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年轻的求索者_孔子的故事

年轻的求索者_孔子的故事

时间:2022-04-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年轻的求索者_孔子的故事(一)肩负使命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作为一位政治家、哲人,孔子年轻时的“习”是多方面的。孔子一生的追求,对此作出了肯定性的回答。年轻的孔子得知后很兴奋,觉得这样的博学识礼之士正是自己的良师,于是就去求见郯子,并随之学习。[18]这是较可信的孔子的第一次投师。此种说法若可信,则孔子之妻应是宋人。且从《论语》记载的情形来看,他也算不得是孔子杰出的弟子。

年轻的求索者_孔子的故事

(一)肩负使命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15]人生来虽具有相同的人的生物性,但不同的生长环境,却又赋予人不同的社会性,这才形成完整的人。作为一位政治家、哲人,孔子年轻时的“习”是多方面的。他自称“多能鄙事”,根据《左传》和《孟子》的记载,这些所谓的鄙事,大抵是指他曾为鲁国的权臣季氏家族所做的管理仓库和牧养牲畜的一类的普通劳动者所从事的劳作。[16]《世家》称孔子身长很高,用那时的长度单位去量是“九尺有六寸”,所以人们呼他为“长人”。良好的体魄,诚实的为人,好学的精神,使他把上述两项事务都做得很出色。特别是他的博识好礼,更是许多人缺乏的长处。但是,在权贵们的心目中,好学、诚实和肯干并没有什么价值,有价值的只有政治地位和特权。所以,有一次季氏招待士人,自以为也有士的身份的孔子兴冲冲地赶去时,却遭到了季氏家臣阳虎的逐绌:“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17]这对孔子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虽然结合他日后的言行来看,这也并不完全是件坏事。

虽然家道中衰,但孔子毕竟还是天子、国君之后。他是殷人之后,鲁国那时也是殷遗民的聚居地之一,孔子周围的殷之后人难免有种种复兴本族的议论。孔子本人有远大的立志,但政治势力的压迫却使他喘息艰难。他孜孜求学,而国家却为不学无术的僭臣所左右。以上种种,是否会激发出孔子由衷的为普天大众而整治天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呢?孔子一生的追求,对此作出了肯定性的回答。因为只有这种使命感才会使他忍辱负重,精进不已,用孟子的话来讲,叫做“动心忍性”。

季氏、阳虎一类人的目中无人并未使孔子泄气,相反,这倒更坚定了他的选择,并开始有力地抨击新贵们的无知和无礼。《论语•八佾》载:(www.guayunfan.com)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日:“是礼也。”

这件事很可能就发生在孔子刚刚有些知名度的二十几岁。那“或曰”之“或”,大抵是季氏集团内的人,孔子语气十分肯定的“是礼也”的回答,它的实际含义毋宁是对无礼者的强烈抨击。“每事问”并不表示孔子的一无所知,而是孔子要有意确证“每事”是否合于礼,以此来告诫那些僭礼者,这与他后来提出的“正名”原则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是正名的起始。

这件事也充分证明了孔子的个性和博识,凭借这些,孔子不仅获得了内在的收益,而且也逐渐在社会上争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

(二)求师郯子

孔子二十七岁时,郯子来访鲁国,《左传•昭公十七年》载云:

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日:“少嗥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日:“吾祖也,我知之。”

接着郯子便讲述了上古官名的由来和沿革。年轻的孔子得知后很兴奋,觉得这样的博学识礼之士正是自己的良师,于是就去求见郯子,并随之学习。[18]这是较可信的孔子的第一次投师。根据郯子言之于昭公的内容,孔子所学亦大抵不外乎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孔子学后感叹道:“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19]这说明,周天子权威日损,礼崩乐坏,官学入民的局面已非一日。孔子以事实慨叹道: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磐襄入于海。[20]

这些旧事恐怕就是这次求学的收获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收获无疑是“学在四夷”给他的刺激。孔子后来以“士”的身份从事教育,无形中也否定了“官学”对文化的垄断。事实上,由于周王朝的衰落,学在四夷——礼乐典章散失民间,从而再不具有权威性的局面的出现是必然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学在官还是在四夷,而是它的价值和作用是否还能继续存在下去。从此意义上讲,也许学在官照样避免不了它的破败。然而,在孔子看来,学在四夷对传统文化的生存冲击更大。因此,孔子心情沉重地说:“犹信。”——事情果真如此。可能是因为孔子恰巧生活在保存周礼最丰富的鲁国之故,所以他对传统文化的失落在年轻时就感受犹深。往昔文化体系的散落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因此,孔子认为要稳定和发展社会,一定要造就对社会负有责任心的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回归传统文化的合理性,这就是“兴绝学”。而当孔子思想成熟之后,他便认为这种合理性已经找回,下一步就是去改造人了。

(三)个人生活

即将走出青年时代的孔子满脑子都是整治天下的雄图大略,但他的个人生活除了《孔子家语》所载的一些颇有争议的说法而外,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家语》云,孔子十九岁时娶宋之亓官氏女,次年生子。此种说法若可信,则孔子之妻应是宋人。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是孔子的亲人,也是孔子的学生。孔鲤先孔子而亡,所以也不存在传孔子之学的问题。且从《论语》记载的情形来看,他也算不得是孔子杰出的弟子。

【注释】

[1]《孟子•告子章句下》。

[2]《史记•孔子世家》(以下简称《世家》)。

[3]《世家》。

[4]钱穆著《先秦诸子系年》,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版,第二页。

[5]《孔子家语》云,名“征在”。

[6]《论语•子罕》。

[7]《论语•述而》。

[8]《世家》。

[9]《论语•子罕》。

[10]《孟子•告子章句上》。

[11]《论语•公冶长》。

[12]《论语•卫灵公》。

[13]《论语•学而》。

[14]《论语•阳货》。

[15]《论语•阳货》。

[16]《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17]《世家》。

[18]见《左传•昭公十七年》。

[19]同上。

[20]《论语•微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