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抓周:天上一轮才捧出_曹雪芹传

抓周:天上一轮才捧出_曹雪芹传

时间:2022-05-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等到婴儿一百天时,家族又会为此举行盛大的筵席。这是宝玉的悲伤,亦是曹雪芹心底的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宝玉,便是曹雪芹对整个家族,骄傲而诚恳的回应。而在曹雪芹幼时,时常佩戴一块家中长辈赠与的宝玉。曹雪芹的这块玉,当然一定是一块非常好的玉。

抓周:天上一轮才捧出_曹雪芹传

一直以为,生命的开始,是在呱呱落地,睁开双眼看到这个黑白世界的瞬间。却不曾细想,其实在古时,象征着生命的开始的时刻,是抓周。

抓周,这个词,带着浓厚的中国气息,宛如颜色厚重的釉彩,黏糊糊地化在千百年的传承里。在广袖长衫的年代,那正式象征着一个生命的完整开始。最初,那只是亲友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包含着长辈们对晚辈最真诚的希冀,后来,经过漫长时光的演习,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俗,被一代代的人们传承下来。

一个新生命,刚刚降临到世上三天,全家甚至是整个家族,就会举行隆重的“汤饼会”,因为甫时婴儿刚刚出世三日,于是也叫“洗三”,在洗三的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妇女为婴儿唱起祝歌,大家围聚在一起,一同庆祝新生命的来临。等到婴儿一百天时,家族又会为此举行盛大的筵席。

而当婴儿满周岁时,便要举行隆重的“抓周”仪式了,古时的抓周并不像现在的抓周,几乎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抓个高兴的而已。那时的抓周,整个家族都是极为重视的,尤其是男孩,若是孩子抓的东西不合理想,家族上下,都会觉得十分扫兴。(www.guayunfan.com)其实说起来也觉得可笑,一个无意中的“抓”,就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么?不见得抓了算盘的孩子,日后一定会去算账,也不见得抓了朱笔的孩子,日后就定能够蟾宫折桂名列榜首。可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因为孩子抓周抓到的东西,长辈觉得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从此便对这个孩子生了憎恶,分明是骨肉血亲,却因为这样的事情,疏离或冷漠。而抓周,这原本是怀着美好祝愿的仪式,最终发展成心思各异的计量,这是何其可悲!

关于抓周,曹家始终流传着一段佳话,曹家的宋代祖宗,开国元勋武惠王曹彬小时,举行隆重的抓周礼,时抓起一支长柄的兵器,跟着另一手便抓起一个金印!家人们兴奋地高呼,这孩子以后会武功超群,官居极品。而命运的巧合造就了极具戏剧性的传奇故事。那曹彬后来真的成为宋朝第一位大将军,官至枢密使,的确是最高军政长官了。这段佳话一代代地流传下来,成了曹氏家族一直标榜的骄傲。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雨村之口来吊人胃口地说起宝玉抓周之事:“……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 ‘将来酒色之徒耳’,从此便大不喜悦。”

虽然宝玉抓周的事,当不得真,也有作家为了艺术渲染,为了情节设置,有故弄玄虚的意味,然而,抓周的慎重,确实是十分郑重其事的。一群形形色色的大人,神色肃穆,端端正正目不斜视地盯着只会爬的孩童,抓到了心仪的东西,就无比欢喜;若是不幸抓到了不喜之物,轻则连叹几声,重则如贾政,连带着孩子,也生了厌恶之心。

这是宝玉的悲伤,亦是曹雪芹心底的伤。

有谁不愿意当一个孝子贤孙,浩浩荡荡地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封妻荫子,出门八抬大轿,风光无限,白发苍苍的老族人提起来,都可以赞一句生子当如是!又有谁生来就愿意一身反骨,傲然破门而去,颜面无存地当家族的弃子,从此天地之大,如无根野草,随风飘去,随雨打散,做一个连父母都不愿说起的耻辱的存在。

可漫漫尘世里,并不是不愿意,就能够安然而退的。

人生,由不得我们肆意选择,也由不得我们惶然退缩,这是一场永无退路的战争,或者一败涂地丢盔弃甲,或者高高在上凯歌飘扬。

曹雪芹也不愿成为家族的不肖子,然而他所看到的,他所经历的,他最真诚的心所告诉他的——他无法忍受社会的黑暗,等级制度下的残酷不公。他的心里在无声高喊:我不愿做家族的叛徒,然而,我没有选择,只能做家族的叛徒。

或者,在当年无数个茫然晦暗的夜里,他迎着无尽的暗色,如此痛苦地呐喊着。他没有做一个卑鄙的逃亡者,他宁愿当一个勇敢的叛徒。

所以他在《红楼梦》中,一开始就这样写宝玉:天下第一无能,古今不肖无双。执笔的是曹雪芹,写的却是宝玉,可实际上,不肖的,亦是他。对于成为家族的不肖子这件事,曹雪芹并不如同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放荡不羁,仿佛浑然不放在心上,若当真毫不在意,就不会用这样的口吻来形容笔下的主人公。他的反叛,是沉思后的平静回答——尽管不肖,可他依旧会这样“不肖”下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宝玉,便是曹雪芹对整个家族,骄傲而诚恳的回应。

能够将宝玉这个人塑造得如此细腻生动,于细节处,曹雪芹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都看得到两人若有似无的重合。

曹家是满族化了的汉人,他们的生活习俗,已经同满人基本上没什么分别。在曹雪芹诞生七日后,他的舅家派人送来了许多东西,这其中有各种小孩子用的东西:车、衣袜……其中竟然还有一双“金银麒麟”。像曹家这样富贵家庭的孩子,从小都是见惯好东西的,他们脖子上戴的,身上穿的,都是普通人家可望而不可得的东西。

因为那时新生儿存活概率普遍很低,当父母的,本着一片爱子之心,常常给孩子戴上项圈,意思就是希望套住孩子,留住他的命。也经常有供奉给寺庙许多香油钱的,让孩子在他们名下当个挂名弟子,以此保佑体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曹雪芹家中,为了让他能够平安长大,亦是如此做的。

而在曹雪芹幼时,时常佩戴一块家中长辈赠与的宝玉。玉在中国,有极其丰富的含义和崇高的地位,若是一个人能够得到“君子如玉”这样的称赞,想必此人定然德才出众。能够当得起如玉美名的人,最起码风度翩翩,温润有礼。在日常生活中,玉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曹雪芹的这块玉,当然一定是一块非常好的玉。他也很喜欢这块洁白剔透的美玉,时常将它含在口中,让那种坚硬又温润的触觉,溢满整个心间。因为他时常这样做,于是便有嬷嬷笑谈,这块玉呢,是跟着你一块儿打娘胎里出来的,你出生的时候,口中就含着它呢!是一个有灵性的物件,与你生命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不能丢失。

这样的话说多了,便在曹雪芹的脑海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心底泛起了丰富的想象。也许,这便是《红楼梦》那美妙的开端。

他懵懵懂懂,却也觉得,这是个多么美丽的故事啊!于是,在曹雪芹幼小的心灵里,便种植下了这个美丽的说法,一如落地生根的草木,最后开出了清丽无双的花朵。

也许,曹雪芹生而背负着著述传奇的使命,从他的生命开始时,红楼梦的故事,也开始细细碎碎地累积起来。积攒在他的心底,等到他将世事看个通透,时机成熟,便会落笔,一气呵成恢宏巨著。

长大之后,他自然明白,那不过是一句玩笑话。可那真的是个美丽得令人心碎的玩笑。世界上,若是真的有衔玉而生的人,那应该是九天上的仙子转世而来吧。出生时就不同凡响,长大后也必然举止非凡。或许是出于一个美好想法,历史上那些举足轻重的人,出生时总会天降异象,或者漫天彩霞格外绚烂;或者母亲梦龙缠身;或者忽然满室生香。衔玉而生,同这些传说都不一样,是如此独特,也是如此神奇。

再后来,他已经明白了这个尘世的艰难,明白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神话般简单纯澈。可他依旧无法放弃这个美丽的故事,他将童年的记忆和多年的风霜结合,结成一个奇幻而忧伤的故事开头——

在遥远的大荒山,谈道论经的一僧一道翩然而来,因顽石的恳请,动了怜悯之心,将它化作一块美玉,投入浩瀚红尘中,历经千情万怨。晶莹剔透的美玉,不过是这块丑陋大石的幻象,而这段淼淼红尘梦,究竟是真是假,是黑是白,我们都不得而知。

这个开头,已经同当年无知孩童听来的话有太多的不同:嬷嬷的话,带着几分笑意,几分祝福;美玉成了顽石,亦不啻是曹雪芹对自己这凄凉人生的不羁嘲笑!

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当年曹雪芹在抓周时究竟抓到了什么,是象征着文采出众的朱笔,抑或是一方精致小巧的墨砚;是意味着此生大富大贵衣食无忧的银票,抑或只是一支随意从窗外折下的桃花;是代表着金戈铁马傲岸沙场的小小红缨枪,抑或当真如《红楼梦》里宝玉抓到的脂粉钗环。

这一切,都不会被记载下来。到底只是一个家族中的琐事,虽然对于这个家族而言,是隆重的大事,然而之于国运,之于皇室,无非是轻如鸿毛之事。纵使是皇子抓周抓到了什么,也不会被人深记,更何况只是一个包衣家中的孩子。这是一个永恒的秘密,或许,我们只能在《红楼梦》中,一探前尘的蛛丝马迹。

时光的河,静静地流淌,曹雪芹在简单的快乐中成长。曹雪芹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故事。

曹雪芹一向自持是家族的不肖子、叛出者,可见,他在这个家族中,或许生活得并不快乐,尽管他是一个那么喜欢读书的孩子,然而读的书并非是所谓的“圣贤书”,而是一些各方面都有所涉猎的“杂书”,亦是不讨人喜欢的,其中有神话、寓言、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文与小说的摘叙……那些奇妙的故事里,他可以插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那是完全不同于眼前的另一个世界。文艺和智慧的种子由它播植。但是,曹雪芹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那就是听西洋人讲外国故事。

当时,南京、苏州、杭州是江南产丝和纺织的三大集中点,其中以南京居首。许多外国丝绸商人来到这里。这其中便有一位名叫菲利浦·温士顿的英国丝绸商人。他来到南京,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当时还在金陵当江宁织造曹頫,二人相交颇为投机。成为了朋友,两人相谈融洽。曹頫请他传授西方的纺织技术,在交往的时候,曹頫即兴赋诗,以抒情怀。曹頫常常邀请菲利浦来家中做客,菲利浦为他讲了一些异国风情和旅途见闻,还有就是《圣经》中的故事,或者莎士比亚剧本的故事。

菲利浦讲的故事,十分精彩,引人入胜,所以,曹府上下都在偷偷地传述着那些神秘而浪漫的西洋故事。在菲利浦来访的日子,小雪芹经常偷偷地走到附近入迷地听着那些动人的情节。

这一切,当然引起了曹雪芹的好奇。这个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老是来我们家,他和父亲在书房每次都能聊那么久,究竟是在说些什么呢?于是,小小的孩子偷偷从逃脱奶娘的视线,溜到了书房偷听大人们的讲话。

而按照当时中国的礼法,妇女与儿童是不允许听外国人讲故事的。

所以,曹雪芹的父亲知道了这事,非常生气。他觉得这是孩子不合规矩的行为,所以,把曹雪芹狠狠地痛打了一番。而曹雪芹心中自当是委屈,但是相比获得了那么多的故事,他还是觉得非常快活的。

不过这只是挨家法事件的其中一件,曹雪芹幼时十分顽皮,惹父亲动怒的事不在少数,也屡屡被动用家法。

这一段童年的经历,当然也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里。后来这件事被曹雪芹写到了《红楼梦》中,因而他在描写贾父痛打宝玉的时候,代入了自己的情境,才能将那景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贾政不由大怒:……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王夫人一进房来,更改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得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太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这一段,素来是《红楼梦》中被津津乐道的一段,描写之精彩,情意之真切动人,纵使放眼整个世界,也不见得能有这样漂亮的章节。

艺术和生活,不过一念之差。所有瑰丽的篇章,都凝结着现实的点点滴滴。宝玉挨打,同曹雪芹幼时的记忆,显然是有所重合的。那宛如是临水而生的花,自有婀娜身姿,映在水中,剪成一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未尝过辛酸,如何铸成绝唱。

只浸在蜜罐里,莫道是能成就千古传奇?

这个家族中的孽徒,他将幼时生活中一分一毫:听过的故事,穿过的衣服,见过的美玉宝石美味珍馐,点滴不漏地深记在心底,深埋,不轻易挖掘,如同酿一坛好酒。随着时间的春去燕归来,这坛酒,积年之后,在时光里安然发酵,成了一醉千年的美酒。

让我们也将所有值得深记的点滴,轻轻地藏在珍贵的心底,温柔地,静默地,如同一部无声的老电影,光影流转,岁月轻柔。也如曹雪芹,酿一坛人生的美酒。就算不能酿出一部《红楼梦》,也要酿出一曲芬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