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蒋兆和_司徒雷登的故事

蒋兆和_司徒雷登的故事

时间:2022-05-1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蒋兆和_司徒雷登的故事在司徒雷登的遗物中,有一册精装、宣纸石印、大八开本的《蒋兆和画册》(第一集),系非卖品,印行于1941年,其中一幅是司徒雷登水墨画像。抗战爆发后,蒋兆和身陷北平。1938年6月24日为司徒雷登的62岁寿辰,在李进之的引见和傅泾波的安排下,蒋兆和作了这幅司徒雷登的半身画像,并在燕园内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画展。蒋兆和于画上题字:“司徒雷登校长赐念,时六旬有二寿,廿七年六月廿四日,兆和。”

蒋兆和_司徒雷登的故事

在司徒雷登的遗物中,有一册精装、宣纸石印、大八开本的《蒋兆和画册》(第一集)(容庚题签),系非卖品,印行于1941年,其中一幅是司徒雷登水墨画像。

《蒋兆和画册》(第一集)说明文字由中英文组成,内收蒋氏作品41幅,并由司徒雷登作序,齐白石题字,邱石冥撰文。

蒋兆和(1904—1986),四川泸州人。自学成才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自幼随父执辈学习书画,16岁只身赴沪,从画广告橱窗商标设计、舞台布景与月份牌起家。工油画、素描、现代工艺美术、传统中国画,经不断探索,创造出融合中西艺术的现代人物水墨画。1925年创作处女作《黄包车夫的一家》,发表于《上海漫画》第53期,改题为《江边》。这幅描绘下层社会普通民众艰辛生活的作品奠定了蒋兆和的艺术倾向和手法。

1927年,蒋兆和结识徐悲鸿,并视徐悲鸿为良师益友。经徐悲鸿介绍,蒋兆和受聘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1930年又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际,他为十九路军抗战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将军画油画像,两位将军的画像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制成彩色画片并附小传,广为发行,进行抗日宣传,鼓舞了军民的抗战斗志。(www.guayunfan.com)1937年6月12日至19日,蒋兆和在北平中央饭店大礼堂举办首次个人展。齐白石观后题言:

兆和先生与吾友悲鸿君善,尝闻悲鸿称其画,今始得见所作人物三幅,能用中国画笔加入外国法内,此为中外特见,予甚佩之,先生自明,不待鄙人饶舌也。

蒋兆和自论己作:

不摹古人,不学时尚,师我者万物之形体,惠我者世间之人情。感于中,形于外,笔尖毫底自然成技,独立一格,不类中西。

画展上,蒋兆和结识了张大千、邱石冥等画界人士,也结识了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的李进之,时在北平德国通讯社工作的李进之,后来对蒋兆和结识司徒雷登并为之画像及出版自己的画册起了很大的作用。

抗战爆发后,蒋兆和身陷北平。司徒雷登领导的燕京大学也继续留在北平办学,并使之成为日占区故都的唯一“绿洲”,为众多沦陷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处相对自由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1938年6月24日为司徒雷登的62岁寿辰,在李进之的引见和傅泾波的安排下,蒋兆和作了这幅司徒雷登的半身画像(85厘米×45厘米),并在燕园内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画展。画像在技法上一如往昔,结合中西艺术之长,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来表现主人公形象的素描关系,衣服的处理寥寥数笔,将转折关系表现得十分到位,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蒋兆和于画上题字:“司徒雷登校长赐念,时六旬有二寿,廿七年六月廿四日,兆和。”钤“兆和”之印。

司徒雷登看样子对这幅自己的画像是欣赏的。1941年当蒋兆和将自己的41幅作品结集成《蒋兆和画册》(第一集)出版时,司徒雷登专为画册写了英文序言。燕大校友张澍智将其译作中文,内容如下:

蒋兆和先生的绘画艺术之所以具有不同凡响,是因为他的每幅作品都以反映社会现实为目的;而中国传统主流艺术由于和书法、诗词关系密切,在表现物体外在美和精神内涵的手法上几乎已和书法、诗文殊途同归。蒋先生打破这种传统的方法是绘制人物肖像,以启发观者的同情和理解。因而他选择贫苦民众为其作画对象,把他们的苦难和刚毅不屈的精神尖锐而深刻地表现出来。此种创作欲望或许正是他在保留中国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神韵的同时,采用一些西方油画技巧的原因。同时我们也不能肯定他早年与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接触中,在多大程度上启发他认识到,此种艺术手段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切实有力。我们只知道,尽管他在四川家乡只受过普通教育和短期专业训练,但早在抗日战争前,他就对在大学当美术教授或为达官显贵作肖像画不感兴趣。因为他当时所顾念和关怀的只是贫穷无助的平民百姓,而不是那种唯美主义者或那些能成为画家进升之阶的大人物。

在这篇序文中,司徒雷登对蒋氏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关心民众疾苦以及中西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了介绍,为西方人了解蒋兆和这样一位青年画家的其人其作提供了帮助。

《蒋兆和画册》(第一集)仅印300部,司徒雷登大概不会想到,画家本人留存的一部,在1966年8月北京“红色恐怖”月中,他的画像却由画家夫人在恐惧之中从画册中撕下,投入了火中。而他自己带回美国的一部,已在2006年由美国傅氏捐赠给了杭州司徒雷登故居。

为画册题签的容庚(1894—1983)时任燕京大学国文系研究院导师,早年,容庚以一部《金文编》初稿,被国立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也从而奠定了他金文专家的学术地位。顾廷龙、吴世昌、周一良、陈梦家俱出自其门下。

然而,容庚也由于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大停办期间,出任伪北京大学教职事而遭人鄙视。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出任北大代理校长,上任之初,即宣布凡在伪北大任职者,一律不予聘任,容庚在失业之际,写下《与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一封公开信》,为己所为辩护:“日寇必败,无劳跋涉,一也。喜整理而绌玄想,舍书本不能写作,二也。二十年来搜集之书籍彝器,世所希有,未忍舍弃,三也。”并以“汉忠”自称。

但是,傅斯年以民族大义气节为重,不为所动,最终,容氏只有别离京华,客居岭南。

1949年后,蒋兆和一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授,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顾问,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他的代表作是巨幅水墨人物画《流民图》,创作于1941—1943年,高2米,长约27米。

蒋夫人萧琼(1916—2001),为名医萧龙友女,也是一位画家,她10岁随邵逸轩习画,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又为溥儒入室弟子。

2001年4月,燕京大学校友林孟熹的《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其封面就选了蒋兆和绘的这幅司徒雷登水墨画像,并在封三的扉页中向广大读者介绍了这幅画像的由来。

司徒雷登的画像,除了蒋兆和这幅水墨画外,曾在杭州之江大学建筑系任教的著名雕塑家张充仁(1907 —1998)在1948年曾创作了一尊司徒的半身圆雕塑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