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洪涝·生态·人口及其他

洪涝·生态·人口及其他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涝、旱、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国18个省市区遭受洪水浸害,尤其是江淮、太湖地区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带连降暴雨,造成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调与人口的激剧增长紧密相关。今年的特大洪涝灾害,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若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其死伤流亡人数将不计其数。
洪涝·生态·人口及其他_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1991年,一个难忘的历史性年头。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涝、旱、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国18个省市区遭受洪水浸害,尤其是江淮、太湖地区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带连降暴雨,造成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安徽,5469万总人口中有4400万受灾,892万人被洪水围困,150多万间房屋倒塌……千年商埠肥西县三河镇不到20分钟便被洪水吞没,淮河两岸一些蓄洪区几个小时便一片汪洋。

江苏,据不完全统计,全省3.5万家工矿企业和仓库受淹,其中受灾停产、半停产企业达28750家,全省17726个村庄被洪水围困,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工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230亿元。

与此同时,华南、江南南部及西北雨水稀少,造成福建、甘肃等省旱情严重,抗旱任务艰巨。

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两省也全力投入紧张的抗洪战斗中……

这老天怎么了?这大地怎么了?

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说:今夏天气异常的原因,主要涉及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活动。通常在这个高气压带的控制区,天气晴朗;这个高气压带的北侧水汽充沛,即为大范围雨区。今年的副热带高气压在5月中旬末出现了一次向北跳动,比常年提前20天,它的位置达到北纬20至25度之间,比常年偏北,控制了我国的华南,而江淮地区位于这个高气压的北侧。副热带高气压北跳以后稳定少动。于是,华南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下,在雨季出现了干旱,而江淮地区雨季就提前来到。同时,雨区往往出现在干冷和暖湿两股气流的交汇带上。今年5至7月间冷空气很活跃,它与暖湿气流的交汇带就在江淮流域,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很稳定。因此,这就使这一带出现持久性暴雨。

气象的原因也许是今夏洪涝的直接原因,但影响这种恶劣气候形成的一定因素又是什么呢?近而言之,我们知道,1990年是太阳黑子活动峰年,今年6月,又出现强烈的太阳耀斑。4月份以来,赤道太平洋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征兆,一些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往往会使地球上一些地区出现严重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暴雨成灾。此外,6月上旬日本和菲律宾两座火山大爆发后,地球上火山覆盖的部分地区,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会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火山灰含量剧增,这些都会影响到地球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科威特500多口油井大火形成的烟雾进入大气层,并向周围大面积扩散,这些烟雾使海湾地区气温下降,也会影响到某种气候变化。远而论之,据地理学家分析,当我们的九大行星运转到一起成一直线时,地球将经受更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种情况发生的周期时间为100年,而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的周期转换期。

但是,最重要最有力量改变地球气候、自然环境乃至生态的因素是人。战争的发生、工业化的发展、矿藏的开采、石油的燃烧、森林的砍伐、人口的激增以及城市的膨胀,这些人类的活动无不影响着我们的气候变化,破坏着我们的生态平衡。

人类长期实践证明:任何时候也不可陶醉于改造自然环境的一时胜利,往往每一次战胜自然的胜利都很快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今夏的特大洪涝灾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后大地母亲和老天爷联合起来对我们的报复和警告。

——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9.8亩,我国人均只有1.8亩,全国森林覆盖率也只有8.9%;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72立方米,我国人均只有8立方米,而我国可采成熟林蓄积量目前只有15亿立方米,每年成熟3亿立方米,消耗4亿立方米,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到本世纪末我国可采成熟林蓄积将耗光。森林的危机引起生态的危机。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由解放初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60万平方公里,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全国水库淤积每年损失库容十几亿立方米;河道航程也因泥沙淤积而缩短了36.4万公里。

——土地沙漠化已造成大面积灾难。我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已达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已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我国五十至七十年代,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以1560平方公里速度在扩大,八十年代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土地的沙漠化,不但侵袭和埋压农田、牧场、村庄、道路和水利设施,还垫高河床,水库淤积变成沙库,造成水患。现在黄河已成了“悬河”,长江之水也变成了黄河之水。

——陆地河流、湖泊面积日益缩小。自1954年以来,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减少了约13000平方公里,其中鄱阳湖面积减少40%,约8万公顷,洞庭湖被围去湖面17万公顷,太湖在1969—1974年间被围去16万公顷,江汉平原解放初有湖1066个,8000多平方公里,现只剩下326个,3000多平方公里。

——水利工程近年严重失修。解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对许多大江、大河和水库进行了整治修理,为防洪蓄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极大地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但近年来,情况不尽如人意。1980年以前全国灌溉面积平均每年增长1500万亩,而“六五”期间增减相抵之外,净减1477万亩,平均每年减少300万亩。全国有86000多座水库,约有40%处于病险库状态。值得欣慰的是,最近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拿出3亿元资金兴修水利工程和道路桥梁。

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调与人口的激剧增长紧密相关。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为满足吃、喝、住、烧等基本需求,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这就加剧了人口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将最终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中国近两千年来,史籍上记载的较大洪涝灾害就有一千多次。仅在1931年的长江大水中,丧生者十几万,流离失所者以千万计。今年的特大洪涝灾害,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若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其死伤流亡人数将不计其数。因此,要从生态学角度,根据我国自然资源及环境状况来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环境容量人口。

最后,在滚滚的洪流中,积淀着也呼唤出我们这样的呐喊:为了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我们必须卓有成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此文发表于1991年9月9日《中国人口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