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忽必烈简介资料_关于忽必烈的简介资料

忽必烈简介资料_关于忽必烈的简介资料

时间:2022-04-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忽必烈简介资料_关于忽必烈的简介资料元世祖忽必烈,蒙哥汗(宪宗)之弟。忽必烈继承蒙古大汗位后,为了进而统治中原,特别注意吸收汉族封建统治的经验。忽必烈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了毕生精力。此后,忽必烈又用兵东南,彻底结束了前后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灭宋战争,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忽必烈执政时的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其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

忽必烈简介资料_关于忽必烈的简介资料

元世祖忽必烈,蒙哥汗(宪宗)之弟。生于金宣宗贞裕三年(1215),卒于元至正三十一年(1294),是元王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母庄圣太后,是个比较开明、乐于接受汉族文化的蒙古贵族妇女。她经常请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到宫中讲学,对幼年忽必烈传授汉族封建文化。忽必烈还常有机会同被成吉思汗称为“治天下之良将”的杰出政治家耶律楚材接近,听取他的教诲,研究治世之道,熟悉中原汉族地区情况。他对唐太宗李世民“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政道,终致太平”的作法极感兴趣,从青年时代起就结识汉族文士,留心搜罗人才,积累统治经验。

像信佛崇儒的刘秉忠,熟读孔孟之道的张文谦、王鹗等,都是忽必烈十分信任的。他们把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验灌输给他。忽必烈听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今虽未能实行,安知他日不能行之耶!”

1259年,蒙哥汗在对宋战争中死于军中。此时,忽必烈正在围攻南宋的鄂州(今湖北武昌)。他得知蒙哥汗逝世消息后,遂与南宋签订议和密约,撤军北返。1260年3月抵达上都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在合丹、塔察尔等东西道诸王支持下即汗位,并定当年为中统元年,开始建元纪岁。

忽必烈继承蒙古大汗位后,为了进而统治中原,特别注意吸收汉族封建统治的经验。早在蒙哥汗时期,他受委托管理漠南汉地时,就与各族地主阶级结合起来,任用汉族儒生,用汉法统治漠南,注意农桑,兴办屯兵,团结和争取一批各族治国人才。这其中既有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杨惟中、姚枢、郝经、王文统等人,也有回回人赛典赤和西夏人高智耀。

忽必烈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认识到可以取天下于马上而不可以治天下于马上的道理,决心改变蒙古国“武功迭兴,文治多缺”的状况,宜布要“稽列圣之洪规,讲当代之定制”,把继承成吉思汗以来的优良传统和中原王朝的仪文制度结合起来,按照中原王朝的仪制,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设官分职,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同时保留蒙古传统的怯薛(护卫)、斡尔朵(后妃宫帐)等制度,礼仪上则蒙古、汉制并行。忽必烈将蒙古制度与中原汉法巧妙地揉合在一起的举措,既是中原王朝合乎规律的继承和发展,又不同程度地掺入蒙古游牧社会的积极因素,使蒙古族建立的地方政权,顺利地发展成为全国性政权,并从奴隶制跨人了封建时代。

忽必烈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了毕生精力。早在蒙哥汗时期,他就奉命取道吐蕃,进发大理,使吐蕃归于统一,平定了大理境内各部,使今云南全境和四川西南部统一于版图之内。即位后,他与分裂割据势力和武装叛乱进行了十分激烈的斗争,先后平定了假意投降元朝割据山东的汉族军阀李柿璮集团和守旧的蒙古贵族、西北藩王海都、东北藩王乃颜的叛乱。在七十四岁高龄时,他还再次亲征西北,迫使海都遁逃。在平定东北诸王叛乱后,置辽阳行省统辖各路,并在叛王封地内设万户府,大大削弱藩王的权力,巩固了东北地区的统一。www.guayunfan.com

忽必烈用兵最多的是对南宋的战争。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忽必烈平定各地叛乱后,以南宋扣留使臣郝经为由,再次大规模发兵进攻南宋。1276年,左丞相伯颜率大军进人临安(今杭州),谢太后率恭帝赵显投降,宣告南宋灭亡。此后,忽必烈又用兵东南,彻底结束了前后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灭宋战争,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忽必烈作为蒙汉地主阶级的总代表,顺行历史潮流,统一了全国。这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统一后的元朝疆域十分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西藏也正式纳人元朝的版图,领土已超过我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忽必烈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经验,设立朝廷,建置官府。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总揽一切行政事务;设枢密院掌军事;设御史台管监察。他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医治两手的。地方则设路、府、州、县,边疆地区根据不同情况设立宜抚司、安抚司、招讨使司等机构。在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又有行中书省、行枢密院、行御史台的设置。特别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更成了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这些措施对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都是有利的,对明朝的政治制度也有相当的影响。元以后,“行省”这一名称一直沿用下来,行省制度也开了今天省级行政区划的先河。

忽必烈还立法度,正纲纪,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行仁政,不嗜杀,推行“罢世族,行迁转”的政治措施。他也十分重视恢复发展社会经济,重视农业生产。他说,“国家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他多次颁布禁令,告诫诸王贵族不得因田猎践踏农田,也不得毁农田为牧地。他设立劝农司,选懂农业的专家任劝农使。又设大司农司,为政府管理农业机构,大力提倡垦植,编写了《农桑辑要》,指导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他采取招集流亡、鼓励农耕、禁止杀戮人民等政策,把“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考核各级官吏的重要标准,使全国人口逐年增加,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

元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很大,手工业产品也十分丰富。忽必烈还设立都水监和河渠司掌管水利,修治黄河,打通了从北京到通州三十多里的运河河道,对沟通南北交通和农田灌溉都起了很大作用。他大力发展交通,整修官道,种植树木,设置释站。在北方蒙古地区进行大规模屯田,积极扶持农业生产,并派去汉族工匠,生产农具,传授技术,发展皮毛、炼乳、冶铁等手工业生产,改变了原来蒙古人单一的游牧经济。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他采取同样政策,使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这是以前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忽必烈执政时的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其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西方的使节、商人、旅行家不断来到元朝。著名旅行家、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中国后,以其聪明才智赢得了忽必烈的赏识,忽必烈派他多次代表朝廷出使异国。马可·波罗口述著成《东方见闻录》即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盛赞中国与东方的富庶,文明之昌明,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

忽必烈作为元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和所有的封建统治者一样,推行了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政策,将全国人民按征服先后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北人、南人四个等级,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滞作用,加深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