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黄宗羲简介资料_关于黄宗羲的资料_故事传奇

黄宗羲简介资料_关于黄宗羲的资料_故事传奇

时间:2022-04-1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宗羲简介资料_关于黄宗羲的资料_故事传奇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1610年,卒于1695年。

黄宗羲简介资料_关于黄宗羲的资料_故事传奇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1610年,卒于1695年。父亲黄遵素曾任明都察院御史,是著名的东林党人,因弹劫宦官魏忠贤窃权弄势,被“阉党”捕杀于狱中,为替父报仇雪恨,年幼的黄宗羲,袖长锥,刺“阉党”,对证公堂,历尽艰辛,终于使父亲的冤案得以昭雪,一时名震京都.

讼诉结束后,他回到了家乡,发奋读书,“凡十三经,二十一史,及百家九流,天文历算,道藏佛教,靡不究心焉,,’j良快他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但正当他踌躇满志时,清兵攻人关内,打断了他的梦想。清兵的残忍滥杀,激起了他的杀敌报国之志。于是他投笔从戎,招募了一支数百人的义军,号为“世忠营”,与清兵对抗。由于势单力孤,不久兵败人散,后率残部投奔鲁王,继续从事抗清斗争,被封为左副都御史。后来清军南下,逐渐统一了南方,黄宗羲知道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潜回家乡,侍傣老母。从此专心钻研学问,著书立说。

清朝统一后,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明令不再追究抗清之事,黄宗羲也因此被赦免。康熙亲政后,为进一步淡化汉人的民族意识,下令征召各地儒生人朝为官,黄宗羲也属被召之列,曾数次要他去“博学鸿儒科”供职,又请他协助编修明史,但他都以死坚辞,誓死不与清廷合作。临终前,他嘱咐儿子,死后不用棺葬,只将尸体置于坟中石桌之上,以表示“身遭国难,期于速亡。”表现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

黄宗羲一生涉猎广泛,著作颇丰。主要代表作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明儒学案》,《宋无学案》等。因其见解独到,注重实学,故影响很大,所以与孙奇逢,李顺并称清初三大儒。

黄宗羲注重史学研究,并颇有建树。他开创了渐东史学研究的风气。所写《明儒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学术史著作。可谓史学大家.但是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在政治思想方面,“敢道人所未敢道,敢言人所未敢言。”大胆提出使人振聋发啧的民主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放出一道异彩。这集中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

首先,黄宗羲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他认为,君主的最初出现,是由于有人能为天下兴“公利”,除“公害”,不以一己之私利为利,而使天下释其害。因此才被拥戴为君主。这时的君民关系,民是主,君是客。但是发展后来,君民关系被颠倒过来了。君主一旦取得政权,便“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天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用这一已私利,任意鱼肉百姓,宰割他人。此时的君主已成为“天下之大害”,百姓痛苦的根源。因此,他指出,秦汉以后的君主,被百姓视为“寇仇”,称为“独夫”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根本上否定了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制度。

其次,黄宗羲对传统的君臣关系提出了异议。他认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仁,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所以臣应该以天下为事,以百姓为重,不应该做君主私人的仆从。他打比喻说,君臣共同治理天下,就好比一起拉大木头的人,目的和作用是一样的。“岂知臣与君,名异而实同也”。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尊君卑臣的观念。

第三,黄宗羲还对封建法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法本来是起源于协调公共福利的,是为了防范个人私利凌驾千天下人利益之上的。这时的法是“天下之法”。但是后来的君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培养子孙防患于未然,以使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永袭皇位,开始任意为法。

这时的法,完全是为君主个人的利益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对人民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他主张废除专制主义的“二家之法”,恢复“天下之法。为此他还进一步提出了“有法制而后有人治”的学说指出应该首先有法冶,依法办事,而后才能谈到人治,否则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最后,黄宗羲还提出了设立议政机关的思想。他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勾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他这里所说的学校,就是议政机关。他认为,皇帝的话未必就对,政治上决定是非的权力应该归于学校,而不是由天子一人说了算。

至于学校的“学官”,不能由政府任命,而是由公共推举。实际上,黄宗羲设想的学校,有议政的权力,有监督的作用,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类似近代的议会。可谓发前人未所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议会的构想,在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宗羲的上述政治思想,虽然也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就其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对民主政治的构想,显然较前人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他没有象前人那样,把一切罪责都推到昏君、奸臣和“小人”身上,而是从专制制度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剖析。www.guayunfan.com

此外,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还阐述了他的社会经济思想。其主要观点是反对农本商末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农商皆本”的学说。他认为,区分“本”、“末”,不应只看是否创造财富,而应从是否合乎民用出发。工商有利于国计民生,应与农业同样视为国家之本,不能“妄议抑之”。这些无疑均属有利于资本主义因索的产生与发展。在国外一百年后,英国人亚当,斯密才提出相同的思想。

在哲学思想方面,黄宗羲师承王阳明、刘宗周之理学,未能摆脱唯心主义的案臼。但对宋明理学也有所批判,从而表现出唯物主义的倾向。比如他在表明对字宙的看法时,就说:“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也。”古往今来的天地都是由气构成的。他所说的气。实际上就是物质。基于这一认识,他反对“理在气先,"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唯心论,认为理与气的关系是“理根于气,不能独存”,“无气则无理”。这显然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文学方面,黄宗羲也提出了积极的主张。他坚决反对明朝文坛上的摹拟剿窃之风,强调文学作品的真情实感。他在《明文序案》中指出:“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也就是说,唯有用真情实感去进行创造,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这在今天看来仍是至理名言。

总之,黄宗羲作为明清之际伟大思想家,其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是他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和对民主政治的构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将永放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