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有你在,便心安_陆小曼情传

有你在,便心安_陆小曼情传

时间:2022-05-2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有你在,便心安_陆小曼情传硖石,这个载满了徐志摩童年回忆的地方,青山绿水间错落的村舍、黄熟的稻田铺向天际、山峦小溪围绕着东山、昏黄的午后漫步在其中,终于在这个世界上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这里,而这一次,他挽着他灵魂的伴侣归来,应了儿时的梦。徐申如对儿子离婚再娶不是很满意,但徐志摩愿意回到老家硖石,和两位老人一同居住,还是让他和夫人感到高兴,更何况张幼仪虽然好,但是徐志摩对不起人家,不关陆小曼的事。

有你在,便心安_陆小曼情传

硖石,这个载满了徐志摩童年回忆的地方,青山绿水间错落的村舍、黄熟的稻田铺向天际、山峦小溪围绕着东山、昏黄的午后漫步在其中,终于在这个世界上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这里,而这一次,他挽着他灵魂的伴侣归来,应了儿时的梦。

小曼第一次来到这里,对一切都那么新鲜,乡下人看她也如此新鲜。

她既兴奋又不安,不知道新的生活会是怎样,不知道徐家人会不会喜欢她。但看看身边的徐志摩,她就无比心安。

这里的民间礼仪她一样一样尝试过去,整个小镇欢腾热闹极了,走出六人抬的大红轿,所有人都凑出来围观这大城市来的新娘,一身锦绸绫罗、凤钗花冠、凤舞流苏,小曼既羞涩又兴奋,她拉着徐志摩,拽着徐志摩,生怕一不小心自己便飞了去。(www.guayunfan.com)她就这样风光地嫁入了徐家,来到了硖石。

这样的排场,徐家的长辈是反对的,他们认为二婚没必要这样铺张,应该低调,但小曼不这样想,她要风光而且必须风光,在北京,她也算是名人,徐志摩更是风云人物,他们的婚礼一定要有声有色才能有些面子,原先受的那些诽谤、那些委屈也好让这锣鼓喧天一泻汪洋,让人们看看他们的真情终于花开满天,他们不是逢场作戏,而是真心相待。

徐志摩听她的话,顺她的意,一切风生水起,排场十足。

小曼听着徐志摩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要长隐于此的愿望,眼中流露着期待,只要两人长相厮守,无论是天涯海角都会觉得有依赖。

徐申如对儿子离婚再娶不是很满意,但徐志摩愿意回到老家硖石,和两位老人一同居住,还是让他和夫人感到高兴,更何况张幼仪虽然好,但是徐志摩对不起人家,不关陆小曼的事。

现在既然都已经成亲,徐申如也不计较那么多,他还专门为这对新婚夫妇建造了一栋小楼作为新房,取名为:“清远楼”。

“新屋更须月许方可落成,已决定置冷热水管,楼上下房共二十余间,有浴室二。我等已派定东屋,背连浴室,甚符理想。新屋共安电灯八十六,电科我自去选定,尚不太坏,但系暗线,又已装妥,将来添置不知便否?眉眉爱光,新床左右,尤不可无点缀也……门前五开间,一律作为草地,杂种花木……楼后有屋顶露台,远瞰东西两山,颇亦不恶。不料辗转结果,我父乃为我与眉营此香巢,无此固无以寓此娇燕……”

清远楼如此堂皇,一切浪漫而温馨,徐申如对儿子的一番情意尽在不言中了。

初见儿媳妇的二老其实对陆小曼的印象不错,她落落大方、容貌娟秀、穿着朴素、举止端庄,身上透着一副大家闺秀的优雅气质。

只是,她结过一次婚这件事,始终是二老心中的结。

无论如何,经过重重苦难,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终于可以安静地享受二人世界了。在硖石这个小镇上,不沾染世俗的干扰,不触碰世人的蜚语,宛若天上人间,如此惬意和满足,徐志摩甚至有了归隐的想法。

他是一个诗人,向往爱情和自由,也向往宁静和超然。

如今,和自己心爱的人可以厮守在一起,他只希望上天还可以赐给他一段远离尘嚣的后半生,让他像陶渊明那样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哉生活。

可是,人们总在说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诚然如此,当浪漫的诗画连篇遇上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总是那么不相容了,天山上的雪莲怎么可能在田间盛开呢?

其实,很多人在评说他们二人的时候,都是觉得他们是不合适在一起的,徐志摩作为一代文人墨客,他的妻子应该是张幼仪那样温文尔雅、持家有道的贤内助才能帮助他免除生活琐碎,让他专心创作,或者像凌叔华、韩香梅那样文采飞扬、才华横溢,才能帮助徐志摩促进灵感,共同激励。

但他偏偏爱上了一个淑女名媛,他偏不明白这样的女人只可远观的道理。陆小曼,风华绝代的美俏佳人,他的丈夫应该像王赓那样能给她充裕的生活保障、物质满足,才能维持她在上流社会的摇曳风情。

可是他们相遇了。

他们相恋了。

他们相拥在一起,坠入爱河。

任谁也无法拆散。

缘起缘落,无论什么结果,都要由自己承担。

小曼好似他心中无数次冥想的女神,那样的风情,那样的绰约,那样的迷人,他为她的笑而倾倒,为她的舞姿而魂牵梦绕,如果她能来到他的身边,愿意与他相守相伴,他还能奢求什么呢?让她洗衣做饭么?让她料理家务么?让她为自己也吟一首诗、歌一曲乐么?这些普世的标准瞬间便在她面前如烟丝泯灭了。

徐志摩走过几生,路过几世,终于在那一回眸中断定了她,他为她而停留于此。

爱,便容纳了一切,小曼给他的爱的回应让他迷失了一切,他在自己幸福的漩涡中早就失去了方向,不过他享受于此。

然而那些对爱人的期待,他在心中仍然有一个角落将之埋藏,他心想,人是变化的,只要有爱、有时间,他可以将小曼改变成他期许中的模样,总有一天,她不仅拥有漂亮的容颜,婀娜的风情,还会有更多发展的空间,比如她的小说、剧本、绘画,他希望她能在这上面发挥人生的价值,而慢慢改掉她喜欢玩乐、应酬不断的坏习惯,引她做一名与自己在事业上也能齐飞的女人。

可是小曼的心,他可曾真正地了解过?在爱中,他变得如此一厢情愿。

蜜月很快就过去了,徐志摩和小曼每天厮守在一起,可他们没有顾及到父母的感受,徐申如夫妇本来就对陆小曼的印象不是很好,见了面后,更是不喜欢她的穿衣打扮和言谈举止,一个月后,两位老人实在无法忍受,便给住在北京的张幼仪发了一份电报,希望可以去她那里和她一起住。

张幼仪虽然已经不是徐家的媳妇,可是二老已经认她为干女儿。张幼仪为徐家默默地付出了一生,上天似乎故意派了这样的一个女人来平衡徐志摩的人生,她像一朵白莲花,静静地散发着暗香,若有若无,纯洁无瑕,只是付出,却永远不知道索取,她安静得让人容易忽略,却在需要的时候绽放得让人动容。

相比之下,小曼更像个孩子,她活得自由自在,不会像张幼仪那样甘愿寂寞,承受一种默默的爱,她是张扬的、是快活的、是无所禁忌的,这也是一种人性真实的爆发,她本就是那样的骄傲,当遇到徐志摩的时候,他带着她将那“真”的本性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开心,便大笑。不开心,便大哭。人生能几何?她如此幸福,因为有一个男人愿意承担她所有的“真”。

然而,在旧时家庭的徐申如夫妇眼中,小曼那些天真浪漫的举止却成了放浪不堪,从第一天小曼坐着六人抬的大红轿风光地来到徐家的第一天,徐志摩的母亲就怒发冲冠,一直嘀嘀咕咕地说道:“一个女人一生只能坐一次的大红轿!”

在将近一个月的相处中,老太太还发现了小曼的很多“恶行”,比如,饭量极小,每次只能吃半碗饭,剩下的就拨给徐志摩吃,小曼偶尔会撒撒娇,那些话让徐志摩的母亲看得十分不舒服,却又心疼儿子:“那饭还是凉的,志摩吃了说不定会生病哪。”

还有一次,小曼和徐志摩正要上楼,小曼却撒娇道:“志摩,抱我上楼。”老太太在日后和张幼仪的抱怨中,提及此事还是十分气愤:“你有没有听过这样懒的事情?这是个成年女子耶,她竟然要我儿子抱她,她的脚连缠都没缠过哪!”

其实那不过是爱人之间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张幼仪听罢只能安慰老太太,其实心里非常羡慕小曼,可惜那些幸福只能远远地观望,与自己为伴的,只有孤独。

张幼仪自然不会拒绝二老要和自己住的请求,她是那么贤良、那么孝顺,而且还那么爱着那个男子。

二老走后不久,徐志摩和陆小曼并没有享受几天的二人世界,12月间,北伐军逼近,孙传芳的部队加紧备战,硖石一带正是战线的中心,局势混乱,他们只能搬到上海去住。

小曼自然是愿意的,事实上,她早就已经厌倦了乡下的生活,她的心属于城市,她那些习惯还一如在北京时一样。而徐志摩却依依不舍,他心中还有一个隐居的梦,但因为战争而碎,其实,和陆小曼一起生活,这个梦也定会在黎明前幻灭。

徐志摩的父母在他们临行前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的钱财,他们也许是走时太过匆忙,也许是根本有意为之,他们看不惯陆小曼日常的消费,她很多东西都要外国的名牌,这样奢侈的挥霍让二老心中非常不满。

他们有意控制他们的开销也是在情理之中,徐志摩的积蓄都花费在婚礼上了,那两场盛大的典礼花光了这个诗人半生的积蓄,如今他们竟然连逃离硖石的路费都没有,他无权从家族公司中支款,只能向舅父沈佐宸借钱,这才走成。

可哀可叹,结婚至今不过百天,已经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后的生活如何保障?小曼体弱多病如何供养?那些奢侈的生活习惯岂能说改便改?

爱,可以改变很多,包括一个习惯,但要看你是不是愿意?

也许只是小曼的一个转念之间,事情便峰回路转,但偏偏小曼是个孩子性格,她心中没有那么多的责任,也没有人要求她对谁负责,她散漫地游走一生,她的心如此自由,她一直受人呵护,她怎么会突然顾及到那么多?

小曼决不是存心的,她不会故意为难徐志摩,她只是无心,她只是一种生活的延续,那本来就是她,从未改变过,只是徐志摩过于一厢情愿,爱情为他的双眼蒙上一缕纱,将小曼看得如此美好、如此无瑕。

爱情醉人,更醉心,让人落入一厢情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