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藏而不露――刘伯温的自保远离权祸之计

藏而不露――刘伯温的自保远离权祸之计

时间:2022-03-2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藏而不露——刘伯温的自保远离权祸之计3.藏而不露——刘伯温的自保远离权祸之计藏而不露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处世谋略;藏而不露是一种风度与气魄,是一种谋略与智慧,更是一种立世的姿态;藏而不露还是一种安身立命的精神境界。刘基,世称刘伯温,是明朝时的开国谋臣。朱元璋果然作出了“刘伯温还乡为民”的处罚。明太祖疑心极重,遂下旨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

藏而不露——刘伯温的自保远离权祸之计

3.藏而不露——刘伯温的自保远离权祸之计

藏而不露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处世谋略;藏而不露是一种风度与气魄,是一种谋略与智慧,更是一种立世的姿态;藏而不露还是一种安身立命的精神境界。要想高成,先需低就,大智若愚,厚积薄发,富贵不炫耀,得势不张扬,切勿恃才傲物。在明争暗斗的职场中,适当地给领导露一手,既显示了你的能力,又不会遭到排挤。明朝的开国谋臣刘伯温正是以藏而不露著称,正是因为他功成名就时又能急流勇退,性命才得以保全。

刘基,世称刘伯温,是明朝时的开国谋臣。刘基二十二岁时进士及第,但他为人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因揭发监察御使而丢掉职位,选择回家隐居。元朝末年,群雄割据。朱元璋起兵后,刘基出山投靠,最终成就了朱元璋的帝王之路。

在统一战争中,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朱元璋闻得刘伯温的才华,遂请其出山,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役中,刘伯温出谋划策,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刘伯温不仅精于谋略,而且还十分精通天文。在古代,人们通常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联系在一起。刘伯温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全,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因此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在民间,人们甚至把刘伯温看做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在当吴王的时候,有一次江南发生旱灾,朱元璋问刘伯温江南何以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伯温答:“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屈。”朱元璋相信刘伯温的话,就派他去查监牢里关押的犯人。刘伯温一查,果然有很多冤假错案。他向朱奏明后,平反了冤案,并放了那些错抓的人。

求雨和平反冤案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刘伯温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不过他懂得天文,能观测到天气要发生变化,于是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反冤案。果然不出所料,几天后,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大雨。

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后,刘伯温和其他的开国功臣一起得到了封赏,这似乎是实现了他的人生抱负。但作为儒家知识分子,新朝的肇建又使刘伯温自觉背负了一种新的使命,这就是“导君于正”,即使新皇帝符合儒家的政治文化传统。而就是在这方面,刘伯温开始品尝苦涩的滋味,因为在朱元璋这样的雄主手下讨生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刘伯温入明后,先后几次受封,又几次被打发回乡。从第一次被罢官,刘伯温就看出了“伴君”是一件危险系数极高的工作。再加上明太祖即位之后,刘伯温负责明朝司法工作。他严格执行法律,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有一次,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时任丞相李善长。其一个亲信犯了法,但是刘伯温不顾李善长的阻挠,坚持上奏明太祖,把李善长的亲信杀了,所以招来了李善长的怨恨。

有一年,恰逢京城大旱,明太祖非常着急。刘伯温乘机上奏说:“战争中的死亡将士,他们的妻子和孩子需要抚恤,一些在筑城中死亡的工匠尸骨未寒,也许把这些事办了,或许就能下雨。”明太祖求雨心切,因此很快就批准了刘伯温的要求,抚恤了烈士的妻子和孩子,掩埋了工匠的尸骨。但十天后,还是烈日当空,没下一滴雨。这使明太祖非常生气,再加上李善长在耳边说刘的坏话,刘伯温感到非常害怕。朱元璋果然作出了“刘伯温还乡为民”的处罚。

刘伯温被免职仅三个月之后,朱元璋很快便又想起了他,并令他火速从家乡赴南京,恢复了其官职。公元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为了免遭朝廷官场斗争的不测之祸,刘伯温随即上书,要求辞仕过隐居生活。奏表有两个原因:一是年少时候所立下的报国志,已经得以实现,位至开国功臣之列。二是他的廉洁刚正、嫉恶如仇的思想和性格,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时,得罪了许多人,比如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就是对明太祖朱元璋,他也经常是直言不讳。所以,他想尽早从官场的漩涡中抽出身来,急流勇退。

刘伯温回到青田,过着隐居生活,从来没跟人提起他过去的功劳。青田县令多次求见,都被刘伯温婉言拒绝。有一次,县令换上平民衣服,装扮成乡下人去拜访刘伯温。刘伯温正在洗脚,见来了陌生人,连忙穿了鞋子,把县令请进屋,热情地让他留下来吃饭。刘伯温请教来人姓名,县令只好实话实说:“我是青田知县,特来拜见先生。”刘伯温大吃一惊,急忙起身作揖,自称是治下的普通老百姓。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避其不见了。

然而,刘伯温虽然已经十分小心谨慎,极力躲避灾祸,但是仍没有躲过贼人的算计。公元1373年,胡惟庸被任命为丞相。对于刘伯温曾经不同意自己担任丞相一事,他一直怀恨在心,就故意陷害刘基图谋不轨,在家乡谋占有王气之地将来为自己墓地。明太祖疑心极重,遂下旨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被迫进京说明实情,不想在京积忧成疾,重病不起,于公元1375年4月辞世。

俗话说得好“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有的时候,做人就要学会避祸自保,避免与敌手正面冲突,致使自己得不偿失。这种谋略的表现形式丰富,从时间上讲,可以分为防患于未然和补救于事后;从态度上讲,可以分为消极遏制和积极避让。“走”或者“留”,有时候的确要经过一番思量。走的时机要拿捏得当,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又走了,都会产生困扰。所以,“走”也是一门艺术,不但要把握时机,还要靠点运气,这样才能走得恰到好处,走得理直气壮。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换工作、跳槽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假如你想离职,你是选择公司效益好的时候,还是公司业绩不好的时候呢?一般人都会在公司业绩下滑时选择离职,很少有人会在公司绩效良好时离职。但是,如果你够聪明的话,其实应该在公司绩效良好时选择离职;而且当你从绩效好的公司离职后,应该进入那些业绩还不怎么样,但有很大潜力的公司。如此,你的自我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当公司绩效非常好的时候,员工也跟着水涨船高,就会变得比较有价值。相反,当公司业绩下滑的时候,员工的身价也会因此而下贬。所以,从个人的市场价值来分析,当公司业绩好的时候,员工有比较好的谈判条件,找寻下家时,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待遇。类似的道理也存在于公司的声望中,如果你在一个声望非常高的国际公司,比如微软、IBM工作,换工作的时候别人自然也比较肯定你,你的市场价值就比较高。

如果你是一位有能力的员工,当公司绩效低落时,特别需要有能力的员工来共同努力,而你如果在此刻选择离职,会被人认为没有职业道德。假定你是一位能力欠缺的员工,当公司业绩低落时,你可能是第一批被公司裁掉的员工,那时,你再想转换跑道、另谋出路,恐怕将更为困难。

当公司业绩已经达到顶峰时,公司给你成长的空间已经有限,就算你留在公司,未来得到的报酬可能也相当有限。若是时运不济,公司业绩还可能开始衰退,到时再想换工作,不是比较困难,就是个人价值大打折扣。

其实,选择公司业绩好的时候离职,就是“见好就收,藏而不露,急流勇退”的人生哲学。许多人不知道见好就收,以至于落得前功尽弃,徒留欷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