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上采访方式

网上采访方式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网上采访方式根据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可以将网络采访活动分为点对点和点对面两种采访方式。4.其他一对一的采访方式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能用于网络采访的工具越来越多,适用于广播采访方式也得到了开发和完善。

二、网上采访方式

根据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可以将网络采访活动分为点对点和点对面两种采访方式。

(一)“点对点”采访

主要包括收发电子邮件和使用网络寻呼工具,与此对应的是传统的面谈、电话和传真等。一般而言,记者并不用这种方式主动获取网上的资源,而是将其用于与采访对象、消息来源、受众进行日常联络或有特定主题的采访。

1.使用电子邮件(E-mail)采访

据2005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有95.07%的网民经常使用电子邮箱这一服务。这说明,电子邮件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手段。

记者与熟悉的消息来源联系、与采访对象进行接触、接受受众的反馈信息都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电子邮箱。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采访对象相距遥远、电子邮件采访成为面谈、电话采访的替代方式。E-mail是互联网上最为炙手可热的功能之一,全球每秒都会有数十亿的电子邮件在网上交流,电子邮件的优势在于全球化、方便快捷和大容量,利用这个功能,新闻记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向任何拥有E-mail地址的采访对象发出文字讯息,并且即时收到回音,从而取代以传统书信方式进行的“书面采访”,通过电子邮件,记者可以联系和采访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可以随时采访世界各地的事件当事人,通过E-mail与采访对象“交谈”,缩短了与采访对象的空间距离,节省了采访时间,相应地扩大了记者的活动范围,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

新华社记者熊蕾曾利用电子邮件采访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和瑞士等国的10位科学家,所写的报道后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据熊蕾介绍,用电子邮件有利于专家们更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新闻稿也因此会更有说服力。(4)

美国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博士克隆出五头牛犊的消息见报后,《文汇报》记者想就此写一篇人物专访,于是,通过互联网,记者很快就进入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网址,并在该校转基因动物中心找到杨向中的E-mail地址。记者通过E-mail向杨表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意图并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两天后,杨从荷兰参加国际会议后一回到办公室,便用E-mail回答了采访提纲提出的问题,还发来了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5)

广播界也有成功的通过电子邮件采访的例子。1999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即将到上海参加“财富”全球论坛年会的一些外国企业巨头。记者通过互联网访问了20家国家著名企业网站,对采访对象有了深入了解后,通过电子邮件把采访问题单发给这些网站的管理人员或者公关人员,请他们把问题转交给公司总裁或首席执行官。没几天,大多数公司的总裁或首席执行官都对所提问题作了回答。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理查德·瓦格纳还送来了接受采访的谈话录音。这篇报道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并在当年的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广播新闻奖一等奖,受到评委们的一致赞赏,认为这则报道为广播新闻采访方式的改革创新作了大胆的尝试。(6)

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采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发送邮件中要有主题明确的标题,标题中要有简明的解释和重要邮件优先处理的线索。使用过程中还应该熟悉网上常用的缩略语,比如,“IMHO”表示“依我看”, BTW表示随便说说等。

另外,目前一些网站的电子邮箱都有发送短信的辅助功能,这是一项收费低廉的服务,发件人只要填写自己和对方的手机号码,就可以通知对方注意查收邮件,这样可以避免误事。

2.使用网络聊天工具采访

网络寻呼工具和在线聊天等方式,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的方法,记者与被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能够“察言观色”,具有现场感、真实感和亲和力;缺点是采访所花的时间、人力、费用较多,采访范围有限,还可能影响新闻报道的时效。

与电子邮箱类似,网络寻呼也是一种比较单纯的人际联络工具,广泛使用的是ICQ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中文寻呼工具,如OICQ、ICQ、PICQ等,不但可以即时交谈,还可以即时传递文件。只要记得对方的网上寻呼号码,上网就可以即时呼叫对方,有的网上寻呼软件还可以与传统的无线寻呼网、GSM移动电话的短消息系统相联。

除了网络寻呼工具外,互联网还提供了一些可供记者采访之用的功能,如IRC公共聊天服务系统、Netmeeting远程视频采访等。

3.在线聊天室

与电子论坛一样,聊天室也通常分为不同的主题讨论区,聚集着有共同兴趣的人,还可以开辟专区进行一对一的聊天。聊天室的发言内容比较琐碎,信息含量不如电子论坛,但聊天室用于采访,则比用电子论坛更直接,所获得的反馈更迅速。网上交谈是目前十分流行的网上交流形式之一,但是其新闻采集功能似乎还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以OICQ程序为例,双方同时在线状态下,两个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指定的号码“寻呼”到对方,并且可以随后进行以键入文字方式进行的“交谈”,和一般交谈不同的是,网上交流有一整套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特定礼仪、语词的符号,借以表达交谈者的意思和情绪。例如用“:)”来表示自己微笑的面孔等,读起来妙趣横生,不拘一格。广播记者可以根据网上聊天的情形,灵活机动的在节目中体现。

4.其他一对一的采访方式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能用于网络采访的工具越来越多,适用于广播采访方式也得到了开发和完善。运用软件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构建一个语音信箱, IP电话软件的使用,可以让广播记者很方便的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采访对象对话。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仅属于个人的终端,目前的技术还在将这种个人化不断推进,越来越小的手提电脑、蜂窝电话、声控佩戴装置等都将以无线方式与因特网相联,并为未来的网络采访提供无限多的可能性。

(二)“点对面”采访

1.邮件列表(Mailing List)

邮件列表是一组参与者的电子邮件地址集合,是一种一对多的网上交流方式,是获取信息和寻求帮助的一种有效、快捷的手段。它是个人向服务器投出的邮件的集合,是大量包含不同内容邮件的集散地。与电子论坛、聊天室类似,邮件列表也有各种各样的主题,将不同的人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记者可以有意识地设置相关的论题,得到自己想要得信息。

2002年6月,《北京现代商报》的一名记者获悉一些IT企业雇用黑客“反黑”,他觉得这是一个好题材,于是着手采访,但是苦于没有黑客的相关知识,于是他在某黑客网站发起相关论题,让“业内人士”发表对黑客“漂白”的看法。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到了十多封电子邮件,记者结合他们的观点并采访了相关专家,写成了文章《“首席黑客官”挑战传统人才观》。文章发表后受到广泛的关注,被多家媒体转载。(7)

2.论坛

论坛集中了一些对关注某一主题的网友。记者可以在论坛上就某一事件征求网友们的意见。《中国妇女报》、《北京晚报》、《北京法制报》等与中法网合作各自开辟了对涉法新闻事件进行讨论的栏目,各报编辑在中法网上出题,利用中法网的论坛搜集观点(相当于传统的采访或者座谈会),在对网友的观点意见做出筛选和编辑后,组成栏目内容刊登在报纸上。在这里,网上论坛就展示了采访和搜集意见的人际联络的功用。

3.聊天室

记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不同话题的交流,也可以单独设立聊天室与特定的采访对象进行单独交谈。目前,经常运用的是采访对象在特定时间、特定聊天室接受人们的提问。聊天室虽然面对网民,但是网民的提问其实也是一种采访,因为这种交流方式具有了公开的性质,所以嘉宾的回答虽然轻松但也很正式,完全可以在传统媒体版面和节目中报道。当然,记者也完全可以参与交流,提出问题,得到想要得信息。

北京青年报》开辟有一个专版——《红人上网》,专门邀请名人上网与读者、网民交流,然后将聊天的内容刊登在报纸的固定版面上,中央电视台网站CCTV.COM和北京音乐广播网站也都定期举行类似的网上交流。

总体上分析,广播媒体网站对这种方式不够重视。其实,广播网站完全可以将很多的采访对象请到聊天室,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给网站带来更高关注度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听众收听广播。

4.BBS

通过BBS可以交流信件、传输文件、交流信息、查询资料。如果是大型的BBS网站,记者可以约请采访对象一起上线,通过在线会议讨论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