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医疗机构防范医疗事故争议的措施

医疗机构防范医疗事故争议的措施

时间:2023-05-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医疗机构防范医疗事故争议的措施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则能够保证处于制度约束下的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医护人员各尽其责,并由此把医疗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防范护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发生,应当建立良好的护理工作管理体制。预案分为防范医疗事故预案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一、医疗机构防范医疗事故争议的措施

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则能够保证处于制度约束下的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从医疗机构的层面来说,主要是从制度上来防范医疗事故。这就需要医疗机构在现有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建立起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各种规章制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从医学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它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地被修改和完善,并反过来又指导医疗实践。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医护人员各尽其责,并由此把医疗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严格遵守与医疗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我国现有的与医疗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大致如下:

1.卫生部的条例、规定。如《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人员守则》、《全国血站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全国城市街道卫生院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农村合作医疗章程》等。

2.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行政主管机关及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的规定、标准、办法、通知及通告等。例如《关于维护医疗秩序的通告》、《关于预防和处理医疗事故的暂行规定》、《病历书写规定和评定标准》等。

3.各医疗机构制订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如《病房工作人员守则》、《探视制度》、《陪伴制度》、《医护人员交接班制度》、《药品使用前核对制度》、《病房药品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的使用规定》、《考勤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及差错的登记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急诊室守则》、《安全保卫制度》等。

(二)逐步完善医疗机构现有的医疗制度,严格遵守诊疗章程

实践中,各级医疗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医疗规章制度。如对各种治疗、抢救、护理的原则和方法规定,对各种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程序和方法的规定,各种特殊检查及技术操作的规定等。包括《查房工作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科、转院制度》、《医嘱制度》、《诊断证明有关规定》、《处方制度》、《手术室规则》等。还应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结合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不断制订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医疗规章制度,来规范医疗行为。这不仅有利于患者获得规范及时的诊疗服务,同时也使医务人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科学管理,遵循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过程直接影响医疗效果的好坏,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机制,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是十分必要的。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内容。它既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关键,也是解决护理争议的依据,是正常护理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1)为了防范护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发生,应当建立良好的护理工作管理体制。

如推广责任制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护士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身心两个方面的需求。严格岗位责任制,是指根据一般工作规律、工作程序和内容,定岗定责,使每个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和观察,切实做好护理记录,防止隐藏某些不安全的因素。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要真实、有效地书写护理文件。

(四)加强医疗仪器维修管理和后勤保障供应工作

医疗机构后勤设施及医疗仪器设备是直接为医疗服务、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是医疗机构防范医疗事故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药品、医疗器械、设备仪器等物品的购入和使用的机制上,应有严格的制度、措施作保证,禁用“三无产品”;医疗仪器设备要保持完好备用状态。

(五)建立起医疗事故争议的应急防范预案

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疾病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患者情况各异,医院规模和管理水平以及医生的医学素养差异较大,这就决定了医疗机构必须建立针对性的预案来防范医疗事故争议的发生。通过医院系统化管理,发挥预案的预警、预知、预应效能,在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预案是事前制定的一系列应急反应程序,明确应急机制中各部门及其人员的组成、具体职责、工作措施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预案在其针对的情况出现时启动。预案分为防范医疗事故预案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1.建立医疗事故预告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尽力降低损害程度

(1)医疗机构要针对有关医疗活动以及患者比较敏感的问题、容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与化解的预案,化被动为主动。

(2)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的岗位规章、规范制度,使医院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强化医院、科室、部门医疗事故三级预案网络体系的建设,自下而上,使医院与科室、科室与部门之间形成互动,做到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2)从措施上确保防范预案的实效性。

(4)建立组织机构,将各种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如,设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负责对医疗质量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对手术质量、门诊质量和易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进行重点管理;科技教育部门负责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多角度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每一项新技术、新仪器在使用前都应做好充分的论证和准备工作;党、团组织负责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承担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工作职责。

(5)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处理预案马上启动,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努力减低损害程度。

2.建立执业保险制度

医生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学者呼吁可以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建立医疗执业风险保险制度,分摊风险责任。

首先,应尽快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实行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切实保护患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抵御风险的能力。

其次,物价部门还应当调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弥补医院支付保险的成本,实行医患共担,共同受益。(3)

这样可以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从争议中解脱出来,缓解和减少医疗机构对医疗风险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空间,确保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执业保险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医疗机构可以从奖金中扣除一定比例作为公共积累,用于医疗赔付;或由医疗机构投保,保险公司负责补偿,保险公司免赔部分由医疗机构支付;或者由医院和个人共同投保,发生赔偿时,由保险公司负担80%,个人负担20%。通过建立风险保险制度,能够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促使医务人员更加尽职尽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