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碳排放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碳排放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快、能源需求增长快且具有刚性。相比于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的减排效应非常明显,在既定的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下,通过降低高耗能经济的比重,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减排目的。1. 三次产业结构,即宏观经济体系中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近年来,中国碳排放量飞速增长与第二产业的迅猛增长不无关系,巨大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第二产业。
分析思路_次发达地区雾霾治理与经济结构调整研究

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快、能源需求增长快且具有刚性。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的差别,发达国家的减排是绝对量的减排,而中国的减排是与GDP相关的相对量减排,即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即碳排放强度)。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发布了中国的碳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经济活动现实情况,经济增长过程中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能源因素和结构因素两大类 (见图6-3),能源因素包括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和能源使用效率两大子因素,其中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改进技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低碳经济比重。

图6-3 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图

就能源使用效率而言,即通过推广使用节能技术,降低具体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耗量,以此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这一途径是肯定无疑的。但是,我们知道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缓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指标 (见图6-4),从1983年到2012年的30年间,中国的能源加工效率总效率仅仅由69.93%提高到了72.43%,仅提升了2.5个百分点,年均提升率仅为0.12%。并且,即使有了效率比较高的生产技术,较高的使用费用和较低的能源价格,先进技术全面推广使用仍然更加艰难。因此,想通过技术进步在短期内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是不太现实的。

相比于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的减排效应非常明显,在既定的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下,通过降低高耗能经济的比重,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减排目的。经济结构包括很多维度,但是存在能源消耗强度不同的结构主要包括宏观的三次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等。进一步地,鉴于工业是第二产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费大户,考察工业内部结构特征 (轻重结构、要素结构等) 变迁对减少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

1. 三次产业结构,即宏观经济体系中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在经济增长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由于不同的经济活动方式,各个产业的能源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第一产业的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要素和自然力量 (例如太阳),使用较少的机械设备; 第二产业的生产主要依靠机械设备,主要依赖能源消耗提供动力; 第三产业的生产主要依赖人的活动来提供服务,只是使用一些小型机械设备。因此,按照能源消耗强度排序,分别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近年来,中国碳排放量飞速增长与第二产业的迅猛增长不无关系,巨大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第二产业。根据陈诗一 (2009) 测算,改革开放期间(1980~2006年) 只占全国40.1%的工业GDP的取得却消耗了全国67.9%的能源,排放出全国二氧化碳的83.1%。与第二产业不同,第三产业能源投入与污染排放相对较少,且产出水平更高。因此,各地政府希望通过“退二进三”达到降低碳排放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图6-4 1983-2012年中国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 (%)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 能源消费结构,即指能源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根据最终消费截面统计,能源品种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四大块,根据发改委能源所的测算数据,煤炭的碳排放系数最高,其次是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是零排放。而现实情况是,由于煤炭较低的开采成本,在各部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最大,这也是造成当前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1978年以来,煤炭消费的比重就居高不下,1978年煤炭消费比重为70.7%,到2013年底煤炭消费仍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66%,其中在1990年煤炭消费比重一度高达76.2%。因此,若能源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不变,能源结构中的煤炭消耗比重下降对减少碳排放量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3. 工业的轻重结构,即工业部门内部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结构关系。重工业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包括冶金、机械、能源、化学、建筑材料等工业。轻工业指以提供生活消费品为主的工业,通常指纺织业、或加工业这种二次性的工业。相比于重工业,轻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要低得多,且就业弹性较高。根据何小钢、张耀辉(2012) 对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能耗强度最大的五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业、煤炭采洗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石油加工业,全部是重工业,能耗强度最小的五个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讯业、文体用品业、电气机械制造业、服装制造业、印刷业,全部是轻工业。因此,可以判定重工业比重较大的地区空气污染自然比较严重,图6-6描述了1990~2012年间河北省重工业比重走势,20年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4%上升到了80%,可见河北省对重工业的依赖程度,也可由此直接推想出河北省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因而,“避重就轻”的工业发展策略,既可以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降低碳排放,还可以提升本地就业,成为比较理想的减排途径之一,尤其对于重工业比重较大地区。

图6-5 1978-2013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4. 工业的要素密集度结构,即企业在生产组织过程中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关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投入要素资本与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也就产生了同一种生产可由不同的资本劳动比例组合完成,即要素密集度不同。在生产过程中,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机械设备,资本的使用往往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耗,因而,那些资本要素密集度高的生产方式的能源消耗强度要远大于资本要素密集度低的生产方式。河北省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2年,工业生产投入中资本要素的比重在不断加大,1990年人均资本投入为1.01万元/人,到2012年这个数字上升至25.7万元/人,年均增速达1.07万元/人,这就意味着在工业生产中资本要素正在不断替代劳动要素,不断增高的资本要素密集度直接贡献了河北省的能源消耗强度。当然,能源消耗强度的这一生产方式之间差异为节约能源提供了一种思路,即在一定范围内可利用劳动要素的投入来替代资本要素投入,尤其对于劳动要素比较丰富的次发达地区。

图6-6 1990~2012年河北省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数据来源: 《河北经济年鉴》。

图6-7 河北省工业生产投入中人均资产走势图

数据来源: 由作者根据《河北经济年鉴》数据计算得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