性作用,因而走了弯路。防城港市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不可重蹈覆辙。我们要高起点,高标准,立足海洋文化名城的主题,规划好城市的空间布局,使整个城市的建筑造型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等,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物标,体现城市的整体和谐,彰显城市的特色文化,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二是抓好“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的文化功能规划。防城港市重点推进建设的“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区域正是海洋文化资源的集中地。因此,必须加强该区域的文化功能区规划,突出其在海洋文化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突出防城港市“海洋”的鲜明特色,增加“山海相连,港城相依,绿廊相间”的全海景生态滨海城市的灵气。三是强化重点城乡的文化功能规划。如把江平打造成全国唯一的京族文化之乡,企沙为广西重要的疍家文化之乡,东兴为边关文化之乡,峒中为瑶族文化之乡,思阳为森林文化之乡。

(三)突出海洋文化特色,着力塑造醒目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塑造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城市视觉识别、听觉识别、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系统。必须加快防城港市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推广,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防城港。

1.打造赏心悦目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这一系统建设不仅要抓好硬件更要重视软件。一是城市建筑风格必须体现出海洋文化的主题。兴建一批有文化代表性、艺术品位高、富有创意的海洋文化主题雕塑和壁画,建设一批具有独特海洋风情的博物馆、文化馆、电影院、商住楼、办公楼、街道、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二是向国内外征集城市徽标。城市徽标是城市视觉传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一座城市的标识。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城市徽标,起到了城市宣传的作用。防城港市可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采取多种方式向全球征集防城港的城市徽标。三是加强宣传和应用市花、市鸟。深圳城市象征物是拓荒牛、大连是足球、洛阳是牡丹花,给人留下的印记十分深刻。防城港市的知名度不高,应加强在各种活动场合,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市花、市鸟或者其他吉祥物,以增强市民爱市意识和城市保护意识,加深外地对防城港市的印象。四是抓好城市成就展览大厅的建设。这是了解认识一个城市窗口,宣传效果极好。我们可借鉴发达城市的做法,引入动漫、三G等先进设备,同时通过摆设高新科技产品,制作细微缩景等手段来增强视听效果。防城港市各部门接待客商,提供的大多是临时打印的市情简介,不便收藏,未能充分发挥城市宣传作用。因此有必要组织力量尽快制作一套制作精美、内容全面的城市宣传册、光盘等系列宣传品。

2.打造怡心悦耳的城市听觉识别系统。将《腾飞防城港》等歌唱防城港的歌曲编成《防城港之歌》歌集,通过影视、网络、光碟等方式广泛推广,在国内外唱响防城港。要谱写城市主题音乐,在重要节庆和大型活动场所进行播放。提炼防城港市海洋文化中的音乐元素,制作成公共场所提示音。加强对独弦琴等传统民族音乐的包装与推广。

3.打造规范得体的城市行为识别系统。防城港市城市管理尚未十分规范,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市民遵守城市公共规则的意识不强,对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要学习杭州等城市,建立城市行为识别系统,提高政务、公共交通、中介等城市服务水平,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市民形象。

(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文化竞争力的直接体现。要严格按照防城港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十个一”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和建设国际滨海旅游胜地行动方案,叫响“三城”(港城、边城、钢核之城)、“七乡”(红树林之乡、白鹭之乡、金花茶之乡、玉桂八角之乡、珍珠之乡、漂流之乡、亮丽民俗之乡)的品牌,不断拓展防城港市旅游项目的海洋文化内涵。

1.抓好海洋生态风光游。加快西湾城市观光、江山半岛滨海旅游、京岛民俗风情旅游等滨海核心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打造海洋文化旅游圈。重视对珍珠湾的环境保护和规划建设,打造北部湾珍珠文化第一湾。抓好沿海红树林生态的保护工作,做好“鹤”的文章,重点加强对巫头、红沙的白鹤山和鲤鱼江万鹤山的保护,营造逸鹤仙居的生态奇景。加快建设古榕部落、渔鹭园、山古村等自然景点,树立防城港市滨海生态宜居的形象。

2.开展海洋健身旅游。将防城港国际龙舟节打造成全市海洋文化旅游的核心竞技品牌。沙滩旅游可发展沙滩球类运动、沙滩跑马、沙滩自行车及各类沙滩田径运动。海上项目可发展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和水上飞机等。还可利用防城港市有多兵种驻扎的优势,建立大型军事游乐园,开展军事体育旅游。

3.开展海洋渔家体验游。以京族文化为抓手,开发富有特色的船饰和渔民服饰文化,不断丰富渔民拉大网、祭龙王、婚嫁礼俗以及庙会、锣鼓等民间海洋文化。建设渔港风情展示区、体验区,强化渔港文化功能。兴建海洋渔业展览馆,开展渔村风情游、体验垂钓和荡舟万亩蚝排等活动。发展海岛特色立体农业,增强农业的可观赏性。加快农家乐旅游点的建设,打造海洋农业旅游示范点。

4.开展海洋美食文化旅游。做大做强海产品加工园,提升渔港功能,形成海鲜美食、水产购物、观光游览一条龙的海洋食品产业链。建立别具一格的海鲜美食街,定期举办国际海鲜美食节,荟萃各地水产名品和烹饪技艺,体验地方特色美食之乐。

5.开展民俗文化及海洋战争文化游。挖掘防城港市传统文化内涵,发展广场文化、通俗文化,策划推出独弦琴、京族舞蹈、大板瑶民族歌舞、采茶戏等具有海岛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加强对历史战争遗存的保护,整理防城港市保家卫国的战斗故事,注重资源整合与整体包装,把海洋历史遗迹及战争文化旅游办出特色。

(五)广泛开展海洋文化活动,建设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活动不仅能给人以慰藉和快意,而且能寓教于美、寓乐于义、寓情于理、寓质于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使市民不断地走向纯粹与崇高。因此,必须要精心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1.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港口文化、旅游文化、军营文化,定期组织具有较大规模和广泛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等活动。积极开展城乡文化交流,组织城市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进城。规划建设一批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主题公园、城市文化广场、街头文化游园,保证市民各类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积极扶持群众文艺社团发展,培育和扶持业余合唱团、舞蹈团、戏曲团、民乐团等民间群众文化艺术社团,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2.加强文化品牌的建设。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是建设品牌城市和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检验一个城市是不是文化名城,文化品牌是一个硬性指标。加快实施《梦幻北部湾》大型海上实景演出项目,打造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海上国际龙舟比赛、中越青年界河对歌、金茶花文化节、京族哈节等文化品牌效应。通过举办国际海洋论坛、海洋专题展览和海洋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构建有影响力的海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高标准整合西湾众多的文化设施和丰厚的人文资源,把西湾建成防城港市的“文化之眼”,成为国内外知名文化品牌。

3.切实抓好文化服务。要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文化环境和文化服务,纳入政府工作任务与目标之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组织社会文化的生产和创造,建设文化产品专业市场,规范文化要素市场,形成文化行业人才市场,完善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等中介服务机构。健全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营造文化消费环境,拉动文化消费需求。发展各项文化事业,以惠民为出发点,让群众分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优秀成果,使先进文化真正发挥出乐民、安民、助民、富民的作用。

(六)大力引进与培育文化人才,为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需要一批懂文化、爱文化,有较强创造力的文化人。加强文化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培养与引进,特别要重视对京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人的培养,确保防城港市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整合壮大文化机构的力量,着力培养一批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作家、艺术家和理论研究家,打造一支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通过与区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和委托培养等方式,建设文化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复合型文化专业人才。对有突出贡献和取得优秀成果的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予以表彰奖励,让众多的文化人才和丰硕的文化成果成为防城港市创建中国海洋文化名城最强有力的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