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划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组合。定性研究侧重于用语言文字描述、阐述以及探索事件、现象和问题,定量研究侧重于用数字来描述、阐述以及揭示事件、现象和问题。
定性研究是一组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跨主题的研究方法,由一组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术语、概念和假设等组成(22)。定性研究方法主要由以下类别组成:人种学,参与观察,文化人类学,文件、经书、符号和叙述分析,案例研究,档案分析,内容分析,通讯分析,符号的相互作用分析,种族方法论,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追问,现象学,问卷研究,结构解剖,行为研究和参与式行动研究,访问研究,后实证主义研究,后结构主义研究等。定性研究被广泛地运用在各个学科与研究领域中,如: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社会科学、文学与艺术研究、文化研究、历史学、考古学、人物传记、项目评估、临床研究、医学、精神病学、护理学、家庭诊疗、认识与生态心理学、法律学、新闻学、政治学、行政学等(23)。
定性研究通常意味着三个概念间的研究认识论(即基于认识知识的后现代、结构主义或自然主义范式的方法);具体的研究战略,如研究设计是针对解释和揭示事物、现象和事件而不是总结出可运用于更大范围的因果关系;具体的、不需要涉及数字的技术,如访问法(24)。
简而言之,定性研究方法是由访问、观察、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组成,原始资料包括场地笔记、访谈记录、对话、照片、录音和备忘录等,目的在于描述、解释事物、事件、现象、人物并更好地理解所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25)。定量研究遵循的是实证主义的方法。19世纪法国古典社会学大师孔德(A. Comte)创立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他指出:“人类进化已进入实证时期,建立理性和科学性的确切知识是此时期的特点”,而只有以“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性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26)。定量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而“实证主义”即以经验的确切资料为科学基础的哲学系统,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实际上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在社会研究上。透过经验与观察的科学方法,掌握心智世界的规律,从而充分理解人的心智与行为之关系,这就是定量研究的基本理念与精神(27)。
定量研究在具体运用中特别强调操作化、概括化及客观性。要求在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定量研究强调研究情境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要排除先入为主的判断或价值取向;多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来阐释和证明假设;强调价值中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多用演绎的方法,先提出假设并指出可能出现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进行检测。定量研究的本质及原则决定了定量研究方法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定量研究要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分离,忽视了人的主体性;(2)强调将研究对象分解,忽视了研究对象的整体性;(3)它强调形式,忽视内容,常常使研究不能深入实质而流于形式。
定量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定量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方法,其具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