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兴洪桥龙舟的由来

长兴洪桥龙舟的由来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洪桥龙舟的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构成。如此漫长的工期,足见洪桥龙舟制作之精细,工艺之精良。长兴洪桥龙舟的特色之二,是下水后必在船舱内放上大石头一块,其重量以使水低于船沿为度。长兴洪桥龙舟的特色之三,是它既为纪念屈原,又是祭祀蚕神。长兴洪桥龙舟一般每条上坐12人,个个深谙水性。从此,打破了划龙舟由男人一统天下的传统格局,成为洪桥龙舟的又一大特色。
洪桥龙舟_长兴人物风俗

四、洪桥龙舟

龙舟也叫水龙船。早在原始社会,长兴便属吴越氏部落,先民们以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凡小孩出生,必绣龙文身。因是水乡,家家枕河,户户临水,河多路少,船就成了必需的交通工具。先民们出于对龙的崇拜,将其形象绘于船身,于是就出现了龙船的雏形。到战国末期,吴国日趋强盛,疆域不断扩大,终跟楚国接壤,吴楚文化开始碰撞交融,楚地为凭吊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的迎龙船活动就顺理成章地传入长兴洪桥等地。

img29

划龙舟是一种民间的习俗活动。相传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纪念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人们在汨罗江上划船向水中抛粽子,之后经过流传演变,形成了划龙舟的习俗,并在许多地区流传开来。当地龙舟在新中国成立前活动已较活跃,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展,每年都有划龙舟活动。龙舟经过的村镇里家家户户都积极响应,纷纷捐献财物以表支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龙舟被称作“四旧”而被禁止活动,到80年代初又开始恢复,流传至今。

扎龙舟前,人们选定地点后,鸣放礼炮,敲锣打鼓。龙舟扎制成功后,于农历五月初三、初四下水,初五到初七,龙舟在各村河道内行驶,收取村民资助的财物,龙舟行驶有一定线路(本地龙舟有一个约定:不得划过东面小梅山图影桥),不能遗漏一个停靠点,如果本龙舟船员在某村有亲戚,则龙舟会在此地多绕一圈,称作“打圆形桩”,此时会有较大额的财物收取。龙舟两边各有两只船,称“把滩船”,专门负责收取和存放村民资助的钱物。一个班子的人员均为男性,大型队伍8人,小型队伍6人。伴奏乐器分配情况:锣鼓2人、撑刀(掌舵)1人、坐艄1人(需本村有名望者)。农历五月初八,村民进行“谢龙王”活动,地点为扎龙舟的地方。其步骤是:先在龙舟下水处将船沉没,再打捞上岸,搬至“谢龙王”处,在场地上放桌子两张,将龙头朝南放置(用凳子架高),两边各放两把桨,“艄旗”放在后面。桌上放置猪头、鸡、活鲤鱼(用完放生),供村民朝拜。传说,新婚夫妇若在朝拜后用红布裹好龙王太子(人工制作小孩模样,划龙舟时放于船内)并接走,来年可降生男孩。最后,人们当场将龙舟烧毁,整个过程称“谢龙王”。

洪桥龙舟的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构成。其主要制作材料有木材、竹子、彩布及有关配件和其他装饰品,经人工构思加工制作后,如龙显现,形象逼真。民间划龙舟时间以端午为主,即农历五月初五前后总共七天时间。

img30

长兴洪桥龙舟的特色之一,是在制作时先选定小巧灵活的龙船,在船头用竹篾扎上个偌大的龙头,上装龙眼、龙舌、龙珠,惟妙惟肖。龙头前筑有水晶宫,内置龙太子或观音。船舱上搭平顶棚,配以花朵彩旗。船沿四周,用彩色的布匹绸缎严严实实加以遮掩。后梢高竖杏黄旗一面,上面大书“楚国遗风”及所划龙船的村名或人名。从开扎到结束,一般历时数月。如此漫长的工期,足见洪桥龙舟制作之精细,工艺之精良。制成后的龙舟,昂首翘尾,花团锦簇,栩栩如生。

长兴洪桥龙舟的特色之二,是下水后必在船舱内放上大石头一块,其重量以使水低于船沿为度。此举,一可保持龙舟重心,免于倾覆;二能使龙舟不致轻漂,便于提速。

长兴洪桥龙舟的特色之三,是它既为纪念屈原,又是祭祀蚕神。其中的原因,盖在长兴乃系我国有名的蚕桑产地,种桑养蚕是当地百姓的一项主要生产内容。

长兴洪桥龙舟一般每条上坐12人,个个深谙水性。其中,8人手持划桨,分坐两旁;中间一人打鼓,一人敲锣;船尾两人,一人提橹撑舵,一人坐梢。因橹形状像大刀,当地人便将其形象地称之为扳刀。由于坐梢者相当于列车中压阵的车长,所以必须由村子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担当。旧时划龙舟必为清一色的男子。1982年端午闹龙船,当龙舟划入无胥港时,有十余名在岸上观看的女子,摩拳擦掌,忽地提出要求划船。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早已翻身做了主人的长兴妇女,一身短装,毅然踏上龙舟,荡起船桨,这一划便是长长的2华里。从此,打破了划龙舟由男人一统天下的传统格局,成为洪桥龙舟的又一大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