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欧阳修简介资料_关于欧阳修的资料

欧阳修简介资料_关于欧阳修的资料

时间:2022-03-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欧阳修简介资料_关于欧阳修的资料欧阳修,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代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洛阳任满后,欧阳修奉调人京,担任馆阁校勘,参与编纂《崇文总目》。欧阳修激于义愤,撰写著名蝴与高司谏书》,斥责高若呐“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欧阳修简介资料_关于欧阳修的资料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代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永丰)人。他一生宦海沉浮,颠沛流离,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颖州。卒溢文忠。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首次参加随州科举考试不第。三年后(1026年),他再次赴州试,顺利过关。

然而,次年春天荐名参加礼部考试,又一次名落孙山.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欧阳修春试国子监,秋赴国学解试,两度夺魁。翌年正月,他参加著名文学家晏殊主持的礼部考试,又一次夺得第一名。3月,经过崇政殿前仁宗御试,录取为甲科第十四名进士。

5月,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从此,欧阳修步人从政生涯。洛阳任满后,欧阳修奉调人京,担任馆阁校勘,参与编纂《崇文总目》。

景佑三年((1036),担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的范仲淹,同权相吕夷简发生激烈冲突,范仲淹遭受贬a。欧阳修激于义愤,撰写著名蝴与高司谏书》,斥责高若呐“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高若呐恼羞成怒,将书信上奏朝廷,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今胡北宜昌)县令.欧阳修上任伊始,下了一番狠功夫,整顿县衙吏治,健全规章制度。数月以后,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官衙清静无事。政事之余,他致力于史学著述和经学研究。

他所编撰的《新五代史》,继承孔子《春秋》褒贬笔法,讲求义例,丰富并发展封建正史体例,表现出文学家修史的鲜明特色。但是,在已有了薛居正等主编的五代史以后,欧阳修为什么独出心裁,重又编出一部体例和写法不一样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欧阳修传》中对此作了简约的说明:《自拟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服胃“自撰”,是说这部史书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www.guayunfan.com

而《春秋》旨”即《春秋建法。欧阳修自己说:“呜呼,五代之乱极矣!洲当此之时,臣拭其君,子轼其父,而绪绅之士安其禄而屯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他作史的目的,正是为了抨击这些他认为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

欧阳修早在洛阳任上就已开始研究《易经》、《诗经》,如今思想观点日臻成熟。其日后成书的《易童子问》、《诗本义》等专著,大胆质疑儒家经典和汉唐注疏,首倡疑经惑传的时代风气,这在当时的思想界具有振聋发耽的作用,促进了宋代经学思想激烈嬗变。

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十二月,欧阳修调任乾德(今湖北光化)县令。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六月,起复权武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任。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六月,欧阳修被召还京师,恢复馆阁校勘职务,继续编粼崇文总目》。次年十二月,书成上奏,改官集贤校理。

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九月,欧阳修连续两次上书言事,呼吁朝政改革,其中的《准诏言事上书》,力陈三弊五事,揭示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症结所在,指出朝政改革势在必行.奏呈未被采纳,欧阳修请求外任,出判滑州。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三月,欧阳修再次被召回京师,以太常垂知谏院。十月,授右正言知制浩,负责草拟皇帝诏令,从此,他进人文学侍从的行列。当时,宋廷内优外患,危机四伏,尤其是西部边境形势日趋恶化。仁宗被迫重新启用韩琦、范仲淹,并下诏取消言禁,号召官吏上书言事,探讨冶国方略和朝政改革大计。欧阳修、余靖、王素就任柬职后,他们共同荐举蔡襄担任谏宫。不久,杜衍出任枢密使,韩琦、富弼担任枢密副使,范仲淹就任参知政事,谏院、枢密院以及中书省的实权,基本上由改革志士掌握,实施新政,具备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在庆历新政中,欧阳修掉厉风发,以谏官和知制浩的特殊身份,工作在仁宗身边,上朝言事,退朝草制,既是新政派的代言人,又是新政派的辩护士,守旧派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春末,为了挽救垂危的新政,欧阳修奏呈《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请求重新启用范仲淹等新政派。由于守旧派的反对,上书未果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知州。

从庆历五年到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欧阳修先后出任滁州、扬州、颖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辗转四方,磋陀十年.关于这一段峥嵘岁月,欧阳修在《述怀琦中称之为“二年困风波J1x出槛阱。”

欧阳修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欧阳修有500余篇散文存世,有政论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史论文《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记事文《醉翁亭记》,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各体兼备。

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为了扫除和矫正当时流行于宋代文坛的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

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要使“文”有光辉,“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并非“有德者必有言”。

同时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沫、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黝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作为著名的学者型政治家,以自己的卓越才华、创造性思维,为北宋中期的文坛、学坛和政坛,奉献了许多新的观点,开启了不少新的门径,作出了多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其中以文学创作影响最大。他成功地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他的作品婉曲纤徐,情韵绵憩,以”六一风神”绝称于世。欧阳修对有宋一代的文化繁荣,对整个封建社会后半期的文学、史学和经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毫无疑义,欧阳修是北宋中期当之无愧的文坛宗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