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睦邻中心运作与推广的思考

关于睦邻中心运作与推广的思考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9月16日,杨浦区召开睦邻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区政府领导强调,睦邻中心是杨浦区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治理“四社联动”,构建熟人社会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升居民社区归属感、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的重要载体。抑制睦邻中心在杨浦区各个街道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加强对弱势区域的弱势睦邻中心的扶持力度,推动睦邻中心在各区域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关于睦邻中心运作与推广的思考_社区睦邻中心:基层公益服务提供的杨浦模式

2015年9月16日,杨浦区召开睦邻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区政府领导强调,睦邻中心是杨浦区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治理“四社联动”,构建熟人社会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升居民社区归属感、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的重要载体。各相关职能部门、街道镇要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加强工作对接,把握好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建设目标;要加大社会组织引进和培育力度,积极推进落实社会组织承接睦邻中心运营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睦邻中心服务项目设置,积极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加强服务项目和社会组织联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1)控制睦邻中心推广的节奏,推广工作的重心要从硬件设施建设逐步转移到以组织机制等软件建设上来。考虑到杨浦区的社会组织资源特别是社会工作者等人力资源的总量的制约,各个街道在推进睦邻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对社会组织资源产生较大的需求,而优质的社会组织资源并不能在短期内立即产生,从而制约了各个推进过程中的睦邻中心的软件能力建设。

(2)引导标准型睦邻中心建设的示范功能,制定理想型或模范型睦邻中心的标准与制度规范,以供各个睦邻中心推进过程中参考。加强对起步型睦邻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组织参观和学习工作,鼓励和推动起步型睦邻中心向标准型睦邻中心的转变和发展。为此,需要制定规范的理想型睦邻中心所应该具备的特征与条件,以作为睦邻中心发展的示范标准。

(3)强化睦邻中心对社会公益组织的吸引功能,营造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在睦邻中心的竞争性落地和集聚效应,突出睦邻中心在社会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学习效应的发挥。通过充分调动睦邻中心的运作主体与入驻专业社会组织(商家)乃至居委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动协作,实现公众需求集聚的规模效应、社会组织共享服务供给网络的范围经济效应以及组织服务经验推广扩散的社会学习效应等多重制度功能。

(4)抑制睦邻中心在杨浦区各个街道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加强对弱势区域的弱势睦邻中心的扶持力度,推动睦邻中心在各区域的协调和均衡发展。通过分类指导与重点结对扶持等手段,对弱势区域与弱势睦邻中心给予特别应对措施,如委托成熟的有运作经验的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全区最落后的2—3家弱势睦邻中心进行特别现场接管或托管运营一段时间(如半年或一年),在该睦邻中心帮带指导之下运作状况有明显改善提升之后再退出,交由本街道社区组织管理。

(5)集中力量打破若干起步型睦邻中心发展的恶性循环陷阱,实现和推动各个睦邻中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要打破睦邻中心发展的恶性循环陷阱,这需要有系统的动态的思维策略,从整体或全面地制定化解睦邻中心发展的瓶颈或制约因素,尤其是专业社工人才的引入和激励问题以及专业社会组织的引入和培养问题等。

(6)探索完善公益组织服务能力的培养机制。能力建设始终是公益组织发展的重点。能力建设存在3个方面,一是要促进组织本身的发展,通过政策要求与引导,加速组织结构的正式化、运作的规范化和人才的专业化和素质的提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组织取得登记注册。二是要促进组织项目运营能力的提高,通过加大服务外包中的项目导向,引导组织不断提高其项目设计、管理和评估能力,鼓励组织用项目吸引外部资源。三是要协助社会组织实现与社区的对接,与居民和其他在地组织形成密切的配合关系;同时帮助社会组织了解政府部门的政策、规章和制度,学会如何适应公共部门的要求,知道如何与政府打交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