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方维齐、方声洞、方声旭、方声旭、方声旭、方声旭、方声洞

方维齐、方声洞、方声旭、方声旭、方声旭、方声旭、方声洞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11年4月27日,方声洞在广州参加起义时牺牲。1927年与李大钊等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1979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为其平反昭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干部总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训部干部处处长,公安部队干部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将帅英烈_方姓简史

方维夏(1879—1934)

湖南平江人。早年曾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1920年在长沙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五师党代表。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二十军一师党代表。后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后任闽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江西省苏维埃教育部部长、湘赣省委苏维埃教育部部长兼裁判部部长、中共湘赣边特委宣传部部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湘南桂东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不久被捕牺牲。

方声涛(1885—1934)

字韵松。方声洞之兄。幼时在天津学习海军,后两度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清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广西兵备处会办、驻四川新军十七镇参谋。辛亥革命以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曾任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成立护法军政府,他任大元帅府卫戍总司令。1924年任广州大本营参谋长。1927年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军事厅长,省政府代理主席。1930年再任福建省政府代理主席。

方声洞(1886—1911)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子明。自1902年起,两度赴日本留学,先后在成城军校和千叶军校就读。1904年在东京参加拒俄义勇队。1905年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曾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部长等职。他的哥哥方声涛和妹妹方君瑛、两个嫂嫂及妻子都为同盟会成员,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4月27日,方声洞在广州参加起义时牺牲。

方次石(1887—1915)

广东普宁人,字南冈。1905年赴日本留学,翌年加入同盟会,同年冬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协助筹划广东潮州起义。又到甘肃秘密发动回民革命,没有成功,再赴日本,转至新加坡,为《中兴日报》撰文,宣传革命思想。1910年到槟榔屿,任《光华日报》编辑。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在普宁起兵响应。后得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愤而再渡南洋(今东南亚一带)。1913年3月,率先在《光华日报》上揭露袁世凯是宋(教仁)凶案主谋。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方次石与李烈钧秘密奔赴香港,从事反袁活动。后在澳门,被投靠袁世凯的广东都督龙济光的暗探杀害。

方维(?—1912)

湖北随县(今随州市)人。字旭初。先在鄂军第十五协第三十标第三营当兵,后升为正目。由同营的江光国等介绍加入文学社。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起义胜利后在军令部任调查员。起义军与南下的清军交战,败于汉口,方维任军令部参议,曾随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赴前线督战。后任将校团团长。1912年去北京,在旅馆被害。

方液仙(1893—1940)

浙江镇海人,生于上海,字传沆。早年求学于上海中西书院。后与人合办鼎丰珐琅厂、龙华制革厂等。1911年创办中国化学工业社,先后开设四个分厂,成为当时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规模最大的厂家之一。1933年又联合美亚绸厂等,开设上海中国国货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拒绝出任日伪实业部部长,遭日伪谋害。

方舟(1896—1927)

湖南衡山人,原名嗣本,字伯务,号白雾山人、南岳山民。1922年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初从郑锦、谢阳等学工笔画,后从王云、齐白石学写意画。能篆刻,师陈衡恪、寿玺。1927年与李大钊等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杀害。有《衡山方舟画册》行世。

方仲如(1901—1983)

陕西咸阳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到国民军冯玉祥部工作,曾任第五路军政治处处长。西安事变后,在杨虎城部任独立旅政治处处长,积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务处长、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西北财经办事处副秘书长、西北联防军后勤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

方浩然(1902—1933)

湖南平江人。又名方少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在平江从事地下斗争。1927年9月任长寿区工农一路总队队长,率部攻打平江县城。1928年3月任平江东乡暴动总指挥。1932年任湘鄂赣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33年任红十六师参谋长,同年7月在战争中被俘,不久于汉口遇害。

方方(1904—1971)

广东普宁人。原名思琼。1924年到广州入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以后,历任中共普宁县委书记、汕头市委书记、福建省委代理书记。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委兼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书记、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1946年任军调部第八小组中共首席代表,同年夏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侨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1年9月21日在狱中病逝。1979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为其平反昭雪。

方国华(1904—1984)

安徽贵池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政治部政务处科员,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四师政治部政务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民运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政治处主任,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冀晋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1949年任第十九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干部总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训部干部处处长,公安部队干部部副部长。1958年任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4年3月24日在天津逝世。

方理明(1905—1937)

湖南平江人。又名方胜。早年参加农民运动,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湘鄂赣红十八师五十二团政委,红六军团十八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军团四师政委。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11月参加红二方面军长征。后编入西路军,1937年在甘肃西部牺牲。

方先觉(1906—1983)

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历任排、连、营、团、师长等职。1944年,任国民党军第十军中将军长,同年8月指挥衡阳保卫战,后率部向日军投降。1946年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1953年任澎湖防卫副司令。

方叔洪(1906—1938)

山东历城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政府军营长、团长、参谋长、旅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陆军一一四师师长,曾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鲁南山地游击战。1938年6月在鲁南冯家场与日军主力激战中牺牲。

方运炽(1906—1932)

安徽寿县人。1923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历任中共中央交通局秘书、中央巡视员、安徽省委书记、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皖西北特委书记、皖西道委书记。后在肃反中被错杀。

方明胜(1906—2004)

曾用名方庆顺。湖北黄陂侯家田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湖北黄陂游击师排长,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团连长,红二十五军供给部管理科科长,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连政治指导员。1941年起任山东纵队第四旅十二团营长,鲁中军区第十团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第四师十二团副团长,警备一团团长,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四十六师副师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一○四师师长。参加了莱芜、兖州、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四师师长兼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长,浙江军区台洲军分区司令员,宁波军分区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4年6月17日在杭州逝世。

方之中(1907—1987)

曾用名方针。湖南华容洪山头红烈村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教导大队总教官,二战区参谋、科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鄂西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西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师长。1930年在上海加入“左联”。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群众报编辑。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副参谋长,察哈尔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华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副旅长。1949年任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一九九师副师长,第二○○师师长。参加察南、保北、太原、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第六十六军参谋长。1951年任志愿军第六十六军参谋长。1953年起任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7年10月20日在天津逝世。

方正平(1909—1994)

曾用名方柏发。湖南平江马嘶村大城屋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五军三纵队排长,红三军团第二师七团青年干事,第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第四师直属队特派员,师特派员,红军大学第二科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长。1939年起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政治部主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政治委员。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政治委员,第五师第十五旅政治委员,中共豫鄂边区地委书记兼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新四军独立第三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参谋长。1946年起任豫鄂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副政治委员。1947年任桐柏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政治委员。参加了桐柏山、伏牛山地区清匪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十一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委员。1964年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南海舰队政治委员。1975年任东海舰队政治委员。1981年任海军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11月5日在北京逝世。

方震(1911—?)

江西弋阳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十军第八十二团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七军团迫击炮连指导员,兵站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司令部参谋。1935年任西路军总指挥部第一局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兵站分站站长,第十八兵站部副官处处长。后任前方总指挥部兵站部巡视主任兼太古兵站办事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总兵站副站长。1949年任华北军区运输部分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总后勤部运输部检查室主任,总后勤部检查局副局长。1957年起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第一物资部上海办事处主任,华东物资供应局政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方中铎(1912—1986)

河南沈丘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学兵大队中队长,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三团政治委员,第六支队二总队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教育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十八团政治委员。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三师八旅二十四团政治处主任。1945年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三十四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七十七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四团政治委员,第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涟水、宿北、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舟嵊要塞区副政治委员。1966年任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1973年任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6年2月1日在上海逝世。

方强(1912—2004)

原名方鳌轩。湖南平江长寿街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平江献钟工人纠察队区队长,平江青年义勇队政治指导员。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平浏游击队宣传组组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三师七团连政治委员,第一师二团政治委员,苏维埃中央政府警卫营政治委员。1933年起任军委警卫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三师七团政治委员,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政治委员,红第九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总政治部党务委员会副主席,陕甘宁留守兵团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师师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副军长,四十四军军长。参加了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平津、广东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赴苏联入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和政治委员,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59年任海军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十、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4年9月3日在广州逝世。

方国安(1913—?)

原名方国南。湖南平江烟州坪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警卫连排长,红五军二师六团连指导员,工兵连指导员,第四师十团代理营政治教导员,第八十一师直属队总支书记,第二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六团直属队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任鲁西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1940年任黄河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任第一一五师教导四旅十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一师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后勤部政治委员,野战军前方第二指挥所第三师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一四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三下江南、辽沈、平津、宜昌、衡宝、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大第六分校政治委员,第二十五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1963年任广东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方正(1914—1997)

曾用名方应生。湖南平江龚家洞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炮兵团排长,红军学校区队长,军委直辖教导师政治部干事,总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俱乐部主任。1936年任陕北红军补充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二十九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兼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四十四团政治处主任,第四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五旅参谋长,襄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湘鄂赣军区西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江汉军区洪山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9年任河南军区淮阳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中原突围及淮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事学院战术教授会教员,战史教授会主任。1966年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1969年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

方国南(1914—1997)

原名方衍康。湖南平江长寿邵阳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三师九团连政治指导员,补充师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卫生部第二兵站医院政治委员,总政治部直工部巡视团主任,总供给部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第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十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任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第二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十二兵团政治部生产民运部部长,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粤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市公安总队第二政治委员。1957年任湖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12月10日在长沙逝世。

方升普(1915—1981)

安徽金寨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连长,副营长,豫陕游击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晋豫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政治委员。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二团团长,第一团团长。1943年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任豫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副旅长。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师长。1948年任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副司令员兼第四十三旅旅长。1949年任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副军长。参加了鲁中、莱芜、孟良崮、太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教育长,防空军第一军军长。1958年任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6年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1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

方永乐(1916—1936)

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少共书记、鄂东少共书记、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政委。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后在战斗中牺牲。

方毅华(1917—1981)

原名方福柏。湖北大悟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副排长。1935年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保卫局二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锄奸科科员,师卫生部特派员,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津浦支队特派员,山东纵队第二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长春市卫戍司令部保卫科科长,辽吉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八十二团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三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三九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1954年起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1年5月11日在广州逝世。

方子翼(1917—?)

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处干事,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司令部书记。1935年第八十九师政治部青年股股长,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主任教员,飞行训练处股长,科长,飞行大队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团长,旅长。1950年任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师长。1953年起任空军副军长,军长。1966年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1967年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后任空军学院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方槐(1917—?)

原名赖芳槐,曾用名赖世禄。江西雩都(今于都)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后方办事处通信排长,军团野战医院俱乐部主任,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1935年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组织科副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训练处协理员,飞行大队大队长,航校驻沈阳办事处主任。1949年任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民航局机航处处长,防空部队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军委民航局航务处处长兼电讯处处长,中国人民航空公司经理,空军第三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三师师长,第六军副军长,第二军军长。1966年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方铭(1921—1981)

浙江宁波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排长,新四军一支队连长,江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六团营长。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六团营长,旅部特务营营长。1943年任苏中军区特务二团参谋长,苏中军区教导旅第二团参谋长。1945年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十一支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一团参谋长,第二团副团长。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二团团长,第一师副参谋长,参谋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八师参谋长。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师参谋长,空军伞兵师陆战旅副旅长,陆战师副师长、师长,伞兵教导师师长,空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1967年任空降兵第十五军军长。1970年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空降兵军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81年8月7日在武汉逝世。

方忠成(1964—1984)

贵州息烽人。198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4月参加对越(南)自卫还击战收复老山战斗。4月28日在攻打六六二·六高地战斗中,为减少冲击部队伤亡,在身边没有任何引爆器材的情况下,毅然用身体滚雷开辟道路,壮烈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