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戴震简介资料_关于戴震的资料简介

戴震简介资料_关于戴震的资料简介

时间:2022-04-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戴震简介资料_关于戴震的资料简介戴震,字东原,安徽省休宁县人,是清朝前期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著名的学者,1724年生于小商人的家庭,其幼年家境贫寒,九岁起便进人私塾读书。整师虽无法解答小戴震的疑惑,但对他聪明过人的才智表示赞赏。戴震在十七岁前,由于经济的拮据,曾一度被迫中途辍学,随父外出经商。三十二岁时,为躲避乡里豪强的迫害,只身来到北京,寄居于歙县会馆。

戴震简介资料_关于戴震的资料简介

戴震,字东原,安徽省休宁县人,是清朝前期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著名的学者,1724年(清雍止二年)生于小商人的家庭,其幼年家境贫寒,九岁起便进人私塾读书。他十分珍惜得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读书刻苦认真,并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喜欢寻本溯源。一次,老师讲授《大学章句•右经一章》,称这是孔子说的,曾子传述的,曾子门徙记录的。于是,就这一说法,戴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戴:“您怎么知道这部书是孔子说的,曾子传述的?又怎么知道它是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的呢?

师这是朱文公(朱熹)说的。”

戴:“朱文公是什么时代人呢?”

师,宋朝人,

戴:“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师周朝人

戴周朝与宋朝相距有多少年?”

师:“近二千年。”

戴既然朱文公与孔子、曾子相隔两千年,那他怎么会知道孔子、曾子的事情呢?”

整师虽无法解答小戴震的疑惑,但对他聪明过人的才智表示赞赏。此后,这位塾师因材施教,为戴震单开小灶,教他读了《说文解字》、《尔雅》、《方言》等字书和《十三经注疏》等典籍.戴震用心学习,从而具备了深研学问的基本功底。

戴震在十七岁前,由于经济的拮据,曾一度被迫中途辍学,随父外出经商。十八岁时,开创办私塾,靠教授学童的微薄收人来补贴家用。二十岁返回故乡拜著名汉学家江永为师,学习礼经、算术、地理、声韵等知识,使学问大进,逐年有著作问世。三十二岁时,为躲避乡里豪强的迫害,只身来到北京,寄居于歙县会馆。

这时,虽然他还只是个县学生员,但由于其知识广博,学问深厚,因而京师的一些有名学者如纪昀、钱大昕、王鸣盛等,都亲自来拜访他,同他讨论学术问题,一时戴震“声重京师”,公卿贵族争相与之相交0此后十余年间,他往来于北京、扬州、山西、浙江之间,开展教学、著述、访友活动。戴震在四十岁时,乡试考中举人,后曾六次参加进士考试,皆因其思想与时尚不合而未被录取。

五十一岁时,他在浙江金华主持金华书馆。同年清政府在北京开馆编撰《四库全书》,戴震以举人的身份被特召担任蓽修官,1775年(乾隆四十年),他奉命与会试合格者一同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被赐同进士出身,任翰林院庶吉士。由于他在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用脑过度,终于使身体受到伤害,积劳成疾,于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病逝于北京,年仅五十四岁。

戴震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涉猎的领域颇为广泛,在哲学、经济、天文、地理、文字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哲学上,鉞震对被统治者奉为正统且大力倡导的程朱理学给以了深刻的批判,坚持并发展了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首先表现在自然观上。他批判了程颐、朱熹“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论调。认为挞界上的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气”是宇宙的本源。

“气’’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所谓“天地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他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而宇宙万物运动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条有理的,有规律的有物必有则'“理”不过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它不可能脱离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更不可能凌驾于事物之上而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理”从属于客观事物,是第二性的东西在认识论上,戴震竖决反对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欲是人的本质,是人类赖以存在的条件,是自然的、合理的。

他说:“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理和欲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有欲才有理,理存在于人欲之中,不能离开人欲来谈理。他说:“理者存乎欲者也”,“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双焉有理,正因为理欲是一致的,因而他主张人的正当欲望不应该被压制,而应该得到合理的满足。所谓“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他揭露理学家所倡导的“理'是为“尊者”、“贵者”、“长者”效劳的,他还指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的上述思想,是对儒家正统观念的挑战,具有积极的意义。

戴震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虽被誉为“盛世”,但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一方面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在文字上大做文章,罗织罪名,残酷屠杀镇压文人,使他们不敢研究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则大力提倡对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并组织大批文人进行大类书和大丛书的修纂。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学术思想界出现了不问时事政治,专心埋首于对浩如烟海古籍整理、考订的学风,形

成了考据学派。虽然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考订、校勘、辩伪、辑佚等方面,留下了一批相当有价值的著作,但这种单纯为考据而考据、脱离实际的学风,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发展,影响了学术的活跃^戴震自然也难以脱离时代的制约^戴震是乾、嘉考据学派的主要代表,具有卓著的成就。他的学生段玉裁、王念孙继承老师的衣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某些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戴震,亦成为一时的名家。

戴震之所以能在诸多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与他勤奋努力的为学精神和较为科学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戴震认为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素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极小的,“等差凡几'因而人只要通过学习,就可以由无知变有知,由愚蠢变聪明,甚至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所谓“加之以学,则日进于智”,“虽愚明”,“极而至乎圣人之明”,正因为如此,戴震一生求学不止,无论是在私塾安定的环境中,还是为了生计四处奔波、颠沛流离中,他都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知识。他认为做学问要想有所成就必须首先打好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决不能好高骛远,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他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www.guayunfan.com

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之必循其阶而不可躐等,戴震主张做学问不应为前人的成果所束缚,要敢于打破陈说而提出新的见解,但切忌为了标新立异而疏于论证:“学者莫病于株守旧闻而不能复造新意,莫病于好立异说而不深求之以至其精微所在,戴震一生主要从事著书和教学工作他曾在北京、山西、杨州、金华等地讲过学。他的弟子众多。著作也甚为丰富,计有十五种近一百卷主要有经学方面的《毛郑诗考》、《孟子字义疏证》;音韵方面的《声韵考》、《声类表》;数学方面的《策算》、《勾股割園记》天文方面的《续天文志略》及哲学方面的《原善》、《绪言》等。

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敢于同统治者所支持的封建正统——儒家思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一个正直学者应具有的高贵品质。他所倡导的勤奋刻苦、循序渐进、脚踏实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