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机遇与对策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机遇与对策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机遇与对策1.机遇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意识正在提高。自主技术创新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这对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国家财力的增强,为我国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基础。世界上自主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国家,国民的科学素养普遍都比较高。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机遇与对策

1.机遇

(1)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意识正在提高。近年来,我国企业、政府和学术界都已深刻认识到,只有庞大的产品组装能力对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国民财富的增加是有限的,如果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产业可能永远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处于给外国企业打工的地位。

目前我国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已逐步建立,对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正在加大,国家在税收、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务院出台了若干配套政策,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有具体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比如,在税收激励方面规定,“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在政府采购方面规定,“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

(2)国力增强,为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基础。自主技术创新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这对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国际上在自主创新方面投资强度大的国家,都是经济发达、财力雄厚的国家。我国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国力已有很大增强,人均GDP已从2001年的7600多元提高到2005年的近1.4万元。我国公共财政实力已大大增强,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32亿元。与此同时,用于科技、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也逐年增长,2005年国家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就达到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国家财力的增强,为我国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基础。

(3)已有一定人才和技术积累。在国家财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的人才和科技储备有了越来越多的积累,企业的研发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随着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的比例不断增加,我国每万名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已从2000年的16人上升到了2004年的17人。

在技术方面,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我国已经有了更多的积累,在有些核心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

(4)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获得国外的最新技术。现在我国的自主创新与20多年前的自主创新环境已完全不同,那时是在封闭的国际环境下的不得已选择,想得到国外的技术而不能。现在虽然有些关键核心技术还不能轻易从外国获得,但总体来说在目前的开放环境下,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国际上的最新技术进展,这样就使我国的自主创新有可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并支付较低的成本。

(5)巨大的内需市场将提供创新的广阔空间。目前我国虽然在大多数产品领域都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但在很多高技术和尖端技术产品方面,我国还需要大量进口,比如,集成电路芯片、干线飞机等,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的高技术产品的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对策

(1)增加国家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基础研究是新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新发明创造的先导,是国家长期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长期处于偏低的状态。“十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R&D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直处于5%~6%,而发达国家都在10%甚至20%以上。比如,美国2003年的该比重为19.1%,日本、法国2001年的该比重分别为13%和23.3%。

企业的R&D投入通常是用于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新产品或新工艺的改进,而对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基础研究企业的投资则很少,这就需要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公共投入来解决基础研究供应不足的问题,通过提升公共技术平台达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根据WTO规则,政府不能对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方面的一般性R&D活动给予经费资助和补贴,但政府可以通过资助与企业长远发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竞争前沿技术研究开发(如燃料电池等项目)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

(2)集成创新。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表现为单项技术的突破,而且更多地表现为技术群的整体突破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即将不同单项技术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整合成不同于原单项技术的新技术。曾有美国科研人员指出,美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几乎没有哪项技术是完全的创新技术,而这些技术又都是整合了原有技术“创新”而来的。日本在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的集成。

目前我国不仅要加强原始性创新,更需要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和项目,实现在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和突破。另外,还需要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构建军民两用技术平台,形成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

(3)提高全民科学素养,重视职业教育。世界上自主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国家,国民的科学素养普遍都比较高。我国在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和劳动力的素质。目前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新兴产业诞生,同时另一批产业萎缩,使摩擦性失业不断发生。即使在产业内部也随时进行着产品结构和人员的调整。这样必然带来大批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改变和劳动岗位的转移,这就要求职业培训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国家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开办或与大学合办职业培训学校,特别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

专栏6—1

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工作,扩大基础研究的影响,促进全社会对基础研究的关心和支持,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于2005年开始组织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的评选活动。经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1900多位专家的评选,“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于2006年2月23日揭晓,共有11项重大基础研究领域成果榜上有名(最后两项因得票数一致,并列入选)。它们是: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

●第四次珠穆朗玛峰综合科考取得丰硕成果。

●我国首台基于自由电子激光的太赫兹辐射源出光。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纳米晶体合成策略——液体—固体—溶液界面相转移和相分离。

●辽西发现可吞食恐龙的哺乳动物巨爬兽化石以及两种新的翼龙化石。

●发现了银河系中心人马座A*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最新证据。

●研制出新型铈基非晶结构材料——金属塑料。

●观测发现太阳风源于日冕的漏斗状磁场结构。

●贵州瓮安地区发现最古老的地衣化石。

●发现蛋白激酶GSK-3β控制了神经细胞极性的形成。

●揭示了雌激素和三苯氧胺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机理。

资料来源:根据《科技日报》2006年2月24日报道:《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揭晓》整理。

专栏6—2

“十一五”规划我国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高技术产业工程规划了下列重大专项:

1.集成电路和软件:建设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实现90纳米及以下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产业化。发展基础软件、中间件、大型关键应用软件和集成电路系统。

续专栏6—2

2.新一代网络: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覆盖全国的数字电视网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示范网。实现新一代网络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关键软件产业化,建成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施数字音视频产品产业化专项。

3.先进计算:突破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技术,建设基于网络的先进计算平台,实现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

4.生物医药:建设一批重大疾病防治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示范工程,完善现代中药体系,提高新药创制能力。

5.民用飞机:发展干线、支线、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开发先进发动机。

6.卫星应用:研制新型气象、海洋、资源、通信等卫星,开发无毒无污染大推力运载火箭。建设对地观测和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民用卫星地面系统设施及应用示范工程。

7.新材料:建设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行业急需的各类高性能新型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注释】

[1]国家统计局:《“十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回顾系列报告》,载www.cnfol.com

[2]科技统计信息中心:《2005年我国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产出喜获丰收》,载中国科技统计网站。

[3]钟投:《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载《中国投资》,2006(2)。

[4]由于在写作时没有2005年的数据,这部分用2000~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说明5年期间的增长情况。

[5]科技统计信息中心:《2004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概况》,载中国科技统计网站。

[6]科技统计信息中心:《我国R&D经费支出特征的国际比较》,载中国科技统计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