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同校报学生记者团一起成长

同校报学生记者团一起成长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纪维谦纪维谦,新闻系2013届毕业生,任职于香港卫视,作为香港新闻部记者负责港府及立法会主要新闻跟踪,后就职于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任职TMT行业研究员,负责TMT行业重点上市公司调研及分析,现就职于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转眼间,离开东师竟也有几年了。可以说,校报记者团工作给我留下的这一笔财富让我受益至今。

纪维谦

【工作简介】

纪维谦,新闻系2013届毕业生,任职于香港卫视,作为香港新闻部记者负责港府及立法会主要新闻跟踪,后就职于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任职TMT行业研究员,负责TMT行业重点上市公司调研及分析,现就职于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难忘记者团】

转眼间,离开东师竟也有几年了。

2007年的9月,我初入东师,在文学院新闻系学习。文学院新闻系没有2006级的学生,因此给我们做学长引路的任务落到了2005级新闻系师兄、师姐的肩上。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先熟识的几位学长让我知道了校报记者团。正是从彼时开始,我与校报学生记者团结下了深深的缘分。专业对口、对新闻专业热爱,加上对校报学生记者团的向往,我愈发想走进那个位于行政楼顶层的办公室。

有趣的是,大三的几位学长与我同住干训楼五层,王国浩、张星东两位时任校报记者团团长、副团长,他俩早早地在学生宿舍开始了“推介工作”,我被他们的介绍内容深深吸引,参加了校报记者团的考试,并且幸运地成为了记者团的一员。

参与校报的新闻采写工作使我获得了大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经验,每一次采访与写作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将课堂所学在课后实践,那种成就感让我终生难忘。至今我仍记得许多当时写过的稿子,采访过的主题,而在所有的回忆中,关于《东师风》的创刊过程记忆尤为深刻。

《东师风》创刊,我是参与者之一,当时自己只是个对报纸懵懵懂懂的学生,未曾思考过如何把握一份报纸的定位,如何规划一个版面。像其他创刊者一样,我们感觉到这项任务特别“棘手”,无从着手。我们经历了多次深夜的探讨、“打架”般的争论,最终决定学习媒体翘楚《南方周末》的理念。从版式到重点板块,我们在模仿中一步一步摸索前行。在校报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每篇文章字斟句酌,对每个数字反复核实,对每个版式精心雕琢,虽然创刊号看起来略显稚嫩,但却浸透着校报学生记者团全体成员辛勤的汗水。

参与校报及《东师风》采编工作的两年里,我经历了近乎苛刻的审校流程,也让我从此把注重细节作为工作中的信条。作媒体记者自不必说,离开媒体行业后,我仍旧坚持着在校报工作时养成的多遍阅读、多遍修改的习惯,力争报告中的每一句话、每一篇章都简洁明了、清晰易懂。可以说,校报记者团工作给我留下的这一笔财富让我受益至今。

工作以后,我愈加怀念在东师学习以及在校报记者团工作的生活,也更加怀念那些一起战斗在大超联赛报道一线的“战友”、怀念冒着严寒一同记录“大招会”的同仁,怀念一起“吃喝玩乐”、一起熬夜写作、一起切磋学习的朋友们。各种记忆都在脑海深处历久弥新、鲜活依旧。虽然现在大家散落在天南海北,但微信中一句问候、微博上一句调侃,仍如昨日。

“流水的记者、铁打的营盘”,校报学生记者团走过了30载春秋,由衷希望后来的各位学弟学妹好好珍惜在校报记者团工作的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写作更好的文章,同校报记者团一起成长。

【寄语】

与校报记者团,同心,同向,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