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集群经济的生态状况

中国集群经济的生态状况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集群经济的生态状况中国集群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生态问题已经凸现,可持续发展已面临挑战。这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术产业集聚区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问题。王缉慈等人在《创新的空间》一书中谈到中关村的生态情况。即使是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象征的北京中关村,其专业化经济也不发达,企业之间也缺乏共生性。

一、中国集群经济的生态状况

中国集群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生态问题已经凸现,可持续发展已面临挑战。

1.集群经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凸现

(1)因为“拥挤”,引发从“村里”到“嘉里”。这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术产业集聚区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问题。王缉慈等人在《创新的空间》一书中谈到中关村的生态情况。指出,1998年以后,中国最新一轮高科技企业风潮中出现的网络公司(com),有很多不在中关村的风水宝地,而选择了朝阳区的国贸大厦一带,驻扎在离中心离务区(CBD)不远的写字楼内。虽然中关村和朝阳区CBD都是.com集中的地区,但最大型和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公司多集中在朝阳。对此现象,业界一度有“从村里到嘉里”之说。为何会出现高科技公司的区位转向?除了“风险投资者的偏好”、“企业管理者的偏好”、“硬件经营商、高技术服务业及网络市场的区位”等原因,还有重要一点就是“物业及环境贸易”。朝阳区CBD近年兴建了多个高档写字楼,供应量偏大而使价格相对下降。另外,多年的涉外经营使这一地区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城市环境比较整洁舒展。相比之下,中关村不仅基础设施落后,物业水准不高,而且租金昂贵,交通拥挤。尽管近期有所改善,但离业者的需求还有距离。许多企业人士表示,中关村的环境不利于他们生存的关键步骤——吸引外资,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纷纷搬离中关村,寻找高质高价或高质平价的写字楼区域进驻。网络公司相对集中在北京另外两个地区——亚运村和金融街,也证明了这一点。[25]

(2)因为脏乱,白领白天在东莞“打工”,晚上“栖息”深圳。王辑慈等人在《创新的空间》一书中指出:“外资企业的扎根对本地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比如交通、通信、城市景观、社会治安、污染状况、居住条件、文化娱乐设施等等,这些都是吸引外资的砝码。东莞的城市景观给人一个‘快速工业化的农村’的印象,虽有规划,但没有很好地落实管理,因此有脏乱现象。再有,在招商引资的初期,引进了污染的塑胶厂、五金厂等,虽然现在已经严格限制重污染项目,但还存在需要逐步解决的环境问题。由于上述原因,一些企业的白领甚至将住所选在深圳,每天在深圳和东莞两地之间驱车奔波。”①

(3)因为资源消耗过大,浙江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浙江省区块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大多走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水平、外延扩张、粗放经营的道路。据统计,浙江每创造1亿元的GDP,要排放28.8万吨废水,每创造1亿元工业增加值,要排放2.38亿立方米工业废气,产生4500吨工业固体的废物、工业垃圾。由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工业用地缺乏等因素,浙江区块经济发展面临自有资源稀缺的严峻挑战。2003年,继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上市公司“海正药业”的严重污染问题后,国家环保总局又将水头镇制革污染列入“全国十大重点污染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浙江很多地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荒”。2004年上半年,浙江因电荒损失385亿元,已成为我国最缺电的省份。近年来一些企业因此被迫外迁,浙江省工商局最近调查显示,浙江已有3058家企业迁出省外,外迁企业对外投资总额226.3亿元。另一方面,由于投资环境的急剧恶化,外商普遍对今后供电情况表示担忧,开始对来浙江投资持观望态度。

2.集群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关注

(1)集群经济走的多数是传统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的技术路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其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高强度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它毕竟是稀缺的。全国各地的产业集群,普遍地没有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集群企业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质,没有得到合理的循环利用,“废料”的资源化程度低。在东莞市,仅是外资企业大量集聚的长安镇,每天填埋的生产、生产垃圾就达700多吨,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达7200万吨。这不仅造成了水污染,还是水资源的一种浪费。由于生态经济意识、循环经济意识不强,各种生态技术跟不上,以及经济效益问题等,产业集聚区对自然资源的“无意识浪费”仍在继续,许多专业化产业区都没有采取发展循环经济措施,把废物、废水作为另一个企业的资源来加以回收,使之资源化。

(2)集群企业关联性、共生性差,可持续发展脆弱。物种共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相依为命的一种互利关系。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人工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中,亦存在共生关系,通过加深产业集群成员各方的互利合作,可以形成一个竞争力比单一企业强大的企业共生体,实现企业之间互促共进,共同繁荣发展。由于我国集群经济形成发展时间不长,集群企业之间的关联依存度不高,产业集群中“相依为命”的共生程度低,众多产业集群并没有按照生态学的“共生”原理,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业循环价值链,集群产业生态化水平低。即使是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象征的北京中关村,其专业化经济也不发达,企业之间也缺乏共生性。“在中关村,虽然有些企业和国外一些企业的技术相仿,也差不多同时起步,但所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在这里,企业要想把自己的技术变成钱,必须完全独立支撑,搭起所有发展平台,完成研究与开发、制造、流通、服务等所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没完成都是死路一条。这其间的资金、管理、市场变化等诸多风险都要由小公司承担,成功的几率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因此,“中关村的技术很难变成钱”,“中关村企业长不大”。[26]

(3)集群企业产品老化、档次低、低水平,不合理的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同行业无序竞争突出。有的学者对广东古镇灯具企业集群的竞争行为进行统计检验和客观分析后,得出了与“恶性竞争”概念无异的结论:古镇灯具集群中的企业间竞争更为激烈。集群中企业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本地同行;集群中的企业把同一区域内所有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其他企业都视为竞争对手;集群促进了企业对自身竞争优势及对手的认知;集群中的企业更不易直接对抗;集群中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不存在合作关系。[27]若果如此,古镇灯具火并大战一触即发,不加以引导、规范,后果将难以预料。

3.集群经济生态创新面临障碍

集群经济生态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技术、人才、观念、利益等因素以及各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实施起来会遇到障碍和阻力。

(1)利益障碍。开发生态产品,构建生态产业链,进行污染综合预防治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近期利益不明显,企业个体利益与集群、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尤其是对传统产业集群污染大的项目和企业实行生态化,会使许多企业不得不停产、转产甚至倒闭,从而引起原来产业链的结构发生波动、变化,导致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由于利益冲突,集群企业缺乏生态创新的积极性。

(2)技术障碍。集群经济生态化,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以及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集群企业必须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对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改造,必须根据绿色产品理念设计、开发与环境相容的产品,这在当前仍没有太多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可供借鉴、利用,因而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遇到各种技术障碍。

(3)管理障碍。诸如,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缺乏有经验及知识的专业人才的介入;缺乏相关政策、信息的支持;缺乏运用污染预防性方法的技术能力等。

4. 集群经济生态创新具有一定基础

集群经济生态创新的本质,就是根据生态系统“共生”规律,构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新模式,创建集群企业生态体系和生态价值链,促进资源与能量在集群内的反复循环流动,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基本要求是:集群内各企业互惠共生,企业间、产业间链接紧密,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物质和能量在各个企业和产业之间循环,最终形成一条既纵向耦合、横向耦合,又区域耦合的集群生态产业价值链,实现集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我国推行集群经济生态创新,是身体力行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现实需要。正如江泽民所说的:“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28]

我国各地的集群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基础,开展生态创新,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环境建设、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产业活动,也为集群产业生态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知识经验。随着我国生态保护的加强、法律生态化建设的推进,也将为集群生态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当前,我国一些生态工业实践走在全国前列的地区,在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过程,已形成、出现一些生态型产业集群的雏形,如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鲁北生态工业系统等。它们的先行实践将对生态集群经济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