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吴承恩简介资料_关于​吴承恩简介资料

​吴承恩简介资料_关于​吴承恩简介资料

时间:2022-04-1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吴承恩简介资料_关于吴承恩简介资料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喜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藏名人的书画法帖。《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吴承恩简介资料_关于吴承恩简介资料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喜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藏名人的书画法帖。

《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却“屡困场屋”,直到嘉靖二卜三年(1544),始补.‘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长,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这固然销磨了他“少年人谩比终军”的锐气和壮志,却也激发了他“迁疏漫浪,不比数于时人”的愤慨和狂傲。

而他那“善谐剧”的风趣,酷爱野史奇闻的癖好,一旦和那种深沉的愤慈情绪结合,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继承“志怪”传统,讽刺社会黑暗的创作动机。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珠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风,长令万年保合清。”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

《西游记》是吴承恩倾费毕生之所著。吴承恩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30岁后,奇闻已“贮满胸中”。50岁左右,他以唐代玄类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写出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西游记》是名扬世界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在书中,作者幻想了一个超自然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神话人物、他们的神奇法宝和所处的环境又大都有现实的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人们的某种意愿。在各色神魔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现出他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能找出社会化个性的踪影,那威严不可一世的玉帝、太上老君,“要人事”的佛徒、残暴的各色妖魔似乎都可与现实对号人座。

wuchenen.jpg

特别是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象孙悟空灵活多变、急躁、好动的个性,分明就是猴的特点,这一动物特性与他乐观反叛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在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

吴承恩曾写过一本志怪小说《禹鼎志》,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他的志怪小说、神活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其着眼点是“人间”,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答邪恶势力,使读者“惊然易虑”。他在《西游记》四十五回中,写到孙悟空布置自然之神行云布雨时,特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脏坏法之官,件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孙悟空最恨的是“贪脏坏法之官”,这与吴承恩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唐僧师徒四人每过一国,无论是帮助娘娘、公主还宫,还是替国王降妖除怪,也不论是明言,还是暗喻,都有对国王的一番教化。

如乌鸡国王承灾,乃是因为菩萨临凡,国王恶待菩萨,故而有这“前定之灾”。既是如此因果报应,试想这乌鸡国王他日还敢行不善之事吗?师徒四人每过一地、一家,替众生消灾除害,都会受到焚香化纸、顶礼膜拜的礼遇。这更是一个向众生弘法倡佛的过程,教化众生持真修行,广结善缘,方可脱却苦海。

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处处都有人间的影子:神圣的天宫表面上气派不凡,至高无上的玉帝却贤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间的王朝相仿佛;地府森严,官官相护,贪脏枉法,无辜的人有冤难伸,和地上的衙门并无两样;妖魔鬼怪杀人吃人,贪财好色,仗着魔力法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简直是人间恶霸、官僚的化身。《西游记》还写到了一些人间国度,那里的统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这同样是明朝君臣祸国殃民罪行的写照。

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一切称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他的金箍棒下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一命呜呼,或束手就擒,这都反映了吴承恩扫荡社会丑恶现象和丑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也是《西游记》民主性精华之所在。www.guayunfan.com

吴承恩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他的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存有弘扬“佛法”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成分。然而他在《西游记》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对各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是最新和最激进的,那就是对几千年来中国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与最终心服口服的被招安。师徒四人取经难免带有悲剧色彩,四人成佛的同时也就死亡了,个性、感情、理想,全都被成功扼杀了,这无疑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案。把一部这么大的悲剧写成了皆大欢喜的中国传统喜剧,这也是吴承恩的高明之处。

猪八戒和沙和尚曾是这种制度下的乖孩子,因犯了些小错遭到了家长的体罚,孙悟空则是生性玩劣、未受教化的野孩子,吴承恩在现实中甚至在虚构的现实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孩子的前身,(而佛讲“轮回”,其他人皆有前身)只好让他从石中孕出,他是所有想突破这种制度的人的代表,整个西天取经就是这个制度的统治者设计的圈套,目的是从根本上驯服这样一个用武力无法收服的孩子,也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改造所有孩子的过程,唐僧则是安插在悟空身边的不自觉的卧底,从它的前身可以看出它是属于这个制度的。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与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D4卷存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