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王安石简介资料_关于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简介资料_关于王安石的资料

时间:2022-03-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王安石,字介甫。王安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1087年,年轻的宋英宗即位,他急于改变国弱民贫的局面,接受了王安石的改革方案,先后任命王安石为副宰相和宰相,主持变法工作。王安石根据这些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王安石继承荀子以来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王安石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王安石,字介甫。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生于抚州临川一个判官宦舍中,二十二岁以前,随他在南北各地当小官的父亲,到过许多地方,较广泛地接触社会中下层,对人民疾苦有所了解。他曾写过一首《感事》诗,“半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二十七岁时任郸县(浙江宁波)知县,在一县范围内作了一些政治改革,兴修了农田水利。政绩出色,以后,又历任舒州通判和常州知州等职,1058年调到中央,先后担任三司支度官,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年章事(宰相)等职,负责财政和推行新法。

王安石所生活的北宋中期,是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北宋统治出现了危机,突出地表现在官员多,官体支出多;养兵多,军费负担重,土地兼并严重;对辽和西夏的负纳没有止境等问题上,内重外荷,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人民头上,迫使他们挺而走险,宋仁宗历年以来,在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西等地,相继爆发了农民、士兵和少数民族人民的起义。正如欧阳修所说:“人民武装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似一伙。”这使北宋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上述的严重情况,引起了宋朝有识之士的忧虑,逐渐感到用老办法统治不下去了,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变法改革。王安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进步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早在1058年,王安石任支度判官时,就给仁宗皇帝上了《言事书》阐明了变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方案,没被仁宗采纳。1087年,年轻的宋英宗即位,他急于改变国弱民贫的局面,接受了王安石的改革方案,先后任命王安石为副宰相和宰相,主持变法工作。王安石提出以理财为中心,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原则,结合自己做地方官摸索出来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新法。

1、发展生产,解决财政问题

王安石的这种思想,早在做地方官时就已经提出。他在《与马判官书》中说:宋王朝所以积贫,不在于支出之多,而在于生产之少。所以解决积贫的方法,不在节流,而在开源。在给仁宗皇帝的《言事书》中,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就是说要使天下富足,只有靠人力发展生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财富,有了财富,就可以满足天下人的费用。王安石在这一经济思想指导下,制定了《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开垦荒田和淤田,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在短短的几年中,全国共修水利一万零七百多处,灌田三十六万顷,促进了农业发展。

2、打击地主豪商,增加税收

王安石认为,靠发展生产来解决财政问题是不够的,他在《乞置三司条例司》中说:“收轻重敛散之权,以归公上。”就是让国家有关经济部门去掌管流通领域,稳定物价,用经济手段去打击大地主、大商人,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根据这一原则制定的新法有:

青苗法:政府在庄稼成熟之前,贷钱或实物给农民,国家收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这就堵塞了官僚地主利用青黄不接放高利贷的渠道。

免役法:由国家雇人服役。按户等收免役钱,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豪绅、官僚、富商、僧侣都得出一定数量的助役钱。

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纳税,过去大地主“隐产漏税”的情况得以纠正.

均输法:由政府采购物资,纠正了以往税收上的弊端,限制了官僚豪富操纵市场。

市易法:在京都设立市易所,控制商业贸易。打击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垄断。也使小工商业者有活动的余地。

以上这些经济措施,不但起到了“省费用、去重敛、宽农民”的作用,客观上有利于发展生产。在政治上,还具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还体现了他维护皇权的思想。

3、整顿军队

冗兵众多,缺乏战斗力的老兵存在,军队缺额严重,是北宋建国百年来军队形成的三大积弊。王安石根据这些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不但贯彻了他的富国强兵思想,也体现了他的理财原则。

将兵法:先将士兵并营,然后裁汰五十岁以上的老兵,使全国总兵额不满八十二万。并在各地设置固定的将领加以训练,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禁军的战斗力,也减少了军队的开支。仅裁军一项,就比宋仁宗时期减少一千三百五十万银。

保甲法:规定乡村民户,以十户为一保,五干户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由地主担任头目。主客户两丁以上的抽一人为保丁,农闲设置旗鼓,进行军事训练,增长武艺,平时站岗巡逻,保卫地方治安。保甲法的目的,就在于发展国家武装力量,逐渐由民兵代替地方军队。

保马法:在此之前,由国家养马,占地多,本钱大,所养的马多不适用。为了节省开支,决定由民户养马。这既可节省七、八万银的杂费,又可增加保甲的力量,养马户少交一定的赋税。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对人民的兼并和掠夺,调动了农民和小生产者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强了对外防御力量。

王安石继承荀子以来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他认为自然界是唯物主义的气构成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及其发展变化而构成。“天”是没有意志的,不足畏惧。他以此反击旧派用天变对变法的攻击。王安石对宋神宗在位时发生的灾异作过解释,说这是自然界本身运动的结果。天地与人事无关,应当相信人事,不要迷信灾异。www.guayunfan.com

王安石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他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他承认人在生理上具有感觉思维的本能。如眼睛能看见东西,耳朵能听见声音,大脑能思考。这是眼睛、耳朵和大脑的物质气官属性,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然而,人们这些器官感觉认识事物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后天锻炼。王安石还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只要借助工具,上至日月星辰,下至山川地理,乃至自然界运行规律,都是可以认识的。

王安石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还举了他的家乡一个叫方仲永的例子。说方仲永天赋极高,五岁时就能作诗“指物立成”。有人让他作诗,他就能得到几个赏钱。于是他父亲就利用方仲永作诗去赚钱,也不让他读书受教育。结果到了二十岁,作出来的诗和一般人差不多了。

王安石继承并发展了朴素辨证法思想,他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中还有对立面。就这样变化发展而无止境.“有阴有阳,新旧相除,天也。有处有辩,新旧相除,人也”,对立面相互转化,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

王安石认为,人类社会也是发展变化的。如果把夏、商、周制度看成是万古不变的法则,那么,后来的聪明人不必有所发明创造了。他指责复古论者,“非愚即诬”不是愚蠢,就是欺骗。他曾对神宗说:“仁宋在位四十年,有九次修改法令,假如法令一定不可改,祖宗何故屡次改变。”“若事事因循弊法,不敢一有所改,那就错啦。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是循导。”并提出权时之变的主张,就是根据时势的不同进行变法的必要。

王安石变法引起朝中保守势力的反对,他们给王安石罗列了所谓“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大罪状。更有甚者,把自然界的变化也说成是变法引起的,还给王安石扣上了违背祖宗之法的大帽子,妄图攻倒王安石。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有理有据,一一驳回。同时,响亮地提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口号.以大无畏的气概,不屈不挠,奋斗不懈。

最后由于神宗动摇,变法派内部分裂,新法推行更加困难。1076年,王安石不得不辞去宰相职务。1085年,神宗死。哲宗即位,由保守派首领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推翻。王安石心急如焚,于天佑元年(1086年),含恨死于江宁。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前后坚持了十六年,他的进步意义是明显的,所以,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的著作被后人编人《临川集》。

王安石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和思想家,他那锐意变法维新图强的精神,激励着后来者奋发向上,唯物论的深邃思想,给后人以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