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案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案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出台玉溪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和补助办法,对促进玉溪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类旅游企业及个人给予奖励或补助。实施“人才强旅”战略,制定玉溪市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大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力度。
发展路径_社会科学专家话玉溪

(一)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 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鲜明地提出文化自信,体现了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党坚定的文化立场,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把党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说到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重现文化的辉煌,中国的全面崛起就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中国正在迎来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也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繁荣的时期。对于旅游产业来说,也就是文化创意与旅游行业全面融合的时代,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的各个服务要素和产品融合已成为趋势,谁能抓住这个趋势,谁就将赢得未来。

(二)建 议

第一,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高地,积极发挥文化品牌的辐射效应,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延伸产业链,使过境游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因此,建议邀请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等相关部委莅临玉溪考察筹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使之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主动与龙头旅游企业、国有文化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合作共赢,在文化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中使资源效益最大化。

一要在现代视野中高起点规划和大手笔运作——高端大气上档次(大型骨干文化旅游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与旅游产业中众多中小微企业的特点不矛盾),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在保护中开发和塑造文化旅游品牌,追求产品和服务的精致化和管理的精益化,避免急功近利的商业化开发对生态资源的破坏,从而在旅游产业和文化内涵的交融以及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中,培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能力和文化意识,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

二要在产业融合不断提升经济的文化科技含量基础上,在理念上把玉溪塑造为区域性的文化旅游中心,坚持文化旅游的外向型发展思路。要以特定主导产业支持的先进产品为依托,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在有效供给中延长消费链条。

三要有创新的运作模式,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企业和创业者为主体的运作模式,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政府是推动力、市场是拉动力、大众消费是驱动力。政府重在政策引导和营造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力戒干预微观领域。坚持发挥市场灵验功能和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要清楚是市场强企业,而不是政府强企业,只有市场才能真正激活产业!

四要有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圈,培育切合玉溪资源禀赋特点和民族文化气质的主导文化旅游产业类型,把特色小镇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走一条适合玉溪发展实际的文化旅游之路!

第二,玉溪要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特色小镇是重点,这不仅是玉溪实现全域旅游的经络连接点和价值提升的枢纽点,还是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的支撑点,建设新型城镇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点。把一系列特色小镇和庄园作为串联全域旅游的珍珠,积极发挥抚仙湖龙头景区的带动效应,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积极开发有效旅游产品,完善配套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向新境界。当下特色小镇越来越成为文化创意的载体,它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核心,以产业为内容,以市场为平台,以科技为支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具有“小而活”“小而美”“小而富”的特征。

玉溪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关键是讲好故事,而讲好故事的关键是文化及其创意。因此,要在发展全域旅游中注入文化的灵魂,提升本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表现力,发挥文化创意的激发作用,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为“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提供新思路。把现代服务业的品质渗透进全域旅游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要供给丰富的有效休闲产品,推进文化创意小镇发展,以文化魅力吸引人,以文化创意集聚人,以创意生活愉悦人,以宜居环境留住人,实现“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改变“城城像欧洲,镇镇像非洲”的现实窘况,并通过文化传承、文化品格、文化产业、文化服务和文化主体(主要是文化创客)五个维度开启一条传承历史文化、充满人文情怀,创造新产业、新就业、新价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使文化发展支撑全域旅游,聚焦“玉溪形象”的建构。

(三)举 措

1.加大产业扶持

发挥政府资金引导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出台玉溪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和补助办法,对促进玉溪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类旅游企业及个人给予奖励或补助。各县区政府要安排必要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金融机构要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对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市内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宾馆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以股份制改造、产权交易、引进合作伙伴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2.加强人才培养

无论是发展全域旅游还是打造特色小镇,都需要一个有能力的灵魂人物,因而人才是关键。实施“人才强旅”战略,制定玉溪市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大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整合文化旅游教育资源,完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市、县(区)、企业三级旅游培训体系建设,提高非学历旅游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水平。建立完善旅游职业资格、职称和技术等级制度,全面实施旅游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完善旅游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玉溪旅游人才信息库。

3.强化领导的责任担当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尤其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来促进。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342”产业布局,切实把旅游产业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要实行“党政齐抓、部门统筹、上下联动、属地负责”的领导体制,建立“横向统筹协调、纵向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旅游工作领导有力、组织有序、统筹有方、推进有效。要“既挂帅、又出征”,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深入推进、主动协调落实。要解决旅游部门“小马拉大车”的被动局面,针对旅游建设工作面宽、要求高的实际,加强旅游部门组织机构和工作能力建设,保证其能够发挥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作用。要遴选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旅游工作队伍,同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性,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4.以文化创意为驱动力,“双向带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发挥文化创意的融合驱动作用,“旅游+”和“+旅游”是推动全域旅游建设的两个重要理念、两种路径方式,是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的双向带动力。“旅游+”强调通过旅游规划引导、价值发掘包装实施对其他产业(包括相关事物)的旅游化改造提升,丰富旅游的形式与内容,拓展旅游的发展空间,实现效益倍增;“+旅游”重在植入旅游要素、导入消费人群,促进传统经营项目的业态转化、模式创新,开拓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渠道、新市场,实现效益倍增。各地各部门要善于借力“旅游+”“+旅游”双向带动,做到“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要把“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体动员”的理念深化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业、各领域、各方面,使全域旅游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城市乡村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多样化需求。

5.强化改革创新意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适应全域旅游产业建设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要改革规划编制方式。“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推进玉溪旅游跨越式发展,必须做好规划。只有旅游规划谈旅游是不够的,各级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也要谈旅游。必须认真落实“多规合一”的要求,下决心根除规划扯皮、规划折腾等老问题。二要创新景区管理经营模式。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为突破口,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探索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方式,解决因利益矛盾导致的管理经营失范问题。三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各级项目审批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促进更多旅游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四要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理顺市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部与各市场监管执法部门的工作体制机制关系,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节假日、旅游节赛事期间的联合执法检查和重大事件的调查处理,有关执法部门抓好旅游市场的日常监管和游客投诉案件的处置。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良性互动、互为促进的良好格局。

6.在学会“弹钢琴”中抓住重点

旅游产业建设头绪多、任务重,不时会出现“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抓好旅游工作,要学会“弹钢琴”。一是要盯实目标不转移。明确“三区一港”发展定位和“342”产业布局,这一决策在未来一段时期不要轻易改变。只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在“十三五”期间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完全可能。二是要抓实关键不放手。扎实推进项目策划包装、招商引资、落地建设,积极提升产品质量,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和玉溪形象。同时,花大力气打牢基本服务和公共配套基础。三是要压实责任不脱肩。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突出任务分解,完善推进办法,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