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摇滚撼动世界

摇滚撼动世界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摇滚撼动世界1955年,电影《黑板丛林》中,白人歌手比尔·哈利演唱的摇滚乐曲《昼夜摇滚》,引起极大轰动。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得以流行。1958年,“猫王”去服兵役,又为摇滚音乐走向世界点了一把火。也因为他的魅力,摇滚乐成为美国的全民运动。鲍勃·迪伦曾获得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美国第九十二届普利策奖特别提名奖,这代表摇滚乐史无前例地被普利策奖认可。
摇滚撼动世界_文化漫谈

摇滚撼动世界

1955年,电影《黑板丛林》中,白人歌手比尔·哈利演唱的摇滚乐曲《昼夜摇滚》,引起极大轰动。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涌进电影院,去感受摇滚乐的魅力。从此,摇滚乐横空出世。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战争、暗杀(肯尼迪兄弟、马丁·路德·金)、社会冲突……不断地交叉上演;黑人民权运动、反战、校园言论自由运动、性解放,一场又一场社会革命,不断地冲击历史航道;更遑论在美国以外,同时间还有巴黎的“五月风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日本的“安保运动”以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摇滚乐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蓬勃发展。没有60年代的青年亚文化,摇滚乐和民歌运动不可能焕发如此丰富的生命力;没有摇滚乐的介入,60年代的青年运动更不可能如此风起云涌。

摇滚乐发展到今天一共包括8大系,约150多种音乐风格。摇滚乐的歌词使人振奋,反映着青少年的个性、野心与叛逆。

“猫王”普莱斯利

img32

“猫王”

埃尔维斯·普莱斯利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得以流行。“猫王”于1935年1月8日出生在美国一个贫穷的农场工人家庭里。他从小就沉迷于福音音乐。夜晚,他听当地广播电台放的音乐节目,黑奴后裔们唱的福音赞美诗使他身心愉悦。同时,贫民窟里流行的节奏强烈的黑人音乐,以及蓝调、民谣亦深深打动了年幼的“猫王”。教堂的唱诗班演唱给予了“猫王”音乐启蒙,教堂里教徒们充满激情的歌舞对“猫王”影响至深。

后来,他得到一把吉他,就自己弹弄。有时候,他也去城里比勒街上去溜达,那条街上有很多家下等民歌厅。他也曾克服腼腆心理,斗胆上去唱一唱,唱完还是去当每周挣几十美元的卡车司机。有一次,在乐曲休止间,为了使乐队开心,他晃荡左腿,摇摆胯骨,随后,他的嗓音也同身体动作相配合,把黑人的心灵和热情融入已被唱滥了的牛仔歌曲,结果竟唱出了奇迹。1955年,他的一曲《伤心旅馆》不仅倾倒黑人,而且也受到白人的喜爱。1958年,“猫王”去服兵役,又为摇滚音乐走向世界点了一把火。

关于“猫王”之名的来源,有媒体评价说他在舞台上演唱时,常伴随着臀部的剧烈扭动,看起来像只公猫。作为第一代摇滚英雄,“猫王”那花哨的装扮、煽情的台风和他的音乐一起被人们永远地记住了。到现在欧美还有模仿“猫王”形象的比赛,一水儿的背头大鬓角,再戴一大墨镜,挂满闪闪亮片的白色立领紧身衣,衬衫最好是鹅黄、湖蓝、粉红色……

他以白人身份把带有种族色彩的黑人节奏布鲁斯音乐介绍给了白人。普莱斯利的音乐道出了青少年的心声,成人与青年两个世界之间的隔膜、偏见、冲突以及代沟,造就了摇滚在市场上的空前需求,这使他成为真正敲开摇滚乐大门的第一人。他唤醒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压抑的个性。他烙下20世纪流行文化的图腾。他不仅拥有漂亮的容貌、标志性的扭胯动作和出色的舞台表演,更成为这个时代、这一代人的鲜明的标志。蕴含了巨大潜力的整个年轻一代在他身上找到了反抗精神的共同性。自“猫王”以后,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的摇滚乐迅速流传。也因为他的魅力,摇滚乐成为美国的全民运动。

“猫王”的歌曲越来越火爆,猫王也成为美国青少年,特别是少女们崇拜的偶像。每次他在台上一开始动作,台下青少年的坐椅就跟通了电一样,也如醉如痴地跟着摇滚起来。

他在全美国东奔西跑地演出,行程几万公里。由于缺少睡眠,他的神经受到了损害,记忆力下降。他也是孤独、酒精和毒品的受害者。1977年8月16日,他去世了,当时他才42岁。他一生中共录制了各种歌曲720首,开了1 600多场演唱会,平均每两天半就有一场。他太疲倦了。

1977年8月16日,普莱斯利的未婚妻在浴室的地板上发现了他。医生在其体内发现了14种成分不同的毒品,认为他是吸食毒品过量致死。两天后,人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规模空前:一口白色的棺材,17辆白色的高级轿车以及5万名前来悼念的歌迷。

42岁的美国摇滚乐坛偶像“猫王”离去了,但死后的他似乎比生前更加声名显赫,无人能敌。每年8月,成千上万的歌迷来到他的家乡,点燃蜡烛,用他们的方式纪念这位“摇滚之王”。

“猫王”离去了,但他把摇滚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战后美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痴迷于他。猫王的演唱确立了摇滚乐的楷模,后来所有摇滚歌手都步其后尘。他的唱片共卖出3亿张。他死后,人们对他就像对待一种宗教一样。今天,在美国可能有不知道总统姓甚名谁的人,但却找不到不知“猫王”的人。

鲍勃·迪伦

img33

鲍勃·迪伦是美国著名民谣歌手,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代表人物,并被视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言人。如果没有迪伦,无疑摇滚乐将走一段弯路,将不会有披头士的《佩珀军士》,不会有滚石的《乞丐的宴会》,也不会有“乐队”的《来自大平克的音乐》,这就是他的影响程度。他对音乐的最主要的贡献——这点也影响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之后的很多歌手——那就是歌词的深刻寓意与音乐成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他一开始的抗议歌曲,就展示了他的歌词比他的音乐更浪漫、更激动人心。他对工业国家整个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乐对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

70年代鲍勃·迪伦的作品吸收了爵士和布鲁士的元素,歌词充满了哲理性,带动了70年代的美国青年,他不再是反抗的狂热者,而是逐渐安定冷静下来。他的歌曲成为参加民权和反越战运动的白人学生的圣歌。纵观其音乐生涯,鲍勃·迪伦真正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

环视我们周围的世界,无论是电影、广播,还是电脑网络,无论是畅销书排名榜,还是音乐单曲排行榜,我们会发现有无数人从鲍勃·迪伦的音乐和神话中获得灵感。他也以自己风格独具的穿戴色调和感伤的穿着品味征服了几代人,奠定了时尚的本质含义:没有灵感就没有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活力。

鲍勃·迪伦曾获得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美国第九十二届普利策奖特别提名奖,这代表摇滚乐史无前例地被普利策奖认可。

披头士

img34

披头士乐队

披头士乐队,又叫甲壳虫乐队。毫无疑问披头士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影响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在英国,披头士乐队更是影响了60年代至今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形成和发展。而乐队中四名卓越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披头士乐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引领了轰轰烈烈的,被美国称为“英国入侵”的音乐文化入侵浪潮,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的基础,彻底埋葬了“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王朝,统治了美国唱片市场,并影响了此后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

虽然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他们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

披头士乐队引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都成为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以惊人的天价被拍卖。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地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电影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披头士乐队拥有4亿张的唱片总销量,排名第二,仅次于迈克尔·杰克逊。作为乐队整体,披头士乐队还曾经获得过八次格莱美奖。1965年6月,披头士获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保罗·麦卡特尼个人在乐坛上的卓越贡献让他在1990年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当列侬被刺杀离开人世的时候,为其举行追悼纪念活动以及参加守夜的世界歌迷多达数百万人,当2001年杰出的吉他手乔治·哈里森因病辞世的时候这种场面又再次重现。至今仍有一代又一代的新歌迷被披头士的魔力所吸引,为他们的音乐所痴迷,披头士的音乐成为人类的永恒。

披头士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一个乐队赢得过如此热烈持久来自世界各地的拥戴,从来没有一个乐队在摇滚乐乃至西方社会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以至创造了一个时代。

img35

列侬

披头士的歌曲题材广泛,从爱情到反战、从社会生活到政治斗争,这些都扩展了摇滚乐的表现力,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青年的心声。

他们主导了20世纪的流行文化,把音乐的潜力第一次从意识中挖掘出来,使音乐在当时成为文化、社会、政治和革命力量的载体;他们用音乐领导了一个时代,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他们用音乐改变了一代代人的大脑,抚平了战争留给人们的心里创伤。他们不是音乐的起点,也不是音乐的终点,而是漫长音乐之旅上燃烧着的蜡烛,照亮了整个音乐的旅程。没有了他们,人类的音乐之旅将不再完整。

披头士从成立到解散共创作歌曲约200首,其中有强劲的主流摇滚、先锋派摇滚、迷幻摇滚、交响摇滚以及轻松愉快的摇滚小曲等各种风格。主要题材是爱情,也有些歌词涉及社会事件、人际交往、怀念家乡、和平友爱、药物体验以及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或无意义的意识流歌词等。他们继承了摇滚乐头十年的成果,以自己的创造和革新,丰富和发展了摇滚乐。从此,摇滚乐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娱乐音乐,它有了更多的让人思考的东西,更多的隐藏在音乐背后的东西。60年代成长起来的英美两国的年轻人,很少不与他们的歌声发生联系。可以说他们的歌声影响了一代人的艺术趣味、服装发式、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披头士”的出现使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摇滚乐现象,以及摇滚乐的音乐和歌词,以致后来大学里也开设了摇滚乐课程。这在当时还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纪念约翰·列侬,英国利物浦机场改名为利物浦约翰·列侬机场,在机场的西北部还建了一座约翰·列侬的雕像。这是英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机场。

滚石乐队

滚石乐队是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成名的英国摇滚乐乐队。他们是流行乐史上最重要的乐队之一,摇滚史上最有影响的乐队之一,现场演出表现最棒的乐队之一。与披头士相比,滚石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叛逆色彩,他们是天生的坏小子,狂放不羁,处处透着锐利狡黠的气息。可以说,他们是后期嬉皮运动中自我中心主义的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讲,滚石的确具有魔鬼的一面,否则他们制作的经典作品《魔鬼陛下们的要求》也不会显得如此名副其实。

滚石乐队以不拘小节、举止粗鲁而名噪一时,他们在不断获得金唱片奖的同时又不断地爆出新闻。人们无可奈何地称他们为集美丑于一身的折中大师。当然,这种形象也有出于市场争夺的需要。在当时,在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盛行的时候,能有一个如此年轻气盛、狂野不羁的乐队出现在歌迷的面前,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滚石乐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只是一种音乐,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他们的思想较少理想主义,主张简单而直接,他们的音乐更多的是体现当时青年的现实问题,爱情和生活烦恼是音乐的主题。

U2乐队

毫无疑问,U2是上世纪80年代英国和爱尔兰最伟大的摇滚乐团,整个80年代都被《滚石》杂志称为U2的十年。U2乐队致力于慈善事业,他们参加了爱尔兰自救运动举行的各种公益活动,并参与了Little Steven反种族隔离歌曲Sun City的演唱。U2乐队一直致力于反战和自由等事业。由于他们的音乐倡导世界和平,主张解救贫困,为表彰他们所做出的努力与成绩,2003年,主唱波诺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皇后乐队

很少有乐队能像“皇后”那样彻底地体现20世纪70年代世界摇滚舞台的丰富多彩。“皇后”就像一个综艺大厅一样,完美将华丽摇滚、前卫摇滚、古典音乐及重金属熔为一炉。这个来自英国的四人乐队致力于发掘华丽和夸张(并带有同性恋倾向)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种带有浓厚歌剧色彩的摇滚乐形式,主唱性感而如同唱诗班的嗓音,层层铺垫的键盘和绚烂花哨的吉他独奏是他们的标志。“皇后”的音乐具有非凡的想象力,雄壮而带有一丝诡异,而且风格变化多端,你可以从他们的音乐中听到几乎所有欧洲传统和现代音乐形式的影子。多年来,他们的专辑一直宣称“从未使用过合成器”,因为电子乐正是那些“真正的摇滚乐队”所不屑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主唱摩克瑞是一个彻底的同性恋者,致使乐队的整体风格偏于奢华,编曲经常仿造古典音乐的那种华丽氛围,这集中体现于他们的名曲Bohemian Rhapsody中。摩克瑞1992年因艾滋病去世。他的性态度充分体现在“皇后”的音乐中,这点可以从他们那朦胧的歌词中看出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皇后”那首关于同性恋的赞歌We Are The Champions却成了弘扬体育精神和奥运冠军的经典庆贺曲目,直到现在在各种体育盛会上我们还能时常听到这首歌——不过这也得归功于摩克瑞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平和歌剧色彩浓厚的舞台表演方式,他使得“皇后”在70年代中期成为最广为人知的乐队之一。在英国,直到90年代中期,“皇后”仍是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披头士的摇滚乐队。

“皇后”似乎很少得到乐评和媒体的好评,但不断的批评并没有削减“皇后”的知名度,甚至一直到80年代末,“皇后”仍然拥有除了美国之外的大量歌迷。在美国,乐队的巅峰时期是在80年代初期,虽然他们的唱片在当时无一受到好评,但它们的销量却大得惊人。“皇后”的音乐影响深远,在20年来的几代硬摇滚/重金属乐队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快转眼球乐队

R.E.M.(“快转眼球”)代表着地下音乐的最高水平,听似舒缓的旋律表现着深沉的摇滚内涵,噪重的吉他却变得慵懒起来,暴躁的鼓鸣也优雅了许多,本应嘶吼的嗓音却也如细腻的丝绸一般哀婉深沉。他们的音乐态度一直是阴暗低调的,总是从非常人性的角度来解释一些深刻的人生哲学,而不似流行音乐简单的享乐主义。

他们的音乐拥有着梦一般的气质:飘逸、放浪又隐含着些许甜蜜的忧伤。形式上的大胆突破,跳动的吉他弹奏、坚实的贝司线条,以及主唱魅力四射的吟唱,交织出一首首似梦似真又直击心灵的旋律。这种特立独行的气质使R.E.M.在上世纪80年代吹响了非主流音乐的号角,也深深地影响了后辈,几乎每个另类摇滚乐队身上都有他们的影子。

他们那种印象派歌词、极富动感的表演和不绝于耳的旋律,以及他们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强烈的音乐意识,加上他们长期的真诚合作、勤奋努力,使得他们总是被看成叛逆者,而又总被视为是不无益处的。他们经常向那些陈腐的东西发起冲击,因此,他们每一步的成功都给青年人带来新的活力。他们又是众多大学生中的一员,朴实无华,只要你听过他们的歌,便会不知不觉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因为他们本身就来自基层,代表了普通人中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他们的魅力所在,就是他们保持久盛不衰的成功秘诀。

R.E.M.乐队在组团初期就开着大篷车穿梭美国,将音乐理想和精神传播于乡镇、学校和酒馆。许多热血青年受了感染,疯狂爱上了摇滚乐,其中更有佼佼者成为随后的巨星。当今许多炙手可热的乐队如“电台司令”及“特拉维斯”等都不讳言受了他们的深远影响,涅槃乐队主唱柯特·科本说,他的音乐启蒙于R.E.M.。2007年,R.E.M.乐队入选美国摇滚音乐名人堂。

涅槃乐队

世界上没有几个歌者能像柯特·科本那样在死后得到众多乐迷如“摇滚之神”般的供奉。上世纪90年代,美国失业危机重新抬头,朋克乐在音乐界再度爆炸,西雅图的“邋遢”音乐风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轰动。“邋遢”是对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西雅图的地下摇滚音乐风格的定义。这些乐队在舞台上用邋遢的衣服、凌乱的长发示人,音乐中融入金属音乐的力量和结构,又有朋克音乐的简单和直接。“涅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1994年4月5日,柯特·科本在自己的住所用猎枪结束了生命。在“涅槃”的作品中,扭曲的吉他、沙哑的歌喉,猛然间爆发出柯特·科本内心的狂躁、愤怒、压抑、扭曲的矛盾冲突,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温柔、感性、脆弱和恐惧,与外部世界的格格不入,这一切都为他生命的悲剧奠定了伏笔。柯特·科本用行动实践了他的音乐理想,如同凤凰一样涅槃,留给亿万乐迷无尽的怀念和心痛。

枪炮与玫瑰乐队

枪炮与玫瑰乐队诞生于1985年的好莱坞,他们的快歌令人热血沸腾,他们的柔情也照样感动万千。但是音乐上的巨大成就却无法掩盖他们生活中的种种劣行,吸毒、酗酒、粗口和暴力伤害,不但使自己麻烦不断,也令众多乐迷无法理解,同时对于摇滚的面貌也给予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所有关于摇滚乐的爆炸力、原创性、致命性、边缘性和争议性样样具备,使他们成为美国摇滚乐史上最受争议的乐队之一。

枪炮与玫瑰乐队也可以被认为是美国一段时期的写照,反恐、战争和霸权的政治主题使反抗、愤怒和理智成为社会主题,枪炮代表了政治霸权,玫瑰则寄托了文化冲击。浓厚朋克色彩的金属乐风夹杂着暴力与性感的迷幻及自我陶醉的奢侈,让无数人为之疯狂,但放荡不羁的叛逆对于传统道德底线的冲击却也近乎残酷。

此外,有广泛影响的还有金属乐队、邦·乔维乐队和山羊皮乐队等。

迈克尔·杰克逊

img36

迈克尔·杰克逊

迈克尔·杰克逊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是继“猫王”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其成就超越猫王。他是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融合了黑人节奏蓝调与白人摇滚的独特的MJ乐风,时而高亢愤疾、时而柔美灵动的嗓音,空前绝后的高水准音乐录影,规模宏大的演唱会无不在世界各地引起极大轰动,他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亿万歌迷,他拥有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颤栗》(Thriller),其唱片总销量数以亿计(2006年底统计,其正版专辑销量已超过7.5亿),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让无数的明星效仿。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了一个最新认证: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他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保持着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被称为“慈善之王”。直至2006年,他捐款达三亿美元,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他患有白癜风皮肤病,皮肤呈白色。

有人说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神奇的怪物,浑身上下充满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音乐响起时他的节奏能带动全世界的脉搏。

他曾获得许多音乐奖项,包括18届格莱美奖。他在美国共创造了13首冠军单曲。

1992年,他成立了拯救世界基金,在此基础上,2000年他又建立了拯救儿童基金会。

1989年,老布什给他颁发了十年白宫特别艺术家奖。在1984年,里根总统给他颁发了慈善贡献奖。

他是全球所有艺人中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一位,多次得到人道主义大奖,并两次得到诺贝尔和平奖提名,除向全世界近四十个慈善机构作出捐赠外,还拥有他自己的“迈克尔·杰克逊烧伤中心”等特别设立的慈善组织。

迈克尔·杰克逊已于美国当地时间2009年6月25日下午因心脏病发在医院去世,享年50岁。

摇滚撼动世界

如果仔细倾听近代摇滚乐的话,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摇滚歌曲都在嘲笑和怒骂着什么。这里几乎没有和平与爱,摇滚乐手们会用最恶心的装饰来恐吓和刺激你,但这却无疑是真诚的:真诚地指出你正在烂掉,真诚地告诉你政府是多么荒谬可笑,真诚地告诉你快乐不过是轻微一点的痛苦,真诚地告诉你就算再丰富多彩世界也是大便池里泛起的反射着阳光的泡沫,真诚地对着你说:“来吧把这个刻板的世界埋掉!”即使最残忍的死亡金属亦是如此。

换一种说法就是“我永远会站在和你对立的立场上”。摇滚永远都在向现有体制宣战,生活上的,政治上的,艺术上的……每个方面都是如此。没有任何东西能填满摇滚精神的深渊,只要矛盾存在一天,摇滚就会作为主流的对立面而同时存在。人类即矛盾,矛盾即对立,而摇滚即对立本身,永远的对立。

摇滚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叛逆的胎记,来挑动年轻人的欲望,对保守的社会体制提出尖锐质问。而当摇滚乐刚进入成熟期,就遭逢理想与激情交织的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体内遂被植入不断蠢动的反叛因子。每一个时代的伟大创作者,从鲍勃·迪伦、约翰·列侬、大卫·鲍伊、冲撞乐团到布鲁斯·斯普林斯廷、R.E.M.、U2与“电台司令”,都是既能享有高度商业成功,又最能对时代进行严肃反思的艺人,这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摇滚乐的力量应该不仅是外在的喧嚣与华丽,反抗与颠覆,不是那些吸引眼球的出位与噱头。它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与关注,那就是深刻的理想主义传统与现实批判性。

上世纪90年代至今,面对全球化环境污染、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等复杂的议题,摇滚乐无一不与,丰富自身的同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反抗姿态。

列侬,这个摇滚世界里永不熄灭的理想主义灯塔,他一生以激进的政治姿态,既拒绝宗教救赎又拒绝暴力革命,一直恪守着上世纪60年代传统那个纯真的部分:爱与和平,至死不休。他的Give Peace a Chance,从上世纪70年代唱到2003年,是所有反战运动的主题曲。U2在90年代完成的One,可以从波黑唱到北爱尔兰,成为真正的和平之歌。永远的反抗者琼·贝兹,以温暖美丽的声音感动了无数的年轻人,并以半个世纪的坚持亲身实践着对社会正义、人权以及和平的坚定信仰。

还有伍德斯托克小镇上那永远的三天,四十余万美国青年在大暴雨的泥地里变得疯狂。在“爱与和平”的号召下,“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反战口号响彻整个会场。这场精神狂欢的盛宴,尽管弥漫着上世纪60年代的纵欲及享乐主义的气氛,但是乌托邦的理想,爱与和平的主题,证明这是一场反战的政治大聚会,民权运动的色彩依然浓烈。

1977年,英国的“摇滚对抗种族主义”(RAR)成立,强烈的反种族立场,多元的流行元素,开大型演唱会表达理念的先河。

20世纪80年代的“四海一家”更为超越。这场旨在为埃塞俄比亚募款的大型演唱会有着马勒千人交响乐的气魄,乐手云集,参与者众,开启了摇滚史庞大聚会的先河。由此,一系列“慈善摇滚”“良心摇滚”闪亮登场,自此以后,摇滚与政治的互动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20世纪90年代美国音乐人自创“Rock the Vote”组织,结合音乐人的名气与草根的组织运作,呼吁青年参与投票,推动多元社会议题,不论是2000年“大赦联盟”推动的免除穷国外债运动,或者新世纪的反战运动,以及这两年关心贫穷的“Live 8”与关心环保的“Live Earth”大型演唱会,皆堪称音乐与政治结合和音乐倾情社会的典范。另一方面,U2的主唱波诺对免除第三世界国家外债的积极参与,不但真正影响了这个全球化的议程,也改变了一般人认为音乐人只会肤浅参与社会议题的印象。

摇滚也关注法律与正义,为蒙冤者鸣冤叫屈,摇旗呐喊。1976年,黑人拳王Rubin Carter因肤色蒙受杀人犯的不白之冤,遭遇不公正审判,枉坐牢狱数十年。鲍勃·迪伦写下数千字的歌词为他作传,歌中唱到:“我不由得以自己生存的土地为耻,在这里,司法正义只是游戏。”句句充满了激愤的呐喊。

而摇滚乐人救助Mumia Abu-Jamal的行动可以说是摇滚史最伟大的动人篇章之一。Mumia Abu-Jamal是一个命在旦夕的黑人,1982年被判处死刑,有证据显示关于他的审判证据不足,模糊而勉强。摇滚乐手们于1998年在伦敦举办一个盛大的演唱会,大腕云集、群星闪烁,这不是什么商业演出,而是为一个无辜生命的人道呐喊。

Mumia Abu-Jamal的命运引起了美国知识界、文化界,甚至娱乐界的广泛关注,他自己也是自强不息,著书三册,洗刷冤情。精英与冤魂的互动使得Mumia Abu-Jamal成为美国反抗运动的精神象征。

同样,1999年3月,在英国利物浦,以ADF为主的摇滚乐队联合其他乐手为另一个死刑犯举行了慈善义演。事实表明,这又是一起因种族歧视而引发的不公正审判。

1999年6月,美国摇滚巨星斯普林斯廷在一场演唱会上突然唱起了一首新歌:American Skin(41 shots)。台下听众在短暂的惊愕之后逐渐明白,他是为不久前发生的那个美国悲剧而控诉:1999年2月,一个非洲的非法移民小贩被警察误认为掏枪而被击毙,警察开了整整41枪,结果却被判无罪。老牌歌手在此不仅哀悼了死者,也深刻揭露了移民在美国受到歧视。

英国政治哲学家、思想家哈耶克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驯化身体和欲望的历史,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之一,就是身体欲望被压制的越来越多的历史。而人类的驯化自野蛮过后,则是通过社会政治和制度来保证实现的。

摇滚就是这种反压制、反驯化的精神突围,是以身体对抗道德的政治途径。法律作为政治大军的急先锋与摇滚的反驯化之战遍地狼烟、遮天蔽日。摇滚也不是街头的混混,之于真正的理性精神,摇滚更像另一种急于改造社会的“装疯卖傻”,它与法律的斗争有如两大武林高手的对决,互相牵制,互相吸收,在一系列南征北战的对决中互相壮大。何况,摇滚常常跳出圈外,提醒着法律应有的走向与水准。

美国当代重量级作家唐·德利诺(Don Delilo)说:“摇滚的精髓在于能掌握时代性的文化歇斯底里。因为没有其他任何一种音乐乃至艺术形式,可以如此立即地响应、捕捉和诠释一个突发的历史时刻,或一整个时代的广大氛围,并且改变历史。”

无论俗世的出位,还是时政上强烈的干预,摇滚乐都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它也是判断、测试时代和人心的最佳手段之一,甚至是有理想的人能够对这个世界施加一点自己积极影响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