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

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作出了总结,并将共同富裕思想提高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高度。
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_共同富裕理论

第三节 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

一、列宁对共同富裕思想的认识

在马克思、恩格斯相继离开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需要一个领导人及时地出现,需要有人继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深化,继续带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时代将责任交给了列宁。列宁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列宁主义理论。而其中,从他的共产主义思想中,我们也能得出一些他对共同富裕思想的认识。

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的基础。列宁是十分重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的,而且他将生产力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联系起来。1918年,列宁明确地指出:“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完成后,随着剥夺者及镇压他们的反抗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位置,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就是保证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列宁如此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一个侧面原因也是和当时苏俄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早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人民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当家做主的国家的领导人,列宁在当时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严酷的国际环境,建国初期的反对派势力,低下的劳动生产率,等等,这些问题迫使列宁对如何建设一个富强的苏维埃共和国作出了思考。他意识到,如果要想尽快让苏联走向强盛,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发达的工业体系,因此在建国初期的时候,苏联的工业化进程是非常快的。然而在农民战争灾荒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干预下,农民的生活已经十分苦难了,本来苏联农业的生产效率就很低,加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执行,对苏联农民的伤害更大了,使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能力去进行除了满足自身需要之外的生产,更别说为工业建设提供帮助了。在一些地区,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乱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因此他在了解了这一事实之后,说道:“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谁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谁如果认为把农民提到首要位置就等于放弃或者类似放弃无产阶级专政,那他简直就是不去认真思考而陷于空谈。”只有把占苏联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生产率提高了,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才能加速苏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上,列宁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只有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终极目标。他进一步指出由于这一终极目标所在,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中,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列宁认为:“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为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

列宁指出了社会主义时期全体人民富裕的程度差异性,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致富方法的本质区别,把实现全体人民富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系了起来。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阶段还不能做到公平和平等,因为富裕的程度还会不同,而不同就是不公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工人、全体中农,人人都能在绝不掠夺他人劳动的情况下完全达到和保证达到富足的程度。列宁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存在着贫富差距,而且他也进一步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实现富裕的途径是依靠按劳分配,依靠个人努力工作获得工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人是依靠剥削和压榨工人的手段最终实现富裕的。

二、列宁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局限

列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下,率领苏联人民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道路,为全人类对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列宁及其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和追求,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他站在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就是社会主义发达的科技生产力。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客观条件。因此,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基础,而列宁也首次将共同富裕这一理念提高到了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清醒意识到,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和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环境的一系列影响,他的共同富裕思想也难免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制约。尤其是由于列宁在极高的工作强度下工作,早已因苏联的革命斗争而被病痛缠身,早早地离开了,生前并没有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作出更深层次的理论概括,也没有非常完善地针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情况,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方针去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就为后来列宁的继任者斯大林在苏联执政期间犯下的错误创造了条件。而斯大林虽然也继承了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但是由于他脱离了苏联经济建设的实际,把共同富裕这一实践过程看作是非常短时间就可以达到的水平,因此他采用了一系列不符合实际,不符合苏联经济发展客观进程的政策来加速共同富裕的实现。而脱离了实际、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改革和发展都不可能实现。

总之,列宁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国家——苏联的第一位领导人,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他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探索,是全人类的宝贵财产。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他没有能够将苏联的实际和共同富裕思想深刻结合,开创和发扬适合苏联自身的共同富裕思想,并且由于去世较早没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一些新成就。但是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作出了总结,并将共同富裕思想提高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高度。客观上也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并促进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