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悲苦道情,屡遭不幸磨难_郑板桥传

悲苦道情,屡遭不幸磨难_郑板桥传

时间:2022-05-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悲苦道情,屡遭不幸磨难_郑板桥传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道情》客居扬州,虽然郑板桥主要以卖画为生,但他此时主要的精力仍然是读书科考。所作《道情十首》既是悲苦寄情之作,也是贫苦文人的无奈之举。《道情十首》和《七歌》一样,在郑板桥的一生当中占有重要分量。“道情”一向被称为“黄冠体”,是散曲的一种。道情中最著名的著作自要推徐灵胎的《洄溪道情》和郑板桥的《道情十首》。

悲苦道情,屡遭不幸磨难_郑板桥传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

——《道情》

客居扬州,虽然郑板桥主要以卖画为生,但他此时主要的精力仍然是读书科考。毕竟在画坛独占鳌头可不比科举,科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考试,更为实际一些。郑板桥每日必修那些科考书目,虽然毫无兴趣,但为了前途,还是需要沉下心来,精心苦读。这本是一段平静的岁月,然而悲剧之手却似乎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这个男人的折磨。(www.guayunfan.com)郑板桥的儿子夭折了。在而立之年所作的《七歌》中,郑板桥还写道“我生二女复一儿”,可见他与徐氏所生的儿子还安然无恙,可是再过不久,便在《诗钞》中出现了《哭淳儿五首》,其悲痛之情满赋予诗。

(其一)

天荒食粥竟为长,惭对吾儿泪数行。今日一匙浇汝饭,可能呼起更重尝。

(其二)

歪角鬏儿好戴花,也随诸姊要盘鸦。于今宝镜无颜色,一任朝光满碧纱。

(其三)

坟草青青白水寒,孤魂小胆怯风湍。荒涂野鬼诛求惯,为诉家贫楮镪难。

(其四)

可有森严十地开,儿魂一去几时回。啼号莫倚娇怜态,逻刹非而父母来。

(其五)

蜡烛烧残尚有灰,纸钱飘去作尘埃。浮图似有三生说,未了前因好再来。

《哭淳儿五首》用词质朴,却可以想见郑板桥心情之悲痛。当时郑板桥只有这么一个独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年丧别独子,痛苦不堪言表。但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仍然要继续生活。“云游四方”一节中讲到板桥再次游京应该就是在儿子去世之后。谁知悲剧的黑手却把这位矮小的男人握得如此之紧。雍正九年(1731),郑板桥的结发妻子徐夫人去世了。夫妻琴瑟和谐十六载,十六年两人患难与共、牛衣对泣,生活却不算富足,但也算是苦中作乐。如今就这般说走就走,早年丧母,中年妻儿撒手,这样的不幸是难以言说的。难道这就是郑板桥的悲苦人生吗?别人哪怕再穷,也能尽享天伦,可为何自己的人生却是这么打击不断?现实是如此的不幸,他无法回答。只好把这样一份常人难以体会的无奈和苦楚寄托于笔墨,那就是《道情十首》。跋语中写道“屡抹屡更”,说明这首散曲正是如何地难以下笔。

在《刘柳村册子》中,郑板桥回忆说:“板桥自京师落拓而归,作《四时行乐歌》,又作《道情十首》。”郑板桥的一生,亲人不断离世,孜孜不倦追求了半辈子的功名之路,从未顺畅过。所作《道情十首》既是悲苦寄情之作,也是贫苦文人的无奈之举。《道情十首》和《七歌》一样,在郑板桥的一生当中占有重要分量。“道情”一向被称为“黄冠体”,是散曲的一种。因为它的主题思想,不脱道教范围,其中思想,也就是离尘绝俗,原是适合封建社会中求名不遂,因而希冀神仙遁世的人胃口的。道情中最著名的著作自要推徐灵胎的《洄溪道情》和郑板桥的《道情十首》。但和《洄溪道情》所不同的是,郑板桥的《道情十首》一直为士大夫阶层的知识分子以及市民阶层所热爱,不论乡村城市,老少男女,劳动人民,都喜欢随口哼唱几句,更不必说那些手持着渔鼓简板的艺人了。

在开场白中,郑板桥交代了自己的家世、写作的缘由和目的。以下,作者用六首的篇幅分别写了老渔翁、老樵夫、老头陀、老道人、老书生、小乞儿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对他们的苦痛、对他们的不公、他们的挣扎,郑板桥都了如指掌。但他感到自己却是更为不幸的,甚至似乎对他们的生活反倒羡慕起来。羡慕他们的快乐,羡慕他们哪怕家庭贫苦但是亲人安在;羡慕他们虽然只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却不为功名仕途的追求所累。亲人的离别、仕途上的不顺和曲折,只有在这里可以发泄,叹出一口积郁之气,以求解脱烦恼、自我解脱,但实际上,此时年富力强的郑板桥追求的岂可能是这样的出世生活呢?

《道情十首》充斥着郑板桥出世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却是复杂而充满入世的矛盾的,是他在积极入世之后,与现实矛盾发生剧烈碰撞留下的产物。无独有偶,二十年以后,曹雪芹笔下诞生了与《道情十首》相为媲美的《好了歌》,后世学者在研究两人这段时期的生活状态时,常常将两首佳作相提并论。

曹雪芹比郑板桥小三十多岁,二人活动的历史背景却是相似的。郑板桥是在落拓京城、碰壁归乡之后作了这首《道情十首》,曹雪芹是在家庭迭遭变故,写下了《好了歌》。曹雪芹由于家庭卷入了政治斗争,顿时从钟鸣鼎食的大富人家一下跌入了贫民窟,他是从上层社会的角度来反映出个人的挫折和现实社会的腐朽。人们都知道无欲无求的美丽仙境,却依然贪恋世间的功名利禄,即使明明知道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幻,却总是忘不了内心对世俗的牵挂。曹雪芹的《好了歌》可算是一种劝世歌,具有很浓的警世意味,这首歌表面上是说世人眷恋世俗的一切,其实是劝人及早忘却世俗的牵挂,以免徒增无谓的困扰和痛苦。但是,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看破红尘、淡泊人生,彻底断绝功名、利禄和家庭的杂念呢?《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最后领悟到“繁华过后一场空”,选择了遁入空门。《道情十首》虽然也在讲述出世的种种极乐,但是作者的选择却还是世俗的生活。

亲人相继离世,生活穷困不堪,现实中的失望常常促生他出世的思想,但出世毕竟不是郑板桥真正的想法。对于此时的郑板桥来说,科考成名,发愤自雄才是他的唯一选择。料理好妻子的丧事,安排好家庭,贫苦的文人还是需要积极走向功名之路。

附《道情十首》

开场白: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

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相寻?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风打雨吹。

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尾白: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跋语:

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