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

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10年风雨兼程,10年奋斗不息。至此,红寺堡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幼儿、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同心县新庄集学区和石炭沟学区的划归,进一步壮大了红寺堡教育事业。充分调动学校校长依法治校的积极性,使红寺堡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为红寺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改实验以来,红寺堡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_旱塬播绿

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

10年风雨兼程,10年奋斗不息。过去的10个春秋里,勤劳憨厚的南部山区九县移民在毛乌素沙漠前沿这块不毛之地———红寺堡创造了一个个奇迹。10年来,这里高楼林立拔地起;10年来,这里绿意盎然焕生机;10年来,这里教育事业建功勋。红寺堡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以提高教育水平为中心,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重点,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导向,以“两基”攻坚为契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事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健康、和谐、稳定发展。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4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55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34345人,教职工(含特岗教师)1351名。学校布局趋于合理,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要。

img96

校园清晨

自2005年,红寺堡红寺堡“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估验收,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普及程度,红寺堡工委、管委会不断强化责任,狠抓“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使“两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2007-2008学年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6.5%;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5%;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04%和3.5%;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9%;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84.1%;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任职资格合格率均达到100%;近三年教育拨款逐年增长,税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部分占64%,教师工资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img97

回顾红寺堡教育事业发展壮大的历程。主要归功于党和政府对红寺堡教育的高度重视;归功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督导室专家的关心和辛勤指导;归功于社会各界和红寺堡广大干部、群众的鼎力支持。

从“零”起步 羽翼渐丰

1998年建区伊始,自治区扬黄扶贫灌溉工程指挥部将学校建设与移民搬迁、水利设施配套同步规划、同时建设,按照一个行政村一所完全小学,一个乡镇一所中学的标准,边移民、边建设,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纳入统一管理。1999年在成立最早的大河乡建成砖木结构平房学校5所,初步解决了移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2000年,自治区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立足红寺堡实际,着眼教育发展,统一设计,为新建立的移民点建设一所占地15—30亩,建筑面积为500—7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式学校;2000年9月,在城区建成红寺堡小学和红寺堡镇中学,当年开始招生;2001年9月,红寺堡镇中学招收高一新生216人,红寺堡高中教育开始起步;2002年11月18日,由自治区计委立项投资兴建的红寺堡中学教学办公综合楼交付使用;2004年,工委、管委会批准,在城区新建红寺堡二中和红寺堡二小,并引进社会资金,新建红寺堡幼教中心,2005年秋季,三所新建学校开始招生。至此,红寺堡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幼儿、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如今,红寺堡学前教育发展蓬蓬勃勃,每年都呈现递增趋势。

开发建设借东风 多措并举谋发展

区域划入扩大规模。2002年4月,新庄集学区由原来的同心县划归红寺堡,共有1所初级中学,8所完小,10个教学点,1437名在校学生,120名专任教师划归红寺堡管理;同年9月,石炭沟学区由原来的同心县划归红寺堡,共有1所初级中学,4所完小,1032名在校学生,37名专任教师划归红寺堡管理。同心县新庄集学区和石炭沟学区的划归,进一步壮大了红寺堡教育事业。

规范管理夯实基础。2003年8月,红寺堡坚持“在稳定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发展”的原则,推行校长负责制,将原先各乡镇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乡镇中心学校,并为每个乡镇中心学校选派校长和常务副校长各1名,设置教育督导1名。充分调动学校校长依法治校的积极性,使红寺堡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为红寺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g98

花园式学校一角

加强管理强化师资。建区至今,红寺堡在选调教师上严把年龄关和学历关,凡是从各县市(区)调入教师,年龄必须控制在40岁以下,学历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历标准。同时从2003年开始,坚持教师“凡进必考”和“择优录用”相结合原则,畅通教师补充渠道,保证了教师录用的质量。通过统一考试的方式,连续两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教师,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教师453名;连续三年通过自治区统一考试,录用了231名特岗教师。实行以“双向选择”为主要形式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制定教师定编定员定岗“三定”政策,使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保证了红寺堡教育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为红寺堡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课程改革喜结硕果。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在红寺堡全面实施,红寺堡立足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用于指导课程改革实验工作;2005年5月,经过充分酝酿,红寺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正式启动。至此,红寺堡高一、高二年级和所有起始年级都进入了课程改革实验阶段。课改实验以来,红寺堡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据统计,红寺堡教师在《宁夏教育》等区内外教育类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有近200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国家及区市等级奖;辅导的100多名学生在各学科知识竞赛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有15名。申报国家级实验课题2个,自治区级实验课题5个,市级实验课题9个。

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近年来,教育部门遵循“两基迎国检和教育教学质量‘两不误,两促进’”的原则,狠抓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不放松,经过努力: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红寺堡中学报考人数265人,其中,重点院校录取19人,二本录取66人,本科上线率达到32.07%,较2008年增长了22个百分点。红寺堡中学高考成绩面对生源质量差、师资水平弱的不利因素,中考成绩实现新的跨越。2008年、2009年中考,红寺堡成绩连续两年超过其他县区,名列吴忠市前茅。学科竞赛成绩每年都有一定的提升。

img99

丰富的学校文体活动

人事制度改革初见成效。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不断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力进行人事改革,逐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和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并取得明显的实效。一是实行了初中教师空岗竞聘制度。2006年以来,通过教师空岗竞聘的办法,先后将128名乡镇初中学校各学科教师竞聘到城区一中、二中空岗中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促进了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竞争机制。二是实行了城乡教师轮岗支教、城乡教师对口支教制度。2007年2月,2008年8月,先后将城区学校的64名年轻骨干教师抽调到乡镇薄弱学校进行支教。使城乡教育得到了均衡发展。三是积极推行校长公开竞聘和空岗竟聘制度。2007年8月,通过实行校长竞聘上岗,聘请了红寺堡中学校长;在红寺堡竞聘了6名直属学校及中心学校校长。四是实施红寺堡教师定编定员,均衡师资水平。

教研工作凸显异彩。红寺堡在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和“学科教研进课堂”活动,坚持走教学研一体化道路,大力提倡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新课改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4月,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中考研讨讲习会和“同课异构”教学观摩会在红寺堡成功举办,受到了兄弟市县区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自治区有关专家和领导也高度赞扬。通过教学研究,先后培养选拔了113名县级骨干教师,19名市级骨干教师,9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有37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宁夏教育学会会员,有10名骨干教师成为自治区级各学科学会理事,有40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吴忠市各学科学会理事。先后有4名教师获自治区级优质课二等奖,21名教师获市级优质课一、二等奖,181名教师获红寺堡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

团结协作攻克“两基”。2003年9月,红寺堡工委、管委会审时度势,决定在2005年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为了完成这一宏伟目标,红寺堡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上上下下、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攻坚氛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完成了“两基”档案建设、校舍改扩建、校园“四化”建设、图书仪器配备等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备。短短几年时间,红寺堡教育事业发生质的飞跃,“两基”工作于2005年9月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验收,成为宁南山区第二个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的县(区)。近3年来,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红寺堡继续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按照“软件从严,硬件从实,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两基”工作进程,通过抓普及、抓巩固、抓提高,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职业教育迅速推进。红寺堡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无教育基地,无师资力量,无实习场地等困难。2008年以来,红寺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四不限”、“两自愿”的原则,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先后派部分学校校长到山东考察学习,积极探索宁鲁联合办学模式。目前,红寺堡中学、红寺堡二中、大河中心学校、太阳山中心学校已与山东6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机制。共有307名初高中学生报名签订培训就业协议,经过筛选,秋季开学共向山东青岛、烟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宁夏育才学校输送了149名初高中毕业学生,为红寺堡职业教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红寺堡教育事业一定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情切关怀和悉心指点下,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实现教育新跨越,迎来红寺堡的新崛起和大繁荣!

(红寺堡开发区教育体育局供稿;撰稿人:徐应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