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调整:徒留名姓载空舟_曹雪芹传

调整:徒留名姓载空舟_曹雪芹传

时间:2022-05-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曹雪芹是爱重这位发妻的。放弃在宗学的职务,意味着曹雪芹从此放弃官途。曹雪芹唯一的正事,便是《红楼梦》。听闻曹雪芹移居香山,他的好友纷纷前来探望。曹雪芹听闻那里有土番居住,甚至前往多次,将这些人的形象也加入到自己的《红楼梦》中。曹雪芹将妻子埋葬在西郊的地藏沟。

调整:徒留名姓载空舟_曹雪芹传

翻阅曹雪芹的人生,心里始终有个淡淡的疑问:曹雪芹的妻子,究竟在他的人生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仿佛那是一个清淡如兰的影子,苍白,却紧紧相随。显然,曹雪芹是爱重这位发妻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他们或许有过一段红袖添香的缱绻时光,温柔静好。

多年后,她因病亡故,余下幼子,留下一室清冷,曹雪芹望着这片惨然,心下或许是一阵无法言说的痛,那是自己的心,生生被割去一半,却眼睁睁地,无能为力。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个看起来多么卑微的愿望,自己却怎样都走不到。她撒手,他还活着,因为孩子还年幼。后来,他续娶,她坟头长了新草,他带着幼子上坟,眸光依旧沉痛,只有他自己知道,不管如何沉舟侧畔千帆过,他心里的某个位置,总是会留给她的。

有人说,曹雪芹的岳父家居于右翼宗学附近,因故曹雪芹时常出没在此地。或许,那个同他缘定三生的姑娘,便是这里的书香门第,清秀、微甜、淡雅,宛如一朵栀子花。他撷花而去,将这朵花栽种在自己于香山的家中,从此只愿携手平生。清乾隆十六年(1751),他离开了宗学,搬到西郊的香山,一心完成《红楼梦》。

在宗学的职务实际上十分清闲,俸禄也不错,然而,这样一份工作曹雪芹说辞便辞,只为了写小说。做妻子的也并无怨言,只是看着丈夫,辞去职务,回到香山。她的心愿或许很简单,有丈夫和孩子在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心愿那样简单,她亦是一如既往,过着平淡清苦的日子,也并不伤怀。(www.guayunfan.com)其实曹雪芹回到香山,不仅仅是因为怀念着香山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人情,妻子的身体,也是令他极其担忧的一个原因。因着多年的操劳,她的身体益发孱弱。放弃在宗学的职务,意味着曹雪芹从此放弃官途。实际上,曹家在京中的旧故还有不少,然而,平郡王已病逝,自从这位表兄故去之后,曹雪芹于官途一事上,未免心灰意冷,一向清高傲岸的他,也未必愿意去低头恳求旁人帮忙。过于清傲的人,诚然不适合为官,曹雪芹亦是如此。

香山脚下,有一方小小的居屋,春来夏深,草木茵茵,清凉的石砖整整齐齐地铺了一地,院落里还有一棵老树,投落一片森森的阴凉。这就是曹雪芹在香山的家,自立门户,一心一意地闭门写起书来。

早在此前,儿子已经出世,这个孩子早慧且可爱,给夫妻二人带来了不少欢乐。闲暇之余,曹雪芹最爱逗逗儿子,或者喝上一点小酒,外出同此间的淳朴百姓们谈谈天。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却也格外逍遥,曹雪芹乐在其中,每一片静静的时光里,都有幸福的味道。

在此处的生活虽然清贫,生活上倒也并无烦忧,作为旗人,曹雪芹每个月可以从内务府中领到足够生活的银钱。因此,于衣食一事上,内务府每月所发放的银两,足够一家三口的小生活。曹雪芹唯一的正事,便是《红楼梦》。此时,《红楼梦》基本上已经定稿,所剩下的,是更为繁琐浩大的修订工作。

听闻曹雪芹移居香山,他的好友纷纷前来探望。这些好友,都是同曹雪芹境遇相似的文人,才高八斗,于官途上却同样并不痛快。他们深知曹雪芹提笔《红楼梦》的立意,也深深被这部奇书所吸引,因此他们来探望曹雪芹时,总要将当时曹雪芹所完成的《红楼梦》旧稿带回家中细细品鉴,等到曹雪芹又完成一稿,再将旧稿带回以换新稿。曹雪芹对朋友们的关心十分感激,然而修订工作却并不轻松简单。《红楼梦》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便是在当时,亦是一部鸿篇巨制。曹雪芹其人,又为人严谨细心,修订起来自然是格外艰难。

《红楼梦》的修改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上,即使是结构和内容,也有不小的改动。譬如,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有这样一段话:宝玉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因又改作“雄奴”。芳官十分称心,又说:“既如此,你出门也带我出去。有人问,只说我和茗烟一样的小厮就是了。”宝玉笑道:“到底人看的出来。”芳官笑道:“我说你是无才的。咱家现有几家土番,你就说我是个小土番儿。况且人人说我打联垂好看,你想这话可妙?”这其中的“土番”二字,也别有由来,是曹雪芹经过好几次实地考察才斟酌用墨的。

土番指的是当时生活在万安山法海寺附近的金川人,实际上,这些人是藏族的一部分分支,因为战乱等原因居住于万安山附近。曹雪芹听闻那里有土番居住,甚至前往多次,将这些人的形象也加入到自己的《红楼梦》中。

法海寺是一座恢宏清幽且香火鼎盛的寺庙,此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行走在这座古刹中,不知道何等惬意逍遥。曹雪芹时常漫步其中,或听一听涛声钟鸣,或是同寺中的高僧讨论佛理,人生的脚步,就这样不慌不忙地过去,而曹雪芹,也从一位不得意的少年,变成了两袖明月的中年男子。

经过多番考察修订,《红楼梦》终于大致成型,在城中的亲朋好友纷至沓来,前来鉴赏这部奇书。这其中,有清代诗人张宜泉、吴玉峰、弘晓等人。吴玉峰看完《红楼梦》之后,将此书定名为《红楼梦》,而另一位文人朋友孔梅溪看完全书后,则将该书取名为《风月宝鉴》,因为他同曹雪芹,以及他早逝的堂弟棠村都是至交好友,早年曹雪芹曾写过一部小书,便叫作《风月宝鉴》,当时为它作序的,正是棠村。孔梅溪将《红楼梦》定名为《风月宝鉴》,也不无追悼怀念棠村之意。

就在无波无澜的时光慢慢走着的时候,曹雪芹却突然遭受到了一个十分重大的打击。清乾隆十八年(1753),那对于曹雪芹来说是他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年。他的妻子,病逝香山,她还不过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就撇下了稚子和深爱的丈夫,香消玉殒。

她十四五岁时,就嫁给了曹雪芹,最美的年华,都给了他。恍然回忆,两人相依为命的时光,也有二十年,二十载的细水流年事。可曹雪芹还是觉得不够,他悲痛地想:他们是结发夫妻,应该白头偕老,携手在苍茫的人海里相依取暖,不能走散,不能分离,不能隔着生死,遥遥相望。分明还有那样长的一生,却已是他们永远都无法抵达的彼端。

依稀的暮光里,他握着她逐渐冰冷的手,她的睫毛上,还残留着泪光。她也不愿意离开她所深爱着的丈夫和孩子,只奈何人世匆匆。曹雪芹将妻子埋葬在西郊的地藏沟。这是一个小山谷,山谷口处有一座地藏王菩萨庙,于是因此得名,这里住着一户替此处寺庙管理香火的刘姓人家,在刘家的后面,有一块土地,是属于正白旗的义地。

而曹雪芹的妻子,便埋葬在这里。

他温柔地拂去墓碑上淡淡的石灰,殷红的几个字,如同锋利的刀,瞬间刺伤了他的双眼。他像是不能控制似地背过身去,捂住了眼睛。他不愿让黄泉下的她看到自己巨大的悲伤,老人说,那样她会走得不安心。所以,这难以承受的痛苦,就让他一个人来承受就好。

然而,一想到自己的身后,再也不会有个人,如同她一样,温柔地目送自己远去的背影,静默,温婉,二十年如一日,曹雪芹再也无法抑制。透明而温热的泪,从深深的指缝里,落入萧瑟的荒草,瞬间滑落不见,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抹去一滴泪的踪迹很容易,可曹雪芹不知道,抹去一场死别的悲伤竟然这样艰难。

他没办法走出来。他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亲人们,独身一人,以禅意寻求解脱。老舍先生曾说过:“父老传言,曹雪芹曾在附近法海寺出家为僧。”这虽然是一种传言,然而无风不起浪,曹雪芹或许真的曾因为无法忘记心中的痛苦,转而以“出世”来忘却心灵的悲伤。

然而,这种忘却,仅仅只是暂时的。现实容不得任何逃避和退缩,他虽然失去了挚爱,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孩子,他必须要承担起当父亲的责任来。那个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他怎么能够忍心,让他再度失去自己的父亲呢?

佛香禅意,虽然能够让他暂时忘记尘世带给他的痛苦,可是曹雪芹亦是深知,他能够躲避一时,却躲不过一生一世。他的心,依旧渴望天空中不羁的飞鸟,依旧畅想那无忧无虑的自由,他的奔放他的爱,都生活在一片自由的天空下——他无法,在静默的斗室中,日复一日地看破红尘。

而更重要的是,他惦记着他此生的瑰宝——《红楼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