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彼岸守候_陆小曼情传

彼岸守候_陆小曼情传

时间:2022-05-2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彼岸守候_陆小曼情传彼岸花开,莫矢莫哀;相濡以沫,花开不落?她比林徽因少了一点儿轻灵,却同她一样有事业心;她比陆小曼少了万种风情,却丝毫不在容貌上逊色。那年,徐志摩的母亲病重,徐申如坚持让张幼仪出面主持家政,却不让陆小曼踏入徐家半步。但张幼仪总是善良的,她无法拒绝这个男子的任何请求。对待徐家,她总是尽心尽力地付出,包括后来徐志摩的父母不满陆小曼的生活作风搬来和她一起住,她也没有半句怨言。

彼岸守候_陆小曼情传

彼岸花开,莫矢莫哀;相濡以沫,花开不落?

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前可奈何?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落英满地的雨季。谁也躲不过晓风残月的孤独在黑夜中拨弄你的心弦,谁也逃不脱岁月的红颜在飞舞的琼花中蹉跎老去。

张幼仪在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丽年纪,却有着同她年纪不符的超然,她面对一个对她冷如冰霜的男人,可以做到从容坚守,对待其他仰慕者却心如止水,断了自己的红尘路,只是为了等他柔波似的笑靥。(www.guayunfan.com)家世的显赫,极好的家教,张幼仪并不比任何女子逊色。相反,她温婉贤良、聪慧可人,而且有着见者动容的美丽容颜。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彭山舞复跹。

年少一场,痴情一场,转眼却已隔几世,空留那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如果说徐志摩的人生是一场梦,遇到那些深爱的人和不爱的人都是这梦里的机缘,那张幼仪是这场梦中最清醒的人,也是最有情义的人,她宁愿用自己的一生去守候。

尽管那只是一种没有结局的守候。

谁的心可以盛下那么多背叛,那么多无情,那么多伤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但有多少人愿意心甘情愿去忍耐?张幼仪像一只青瓷小碗,装着满满的心事,等待那个初识的少年。

徐志摩有柔波一样的心胸,山脉一样的情长,他愿意将自己的一往情深尽情挥洒,却单单面对张幼仪的时候,他一副铁石心肠的模样。

初次,见面。

正是一年梅雨季,那段时光好像每天都在下雨,绵绵的雨丝,将空气打湿。

海宁硖石,在张幼仪的心中是一道深深的伤痛。

在那个小城里,几片朱砂瓦砾,几多雨丝云片,几场相遇相别,都是她孤独的影子。

在那个小城里,小桥、流水、古道、西风,浸润了她水墨如画的家,凌波、水韵、花间、低语,飘零了她亘古的柔情。

徐申如带着徐志摩登门拜访,隔着一道屏风,张幼仪只是远远地望了一眼,却只因那一眼,便已经终生难忘。

谁看得见,那少女的情丝漫卷。

谁听得见,那心如小鹿的乱撞。

如果说我们有前世今生,那一定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无怨无悔,只是陪伴,哪怕千山万水,也要一路追随;哪怕他冷血无情,也要默默等待;哪怕只是一个人的孤旅,也要等到缘起缘灭最后的消散。

这样的女子,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人在孤独中容易绝望,在没有承诺的等待中容易遗忘,可是她却从一而终,在那场等待的宿命里,她渴望徐志摩的回应,却从不卑微。

他若来,她不拒绝。

他若走,她也不挽留。

因为她深知分分合合的注定,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无法改变。一段难以割舍的情,只是付出,却没有办法强求;只有等待,却没有办法有所要求。

或者只是她不愿意,她有自己的矜持,也有自己的骄傲。

那年,她追随他来到德国,可是徐志摩在人前更愿意用外语交流,可见,他不愿意张幼仪走进他的世界。

如果你只是读一些徐志摩的文集或者传记,很容易误以为张幼仪只是一个旧时的小脚女人,其实,每一段风流韵事,都只有主角被关注着,有些人似乎永远是配角,所以他们的不幸和悲伤常常让人忽略,他们渐渐成为一种符号。

然而,实际上,张幼仪绝对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新女性。她比林徽因少了一点儿轻灵,却同她一样有事业心;她比陆小曼少了万种风情,却丝毫不在容貌上逊色。

她因为哥哥的坚持,没有缠裹脚布,那双脚在起初出国的时候,或多或少地给过她一些自信的资本,但那种自信本身就是一种卑微。

回国后,她在上海开银行,这是首家女子商业储蓄银行,一时间,张幼仪的名字家喻户晓,她叱咤风云,为以后的事业开山铺路。她被人记住,不是因为她是徐志摩的前妻,而是一个有主见、有主张、有相当主动的“三主”女强人

她后来还炒股票、开服装店。

这是她崭新的生活,一条破茧成蝶的路绽放着斑斓的光芒。

认识张幼仪的人,都会觉得她温柔的笑可以开化你坚硬的心。梁秋实就曾经说过,认识张幼仪的人没有不敬重她的,没有不祝福她的。可是,她却单单不能融化徐志摩那石头般坚硬的心肠。

“她沉默地坚强地过起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令人尊重。”这些评价恰如其分,可是在人们敬重她的时候,却忘了,她只是一个普通而善良的女人,那些冠冕堂皇的赞美,甚至强加而来的崇高让她一辈子更加被束缚。

徐家在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一直难以割舍这段情义,或者心中还留有一丝的希望,毕竟张幼仪才是他们心中完美的儿媳,他们将她认作义女,并且在老家,把靠他们最近的一间房留给了她,可是,那房间再豪华,也盛放不下张幼仪心中的清寂和孤独吧。

那年,徐志摩的母亲病重,徐申如坚持让张幼仪出面主持家政,却不让陆小曼踏入徐家半步。

徐志摩也来求张幼仪,没有她,家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张幼仪总是善良的,她无法拒绝这个男子的任何请求。

对待徐家,她总是尽心尽力地付出,包括后来徐志摩的父母不满陆小曼的生活作风搬来和她一起住,她也没有半句怨言。

当一个人毫无保留,甚至是失去自我而付出的时候,这种“好”,似乎就成了一种别人的生活习惯。

张幼仪就是这样无怨无悔付出的人,她为徐志摩生了两个儿子,阿欢和彼得。后人常常拿这段往事来质问徐志摩,如果不爱,为什么还会和她圆房?难道只是履行家族给予他的责任么?

徐志摩在张幼仪的衬托下,似乎少了些担当,他自由奔放的爱赢得了后世人的钦佩,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他的自私和冷酷。

在英国沙世顿,张幼仪怀了第二个孩子——彼得。

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徐志摩的时候,不想他先是一惊,然后连头也不抬一下:“赶紧打掉。”

冰冷的一句话像刺刀一样刺进张幼仪的心。在那个时候,打胎是十分危险的,而且也是不被社会所容纳的行为。她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却换来了徐志摩一句让她彻底绝望的话:

“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么?”

窗外是雨打芭蕉的声音,显得空荡的房间更加寂寞,她来到英国许久,敏感的她虽然在语言上不通,和人接触更是少,但是女人先天的直觉,还是让她感受到徐志摩的感情一定是有了新的归属。

她的直觉如此准确,彼时的徐志摩正陷入了林徽因的世界,林徽因符合他心中那白莲花一样的纯洁,而那洁身自好的白莲怎么会同一个身世不清白的人在一起呢?这更加坚定了徐志摩早就想要离婚的信念。

可是在这个时候张幼仪又怀孕在身,但他已经没有选择,他必须离婚,因为他仿佛听到他梦寐以求的声音在召唤,那是爱的呼唤。

徐志摩消失了,十几天后,张幼仪竟然收到徐志摩的口信:“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多么荒唐!多么懦弱!

既渴望离婚的自由,又不想承担千夫所指的后果。

就好像当年奉父母之命成婚,一面反对传统婚姻,一面却还是妥协迎娶。

一步错,步步错。

如今,徐志摩将张幼仪一个人遗弃在举目无亲的国外,她说自己像一把“秋天的扇子”。

孤身漂流,在异国他乡,她选择勇敢而坚强,将彼得生了下来。

一个女人如此大度,连男子都汗颜,她离婚后,与徐志摩相处得反倒融洽,渐渐成了朋友,并且还经常通信,仿佛那些爱恨纠葛都是隔世的造作,他们自在而亲密地交往。她还以义女的身份操持徐家,照顾徐志摩的双亲,最后甚至掌管了徐家的经济大权,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更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版的《徐志摩文集》也是在她主持下完成的。

直到1931年11月,徐志摩飞机失事,她像一位妻子那样,为这个男人尽了最后的心。

在徐志摩的文字中,张幼仪只有短短的几句、薄薄的几页,这暗示着在徐志摩的生命中,她不过是惨淡的一笔、简单的一笔、微不足道的一笔。而她对于他们两人的那些沉寂往事也不愿与人提及。

甚至到了20世纪80年代,她的九弟张禹九的孙女张邦梅在哈佛的图书馆无意发现,自己的姑奶奶竟然是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这才有了后来的《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这本书,让我们对张幼仪有了更多的了解。

不要问张幼仪是否还爱着徐志摩,因为有一种守候是命运的引领。

不要问她心里是否恨过徐志摩,因为爱与恨本就是有着同样的渊源。

老年的时候,张幼仪经常被人问及这个问题,她也开始问自己,她为什么如此无怨无悔地付出,她爱他么?“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徐志摩地下有知,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无情,负了她的心。

直到三十多年后,1949年,命运终于青睐于她,让她在香港遇到了后来的丈夫——治花柳病的医生苏记之。

初始没有年少那时的怦然心动,却有一种相伴终生的依赖。一直漂泊在外,而直到苏记之的出现,才让她明白,所谓的家,其实不过是一个人。无论身在何方,有爱的地方就会感到家的温暖。

1953年,苏记之向张幼仪求婚,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命运如此捉弄了她,她把所有的青春年华,所有最美好的流年都给了那个一丝一毫都不爱她的男子。而现在,当她累了,能付出的东西都被掏空了,只剩下一副疲惫的空皮囊时,她遇到了他。

一个说爱她的男人。

徐志摩死后三十余年,她没有再嫁,她写信给儿子阿欢,阿欢写道:“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一段尘缘落地。

张幼仪和苏记之在日本东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她漂泊半生,终于靠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